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

关于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3) 语录(7k+) 说说(10) 名言(1k+) 诗词(914) 祝福(1) 心语(334)

  • 乐不思蜀典故

  • 语文
  • 乐不思蜀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乐不思蜀典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乐不思蜀

      「拼音」lè bù sī shǔ

      「释义」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是贬义词。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义词」乐而忘返流连忘返留连忘返。

      「反义词」归心似箭安不忘危一刀两断饮水思源。

      「造句」哪知他人到了外国,就乐不思蜀,连信都不写回来了。

      乐不思蜀出处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乐不思蜀的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用乐不思蜀造句

      1)而此时的龙文傲,根本不知道危险正在悄悄向他逼*,还是天天沉浸在温柔乡里,乐不思蜀。

      2)赵钢镚眼睛一亮,自己到摩洛哥都没有看到她,还以为她跟自己的.老子双宿双飞乐不思蜀了呢,没想到这时候却是突然出现了。

      3)两人在船上谈谈说说,天南海北,流连忘返,不觉日已*西,小岛的阴影覆盖了这条石舫,这两个被美景被理想所陶醉的女孩子,乐不思蜀,把什么都忘了。

      4)在确定了自己的环境安全以后,潘浩倒也乐不思蜀,安心养起伤来。

      5)说真的,这云中客栈真是一流,光是这一道道闻之垂涎的美食,就足以让人乐不思蜀了。

      6)你到了外国,可不能乐不思蜀,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7)这个富翁到了纸醉金迷的巴黎后,便乐不思蜀,决定不再回香港了。

      8)久在北京的他有点乐不思蜀了。

      9)哪知他人到了外国,就乐不思蜀,连信都不写回来了。

      10)难道,大宇宙神的位面就那么好么,让你乐不思蜀了。

      11)世界最大的一个对冲基金的研究主管称,最*是一个"乐不思蜀"的氛围,主流基金和对冲基金都采取同样的策略:从债券市场跳到股票市场,然后转向外汇市场,再转向新兴市场。

      12)他们已经出国玩了几天,竟然一点都不想家,简直乐不思蜀呢!

      13)有的人一到城里,狠快沉迷于五光十色中,乐不思蜀,早忘故乡事了。

      14)你到了国外,可别乐不思蜀,忘了我们。

      15)想不到他上台北后,就乐不思蜀,怎麽也不肯回来了。

      16)眼前景色如此优美,我都有点乐不思蜀,不想回去了。

      17)我们身负重任,来此办正事,怎能乐不思蜀?

      18)这里一到秋天枫红染遍群山,你休怪我滞留良久,乐不思蜀。

      19)我不会忘记责任,更不会乐不思蜀,一旦学成,就会返国。

      20)伴随着这些娱乐设施,林峰还真有点儿乐不思蜀的感觉,同时也和龙组的其他人拉*了不少关系,当然龙组里本来也有几个林峰认识的,都是刘家军校的。

      21)或许是因为认清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放弃当首*执行官或是在皇家学院展出画作的虚梦,学会即使身为分公司经理助理仍能心满意足,自己的画作即使在教堂游乐会展示亦能乐不思蜀。

      22)多日后,在国外玩的乐不思蜀的小娃娃们,在街头看到自己家大人时,一个个眼睛瞪的比驼铃还大,第一反应,那就是跑。

      23)是啊,更好玩的,更刺激的,保证让你们乐不思蜀!

    [阅读全文]...

2022-01-04 23:20:34
  • 乐不思蜀的文言文翻译

  • 乐不思蜀的文言文翻译

      学*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乐不思蜀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乐不思蜀

      原文:

      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司,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译文:

      三国时代末期,蜀国被灭后,刘禅降魏,封安乐公,举家东迁洛阳。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不会,因为这里很快乐。」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於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弹琵琶”。

    [阅读全文]...

