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古诗相思语

关于李白的古诗相思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白的古诗相思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白的古诗相思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白的古诗相思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64) 语录(40) 说说(169) 名言(7) 诗词(2k+) 祝福(8) 心语(1)

  • 相思的诗句李白

  • 相思,李白
  • 相思的诗句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静夜思》,那么,除了这首《》之外,李白还写了哪些相思的诗句呢?相思是我们无法割舍的感情,是我们心中对于爱人,对于亲人,对于朋友的一种感情。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李白的相思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李白《长相思·其一》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春思》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李白《峨眉山月歌》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 李白《长相思·其一》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李白《春思》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 李白《长相思·其一》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李白《春思》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 李白《关山月》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 李白《长相思·其二》

      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长相思·其二》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 李白《长相思·其二》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 李白《太原早秋》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 李白《折荷有赠》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 李白《秋思》

      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 李白《秋思》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 李白《秋思》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 李白《千里思》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 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 李白《千里思》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 李白《长相思·其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静夜思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阅读全文]...

2021-12-04 07:45:45
  •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 李白,相思
  •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阅读全文]...

2022-07-29 22:55:00
  • 李白的相思人诗句

  • 李白,相思
  • 李白的相思人诗句

      《相逢行》是汉代乐府相和歌辞的清调曲,乃酒宴上娱乐豪富之辞,为赞美君家的富贵而作。此诗作于汉代,但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相逢行

      两汉:佚名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译文

      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

      你家的情况是容易知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晓而且还难忘。

      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

      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

      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

      你家有三个弟兄。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

      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

      驾马所用的马鞍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

      进入家门,向左边的池塘望去,只见成对的鸳鸯飞来。

      七十二只鸳鸯罗列成行,它们欢乐地在水里游着。

      噰噰的声音叫个不停,在东西两侧还有白鹤鸣叫。

      老大媳妇正在织罗绮,老二媳妇在织黄紫相间的绢。

      老三媳妇没有事情可做,就拿着把琴瑟去堂屋。

      老人在屋内安坐后,她便开始调弦准备弹奏美妙的乐曲了。

      注释

      ⑴不知何年少:《玉台新咏》作“如何两少年”。

      ⑵毂(gū):车轮中心的圆木,辐聚其外,轴贯其中。这里代指车。夹毂:犹“夹车”。这两句是说,两个少年站在车的两旁而问。

      ⑶置樽酒:指举行酒宴。

      ⑷作使:犹“役使”。邯郸:汉代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城西南。倡:歌舞伎。赵国女乐,闻名当时。

      ⑸中庭:庭中,院中。

      ⑹华灯:雕刻非常精美的灯。

      ⑺兄弟两三人:兄弟三人。从下文“中子”、“三妇”可证。“两”字无意义。

      ⑻侍郎:官名。《后汉书·百官志》:“侍郎三十六人,作文书起草。”秩各四百石。

      ⑼五日一来归:汉制中朝官每五日有一次例休,称“休沐”。

      ⑽左顾:回顾。

      ⑾双鸳鸯:鸳鸯为匹鸟,总是成对并游。双鸳鸯,就是“双双的鸳鸯”,汉乐府诗中常用这种省字法。

      ⑿噰(yōng)噰:音声相和貌,这里形容众鹤和鸣之声。

      ⒀流黄:或作“留黄”、“骝黄”,黄间紫色的绢。

      ⒁丈人:子媳对公婆的尊称。《论衡·气寿篇》说:“尊翁妪为丈人。”但后世的拟作《三妇艳》中,当用“丈人”处亦用“丈夫”、“夫君”、“良人”,另外汉乐府中“丈人”也有“丈夫”之意(如《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所以具体如何解释,当视演唱时所指对象而定。

      ⒂调丝:弹奏(瑟),调弦定音以奏乐曲。丝,指瑟上的弦。未央:未尽,这里是尚未调好音。“方未央”或作“未遽央”,“未遽央”与“未央”同义。这句是说弹瑟正在进行。

    [阅读全文]...

2021-12-19 02:08:54
  • 李白用酒写相思的诗句

  • 相思,李白,经典
  •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

    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

    那年三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位诗人相见。

    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

      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

    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

    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梦李白二首  杜甫  【原文】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恐非*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赠李白 - -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  (唐)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阅读全文]...

2021-12-25 19:11:30
  • 长相思李白的诗意

  • 相思,李白,诗意
  •   《长相思》

      作者:李白

      原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注释: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的凉意。

      诗意: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赏析: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m.ju.51tietu.net)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阅读全文]...

