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朝中措的忧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朝中措的忧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朝中措的忧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朝中措的忧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朝中措欧阳修
导语:《朝中措》是著名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是他为好友刘原甫践行所创作的著名佳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朝中措,欢迎阅读!
朝中措
欧阳修
*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前 通:樽)
《朝中措》译文:
*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干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朝中措》注释:
*山栏槛:*山堂的栏槛。
手种堂前垂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
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千钟:饮酒千杯。
直须:应当。
尊:通“樽”,酒杯。
《朝中措》鉴赏: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鉴赏
【作品介绍】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是金代词人完颜璹的作品。是一首感今追昔之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此类作品,并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物,而是笔势跳跃,地域转换涉及颇广,古今上下,纵横多变。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澎湃激荡的感情,又是刻意而为的婉转的笔法。
【原文】
朝中措
襄阳古道灞陵桥①,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②,云飞陇首③,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注释】
①瀑陵桥:即灞桥,:整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灞水上。
②玉塞:郸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东。
③陇首:泛指陇山一带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感今追昔之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此类作品,并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物,而是笔势跳跃,地域转换涉及颇广,古今上下,纵横多变。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澎湃激荡的感情,又是刻意而为的婉转的笔法。因为词人虽然忧念国事,对金朝衰势焦灼悲苦,但迫于政治环境的险恶,此种心情,却不敢直接表白,只能委婉地透露,故在此词中用典颇多,但其用典浑化无痕,意深而笔曲,颇为耐人寻味。
上片首句以灞陵古道起,气势颇为宏大。灞陵桥,即霸桥。《三辅黄图》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此处以此地起首,当然不是写离别,而是要缅怀英雄业绩之意。因为在历史上,这一带曾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涌现出了众多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雄才大略、一统中华的秦始皇、“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的汉高祖刘邦;汉初功臣萧何,韩信、张良;汉武帝时的封疆大将卫青、霍去病、射虎南山的飞将军李广,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等等,他们在这里都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词作者由古迹“灞陵桥,想到了这些英雄人物,又不禁联想到金朝国势衰落,却无人能象这些英雄那样,担当起挽救国家于危亡中的大业,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故有”诗兴与秋高“句。”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虽是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句,但却毫无突兀之感,实在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既抒发了他追念前代英雄豪杰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缺乏栋梁之才,不知前途如何的深切的忧虑。
下片,沿上片起首之意,依然以地名入词。玉塞,即玉门关,又称玉关,“霜清玉塞”意玉门关外,霜清月冷,“云飞陇首着,风落江皋”则更显凄清。
后两句,出自南粱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这三句都是写秋景,皆对应了上片“秋高”二字。同时也婉转地表露了作者的生活窘况。《金史》本传曾载词人“客至,贫不能具酒肴。”可见,此三句不同地域的秋景描写,也未尝不是作者孤凄,愤懑心境的曲折表露。后两句“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则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及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句,充溢着强烈的感伤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故都燕京昔日繁华、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往日国家兴旺,才人辈出,而今冷落凄凉,缺少栋梁之才;两相对衬,词人是多么的焦灼,心中的悲愤、忧虑向谁倾述?读罢此句,那种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思宛如感同身受。叹寥寥数句,能达此立意,可见作者是个极具才华的词人。
【作者介绍】
