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稚子弄冰古诗的中心主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稚子弄冰古诗的中心主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稚子弄冰古诗的中心主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稚子弄冰古诗的中心主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对有韵律、有节奏的语言感兴趣,记忆力又好,那么如何利用这段黄金期,让孩子不仅能背诵古诗词,还可以理解古诗词,做到即可以流畅地输入,也能自由地输出?
讲故事!讲故事!讲故事!用故事告诉孩子诗里诗外的知识,用孩子的视角,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孩子能读懂的画面,把诗的主题、意境、情感传递出来。
书籍配套高品质音频,采用童声与语言艺术大师声音结合,配合特效音效,超剧场感。
针对0~8岁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特点,深耕研发“儿童成长能力”体系,打造精品故事栏目,给孩子声临其境般的故事体验,激发孩子阅读和表达兴趣,全面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由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多家青少年儿童出版社代言人雪莹匠心出品。
稚子弄冰
作者: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注释】
1.【脱晓冰】把冰从金属盆里取出来。
2.【铮】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3.【玻璃】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稚子】幼小的孩子。
5【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赏析】
铜盆里的水结成了坚冰,小孩子早早起来,把它从金属盆里取出来。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相关古诗推荐】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清*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舟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稚子弄冰改写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稚子弄冰改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天的早晨,凉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稚子跑到昨晚放铜盘的地方。一夜之间,铜盘里的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冰了。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大圆冰块出现在眼前。
小孩子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穿过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提起来就像银钲一样。他一面举起冰块,一面拿起棍子轻轻敲打起来。
“当当”,犹如玉磐发出的响声穿林而过,深远高亢。忽然,“叮当”一声,冰块从小孩子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他提着手中的五彩线,呆呆地望着地上的碎冰,眼中满是无奈!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几天雪一直不停地下着,世间在一夜之间变得白皑皑一片。
午后,几个小孩子在雪地里玩耍,东望望,西瞧瞧。
这时,一个孩子说:“我们玩什么呢?大冬天的,除了雪还是雪,都玩腻啦!”
另一个小孩子说:“哦!对了,我昨天晚上用金属盆冻了一块冰,我们玩冰吧!”
他飞快地跑回家,把那一个金属盆给端了过来。
小伙伴们凑过来,只见那金属盆里冻着一块厚厚的冰。那个孩子拍了拍盆底,冰“刺溜”一声滑了出来。
其中一个孩子提议道:“我家*,我去拿挫刀和五彩绳来,一起做一个钲,敲出来的声音肯定好听。”
没多久,一个圆形的钲做好了。孩子们提着钲,拿着木棍击打,敲出来的声音特别悦耳,如同玉磬的声音穿过了树木,悠扬而动听。很多小孩子被吸引了过来,就连路上的行人也停下了脚步,细细品味这动听的声音。
“当当,当当”银钲声,缭绕在村子的上空。
这时,“哗啦”一声,冰银钲碎了。也许是绳子不够结实,也许是他敲得太得意了。这冰落地的声音就像是玉石迸裂。人们循声望去,哦,原来是冰块碎了。
从远处走过来一个孩子,他穿着厚厚的衣服、棉鞋,一副兴冲冲的样子。
他要干什么呢?
只见,他拿出一个金属盆,把盆里的冰块拿了出来,又拿出一条彩丝,做成了一个“银钲”。
做好后,他就提着“银钲”,学着大人打春牛的样子,敲打着“银钲”,没想到,银钲竟发出了玉磬般的声响。
他快活地敲着“银钲”。突然,“银钲”的带子断了,发出了一阵玻璃碎的响声。
冬天的早晨,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
一个幼小的孩子将昨夜冰冻在金属盆里的冰块拿出来,用那胖乎乎的小手拍打着盆底。
不一会儿,冰块“哧溜”地滑了下来。
孩子兴奋极了,兴致勃勃地在冰块底下打出一个小洞,用彩丝穿进去,当作钲玩。
孩子连蹦带跳地走着,一边敲打着“钲”,声音就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那回声多么美妙啊!