2022-03-15 16:14:10
  • 李白的情诗《长相思》

  • 李白,情诗,相思
  •   《长相思》是唐代伟大诗人的作品,共有三首。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第二首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第三首诗以花和床为意象,赋予情感,抒写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读来催人泪下。其诗意隐然含蓄,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长相思》

      日*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二】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

      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

      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

      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

      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

      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解释】

      首句“日*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暮色低沉烟雾缭绕的景物特征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压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夕阳斜暮,渐渐西沉,几簇花丛在低沉的暮色里显得朦朦胧胧,如被烟雾缠绕。这种如烟似梦的感知显然部分来源于思妇的眼睛,来源于思妇被相思愁绪紧紧包裹的内心。牵肠挂肚的相思使思妇所观所感的一切都带上了浓重的忧郁色彩,不独花朵,也非烟雾使然。黑夜拉开帷幕,思妇却没有进入梦乡,对丈夫切切的思念使她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更可恼的,是那一轮明月,依旧发出如绢如素光洁皎然的光辉,透过孤独的窗棂,搅得多情人心绪难宁。

      【赏析】

      此诗首句“日*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暮色低沉烟雾缭绕的景物特征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压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夕阳斜暮,渐渐西沉,几簇花丛在低沉的暮色里显得朦朦胧胧,如被烟雾缠绕。这种如烟似梦的感知显然部分来源于思妇的眼睛,来源于思妇被相思愁绪紧紧包裹的内心。牵肠挂肚的相思使思妇所观所感的一切都带上了浓重的忧郁色彩,不独花朵,也非烟雾使然。黑夜拉开帷幕,思妇却没有进入梦乡,对丈夫切切的思念使她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更可恼的,是那一轮明月,依旧发出如绢如素光洁皎然的光辉,透过孤独的窗棂,搅得多情人心绪难宁。在这句诗中,代表着团圆的明月,因其特定情境而被诗人塑造成一个冷漠的、不解离人情怀的形象。北宋晏殊《》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也是这个意思。面对月色如水良辰美景,思妇却只能让他虚设,想起从前种种,一颗心久久不得*静。虽然思念只是徒劳,却也心甘情愿,无心睡眠。“日”与“月”在交替,白昼与黑夜在轮回,思妇的相思也像波浪中的小船,翻腾不息,相思之苦,也只有思妇最为明了。诗人用“愁”字把这种感情明白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无法安睡的思妇,只好在月下弹一曲哀伤凄美的琴瑟,在回忆和期待中与心上人夫唱妇随。是有“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两句,琴瑟合鸣,鸳鸯凤凰都是用来喻指夫妻美满之意,诗人在这里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琴瑟都作为传情达意之物,至于“蜀琴”,更被人传说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有所关联。但如今琴瑟独鸣,凤凰曲难成,原本以为可以白头到老长相厮守的一对鸳鸯,竟然也天各一方,思妇的伤情可想而知。就连这思君念君为君弹奏的一首相思之曲,也无法令心上人听到,关山重重,天遥地远,纵有动听的音符,又弹于谁听呢?

      紧承这个疑问,作者继续写出,“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曲中真意,绮丽动人,但此情此曲,却无人为我传递,思妇惆怅抱憾也于事无补。只有忽发奇想,托明日和煦的春风飞往燕然,送到夫君的手里,带去我的相思。燕然山远在塞北边疆,就算把相思曲寄到又能如何呢?范仲淹有诗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做此诗的一个补充。只要边疆未靖,那么重逢之念便是惘然。只是思妇的一点聊胜于无的假想罢了。但不管怎样,诗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

      “忆君迢迢隔青天”独立成句,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这四句诗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情形的表达,思妇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容颜憔悴,不禁悲从中来无法断绝。“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是唐时名句,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曾经清澈如水明眸善睐的双眼,而今却成了流泪不止的两眼清泉,如此的想象和夸张让思妇的形象更具灵动的色彩,艺术之美感也更加深入人心。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一样,令人为之动容。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思妇不关心自己的容颜憔悴,也不担心自己双眼如泪泉,反而殷殷的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出现,哪怕他不相信自己切肤入骨的思念也无所谓,只要他早日归来,断肠人也就心满意足了。所谓“不信”云云,无须深究,只是夫妻俩的窃窃私语,取镜相照,更是带有了闺房亲密的意味,显然,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

    [阅读全文]...

2022-05-04 12:11:57
  • 唐诗三百首之李白:长相思·其二

  • 相思,李白,古诗文
  • 唐诗三百首之李白:长相思·其二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三百首之李白:长相思·其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相思·其二》

      作者:李白

      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解】:

      1、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

      2、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3、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韵译】: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

      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

      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

      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

      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

      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

      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评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阅读全文]...