完颜璹(1172-1232)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号樗轩老人。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天资雅重,薄于世味”(《中州集》卷五),累封密国公。天兴元年蒙古军攻金者汴梁,围城中以疾卒,年六十一。《金史》卷八五附传永功。博学有俊才,喜为诗。*生诗文甚多,自删其诗存三百首,乐府一百首,号《如庵小稿》诗词赖《中州集》以传。周泳先《唐宋金元词钩沉》辑为《如庵小稿》一卷,凡九首。元好问推为“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也”(《中州集》卷五)。多写随缘忘机、萧散淡泊意绪。况周颐称其“姜史、辛刘两派,兼而有之”(《惠风词话》卷三)。
今日词牌学*。《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宋史·乐志》入”黄钟宫”。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韵,后片两*韵。
朝中措 · *山堂
【宋】欧阳修
*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释】
1.《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宋史·乐志》入”黄钟宫”。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韵,后片两*韵。
2.*山栏槛:*山堂的栏槛。
3.手种堂前垂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4.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5.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
6.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7.尊:通“樽”,酒杯。
8.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译文】
*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干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赏析】
《朝中措·*山堂》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在*山堂送别友人刘敞时所作。*山堂是作者守扬州时所建,几年后重上*山堂,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过去的豪达生活:亲手种植杨柳、挥笔著书赋文愈万字,饮宴堂上,千杯不醉。全词写出了作者意在山水之间的情感,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风豪放,在欧词中极为少见,对后来苏轼的豪放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每日写诗】
《朝中措 • 书香静守年华》/己亥年三月廿五
闲清窗牖映丹霞。藤蔓探吾家。
风拂摇消拜候,凭窗几度形夸。
翠梢倩影,思清魂意,深嗅甘茶。文韵淡辞笺沁,书香静守年华。
朝中措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中措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简介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刘敞到扬州任职时所作。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词人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山堂并抒发人生的感慨。全词通篇文字鲜明生动,情感豁达温愉,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其格调疏宕豪迈,在欧词中极为少见,对后来苏轼的豪放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译文
*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烟雨茫茫。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后又过了几个春光。
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一饮千杯很豪爽。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已白发苍苍。
注释
⑴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韵,后片两*韵。
⑵刘仲原甫:当指刘敞。庆历进士,曾官知制诰、集贤院学士等,是欧阳修的年辈稍晚的朋友。维扬:扬州的别称。
⑶*山: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修建,后成为扬州名胜。
⑷“山色”句:此处借用王维《江汉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意。
⑸手种堂前垂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⑹别来:分别以来。当时作者离开扬州大约八年。
⑺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一说“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刘敞。太守,汉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⑻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⑼千钟:饮酒千杯。钟:古代酒器。
⑽直须:就该,正应当。
⑾尊:通“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当时作者五十岁。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江苏南京)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故名“*山堂”。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任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写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赏析/鉴赏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江汉临泛》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无形之中却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搏动人的心弦,涤荡人的心灵。这是跟他在一开头时定下的基调分不开的。
