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

关于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17) 说说(245) 名言(26) 诗词(693) 祝福(10) 心语(1)

  • 徐志摩的《偶然》解读

  • 偶然,徐志摩
  • 徐志摩的《偶然》解读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令后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爱情的意念令后人心醉神迷,他独特的诗歌魅力让后人津津乐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的《偶然》解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徐志摩作为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爱”、“自由”和“美”成为了他诗歌永恒的主题。美国和英国的留学经历,让他的诗歌受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擅长赞美大自然、歌颂爱情,其代表作有《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很多作品都被初、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用。徐志摩的诗歌与他的爱情生活永远都无法分开,他对完美爱情的追求,导致他一生与三位女性爱恨纠葛,特别是和林徽因的感情更是曲折微妙。《偶然》一诗是徐志摩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5月27日在《晨报诗镌》上发表。这首诗短短的两节结构巧妙、语言自然、意象精微,是徐志摩诗歌创造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二、张力结构在诗歌中的体现

      诗歌只有短短的十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在徐志摩大量的经典名作中,很多人偏爱《偶然》,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首诗歌的奥妙在于内部充满使人不能察觉的“张力结构”,主要表现在语言、结构、情感、意象等方面,表现出了诗人始终追求唯美的目标。徐志摩短暂一生无数的偶然和无奈,却始终没有改变诗人对爱、对自由和对美的追求,并把瞬间的感悟和体验凝聚在了这永不褪色的诗篇里。

      1、结构完美

      《偶然》是一首音韵起伏、节奏感强、画面具有流动感的结构完美的诗歌,强烈的动态格律对立统一,张力动态*衡,构成了新和谐的凝固效果,充分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特有的美感。徐志摩的学生卞之琳说:“《偶然》这首诗在徐志摩老师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在对徐志摩诗歌的演绎时,主要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变化的音韵来表现出诗行的参差不齐,类似起伏的音乐,富有流动美,体现着“一唱三叹”的回环感。《偶然》这首诗歌采用的是三行韵,音韵委婉,浅唱低吟;奔放高昂,激情无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韵交替起伏,抑扬顿挫,使诗行整饬有变,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充分的展现了《偶然》一诗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2、意象精美

      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选取得奇巧而又贴切,每一个意象都展示了诗人了情感渗透和精神品质。有的研究学者认为,《偶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的很淡,飘忽无迹;把火热的生命力都化作轻烟。这种看法其实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偶然》是深层信息其实传达了一种飘逸、轻淡的人生失落感,是诗人灵魂瞬间弹出的心音。在诗歌短短的两节中,徐志摩用单纯的意境,点化了一个朦胧、小巧、晶莹的世界。这些意蕴充分体现了诗人淡淡的伤感情怀、甜蜜而又忧伤的爱情、逍遥洒脱的性灵,这些都寄托着诗人对纯美人生理想的追求。你与我、云与水、黑与光都在《偶然》一诗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动与静、甜蜜与忧伤对立统一,增强了诗内在的弹性,形成一个艺术渲染力强的诗美境界,让读者充分的体会到了清新明丽、逍遥易逝的生命追求,感受到了诗人的性情与品质。

      3、情感活跃

      有人说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词,其实偶然就是不期而遇。徐志摩在诗歌《偶然》中,表达了和“你”偶然相遇时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心境等,使双方体会偶然的感悟和品位,如惊讶、悲凉、欢喜、热烈、哀叹等。在人生漫漫长路上,有多少偶然的交会,大街上的会心一笑,旅途中的三言两语,或许都是昙花一现,因此“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方向,偶然的相遇,又匆匆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这种无奈的失落感“记得也好,最好忘掉”。诗中“你”“我”的不确定性,使诗歌的情感活跃起伏,张力充沛,不同的读者产生不同的情感,给人以微妙细小的回味。

      4、言简意赅

      爱情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波动,因为那回眸一笑偶然产生。人们中的偶然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受,或感动、或惊喜、或哀伤、或热烈……体会生命中的偶然,感受那道不清、说不明的朦胧美好。一次次浪漫的邂逅,“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虽然说有永无再见的无奈失落感,但是这简单的词句表达出了偶然韵味深长的内涵。这短短的两节诗歌,让读者体会到了诗人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感受到了徐志摩深厚的语文功底。就这样的一段小诗,一种情调就把读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挖掘出来,实在是令人感叹啊!