忽然,“咣啷”一声,好像是玻璃落地破碎了。
仔细一看,原来是冰块敲碎啦!
此时,孩子满是伤心、失望……
一天清晨,一户农家的门轻轻地开了,一个小男孩从屋里走了出来。因为他要用昨晚冻好的水拿去做银钲呢!
只见他拿起盆,往下倒,并用手拍了几下盆底,只见冰从上面掉了下来,要不是男孩反应及时接住它,它就碎了。不一会儿,男孩就在中间穿了个洞,用一根线穿进去套住它。
然后,男孩拿起一根棍子,敲起这块冰。敲出的声音如玉馨,传入林中。突然,男孩敲的力气过大,冰敲烂了。冰块掉在地上,发出如玻璃碎地的'声音。
几粒星子坠入深海,随之跃出一轮骄阳,一晃四十载悠忽而逝,唯沧海桑田历久弥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趣事,住在这个村庄里的一个小男孩,每天真是快活。
寒冬腊月,在美丽的村庄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一大早就起床了,他看见脸盆里面的水结成了晶莹剔透的冰块,便伸出小手摸了摸冰块,又立马收回了手,说道:“真是太冷了,我的手快冻僵了!”他盯着这块冰看了很久,忽然,眼珠子一转,想到了大人们用的锣,便先把脸盆倒了过来,倒上一盆热水,浇在脸盆上,小男孩便轻而易举地把脸盆取了下来,他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因为这块冰终于和脸盆脱离了。
怎样才能把这块冰吊起来呢?啊,他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他去朋友家借了一根五彩丝线,又点燃了一柱香,接着将点燃的香对准冰的中心点,等冰慢慢融化,形成了一个小洞后,小男孩把那根五彩丝线穿了进去,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冰锣制成了,小男孩激动地叫了起来:“太棒了,我成功了!”
他一手提着冰锣,一手拿着一根又细又长的筷子,可神气了。他“嘡—嘡—嘡”地敲了几声,一些孩子从村庄各个角落跑出来,好奇的看着他手中那个冰锣,小男孩这下更得意了,他越敲越起劲,突然,只听“哐当”一声,冰箱锣碎了,身边的孩子都惊呆了。
冰锣敲碎了,孩子们还是依旧很快活!村落的上空,荡起一串串开心的笑声……
上一篇文章我们学到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一些学*要点,这一篇文章我们继续来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在这个“停课不停学”的节骨眼上,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第二首的古诗《稚子弄冰》要学些什么呢?我觉可以从“五部曲”入手,下面的这“五部曲”各位可以了解一下。
《稚子弄冰》这个题目估计比较好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在玩冰块。“稚子”在“弄冰”的动机是什么?很简单,他在学大人“打春牛”的样子玩起冰块来,充斥其间的童稚童趣如同烙印一样烙在诗人的脑海深处。于是,这一篇妙趣横生的题目就定格为《稚子弄冰》,而这个题目也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一“稚子”的天真可爱。
对一首诗的诗人的了解,相当于学好一首古诗的“伴奏”环节。《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也是南宋时期的诗人,诗人叫杨万里,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处常州当地方官(知州,相当于现在的*一职,比知府略低一级)。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恰逢当地有一个*俗叫“打春牛”(桑木为骨架,土为身的一种“特制牛”),而村里的稚子看到村民“打春牛”的情景,于是就模仿大人的动作把冰块当作“春牛”,此情此景被映入诗人眼帘故而有了此诗。
要理解《稚子弄冰》这首诗的意思其实不难,可以和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所说的方法差不多,可以用借助注释的方法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早上,一个满脸孩子气的孩子将昨天夜里冻结在金属盆子里的冰剜出来。剜出来干嘛呢?提在手中。他下一步要做什么?他用彩色的丝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个不停,在他敲击的整个过程中,冰块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这声音穿林而过,让欣赏的人醉心于此。当欣赏之人听得入迷的时候,“啪”的一声,冰块落在地上,像玻璃一样发出碎裂的声音来。
在“打春牛”的*俗中,村民把“春牛”打烂;在稚子弄冰的过程中,这位顽皮的孩子把拴着彩色丝线的冰块敲碎。二者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关联呢?这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这首诗来细细品味出来。在反复诵读的时候,读者可以把孩子的顽皮用比较轻松惬意的语气读出来。当这个顽童看到冰块碎了之后,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家长在陪孩子学这首诗的时候可以往这方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反复的诵读,“脱冰作戏”的情景跃然纸上,读着读着,读者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也在旁边倾听这个“稚子”是如何“弄冰”的。“打春牛”预示着丰收即将到来,“稚子弄冰”同样也体现出诗人对丰收景象的向往和憧憬。
有朋友提问:《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这三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题主把这几首诗放在一块来提问,自然是自己早已有了看法,认为这几首诗所表达的感情类似。但是题主忽略了一个问题,《四时田园杂兴》是组诗,总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那么我们用哪一首来做分析呢?