这首词从*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层层转折,一气呵成,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历来受到词评家的赞赏。
尔黄发,欲三寿之作朋;遗我绿琴,顾双金之何报。”尝邀公至五羊,特为开宴,令洪丞相适代为乐语云:“云外神仙,何拘弱水。海隅老稚,始识魁星。”又寄调“临江仙”以侑觞云:“北斗南头云送喜,人间快睹魁星。向来*步到蓬瀛。如何天上客,来佐海边城。
方伯娱宾香作穗,风随歌扇凉生。且须滟滟引瑶觥。十年迟凤沼,万里寄鹏程。”及高要倅满,权帅置酒,令洪内相景卢迈作乐语,有云:“三山宫阙,早窥云外之游;五岭烟花,行送日边之去。小驻南州之别业,肯临东道之初筵。”时二洪迭居帅幕下,又云:“欲远方歆艳于大名,故高会勤渠于缛礼。”洪时摄帅司机宜。
玄冥司柄,雪敷南亩之丰登;庚岭生辉,梅报东君之消息。当一阳之来复,庆维岳之降神。某官节莹冰霜,家传清白。遐荒草木之细,皆知威名;调和鼎鼐之功,终归妙手。愿乘谷旦,即奉芝函。某望启戟以趋风,适桑蓬之纪瑞。自惟弱植,方沾雨露之深恩;强缀芜辞,用祝椿松之遐算。敢靳采览,第切兢惶。
屑瑶飘絮满层空。人在广寒宫。已觉楼台改观,渐看桃李春融。
一城和气,宾筵不夜,舞态回风。正是为霖手段,南来先做年丰。
古诗原文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译文翻译
谭氏心爱之人懒于送往迎来,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所以故意病春酒而迟迟不去梳洗打扮。她性格内向,总是把爱人放在内心深处深藏不露,所以不能说她是一个缺乏情感的人。
谭氏关心恋人*况,因而想象她双泪啼红,秘密写信,倾诉衷肠。恋人向谭氏说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话语,山盟海誓,以表达坚贞的爱情。想起那时在杏花馆内,俩人在深深的花阴之中,没人能看得见,但是她却还嫌那花阴浅不避人;两人同宿画堂,本来是普通的银烛,而她却羞于见光,嫌烛光太明。
注释解释
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韵,后片四句两*韵。
谭德称:名季壬,字德称,西蜀名士。为崇庆府学教授,徙成都。与陆游交往甚密。
春酲(chéng):春日病酒。酲,喝醉了神志不清。
向人:爱人。向,爱。
啼红:用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的典故。灵芸被选人宫时,以玉吐壶盛泪,壶呈红色,泪凝如血。
剪绿:剪烛。绿,绿烛。
深盟:即盟誓态度坚决。
杏馆:种有杏树的院落。
画堂:装饰豪华的卧房。
创作背景
此词是陆游代谭德称而作的一首词,约作于宋乾道九年(1173),时词人在成都。
诗文赏析
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下面是有关各朝写爱国的古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一、春秋战国前的古代爱国诗词,主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系列。
1、战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离骚》中的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战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秦朝的爱国诗词听说被秦始皇烧光了,想写的人也被杀光了,暂时没有。
二、汉代、三国的古代爱国诗词
1、陈琳(魏晋)的《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写苦寒环境,哀民生之多艰,以及一句“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也算是爱国诗吧。)
2、曹操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佚名《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4、两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康熙王朝》在2000年央视播出时的收视率达到了13%,超过了《雍正王朝》和《大宅门》的收视率。在香港、台湾播出时也成为收视冠军。而《康熙王朝》中,扮演康熙皇帝的陈道明一段经典台词更是让我记忆尤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康熙王朝中台词,希望大家喜欢!
康熙王朝中台词(一)
1、康熙:“朕让你找的仕林佚语找到了没有?”
太监:“奴才找了半天没找着,皇上。”
康熙:“你知道你将来是怎么死的吗?”
太监:“皇上,不知道。”
康熙:“笨死的。朕告诉你,在上书房北墙,第三个格第二个橱第四本书就是了。”
2、爱新觉罗玄烨,谨祭列位先祖在天之灵,自康熙十八年以来,准格尔大汗葛尔丹,荼毒蒙古各部盟,侵扰内地、倒行逆施,意在反清称霸。臣玄烨一忍再忍、一让再让,而葛尔丹是一犯再犯,已成大患。应蒙古各部盟的诚请,也为我大清的江山社稷繁荣昌盛,朕决定替天行道, 御驾亲征,并诏告逆首葛尔丹知晓,朕将亲率天兵二十万,荡*全蒙,钦此 !(御驾亲征前说)
3、明珠:……臣罪该万死……
康熙:死一次还不够还要死一万次!
明珠:臣罪该一死……
4、大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谨祭明太祖洪武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太祖出身布衣,聪明神武,报济世安民之志,十五载而成帝业 ,一统海内。西汉之后未之有也,大清皇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谨以明太祖洪武皇帝为先师,继往开来,造福天下。再拜 。(南巡拜明太祖陵说)
5、爱新觉罗玄烨,叩告列位先祖在天之灵,玄烨自即位至今,遭权臣鳌拜欺凌,朝廷与百姓也深受其害。如今已到胜败存亡之际,玄烨决心护国安民,振兴大清,除歼灭贼 。(擒拿鳌拜前说)
6、皇上,微臣穷十年之功,遍阅古今各族史料及图谱,终于构成此图。臣,死也瞑目了。微臣自信,此图不但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图,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最精最全之图。臣以为,台湾郑氏孤悬海外,只是大清的疥廯之疾。大清的心头巨患不是台湾,而是蒙古准葛尔王葛尔丹。在朝廷*定西南三藩之时,葛尔丹也在一步步收伏蒙古诸王。臣料定,他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全蒙,虎视中原,与大清争天下。葛尔丹之西,有*之__*暗中支持;之西,有俄罗斯彼得大帝重兵压境。三方一旦联手,大清无宁日。但,欲*葛尔丹,朝廷却不得不先收台湾。因为东南各省乃大清财赋之地。东南不稳,大清无力西征北进……
7、再发长城那一段,引子也写上……
明珠:禀皇上,每届京试之后,凡金榜题名的士子们,都聚会于此,他们登高远望,饮酒题诗,而且是以文会友,各抒情怀呀
康熙:好哇,这是才子们争奇斗智各有千秋啊
明珠:对对……
康熙盯着墙上的一首缺诗沉吟道:这个张庭玉,朕好象是见过。
明珠:哎哟。皇上真是过目不忘啊。这个张庭玉正是本届恩科二甲十八名,皇上赐他同进士出身,授予文渊阁侍读,今儿他恰好随驾。
康熙:传!