      三、解读诗歌《偶然》,体会生命中的偶然与无奈

      梁从诫在《悠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中提到:“徐志摩那首著名的诗歌《偶遇》是写给母亲林徽因的。”从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时间来看,1926年正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之际,加上诗歌流露出对爱情的悲伤和无奈之情,那么梁从诫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偶然》一诗就是写给徐志摩一度苦苦追求,但是始终未能获得芳心的才女林徽因的。

      在《偶然》诗歌第一小节的1、2句中,使“云”和“水”形成了一组对立的意象。“我”是天空的一片“云”,飘渺洁白,可望而不可即,“你”是地上的“水”,清澈透明,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大多数读者在阅读时,都把“我”当作了徐志摩,“你”当成了林徽因,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合理的。“我”是美丽轻盈的“云”,这更像是一个女子的口吻,地上的“水”,则是诗人的自喻。

      这首《偶然》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合作的剧本《卞昆冈》中的唱词,是徐志摩柔和清爽,细腻情感描写的代表作。

      这首《偶然》中充满了各种意象性的词汇,例如“一片云”“波心”“黑夜的海上”以及“光亮”等,将时间副词“偶然”描写成具象性的事物,让读者更加形象地体会到是人想要表达的意境。全诗充满了张力,艺术性的构思将整体内容都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景,其中“我”和“你”都不是有所指代的具体人称,而是一种意象,是泛指的一种关系,指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的任意两个人,突出了“偶然”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则符合题目所言的那种情形,即“我”与“你”在偶然间相遇,就像在“黑暗的海上”各自奔着不同方向航行的两艘船,不期而遇,在擦肩而过的瞬间形成“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种偶然,象征着爱情的不期而遇,这首《偶然》是徐志摩最经典的爱情诗。意境隽永,语言优美,让所有读它的人都感受到那份相逢、相忘的意境。

      《偶然》是徐志摩的一首看似很潇洒,却充满爱意的诗。

      这首诗整体来看就是对“偶然”这一概念的定义,于是诗以“偶然”这一具有修饰性的词做标题,说明“偶然”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整首诗都是围绕着“偶然”是如何发生、如何运作来进行的。

      诗人首先以两个意象的碰撞——“云”与“海”——来定义偶然。在这个情节的表述中,“云”与“海”是行动的主体,“偶然”就发生在这两个主体相互运作的行动中。

      诗的开头是对第一个行动主体“云”的状态的交代,将“云”的特征完全地融入到词句间: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这里修饰“云”的量词是“片”,而“片”并不是修饰云的唯一量词,比较常见的还有“朵”,那么为什么这里使用的是“一片云”而不是“一朵云”呢?“朵”形容的是成团的东西,而片形容的是薄薄的、很轻的东西,“一朵云”给人一种很厚重的感觉,略带压抑的味道,仿佛天空并不晴朗,厚重的云层遮住了太阳。“一片云”塑造了云的一种轻飘飘的、风一吹就走了的形象,给予云一种不稳定的、飘来飘去的动态感,这种动态感是“一朵云”无法实现的。“一片云”这一意象的使用突出了“我”的行踪或是内心的不稳定性,说明“我”的行踪和心理变化都是无法预知的。在“一片云”之前使用了一个定语“天空中的”,一方面揭示了“我”将自己所置的位置,可与下文的大海的“波心”产生一种位置上的张力;另一方面,将云置于辽阔无边的天空中,可以突出云漂浮的自由、不受拘束,这一特点与 “一片云”的不稳定性结合起来,更能表现出“我”的行动的不确定性。于是,“偶然”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相遇主体之一的行动上的不稳定性。