现在提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般指他这首: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水韵“六麻”部的七言绝句,描写了夏日田园风情。诗意并不复杂,并没有多深远的意思在里面。诗人从一个老人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儿女辈成为劳动主力,而孙辈还在学*劳动的忙碌且各得其所的画面。用笔清新,描写细腻,读起来逸趣横生。
我们再看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水韵“八庚”部的七绝。不过首句入韵的“冰”字属于“十蒸”部,属于邻韵,这就是首句邻韵的“孤雁出群格”,是合律的*体诗。
宋朝关于押韵的不同格式也是诗人在韵书越来越细致,创作却越来越灵活之下做出的各方面试探。这种创作间接或直接地促成了韵部大合并,《*水韵》相对于《广韵》,从206韵部到106韵部,合并了将*一半,不得不说和南宋诗人的努力有关。
这首诗从诗题就可以看出是写一个动态场景,小孩子们早上起来把铜盆里面结冻的冰块取出来,用彩绳挂着当乐器玩。“钲”,古代击乐器。青铜制,形似倒置铜钟,有长柄。用于行军。然后咔嚓一声响,脆了。“磬”,也是打击乐器,不过是玉石制成,声音清脆。
玩冰的是小孩子,而写诗的呢?是老人。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正因为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情趣。
好,我们现在就找到了《四时田园杂兴》中那首诗和《稚子弄冰》的共同点,都是老人看小孩,记录生活细节,不过范成大写了几个场景,而杨万里只抓住那一瞬间的动态,这种贴*生活的自然意趣在阅尽千帆的老人眼中,更是值得记录和珍惜的情境。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湖海江河千万里,不及小院膝围孙。就算我们选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中的其他诗,反映的心态和情感也差不多。
我们再看南宋雷震的《村晚》,可以注意到这三首诗的作者都是南宋诗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水韵“四支”部的七绝。注意韵脚字“陂”、“漪”、“吹”我们今天读起来不押韵,但是在*水韵中是一个韵部的,也就是说在当时,这三个字的发音接*。
这首诗写的什么呢?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诗的前两句为静景,后两句为动态,但是疏朗清淡的描写中无不透露出诗人对山野田园乐趣的欣赏。
这首诗成于雷震老年归隐时期,所以同样是从老人的视角观察、描写山村景色和牧童吹笛,在文字中不自觉地透露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满意和喜爱。
所以,我们能找出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来,这也就是题主能够把这三首诗列到一起的缘故。
为什么这三首作品能表达出类似的归隐田园、热爱生活的情感呢?
