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湖泊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湖泊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湖泊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湖泊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山水湖泊的古诗词大全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山水湖泊的古诗词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中关于山的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京》)
古诗中描写水的诗句: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古诗中描写湖的诗句:
1、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中描写海的诗句: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5、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古诗中关于舟的诗句: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国最美十大湖诗十首
文/关志高
.
青海湖
长空如洗碧云天
皓渺烟波景万千
青海无边游人醉
盐湖有宝富高原
西湖
西湖十景胜天堂
垂柳依依夏日长
清荷雨默笙箫起
不休莺语醉梦乡
千岛湖
湖光山色岛屿多
柳绿花红荡玉波
枫叶秋来红似火
连绵丽景鸟欢歌
纳木错
高原有座纳木错
碧水蓝天阳光多
天湖圣洁情无限
幽香雪莲笑冷坡
泸沽湖
中国最深淡水湖
青山绿水美画图
纳西文化藏古韵
山岛相映灿明珠
镜泊湖
高悬明镜挂天边
碧水一湾浴神仙
浩瀚清波生紫气
茫茫林海醉湖烟
喀纳斯湖
大漠深深有湖光
湖光灿灿耀北疆
北疆山水辉映美
丝路金光正辉煌
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死海名
宝藏天然量无穷
游客如潮别样景
风光七彩正多情
武汉东湖
鄂州东湖胜西湖
浩渺烟波映日出
大厦红楼环碧水
盛世春秋展宏图
太*湖
黄山情侣太*湖
山水相连戏百岀
*最大的湖泊
所谓湖泊,是指被陆地包围的内陆水体。当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位于中亚的里海,容量最大、最深的湖泊是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而*国土面积辽阔,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大的`湖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湖: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面积达4456*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
青海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拥有多项*之最,青海湖是国家AAAAA级国家自然景区。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地理环境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青海湖面积达4456*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有大小河流*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方公里,为淡水。
水系
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少。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条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的阿木尼尼库山,长约300公里,干流长92公里,支流有几十条,较大支流有10多条,下游河面宽约50~100米,深达1~3米,PH8~8.2。流域面积16570*方公里,约占湖区各河流流域面各1/2。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60%。
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6、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7、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8、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9、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m.ju.51tietu.net)——释惠标《咏水》
10、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1、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1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张宁
1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6、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17、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19、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描写山水湖泊的诗句欣赏
一、山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三国 曹操《观沧海》)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宋 苏轼《题西林壁》)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 杜甫《望岳》)
二、水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 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 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 李白)
三、湖
1、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唐代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3、宋代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唐代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5、《登岳陽楼》 唐代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陽楼。
四、山水
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 李白《望天门山》
3、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唐 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4、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 王维《汉江临泛》
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游山西村》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枫桥夜泊古诗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下面为大家带来枫桥夜泊古诗,快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⑴
月落乌啼霜满天⑵,江枫渔火对愁眠⑶。
姑苏城外寒山寺⑷,夜半钟声到客船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蚌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⑵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⑶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全唐诗》“渔火”作“渔父”。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⑷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⑸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古诗拼音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古诗拼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fēng qiáo yè bó
枫桥夜泊
zhāng jì
张继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月落乌啼霜满天,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江枫渔火对愁眠。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姑苏城外寒山寺,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 》赏析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导语: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
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分类标签: 描写春天 思乡诗 小学
【注释】:
[1]京口:今江苏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晚泊蒲类古诗
古诗原文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译文翻译
在边庭上望不见归处,客居万里心中充满忧愁。
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断续绵延,黄河之源从北面流来。
晚风中夹杂着寒气,弯月照耀着边塞的秋景。
火灶通向军营的墙壁,报警的烽火飘上嘹望楼。
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
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
注释解释
次:在途中停留。
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
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
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南属:向南延伸。
朔气:北方的寒气。
边秋:秋天的边塞。
军壁:军营周围的防守工事。
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
戍(shù)楼:边防驻军的嘹望楼。
龙庭:即龙城,汉代匈奴的政治中心。这里借指边塞突厥族的政治中心。
燕颔(hàn):形容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颔:下巴。
兰山:兰皋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夜晚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将眼前景、心中情诉诸笔端,写下这首诗。
诗文赏析
诗歌以低沉的慨叹开头:“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不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两句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腹地。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诗人浮想联翩,构思奇特,措词朴实自然。“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行军的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这里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军万马已跃然纸上。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这两句诗照应题目,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
诗人产生的愁苦情怀,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对国家边塞境况的忧虑以及由此而激发的奋起迎敌、苦战到底的决心,不无针砭现实的意义。这首五言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其次诗人善于用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渴望建功、不耻降低职务等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全诗情感强烈,笔势波澜起伏,大笔勾勒与工笔刻画相得益彰。
写湖泊的古诗
关于湖泊的古诗
山川湖泊的古诗
写湖泊的诗句
关于湖泊的诗词
描写湖泊的古诗
夜晚湖泊的古诗
湖泊古诗的拼音
沙漠里的湖泊古诗
关于湖泊的诗句
形容湖泊的诗句
描写山河湖泊的古诗
赞美祖国湖泊的古诗
形容湖泊的句子
高山下湖泊的古诗
关于小河湖泊的古诗
描写湖泊的古诗5首
关于湖泊安静的古诗
古诗中形容湖泊的字
描写南京湖泊的古诗
写河流湖泊的古诗句
赞美湖泊的诗句
描写湖泊的诗句
湖泊秋色的诗词
赞美湖泊的句子
描写夜游湖泊的古诗
描写枫林与湖泊的古诗
描写湖泊宁静的古诗
描写湖泊的句子
望洞庭古诗是哪里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