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有旭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旭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旭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有旭迁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喜迁莺 代人作,送镏宰考满,并迁新居
王礼〔元代〕
甘霖停留。喜浩荡洪恩,跻民仁寿。戍柳拖金,海棠染绛,报道宰官移绶。转眼积劳三考,大卧更深犹昼。最好处,似冰壶玉露,十分清*。难有。看里巷、此日壮夫,都是来时幼。笳鼓迎风,旌旗耀日,旋筑草堂完就。自今四时纳福,遥对深山如绣。愿岁岁、共桐乡父老,一卮春酒。
表兄陈安行迁右司仲兄迁大理丞余迁太府丞寄
楼钥〔宋代〕
东塾谈经岁月轻,外家生长复何营。王生此舅若无有,杨恽一书安得成。首寄新诗钦厚意,却思往事念*生。当时更荷外祖母,幼惠尤怜盛氏甥。
表兄陈安行迁右司仲兄迁大理丞余迁太府丞寄
楼钥〔宋代〕
为亲敢说宦情轻,公退委蛇懒自营。朝路一时偕雨进,适斋新句已先成。圉师况复今同里,武子非惟爱外生。旧日阿重今欲冠,此恩更欲到弥甥。
齐地久旱途有迁民膏雨既沾草木欣畅和时运四章以谕迁者
陈履〔明代〕
天降时雨,亦既崇朝。彼黍油油,秀色盈郊。为尔百室,稽首玄霄。
愿言自今,载膏尔苗。
四野欲枯,一雨如濯。欣欣农人,妇子相瞩。忧怀以蠲,生计聊足。
庶几有秋,室家胥乐。
河流荡荡,沛如清沂。雨泽沾足,田园应归。尔舟遄返,尔锄亟挥。
毋远乡土,悔不可追。
苍苍有生,乐在园庐。天时暂愆,尔行焉如。一失桑梓,杳如蓬壶。
吾言匪啖,尔则听余。
孟母三迁
刘向〔两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喜迁莺·花不尽
晏殊〔宋代〕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喜迁莺·梅雨霁
周邦彦〔宋代〕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喜迁莺·晓月坠
李煜〔五代〕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喜迁莺·霞散绮
夏竦〔宋代〕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版本一)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版本二)
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耶律楚材〔元代〕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送别|友情|感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天若有情应老。——晏殊《喜迁莺·花不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汉书·传·司马迁传》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传·象传下·益》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汉书·传·司马迁传》
理贵有中,不必过厚,礼与世迁,岂可顺而不断?——《南史·列传·卷十八》
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虚中《送迁客》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李益《春夜闻笛》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汉书·纪·元帝纪》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李白《鹦鹉洲》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花不尽,柳无穷。——晏殊《喜迁莺·花不尽》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传·象传下·益》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夏竦《喜迁莺·霞散绮》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传·司马迁传》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陶渊明《荣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蔡挺《喜迁莺·霜天秋晓》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汉书·传·司马迁传》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篇》
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夏竦《喜迁莺·霞散绮》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刘克庄《莺梭》
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耶律楚材《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和凝《喜迁莺·晓月坠》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夏竦《喜迁莺·霞散绮》
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夏竦《喜迁莺·霞散绮》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李纲《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上作》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柳永《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者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刘一止《喜迁莺·晓行》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 兰亭序》