其实这后面是整个宋朝诗的演变和王朝气象的变化,以及最关键的一点,这三位诗人在文学上共同的经历。
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被忽略的巅峰——宋诗脉络》,讲到过诗在宋朝的发展和消沉。我们*时聊到南宋文学,有没有诗人?有很多朋友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爱国诗人陆游。但是除了陆游之外,脑海中就一片空白。这不是我们的错,在词牌大量崛起并开始侵袭诗的领地之时,确实也只有陆游在南宋诗坛苦苦支撑。到后来有了“江湖诗派”出来,虽然创作激情高,但是由于创作者本身处于文坛、官场的下层,所以格调不高,艺术性也不高。
但就是这样的“江湖诗派”还在南宋末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诗名。
实际上南宋的诗人另有几人,虽然没有成派,却算得上诗在南宋的正统传承和变化。南宋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这些诗人和“江湖诗派”的区别在哪?
这几个人,都是官场中人。即使是生*一片空白的雷震,也是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些诗人都是家学渊源、文化层次都比较高,不说仕途是否顺利,但至少都是在场面上混过的人。而这些人的老年作品都是自带云开雨霁,怡然自得的感觉,和“江湖诗派”以文横行、不事雕琢、虚浮大气完全不同。
历经风雨之后的沉静,对*淡自然生活发自内心的喜欢,就是这几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这几位高层文人的情感表达。
我们读诗、析诗,要把诗人、作品放到大的时代和环境中,参考诗人个人经历,才能真正抓住作品的重点,做到对诗人表达感情的心领神会。
不论他的风格是含蓄的,还是坦诚的。
古诗稚子弄冰改写6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稚子弄冰改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天的早晨,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
一个幼小的孩子将昨夜冰冻在金属盆里的冰块拿出来,用那胖乎乎的小手拍打着盆底。
不一会儿,冰块“哧溜”地滑了下来。
孩子兴奋极了,兴致勃勃地在冰块底下打出一个小洞,用彩丝穿进去,当作钲玩。
孩子连蹦带跳地走着,一边敲打着“钲”,声音就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那回声多么美妙啊!
忽然,“咣啷”一声,好像是玻璃落地破碎了。
仔细一看,原来是冰块敲碎啦!
此时,孩子满是伤心、失望……
冬天的早晨,凉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稚子跑到昨晚放铜盘的地方。一夜之间,铜盘里的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冰了。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大圆冰块出现在眼前。
小孩子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穿过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提起来就像银钲一样。他一面举起冰块,一面拿起棍子轻轻敲打起来。
“当当”,犹如玉磐发出的响声穿林而过,深远高亢。忽然,“叮当”一声,冰块从小孩子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他提着手中的五彩线,呆呆地望着地上的碎冰,眼中满是无奈!
一天清晨,一户农家的门轻轻地开了,一个小男孩从屋里走了出来。因为他要用昨晚冻好的水拿去做银钲呢!
只见他拿起盆,往下倒,并用手拍了几下盆底,只见冰从上面掉了下来,要不是男孩反应及时接住它,它就碎了。不一会儿,男孩就在中间穿了个洞,用一根线穿进去套住它。
然后,男孩拿起一根棍子,敲起这块冰。敲出的声音如玉馨,传入林中。突然,男孩敲的力气过大,冰敲烂了。冰块掉在地上,发出如玻璃碎地的声音。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几天雪一直不停地下着,世间在一夜之间变得白皑皑一片。
午后,几个小孩子在雪地里玩耍,东望望,西瞧瞧。
这时,一个孩子说:“我们玩什么呢?大冬天的,除了雪还是雪,都玩腻啦!”
另一个小孩子说:“哦!对了,我昨天晚上用金属盆冻了一块冰,我们玩冰吧!”
他飞快地跑回家,把那一个金属盆给端了过来。
小伙伴们凑过来,只见那金属盆里冻着一块厚厚的冰。那个孩子拍了拍盆底,冰“刺溜”一声滑了出来。
其中一个孩子提议道:“我家*,我去拿挫刀和五彩绳来,一起做一个钲,敲出来的声音肯定好听。”
没多久,一个圆形的钲做好了。孩子们提着钲,拿着木棍击打,敲出来的声音特别悦耳,如同玉磬的声音穿过了树木,悠扬而动听。很多小孩子被吸引了过来,就连路上的行人也停下了脚步,细细品味这动听的声音。
“当当,当当”银钲声,缭绕在村子的`上空。
这时,“哗啦”一声,冰银钲碎了。也许是绳子不够结实,也许是他敲得太得意了。这冰落地的声音就像是玉石迸裂。人们循声望去,哦,原来是冰块碎了。
从远处走过来一个孩子,他穿着厚厚的衣服、棉鞋,一副兴冲冲的样子。
他要干什么呢?