      随后一句是对“偶然”的另一主体意象“海”的侧面描写: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这里出现了一个与标题“偶然”相似的词——偶尔,这个词仍是在形容“云”的行动,它暗示了“云”在漂浮中会理所应当地碰到一次意外,这个意外就是后面的“投影在你的波心”。这时出现了一个“我”说话的对象——“你”,“你的波心”暗示了“你”的身份是大海,于是第二个主体意象“海”就悄悄地登场了。这样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天空中飘着一片云,下面是无边无际的大海。而“波心”一词又与人心相通,所以这幅图画的引申义就是:我在你的心里留下了印象。说到留下印象,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个印象是怎样留下的?深刻与否?我们可以注意到连接我与你的动词“投影”,投影是指物体将影子投射到另一物体上,说明两种物体的关系并不是像投入那种实实在在的融合在一起,而是轻轻的、含蓄的重合,这就意味着“云”和“海”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也许还会分离。在诗中并没有对“海”这一意象有过多的描述,甚至对它没有直接描写,说明在“云”与“海”这两个主体的互相运作中,主动的一方是不稳定的“云”,被动的一方是沉稳的、深厚的“海”。

      写到这里,诗歌并没有止步于对“云”与“海”构成的画面的描述,还有语言的交流,加入了“云”对“海”说的话: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偶然的相逢本是一件让人觉得惊喜的事,而“云”为何要告诫“海”不要为之欢喜呢?从手法上来看,这是一种反讽,使得这种“讶异”和“惊喜”更加强烈。另外,“云”的“不必无须”与“海”的“讶异”、“惊喜”之间也造成了一种对比——洒脱放浪与深切执著,这也暗合自由漂浮的“云”和宽阔深沉的“海”的意象的本质。“云”对“海”说的这段话也进一步塑造了“云”的放浪不羁的形象,使不稳定性不仅仅停留在“云”的行动维度上,还上升到“云”的思想本质中去,这时的“云”似乎拜托了意象的物性,而上升到了人物形象的层面上,开始具有人性。

      然而,诗行至此,仍缺乏关于“云”所说的话的合理解释,于是在下文中,伴随着“云”和“海”之间的故事情节发展,给出了交代: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这句话省略了主语,根据诗中上下文的推测,可以得出主语应为“我”,也就是“云”。于是这句话可以还原为:(云)在转身间消灭了踪影。“转瞬间”极言时间之短。接下来配上的动词是“消灭”而不是意思相*的“消失”,这是因为消失是一个慢慢不见的过程,给寻找踪迹留有一定的余地,而消灭则强调了速度的快,并且毫无踪迹可寻。接下来“消灭”的宾语是“踪影”而不是“踪迹”,这是因为“踪影”的“影”与上文的“投影在你的波心”中的“影”相呼应,强调了“云”与“海”的相逢时间并不久,还不至于互相留下深刻影响、在心上烙下痕迹,同时“踪影”是“影”,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痕迹,来去十分自如,可以随意抹去,而“踪迹”显然不能一下子消灭或忘却,与“云”的形象也不符。

      到此,“云”完成了一个从没有思想只有自身性质的物到有性格、有能动性的人的转换。从“云”自身的漂浮不定出发,逐渐塑造了一个放浪不羁的浪子的形象,实现了由二维的画面向三维的情节的转化,为下文出现人物“我”和“你”做了铺垫。

      然而这里仍存在一个引人注目的形式上的问题。在这部分诗中可以找到两个破折号,破折号中间夹的是“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起到了夹注的作用。为了使诗的意思更连贯完整,可以对诗句的顺序有一个小小的调换: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阅读全文]...

2022-02-23 21:12:00
  • 《清明》古诗的理解

  • 理解,清明,写作
  • 《清明》古诗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古诗的理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鉴赏分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继承的地方吧!

    [阅读全文]...