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汉书·传·司马迁传》
凤衔金榜出云来,*地一声雷。——韦庄《喜迁莺·街鼓动》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萧绎《采莲赋》
若顺*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桃花溪(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桃花溪:在金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隐隐:忽隐忽现。石矶:水边凸出的岩石。
译文:
远眺桃源山谷,透过薄薄的云雾,隐约可见一座大桥飞架溪水之上,在桃花溪的石矶西边,我向打渔的人询问:桃花每天随溪水流来,可桃源洞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
赏析: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张旭因此而受启发,用陶渊明笔下桃花溪的意境,作此诗文。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景。*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站在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上,向溪里漂动摇荡的渔船大声询问。这里一个“问”字,将诗人自己也写入了画中,静止的景物和活动的人一起构成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诗人看着飘满桃花的溪水,不由得被这里的幽静和美丽陶醉了,仿佛自己就身处在陶渊明诗中描绘的那个桃花林中,他不由得把渔船上的渔夫当成了武陵人,于是,脱口就问渔人:“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每天都从桃花源中流出,那么可知道那个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里吗?一个“问渔船”,表现了诗人对桃花源环境的向往。可是这个洞在哪里呢,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这一问,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因无法到达理想环境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言尽意犹存,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字斟句酌,用精练的文字轻松自然地将如诗似画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妙无穷。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语,让人沉浸在诗人笔下的幽美环境中浮想联翩,意蕴深长。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构思非常巧妙,该诗正面写实景由远及*,然后用一个问句由实入虚,布局新颖,角度变换灵活。诗人文笔简练、清丽自然,诗文意境空灵缥缈、情趣深远。王维也曾以桃花源为题材写了《桃源行》,读者可以参读比较。
秋高寒露至,旭日犹融融。——唐时升《园中十首·秋高寒露至》
朝来寒露重,旭日庆新晴。——郭印《晚晴》
朝云旭日照青楼,迟晖丽色满皇州。——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旭日照寒野,鸒斯起蒿莱。——柳宗元《感遇二首》
旭日闻撞钟,彩云迎蹑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明旭日生床底,薄暮残霞落酒边。——方干《尚书新创敌楼二首》
孟春兆和气,旭日丽以暄。——王洪《黄御史宗载*分韵得樽字》
零露拂蟠木,旭日耀扶桑。——戴良《泛海》
今日送君旭日东,便成永别恨难穷。——释文珦《送禅人上归日本》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送瘟神》
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李商隐《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游旧。残雪》
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杜甫《刈稻了咏怀》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孟郊《长安早春》
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卢纶《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登楼礼东君,旭日生扶桑。——陈陶《蒲门戍观海作》
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元稹《会真诗三十韵》
旭日霁皇州,岧峣见两宫。——韦应物《同德寺阁集眺》
清露澄境远,旭日照林初。——韦应物《秋郊作》
兹游无时尽,旭日愿相将。——韦应物《池上怀王卿》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李颀《赠张旭》
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沈佺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传闻峡山好,旭日棹前沂。——宋之问《早入清远峡》
城头旭日照阑干,城下降戎彩仗攒。——薛逢《八月初一驾幸延喜楼看冠带降戎》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权德舆《广陵诗》
曙钟来古寺,旭日上西轩。——权德舆《暮春闲居示同志》
便言楚江萍,光彩侔旭日。——梅尧臣《答宣阗司理》