只见,他拿出一个金属盆,把盆里的冰块拿了出来,又拿出一条彩丝,做成了一个“银钲”。
做好后,他就提着“银钲”,学着大人打春牛的样子,敲打着“银钲”,没想到,银钲竟发出了玉磬般的声响。
他快活地敲着“银钲”。突然,“银钲”的带子断了,发出了一阵玻璃碎的响声。
几粒星子坠入深海,随之跃出一轮骄阳,一晃四十载悠忽而逝,唯沧海桑田历久弥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趣事,住在这个村庄里的一个小男孩,每天真是快活。
寒冬腊月,在美丽的村庄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一大早就起床了,他看见脸盆里面的水结成了晶莹剔透的冰块,便伸出小手摸了摸冰块,又立马收回了手,说道:“真是太冷了,我的手快冻僵了!”他盯着这块冰看了很久,忽然,眼珠子一转,想到了大人们用的锣,便先把脸盆倒了过来,倒上一盆热水,浇在脸盆上,小男孩便轻而易举地把脸盆取了下来,他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因为这块冰终于和脸盆脱离了。
怎样才能把这块冰吊起来呢?啊,他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他去朋友家借了一根五彩丝线,又点燃了一柱香,接着将点燃的香对准冰的中心点,等冰慢慢融化,形成了一个小洞后,小男孩把那根五彩丝线穿了进去,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冰锣制成了,小男孩激动地叫了起来:“太棒了,我成功了!”
他一手提着冰锣,一手拿着一根又细又长的筷子,可神气了。他“嘡—嘡—嘡”地敲了几声,一些孩子从村庄各个角落跑出来,好奇的看着他手中那个冰锣,小男孩这下更得意了,他越敲越起劲,突然,只听“哐当”一声,冰箱锣碎了,身边的孩子都惊呆了。
冰锣敲碎了,孩子们还是依旧很快活!村落的上空,荡起一串串开心的笑声……
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稚子弄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 一作: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古诗简介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翻译/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赏析/鉴赏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原文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翻译:
早上,儿童将结成坚冰的铜盆里面的冰刨出来,用丝线将其穿起来来当做银铮。
将其敲的当当作响声音穿过了树林,突然听到了一声清脆落地,原来是儿童将它敲碎了。
赏析:
整首诗写出了儿童们在冬天嬉戏的画面,因为一个冰引起,但又因为冰结束。将冰块穿上了丝线,用来作为银铮敲击非常的具有乐趣,但是随着声音越来越响亮,声音都穿过了整片树林的时候,这个时候银铮被敲碎落地,而随着声音的结束,儿童们的嬉戏画面也戛然而止。
整体的动作上面在诗中所描写出来的是非常清新明快的,而儿童在嬉戏的时候快乐和儿童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一样,非常的传神。
从杨万里的一生中所作的诗篇来看,他写了有两万多首,其中经典传世的有四千二百首,能写出这样的古诗,主要是和他写诗的风格有关。他的诗作大多数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不少的文章是反映出民间疾苦的。
因此,从民间故事以及生活琐事上面着手,应该是他写作的素材,再加上写作的风格浑然天成,那么也难怪他被尊称一代诗宗。
另外,建议大家可以多看看杨万里的诗文,比如说<悯农>、<观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些都是经典名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瓈)碎地声。
注释
1.【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2.【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玻璃(瓈)】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稚子】指幼小、天真的孩子
5【磬】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意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赏析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以春节为主题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春节为主题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5、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 来鹄《除夜》
6、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 白居易《除夜》
7、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 刘长卿《新年作》
8、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 苏轼《守岁》
9、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0、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 钱谦益《丁卯元日》
11、有病无媒客,多慵亦太疏。自怜成叔夜,谁与荐相如。嗜退思年老,谙空笑岁除。迹闲过寺宿,头暖*阶梳。春立穷冬后,阳生旧物初。叶多庭不扫,根在径新锄。田事终归彼,心情倦老於。斫材须见像,藏剑岂为鱼。效浅惭尹禄,恩多负辟书。酬知必拟共,勿使浪踌躇。——薛能《和曹侍御除夜有怀》