2022-03-07 20:01:22
  • 李白的长相思全文(长相思全诗意思)

  • 相思,李白,诗意
  • 2019年4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上,伴着二胡与箜篌之音,著名歌手林志炫一曲《长相思》引爆全场。他用清冽高亢的歌声,深情诠释了这首“千年情歌”,带领观众回望长安,梦归大唐。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李白的这首《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灯不明思欲绝,倦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为乐府旧题,内容都是写相思的。

    长相思,在长安。开篇即点题,直抒胸臆,但却很耐人寻味。你可以理解为“我在长安相思”;也可以是“我思念的人在长安”,究竟是哪个意思呢?我们分析完下文,自有分晓。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在深秋之夜,听着纺织娘凄凄的叫声,而“霜送晓寒侵被”,孤独的人更加难以入眠了。从听觉到触觉,尽写孤寂之情。秋天的夜固然是凉的,而思念的人不在身边,这让人的心里也凉凉的。一个“金”,暗点居处非不华贵。夜不能寐,索性起来,于是“孤灯不明思欲绝,倦帷望月空长叹”。因为睡不着,起来把灯点燃,可一盏孤灯对着一个孤零零的人,相思之情不但没有排遣,反而更加深了,深到让人无法承受,这就是“思欲绝”。

    屋子里的气氛真是太压抑了,他(她)便打开帷幕,看看外面。外面一轮明月清辉万里,它仿佛触手可得,又仿佛遥不可及。这感觉恰似心中苦苦思念的人啊!于是诗人才“空长叹”!那叹息什么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这句话出来,我们才看出,这是一位男子思念女性的诗。美人如花,令人倾慕;但美人又似月,远隔云端。这句是全诗中唯一的一个独立句式,它横空出世,让人印象深刻。

    那么,他思念的就是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吗?可以是,但也可以像《离骚》那种,以“香草美人”做比赋,把美人比做君王。诗人日思夜想的到底是美人,还是为君王效力呢?都可以,所谓诗无达诂,这里并没有确切解释。但如果是思念君王,那开头的“长相思,在长安”,就是“我思念的人在长安”了。长安是帝京,是君王所在地,而李白写这首诗时,已经被“赐金还山”,离开长安以后了。

    美人如花,却遥不可及,可诗人还在苦苦追求着。他怎样追求的呢?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上有悠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汹涌的渌水,这是上天入地的追求啊!

    “青冥”就是“长天”,似乎不必写“青冥之长天”;“渌水”自然有波澜,似乎也不必写“渌水之波澜”,这大有重复之嫌。但假如只是“上有青天,下有波澜”,那就大为减色。两个“之”字的嵌入,化呆板为灵动,让诗读起来音调曼长,形成咏叹的语感,特别富有韵律美,像“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一样,这是李白的“乐用”之能。

    上天入地的追寻,这是在纵向的空间寻找,这还不够,还要有横向空间的,那横向空间怎样去追寻呢?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两个人之间隔着万里关山,天长路远,不仅人走不到,甚至连梦都到不了的!这是多么让人无奈和痛苦啊!

    从语义上看,这两句的词序应该是:“天长路远关山难,梦魂不到魂飞苦”。这样写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是通过这种连绵不断的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让人感觉好像真有一个人的灵魂,正在长路奔跑,正在关山飞渡,这是多么婉转而动人啊!

    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美人也好,君王也罢,这个理想都是那么缥缈难求。就算上天入地,就算关山飞渡,也终究难有结果。所以最后,诗人发出一声浩叹——

    “长相思,摧心肝”。连用两个三字短句,短促有力,荡气回肠。虽然沉痛,但绝不萎靡,给人以执着之感。这是李白的声调,这是盛唐的雄风!

    这首诗形式匀称,结构严谨,用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把全诗分成非常均衡的前后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领起,再有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开始,也有两个三言句作结。*衡而不呆滞,颇具对称整饬之美。

    一首《长相思》,反复抒写相思之苦,这种相思可以是男女之情,也可以是托兴意味,是对理想的追求,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这就是本诗含蓄蕴藉的妙处。

    [阅读全文]...

2022-03-04 02:14:05
  • 李白写的古诗

  • 李白
  •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7、《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0、《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1、《独坐敬亭山》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楚。

      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12、《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阅读全文]...

2022-01-29 11:10:31
李白的古诗相思语 - 句子
李白的古诗相思语 - 语录
李白的古诗相思语 - 说说
李白的古诗相思语 - 名言
李白的古诗相思语 - 诗词
李白的古诗相思语 - 祝福
李白的古诗相思语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