2022-06-02 14:21:42
  • 《偶然》阅读理解及答案

  • 偶然,写作,阅读
  • 《偶然》阅读理解及答案

      偶然①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注:①此诗曾单独发表过,也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后被谱成歌曲,曾风靡一时。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白云”既传达出了诗人高洁不俗的品性,也显出了飘忽动荡的心绪,可以看成是诗人自我形象的直写,也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B.

      “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的意向恰恰统一、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的字眼——“方向”上。“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会着放出光芒,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

      C.

      全诗上下两节格律对称,在音节的安排处理上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节与较短的音节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琅琅上口。

      D.

      徐志摩的诗温情脉脉,意境优美,诗意浓郁而畅达,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年轻人的青睐,但这首诗的题目却有些过于抽象含蓄,其实换成“我和你”或“相遇”也未尝不可。

      (2)

      陈梦家认为这首诗“用整齐柔丽的清爽的诗句来写出那些微妙的灵魂的秘密”。你认为到底有哪些秘密?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1.D;

      解析:

      (1)

      诗的题目与文本之间蕴藏着一定的张力,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作标题,虽然也可以,但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就荡然无存了。

      (2)

      示例:①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出了“湖水有意,白云无情”的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恋情,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心愿落空,成为人间最大的遗憾。②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出了心灵中瞬间的感动,正是那些转瞬即逝却真诚纯粹的爱使生命不再*庸。“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语气上以退为进,强调的不是“忘掉”,而是“记得”。③这是一首人生的感叹曲。诗人体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

    [阅读全文]...

2022-01-30 16:29:50
  • 《偶成》阅读理解

  • 语文
  • 《偶成》阅读理解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偶成》阅读理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春草梧叶这两个意象的作用。(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6分)

      参考答案

      (1)想象中池塘边丛生的春草和台阶前凋零的梧叶,构成鲜明的对比(1分),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虚度的时间过得飞快地特点(2分)因为青春来日方长,所以,青春者总是借口为时尚早而梦想着等到池塘边生机盎然杂草丛生时再开始逐梦,岂不知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枯萎凋零了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3分)。

      (2)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要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寸光阴(2分)。生活就是这样,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时间(青春)会在梦想中悄然逝去(2分)。诗歌形象生动地劝解人们珍惜时间(青春),抓紧时间,不要让每一寸光阴虚度(2分)。

      译文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作者

      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

    [阅读全文]...

2022-07-09 06:16:11
  • 关于偶然的诗句

  • 偶然
  •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老子今晨偶然出,李花全落杏花开。——杨万里《春游》

    今日偶然成握手,重阳难得共登山。——止庵法师《次韵衍斯道九日同登凤山》

    故里同过岂偶然,郊行仍及立春前。——潘希曾《庚辰岁同仲实兄谒祖墓述怀》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唐寅《贫士吟》

    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王沂孙《水龙吟·白莲》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谢枋得《小孤山》

    为胡止饮且少安,一杯相属非偶然。——王安石《北客置酒》

    偶然青衫五斗米,夺去黄柑千户侯。——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郑谷《江际》

    神仙意智或偶然。——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

    吞声饮恨从谁诉,偶然信口题诗句。——曾季貍《秦女行》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贤良不必展,廊庙偶然趋。——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素昧*与顺庵,偶然爱唱望江南。——刘克庄《用厚后弟强甫韵·素昧*与顺庵》

    贵贱穷通尽偶然,回头总是东海水。——秦观《送乔布圣》

    达生何足云,偶然苦乐经其身。——卢仝《冬行三首》

    褚祥为郡曾如此,却恐当时是偶然。——贯休《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

    疑此亦偶然,发之自根苗。——吕陶《百合》

    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自恨飞太高,疏罗偶然触。——元稹《雉媒》

    偶然宴坐百千劫,神力悲愿俱无穷。——范成大《岁旱,邑人祷第五罗汉得雨,乐先生有诗,次》

    当时落笔亦偶然,忽有声名起砰湃。——李东阳《王祠祭希曾所藏汝和红菊歌》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李白《游泰山六首》