2022-02-13 14:58:46
  • 乐不思蜀文言文 花唯美的句子

  • 唯美,个性
  •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落花逐水泪满襟,许唁厢缌却葙离。

    3、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4、花的凋零称为殇,我的凋零亦为伤。

    5、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6、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

    7、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8、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茫茫人海一片杂草,遇见鲜花凭啥不找。

    12、悠悠上旋的荧火虫,停在糖果般的枝头上。

    13、清秀的草丛一阵飘扬的绿色的海浪,正在沐浴月光。

    14、田野里,一片红艳艳的紫云英,像燃起的熊熊火焰。

    15、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若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16、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17、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衣难托,莫,莫,莫。

    18、喇叭花举起紫红色的大喇叭,好像在吹着一支好听的晨曲。

    19、石竹花从纷乱的杂草中探出头,它们粉红色的笑脸真好看!

    20、满天星那素雅的小白花星星点点地缀满在浅绿色的枝叶丛中。

    21、还没等人意识到春天的来临,桃树就挂满花苞,在春风中摇曳。

    22、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笔盈盈地竞相怒放。

    23、细长的枝条上缀满瑰丽的花朵,花红如火。蕊黄如焰,英姿勃发。

    24、桃花点缀着爱情,爱情点缀着桃花,花开花落中,爱在步步向前。

    25、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着远方。

    26、春风微荡之中,那花瓣像银色的霜花,像透明的玉屑。像水洗的胭脂。

    27、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上荡着点点五颜六色的帆,煞是好看。

    28、娇滴滴的花瓣,含苞欲放的花蕾。嫩黄的花心,这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花儿。

    29、各色的花都开得缤纷绚灿,好像天上降下了一道彩云,又好像展开了几幅油画。

    30、紫丁香盛开的时候,花先呈淡粉色,接着就变成了淡紫色,形状像天上的小星星。

    31、鸡冠花,远远看去红得像一团火。走*一看,嗬,朵朵都像大公鸡头上的红冠子。

    32、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33、米兰四季常青,开花时各飘十里;那油绿清新、芬芳馥郁的米兰,谁能不爱它呢?

    34、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35、月季花的花一片一片的,每片是椭圆形的。花瓣里是*的花蕊,透漏出醉人的芳香。

    36、夕阳下,山丹丹花晶亮晶亮的朵朵红花闪耀人眼,红得似乎要从里淌出血来,俏艳无比。

    37、玫瑰花安盛开,紫罗兰安谢了。也草安蔓延,一丝沈压抑,却有品味。我沈默,不再离去。

    38、一阵风吹来,蜻蜓花摇了几下,那样子多迷人,真像一位穿花裙的姑娘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39、一朵纤趁不染的白莲,从水中钻出来,宛如一位白衣少女,羞涩的卧在碧枝翠叶与波光水影。

    40、它那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点头含笑,好像在欢迎你。

    41、一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

    42、一列美人蕉,盛开着红色、*而带着黑斑的大朵的花,正伸张了大口,向着灿烂的春光微笑。

    43、月季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44、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馨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一片绿的杂草。

    45、月季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首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46、山坡上绿茵如锦,盛开着斗艳争妍的五光十色的鲜花,如同一大片翡翠上镶着各色各样的奇宝异石。

    47、月季花的枝叶是绿油油的,上面有许多又细又尖的小刺,只要你不小心碰着,就会立刻出血,而且很痛。

    48、彼岸的花、夜间盛放的海棠、京都岚山上的漫天红叶、被春雪点妆过的樱花枝。这都是极美而又哀伤的。

    49、月季花可以美化环境,它不怕风吹雨打,日晒虫叮。只要有土壤和水分,它就可以生存下去,给我们化环境。

    50、每逢秋风来临,露水成霜时,树叶脱落了,群花萎缩了,惟有**迎风而立,傲霜怒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51、彼岸花开,如血染残虹,爱成空,今非昨,回眸长望,难舍千般情。汤饮尽,长桥绝,来生,可否寻见回家的路?

    [阅读全文]...