秋风波上岸,旭日气连山。——姚合《游河桥晓望》
旭日鸳鹭行,瑞烟芙蓉阙。——杨巨源《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寒见寄》
惊秋对旭日,感物坐前轩。——羊士谔《山郭风雨朝霁怅然秋思》
秋斋膏沐暇,旭日照轩墀。——羊士谔《燕居》
旭日穿层浪,明霞际断山。——释文珦《江楼写望·危栏朝独倚》
旭日江烟暖,东风水草香。——释文珦《鄞中桃花渡即事》
窗外齐垂旭日初,楼边轻暖好风徐。——薛能《折杨柳十首》
辇路祥飙转,端门旭日暾。——刘攽《郊祀庆成诗》
阴烟苦雾朝不散,旭日不复能精明。——司马光《苦寒行》
旭日简介
旭日,汉语词汇。拼音:xù rì 释义:初升的太阳。
《赠张旭》这首赠诗以真切的感受和细腻的笔触,从多种视角展示了张旭的精神风貌。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赏析】
张旭是盛唐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继承东汉张芝“联绵草”的风格,独辟蹊径,成为狂草一体的开山鼻祖。相传他喝得大醉才开始作书,狂叫奔走,以致头发濡墨,创作状态*于疯狂,因此又得“张颠”的诨号。张旭的书法,与歌诗、裴剑舞,在当时共称“三绝”,但这样一位天才的书法大家却终生坎坷,穷困潦倒。李颀在仕途上有与张旭相似的遭遇,二人又都喜好黄老之术,因而意气相投,交谊深厚。
他的这首赠诗以真切的感受和细腻的笔触,从多种视角展示了张旭的精神风貌。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开始两句就概括出张旭最大的特点。以酒破题,将张旭艺术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柱道出。嗜酒的狂草书法家,性格必然豁达,人一豁达,也就拙于钻营,自甘淡泊;嗜酒如命,难免不治生事,身无长物。因此一个嗜酒,一个豁达,就注定了张旭的一生的命运。但从另一角度说,这两点却是张旭之所以为张旭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内心的豁达和外在的嗜酒,是构成张旭既幸又不幸两大因素,李颀真可谓与张旭相知至深了。
接下来六句,介绍了张旭出神入化的艺术造诣——书法。“皓首穷草隶”一句,写出张旭孜孜以求、竭尽终生献身于书法的痴狂和敬业精神。“太湖精”是张旭的另一绰号,诗人用这一绰号概括张旭之魂,同时也体现两人的亲密关系。“露顶据胡床”以下四句着重刻画张旭作草时的情状,抓住特征,详略得当,寥寥几句,仿佛一幅传神的速写,使书圣创作时的忘我之态跃然纸上。写得兴起,竟洒向壁上,运笔星驰,天地也为之低昂。这四句真是有声有色,精彩纷呈。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云:“(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战斗歌舞、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将草书作为宣泄情感的方式,而李颀的这幅速写使读者既看到了张旭痴狂的外在形态,也看到了张旭复杂心态。
“下舍风萧条”以下六句,是对“豁达无所营”的具体描写:住的是不蔽风雨长满了野草的寒室陋舍,居处如此荒凉颓败,书圣却豁达坦然;反正浪迹萍踪四海为家,那就用用不着这些。轻描淡写的一句解嘲,虽能体现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深寓其中的却是一种难掩的苦涩。及时行乐,消遣道书,其实都是无力与命运抗争的自我麻醉。“瞪目视霄汉”以下十句,是说张旭整日处于懵腾迷离之中,始终半醉半醒,醒时觉得一种对生事无聊的麻木,醉时反感到一种对世态炎凉的愤激。因此时常邀朋呼饮,不惜倾其所有,相期一醉,通宵达旦。尽管区区俸禄未必能畅饮尽兴,但心游万仞,神骛八极,再也没有比这更痛快惬意的了。不知情的旁观者,只道是一班神仙中人。就在这种“同销万古愁”的热闹场面中结束。
李颀的诗,善于捕捉人物情态特征,描写惜墨如金,但人物形象却立体而丰满。表现了很高的诗艺。
【作者介绍】
李颀,唐代诗人。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丰富,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生*事迹见《唐才子传》。有《李颀诗集》,《全》编其诗3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词鉴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注释
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创作背景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被贬,情绪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赏析
中唐文学家诗人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带有旭迁的古诗
陈旭旭的古诗
有旭的古诗
旭沛的古诗
旭初的古诗
旭日的古诗
带晓旭的古诗
旭和丹的古诗
朝旭的古诗
春与旭字的古诗
缘语旭的古诗
张旭的全古诗
带朝旭的古诗
张旭的古诗四
带旭的古诗句
古诗有旭的诗词
和旭有关的古诗
旭开头的古诗
带有海旭的古诗
带庭旭字的古诗
带旭的古诗词
旭字的古诗祝福
带旭的古诗文
关于易南旭的古诗
旭东的古诗词
带有海和旭的古诗
有旭字的诗句古诗
张旭的《古诗四贴》
带旭的七言古诗
旭字开头的古诗
富有生活情趣的古诗
关于琵琶女的古诗
观书有感古诗的作者是谁
有关惜时的名言古诗
王维著名的中秋节古诗
校长的古诗词
硬笔字书法的古诗
描写雀舌茶的古诗
关于24节气立春的古诗大全
描写战鼓的古诗词
描写爱情最好的古诗词
祝福新婚幸福的古诗
关于读书千古传颂的古诗词
儿童背古诗的电视剧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诗歌散文
描绘新农村建设的古诗
有没有琴的古诗
有没有朝气的古诗
形容机会很小的古诗
关于光的古诗李商隐
关心我的古诗
带格字的古诗大全
关于洛夫的古诗
孤舟蓑笠翁的整首古诗
扶摇电视剧的古诗词
关于金鸡岭的古诗
带鄢字的古诗词
形容心里吃了蜜一样的古诗
关于梅的古诗20首
带有钲字的古诗词
酒后霸气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