12、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13、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吴文英《祝英台*·除夜立春》
14、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5、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虚涨火尘龟浦北,无由阿伞凤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约,除夜情怀*谙。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元稹《除夜酬乐天》
16、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白居易《除夜宿洺州》
17、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孟浩然《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18、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客愁当暗满,春色向明归。玉斗巡初匝,银河落渐微。开正献岁酒,千里间庭闱。——丁仙芝《京中守岁》
19、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椒盘卷红独,柏酒溢金杯。残腊馀更尽,新年晓角催。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朱淑真《除夜》
20、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唐太宗《除夜》
21、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22、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23、炽炭炉中百药香,屠苏煎酒代椒觞。明朝赖是无来客,雪后泥深一尺强。——陆游《除夕》
24、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崔涂《除夜有怀》
25、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孟浩然《除夜》
26、残腊收寒,三阳初转,已换年华。东君律管,迤逦到山家。处处笙簧鼎沸,会佳宴、坐列仙娃。花丛里,金炉满爇,龙麝烟斜。此景转堪夸。深意祝、寿同福海增加。玉觥满泛,且莫厌流霞。幸有迎春寿酒,银瓶浸、几朵梅花。休辞醉,园林秀色,百草萌牙。——胡浩然《东风齐著力·除夕》
27、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朱敦儒《卜算子·除夕》
2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9、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白居易《除夜》
30、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31、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尧臣《除夕》
关于江楼感旧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⑵,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⑶。
注释:
⑴江楼:江边的小楼。感旧:感念旧友旧事。
⑵思渺然:思绪怅惘。渺(miǎo)然:悠远的样子。
⑶依稀:仿佛;好像。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分)
2、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3分)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1分)
3、试用简洁忧美的.语言描绘月光如水水如天的画面。(3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3.(共3分)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光熠熠闪动,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想像合理即可)
4.(共3分)作者在江边一处楼台旧地重游时怀念友人的孤独、怅惘之情。(答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可给分)
爱国,就要急祖国之所急,想祖国之所想,随时准备报效国家。
《过零丁洋》
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十一日风雨大作》
宋·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夏日绝句》
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稚子弄冰古诗的中心主题
稚子弄冰古诗的主题概括
古诗稚子弄冰的中心句
稚子弄冰的古诗的中心思想
古诗《稚子弄冰》的中心思想
稚子弄冰古诗中的银钲
稚子弄冰古诗中的比喻
稚子弄冰古诗稚子的心情
画稚子弄冰古诗中的场景
稚子弄冰古诗中凿冰的诗句
稚子弄冰古诗中的多音字
稚子弄冰古诗的课文主旨
稚子弄冰古诗的心情
古诗稚子弄冰的画
稚子弄冰古诗新的
古诗稚子弄冰的句意
稚子弄冰古诗的视频
稚子弄冰古诗的鉴赏
古诗稚子弄冰的图片
稚子弄冰古诗的评课
古诗稚子弄冰的配画
稚子弄冰的古诗模仿
稚子弄冰古诗孩子的心情
稚子弄冰古诗中的多音字组字
稚子弄冰的古诗视频
稚子弄冰的古诗笔记
稚子弄冰古诗的表达
稚子弄冰古诗的段意
稚子弄冰古诗的读音
古诗稚子弄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