2022-01-06 15:04:37
  • 《蜀相》古诗鉴赏

  • 《蜀相》古诗鉴赏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相》古诗鉴赏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词句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东南)军中。出师:出兵。此二句《新编大学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鉴赏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寰宇记》等*载,*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

      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鎔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今陕西省?d县西南),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吹们檎嬉庵浚?苡懈?人的力量;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凭吊古迹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处名胜古迹,照例做一首诗,里面有没有感情呢?多少有一点,但谈不上深厚。我们说杜甫是抒情的对手,在凭吊古迹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首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前后两个部分以一个“自”字,一个“空”字为纽带。诗人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荒凉,从而引起种种感慨。些诗看似抒的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蜀相》一诗的艺术形式也是很完美的。

      古代诗歌跟古代散文一样,很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所谓“起承转收,一法也”。《蜀相》这首诗的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第三、四两句,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第五、六句,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第七、八句,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着诗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是: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此外,诗句还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第五、六句对诸葛亮的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我们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

    [阅读全文]...

2021-12-17 01:42:49
  • 让人乐不思蜀的经典搞笑个性说说

  • 经典,搞笑,个性
  • ★1☆  个人都是囚犯,电话号码就是编号

    ★2☆  以为你是谁?你就是泼出去的水我连盆都不要。

    ★3☆  遍天下所有的酱油,让别人吃醋去吧。

    ★4☆  现在过得好吗?如果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5☆  没有医保和寿险的,天黑后不要见义勇为。

    ★6☆  果说剪掉头发就是剪掉回忆,那我剪成光头是不是可以失忆?

    ★7☆  先学会不生气,再学会气死人。

    ★8☆  家的名门之后啊,你爹是天蓬元帅啊!

    ★9☆  世间最蛋疼的事儿,睡的好好的被尿憋醒。

    ★10☆  态炎凉鸡最懂,人情冷暖鸭先知。

    ★11☆  不了的永远在骚动,吃不胖的都有恃无恐。

    ★12☆  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后来便瞎了眼。

    ★13☆  了做公务员,我生了领导的儿子。

    ★14☆  缴手机费时,才知道,原来我的话这么值钱。

    ★15☆  老人不能打小孩不能打女人不能打男人往死里打。

    ★16☆  没有猪的形象,但是你有猪的气质。

    ★17☆  书读到抽筋处,文思方能如尿崩!

    ★18☆  鹅鹅,曲项用刀割,拔毛加瓢水,点火盖上锅!

    ★19☆  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20☆  不但手气好,脚气也不错。

    ★21☆  肪那么厚,动一下都那么难受!

    ★22☆  是铁,饭是钢,骨头里面没有汤。

    ★23☆  眼里的高压电,足够让我的手机用一年。

    ★24☆  不起,公共厕所没有适合你的性别。

    ★25☆  人对眼睛来说是天堂,对腰包来说是地狱!

    ★26☆  说你是我朋友,其实我知道,动物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27☆  不认识我的情敌,也不认识我的情人。

    ★28☆  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多,能喝就行。

    ★29☆  个年头找到真爱的机率和被雷劈的机率差不多。

    ★30☆  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硬挤,锻炼身体。

    ★3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妻。择其靓者而娶之。

    ★32☆  人说我懒得抽筋,其实我连抽筋都懒得抽。

    ★33☆  可不可以别在我脑海里转来转去,你不累?

    ★34☆  然我不能菩度众生,但我可以祸害苍生。

    ★35☆  管我要安全感,你以为我是专门杀毒的软件啊。

    ★36☆  您复杂的五官,掩饰不了您朴素的智商。

    ★37☆  如果男人不帮你穿上婚纱,你就送他件袈裟。

    ★38☆  我觉得你真的不是个合格的朋友,你还是改行做我老婆吧!

    ★39☆  巴马,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那个小拉登么?

    ★40☆  可没说你不要脸,我是说不要脸的都是你这样的。

    ★41☆  初我看上你,因为我脑子进水了,现在我脑子抖干了。

    ★42☆  长的外形不准,比例没打好。

    ★43☆  人嫩得一掐就出水,我却怂得一掐就出鼻涕泡儿。

    ★44☆  涯何处无牛粪,何必单恋一坨屎。

    ★45☆  月几时有,自己抬头瞅。

    ★46☆  我觉得地球好危险,我想火星了。

    ★47☆  清则无鱼,人贱则无敌。

    ★48☆  苍苍野茫茫,你吃草我吃糖。

    ★49☆  几何时,他的眼睛神像董存瑞一样视死如归。

    [阅读全文]...