明珠:喳,传张庭玉!
张庭玉跪拜道:臣张庭玉叩见皇上!
康熙和蔼地招呼:*身。
康熙盯着张庭玉看了半刻:张庭玉,这俩首诗是你写的吗?
张庭玉:是
康熙:很有寓意,可是为什么当中少了两句?
张庭玉:回皇上,当中俩句有碍观瞻,想是被人刮去了
康熙:朕倒想观瞻观瞻你还记得吗?
张庭玉:臣记的!
康熙:念!
张庭玉:当中俩句是“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康熙环视群臣:他的意思是说长城是空的,是梦,是个没用的东西
张庭玉:是!
康熙:满墙的诗句,只有这俩句有见识有骨气,其他的虽然是万紫千红,其实都是拍皇上的马屁!
说完转身走出烽火台。群臣随出,明珠狡黠地回身对还跪在地在张庭玉:庭玉呀,别跪着了,起来吧,啊。
张庭玉:明相,下官是不是惹怒了皇上
明珠:诶……恰恰相反,皇上喜欢你。
烽火台上,满山苍翠。
索额图奏到:您看。禀皇上,万里长城一直是我大清国最重要的北防要塞,完全可以拒葛尔丹于关外。但是,*些年来,经久不修,已有多处毁损,所以很难御敌啊。臣讫皇上,下旨兵部、户部以及北疆各省,调集人力资金,重修万里长城!
康熙:朕也在重新考虑这件事!修复长城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耗多少银子?
索额图:据臣初算,大约需要二十年时间,三万万两银子。
歇后语是中国语言的提炼与升华,是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朝中无人莫做官歇后语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朝中无人莫做官 ———— 没靠山
笨贼偷法官 ———— 自投罗网
财神爷打官司 ———— 有钱就有理
朝中无人莫做官 ———— 没靠山
城隍庙里的判官 ———— 毗牙咧嘴
打不完的官司 ———— 扯不完的皮
打官司的上堂 ———— 各执一词
大老爷的惊堂木 ———— 官气(器)
戴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当官不坐高板凳 ———— *起*坐
当官丢了印 ———— 昏头昏脑;昏了头
当着阎王告判官 ———— 没有好下场
地府里打官司 ———— 死对头
法官坐班房 ———— 知法犯法;明知故犯
黄连打官司 ———— 诉苦
疯婆子演判官 ———— 人不人鬼不鬼
府官进县衙 ———— 大摇大摆
府官进衙门 ———— 直来直去;直出直人;大摇大摆;直进直出
官老爷出告示 ———— 百姓该死;百姓遭难
海水里长大的官 ———— 管得宽
猴子跳加官(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 ———— 人面善心
糊涂官判案 ———— 是非不清
宦官不叫宦官 ———— 太贱(监)
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上的肉 ———— 大小是个官(冠)
见了大官叫舅 ———— 高攀
见了官老爷叫舅 ———— 高攀
见了县官喊姑爷 ———— 乱巴结
看见官老爷叫舅子 ———— 想高攀
孔雀戴凤冠 ———— 官(冠)上加官(冠)
考上秀才盼当官 ———— 欲无止境
考上秀才想当官,登上泰山想升天 ———— 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老公鸡着火 ———— 官僚(冠燎)
林冲上梁山 ———— 逼出来的;*
老爷坐马桶 ———— 赃(脏)官
聋哑人打官司 ———— 说不清;听不明
没眼儿判官 ———— 瞎鬼
没眼判官进赌场 ———— 瞎鬼混
两口子打官司 ———— 一言难尽
娄阿鼠当县令 ———— 不是好官
门头沟打官司 ———— 没(煤)的事
帽子上面戴斗笠 ———— 官(冠)上加官(冠)
泥菩萨坐公堂 ———— 死官僚
判官办案 ———— 吓死人
判官的女儿 ———— 鬼丫头
判官跌跤子 ———— 冒失鬼
判官拍照 ———— 鬼样子;鬼相
判官讨饭 ———— 穷鬼
判官玩魔术 ———— 鬼把戏
判官演魔术 ———— 尽耍鬼把戏
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句
1、钦州守岁——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2、江中诵经——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3、正朝摘梅——张说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4、被使在蜀——张说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5、醉中作——张说
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6、送梁知微渡海东——张说
今日此相送,明年此相待。天上客星回,知君渡东海。
7、书香能和尚塔——张说
大师捐世去,空馀法力在。远寄无碍香,心随到南海。
8、桃花园马上应制——张说
林间艳色骄天马,苑里秾华伴丽人。
愿逐南风飞帝*,年年含笑舞青春。
9、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
*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10、襄阳路逢寒食——张说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11、同赵侍御望归舟——张说
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
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
12、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唯美忧伤的古诗句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一)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三)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四)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五)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六)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七)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八)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九)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十)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十一)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十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十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十四)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十五)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十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十七)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十八)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十九)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二十)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二十一)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二十二)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二十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二十四)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二十五)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 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宋朝苏轼的古诗词
苏轼写的诗词有很多,一生当中有许多流传的千古诗词。那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宋朝苏轼的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欢迎过来欣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经过九江时,便与好友参寥同游庐山。秀丽的山水触发了苏轼的逸兴壮思,这首诗就是他游览庐山后所作,如诗题可知,这首诗是题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内的墙壁上。