    偶然得醉*生欢,醉中写与诸儿看。——陈著《癸未冬至后与妻对酌偶醉遂赋》

    偶然携稚看微波,临水春寒一倍多。——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偶然追还期,愧此堕千指。——苏辙《河冰》

    自谓与鬼隣,偶然有生意。——吴芾《病中有感》

    逢场作戏亦偶然,不觉诗成为韵窘。——李东阳《读柳拱之员外严宗哲主事杨应宁舍人倡和长句》

    此身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苏轼《芙蓉城》

    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苏轼《芙蓉城》

    王母相留不放回,偶然沉醉卧瑶台。——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花下偶然吹一曲,人间因识董双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贫疢裹祭缓,偶然值清明。——周文璞《正字南仲祭诗》

    君臣垂令名,千载不偶然。——戴冠《严子陵墓次韵》

    人生此会不偶然,眼前兴废何须言?——王冕《送欧阳彦珍归杭》

    离别重相逢,偶然岂定期。——杜甫《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家寄秦城非本心,偶然头上有朝簪。——姚合《寄陕州王司马》

    为时生公岂非天,身任重大宁偶然。——毛滂《东风辞》

    去矣信所之,偶然集于此。——曾丰《癸卯豫章贡闱酬赠教授张安叔》

    文欺白凤真难及,药撚红蕖岂偶然。——贯休《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

    腷膊声中好送寒,偶然为客设棋盘。——查慎行《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其六》

    君臣际会岂偶然,遗事流传定非妄。——陆粲《郑卿歌》

    风标宜作梅花伴,不入离骚亦偶然。——仇远《题史寿卿二画·香草何时号水仙》

    故国三千里,五行信偶然。——项安世《赠弃少敏》

    嗟此信偶然,或云数使之。——苏轼《送司勋子才丈赴梓州》

    檐外晴云擘絮轻,偶然目送浑忘却。——魏学洢《寿叶绳毅先生》

    匆匆同醉记前年,客路重逢亦偶然。——陈造《次韵常粹俞君任二首·匆匆同醉记前年》

    [阅读全文]...

2022-05-05 07:47:36
  • 偶然间的诗词

  • 偶然
  • 偶然间的诗词

      偶然间,天晴了,太阳露出了笑脸,是的,它是微笑的,像每一个哭泣过后的孩子,

      它微笑着望着我,仿佛在说:“你长高了,经过一个雨季你已经成熟了。”

      而我是害羞的,我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做的很不好,很不够。

      偶然间,你们相遇了,像老朋友见面一样,你说好久不见,你发福了,

      经过几个年头你有将军肚了。

      他说我只是长胖了,最*吃得太多了。

      偶然间,我发现大家都老了,岁月是青春的敌人,

      皱纹已爬上了我们的.额头,我们已不再年青,不再积极了。

      偶然间,春天已经来到了,小燕子吱吱喳喳地飞来了,听说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它们七嘴八舌地说,今年的冬天不会来了,今年不会冷了,于是我听见笑了。

      偶然间,起风了,这个季节的风很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过我的脸,

      我开始流泪了,泪水流满我整张脸,是风吹进了我的眼中,

      还是我幸福地流下泪来,我自已也说不清楚了。

      偶然间,花开了,很漂亮,很美,好看极了,

      隔壁家的小虎说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看的花,好像花不是生长在地上,

      而是从天下落下的一样,我在想花为什么这样美,

      是不是人间本来很美,只是我们不会珍惜,所以人间才变丑了。

      偶然间,想起许多,想到许多偶然性,

      或许偶然间的偶然是一种必然,

      我们在偶然中偶然走过太多的偶然间,

      我们回首偶然间是否偶然中感触偶然的可能,

      一切都是偶然间吧。

    [阅读全文]...