2022-03-24 15:14:26
  • 让人乐不思蜀的经典搞笑个性说说49句

  • 搞笑,经典,个性
  •   1、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硬挤,锻炼身体。

      2、明月几时有,自己抬头瞅。

      3、每个人都是囚犯,电话号码就是编号

      4、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后来便瞎了眼。

      5、对不起,公共厕所没有适合你的性别。

      6、打遍天下所有的酱油,让别人吃醋去吧。

      7、虽然我不能菩度众生,但我可以祸害苍生。

      8、我觉得你真的不是个合格的朋友,你还是改行做我老婆吧!

      9、我不认识我的情敌,也不认识我的情人。

      10、您复杂的五官,掩饰不了您朴素的智商。

      11、水清则无鱼,人贱则无敌。

      12、人世间最蛋疼的事儿,睡的好好的被尿憋醒。

      13、这个年头找到真爱的机率和被雷劈的机率差不多。

      14、世态炎凉鸡最懂,人情冷暖鸭先知。

      15、脂肪那么厚,动一下都那么难受!

      16、人是铁,饭是钢,骨头里面没有汤。

      17、你可不可以别在我脑海里转来转去,你不累?

      18、开往地狱的火车,已启程,请勿扰。

      19、读书读到抽筋处,文思方能如尿崩!

      20、你现在过得好吗?如果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21、缴手机费时,才知道,原来我的话这么值钱。

      22、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多,能喝就行。

      23、有人嫩得一掐就出水,我却怂得一掐就出鼻涕泡儿。

      24、你长的外形不准,比例没打好。

      25、你眼里的高压电,足够让我的手机用一年。

      26、奥巴马,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那个小拉登么?

      27、天苍苍野茫茫,你吃草我吃糖。

      28、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29、当初我看上你,因为我脑子进水了,现在我脑子抖干了。

      30、瘦不了的永远在骚动,吃不胖的都有恃无恐。

      31、有人说我懒得抽筋,其实我连抽筋都懒得抽。

      32、天涯何处无牛粪,何必单恋一坨屎。

      33、你以为你是谁?你就是泼出去的水、我连盆都不要。

      34、没有医保和寿险的,天黑后不要见义勇为。

      35、哪家的名门之后啊,你爹是天蓬元帅啊!

      36、我可没说你不要脸,我是说不要脸的都是你这样的。

      37、我不但手气好,脚气也不错。

      38、老人不能打、小孩不能打、女人不能打、男人往死里打。

      39、美人对眼睛来说是天堂,对腰包来说是地狱!

      40、如果说剪掉头发就是剪掉回忆,那我剪成光头是不是可以失忆?

      41、你说你是我朋友,其实我知道,动物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42、鹅鹅鹅,曲项用刀割,拔毛加瓢水,点火盖上锅!

      43、曾几何时 ,他的眼睛神像董存瑞一样视死如归。

      44、先学会不生气,再学会气死人。

      45、如果男人不帮你穿上婚纱,你就送他件袈裟。

      46、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妻。择其靓者而娶之。

      47、别管我要安全感,你以为我是专门杀毒的软件啊。

      48、为了做公务员,我生了领导的儿子。

      49、你没有猪的形象,但是你有猪的气质。

    [阅读全文]...

2022-06-04 20:14:05
  • 李白《蜀道难》古诗赏析

  • 李白
  • 李白《蜀道难》古诗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蜀道难》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阅读全文]...

2022-05-25 03:18:07
  • 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杜甫
  • 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抒发诗人因不见古贤的惆怅心情。结尾处熔古往今来历史悲剧于一炉,深沉悲壮,让历代豪杰有泪如倾。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问题: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2)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3)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5)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自”和“空”最好。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3)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

      (4)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5)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阅读全文]...

2021-12-13 07:37:46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古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13、比邻:并邻,*邻。14、无为:不要效仿。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邻。(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评析】: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中心思想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赏析二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阅读全文]...

2022-04-15 21:53:06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

      此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阅读全文]...

2022-06-16 02:52:11
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 - 句子
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 - 语录
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 - 说说
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 - 名言
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 - 诗词
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 - 祝福
形容乐不思蜀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