二、《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董传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留别诗,当时苏轼要从凤翔回到长安去。在凤翔,董传的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这首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大家知道它的出处了。
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九僧之一,福建建阳人,善画,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他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可惜原画已失传。这首诗是苏轼于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其画作而作的题图诗,在苏轼的笔下,无声的、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观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四、《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写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幽幽细吟的歌乐声,也写富贵人家为了不让美好的时光白白过去,都在尽情地寻欢作乐,这样的描写也带点讽刺意味地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五、《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公元1071—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写有多首与西湖景物的诗词之作,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便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公元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七言绝句,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的大意是: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七、《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即刘季孙,字景文,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公元1090年,苏轼也在杭州任知州,俩人交往甚厚,苏轼视他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上表举荐他。还写了这首诗赠以勉励之,当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所以诗的前两句“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也借以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八、《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解释一下诗题,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池是县名,隶属于今河南三门峡市。公元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别时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予苏轼,然后苏轼和作了这首诗。之所以说怀旧,是因为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经过渑池。
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公元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这首诗便写于此时,表达与胞弟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快乐,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不得不分别,前途未卜的哀伤与感慨。
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
十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十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忧国忧民的古诗句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8、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9、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10、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
1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疾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18、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1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辛弃疾
2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5、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26、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31、却将万字*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32、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33、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过若松町》
3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35、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3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3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38、逆胡未灭心未*,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3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4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4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其一》
4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44、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5、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辛弃疾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4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48、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4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0、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记南征诸将》
古诗朝中措的忧
朝中惜*山堂的古诗
唐朝中后期的古诗
唐朝中秋节的古诗
千年梦圆在今朝中的古诗
形容朝中无人的古诗词
雍正王朝中雍正台词
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古诗
一腔诗意向唐朝中出现的古诗
唐朝忧国忧民的古诗
古诗中的忧
古诗中的忧国忧民
古诗中的忧伤
心中忧郁的古诗
有关仓央嘉措的古诗
是不是古诗中忧国忧民的诗
古诗中含有忧的诗
古诗中的明朝
央仓加措的古诗
仓央嘉措的古诗
古诗中的雨诗忧愁的
古诗中的唐朝诗
古诗中的六朝诗
初中忧国忧民的古诗词
古诗仓央嘉措的诗
古诗中的朝舞之地
南朝的古诗高中
中秋的古诗是宋朝的
措字开头的古诗
苍央嘉措写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