2022-01-16 23:30:03
  • 徐志摩偶然诗歌特点

  • 诗歌,徐志摩,偶然
  • 徐志摩偶然诗歌特点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徐志摩偶然诗歌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特点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纪念徐志摩》)。的确,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赏析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但,并不如泣如诉,更不呼天抢地。我们只是缓缓而有点沉重地漫步,偶尔抬头仰望,透过葡萄架或深蓝的云彩,恰有一朵流星飞逝而过,我们心中,升起了缕缕淡淡的哀伤。但仍然漫步,那缓缓而又有点沉重的足音,如一个“永恒”,驻留在夜的天空。

      不失轻盈,不失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诗人对于美,对于人生,并不是看得可有可无的,而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执着的追求,只是“美”抑或人生的其他,都像天空中的云影,黑夜海上的光亮,在瞬间都无影无踪。他有憧憬,同时又无法摆脱一丝淡淡的哀伤。“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似乎达观,超脱。但在审美心理上,却并非如此,“最好你忘掉”,其实是最不能忘掉。没有一点超脱,没有一点可有可无。有的是现实的哀伤,是一个真实的人,执着于生活的人,执着于理想的人,在屡遭失意中唱出的歌。憧憬与绝望,悲哀与潇洒,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纯诗人的哀感。他的潇洒与飘逸,也多半是他为了追求典雅的美,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来的。

      徐志摩处在一个贫困的国度最黑暗的年代,他满怀着“美”的希望,在时代的夹缝中苦苦追寻着理想的光芒,但都如海滩上的鲜花,一朵朵在瞬间枯萎。他的歌喉,在“生活的阴影”逼迫下,最后变得暗哑、干涩。即使早期一些诗,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虽然那么轻柔,那么飘逸,但仔细体味,也无不让人感伤。写于1926年的《偶然》,也是一样,诗的深层信息中荡漾着淡淡的哀伤。诗人无意投身时代火热的斗争,也无意于表现所谓的“时代本质”,但时代的苦难,也同样曲曲折折地映射在一个真纯诗人的心灵深处。

      有的研究者认为,《偶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很飘忽、了无痕迹”,“把什么都看得很淡,都看成无足轻重,无可无不可,把火热情怀与旺盛的生命,都化作轻烟”。这样的结论,不能说全错,但也不能说全对,因为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研究者对《偶然》这首诗的表层信息的领会上的。而一首诗永久的魅力却来自它的深层信息,《偶然》的深层信息传达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是飘逸的也是轻淡的。——它是诗人充溢着灵气的灵魂在瞬间弹出的心音,单纯的音符中回荡着悠长,典雅的美感中起伏着骚动,飘逸的情调中蕴藏着深邃……

      拓展:人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阅读全文]...

2022-04-08 07:33:39
  • 劳动主题古诗词

  • 劳动,文学
  • 劳动主题古诗词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田园作》

      唐·孟浩然

    [阅读全文]...

2022-05-19 23:13:07
  • 江楼感旧古诗主题99句

  • 经典
  • 关于江楼感旧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⑵,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⑶。

      注释:

      ⑴江楼:江边的小楼。感旧:感念旧友旧事。

      ⑵思渺然:思绪怅惘。渺(miǎo)然:悠远的样子。

      ⑶依稀:仿佛;好像。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2分)

      2、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3分)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1分)

      3、试用简洁忧美的.语言描绘月光如水水如天的画面。(3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3.(共3分)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光熠熠闪动,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想像合理即可)

      4.(共3分)作者在江边一处楼台旧地重游时怀念友人的孤独、怅惘之情。(答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可给分)

    [阅读全文]...

2022-01-08 19:49:38
  • 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

  • 春节
  • 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就要到了!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欢迎大家浏览。

      001。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002。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003。介雅 南朝梁·萧子云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004。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005。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006。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007。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008。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009。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010。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01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012。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013。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阅读全文]...

2022-02-24 17:08:24
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 - 句子
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 - 语录
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 - 说说
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 - 名言
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 - 诗词
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 - 祝福
偶然古诗主题的理解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