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虚实结合的妙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虚实结合的妙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虚实结合的妙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虚实结合的妙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初中文学常识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在整个初中学*阶段里,语文老师都会或多或少讲到一些文学知识,这些文学知识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文学常识,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中考语文考试常常会考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学常识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欢迎阅览!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四、当前之景为实,已逝、设想之景为虚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去描述此时不在眼前,却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用已逝之景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福州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总之,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别的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例分析——诗词鉴赏中虚实结合手法
一、背景
这是一堂高考诗歌复*课,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方法一直是学生答题中比较模糊的概念,有时因不会运用而造成不得分。本课试从景物描写的方式入手,切入虚实结合的概念,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比较明晰的理解,进而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虚实结合手法在诗词鉴赏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高考题见识虚实结合手法等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考查的题型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自主探讨,主动总结规律的*惯。加深对*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的含义,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答卷。
教学难点:虚实结合高考诗词鉴赏述语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关于古诗文鉴赏高考大纲是这样要求的: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知道表达技巧一般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描写方式在诗歌中常用的就是对景物的描摩,包括远*高下、色彩明暗、动静结合、正面侧面、虚实结合等。
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结合诗的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技巧。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应,虚景和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我们往往因写不出或写不完全而被扣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虚与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常碰到的虚与实的问题经常就是围绕着景物展开的。我们*时常说的虚实结合一般就是指虚景与实景的结合。
二、诗歌中的虚实结合的概念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假想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补充映衬,交织融合,相得益彰,使形象鲜明,并使容量增加。现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当前为实,追忆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突出中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怀古伤今诗多是通过追忆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今昔生活的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处境对比、曾经的繁华与今景的萧条的对比,以虚衬实,虚实结合,突显出今时今世的浓重悲哀,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2、当前为实,未来为虚。比如柳永《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3、客观为实,想象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来突出中心的。实写显得具体、明朗、真切,虚写显得空灵、飘逸、含蓄。二者结合运用,虚实相生,作品就结实而空灵,具体而含蓄,富有艺术魅力。其中虚写方面大致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梦境为虚。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上下片各分为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是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
②、仙境为虚。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神秘与美丽,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诗词中所构创的意象既可以化虚为实,以虚显实,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也可以化实为虚,由实入虚,化景物为情思,从而达到或虚中见实,或实在虚中的妙境。虚与实二者之间还可以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诚如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所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三、总结归纳
1、我们学*虚实的关系离不开诗词的主题,所以在试卷上碰到类似问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的问题时,只答虚实相生是不够的,必须和主题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常用的表术方式是: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慨。
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泻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2、我们所说的实写虚写实际上是实景和虚景的描写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试卷上首先考虑的仍然是景物的描写是否虚实的问题。
四、迁移训练
从下面给出的诗中找出描写景物在表达技巧上可以用虚实结合来概括的几首来。并分析一下这种结合与主题的关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教学片段
学生分析做答案,结合诗歌内容,运用虚实词汇解题,非常清晰。这里选用的四首诗《虞美人》是高中教材上的,学生复*,就当做熟悉;《邯郸冬至夜思家》2005年全国卷高考题,不过难度不大;只有《塞上听吹笛》稍难一些,老师作总结性的解答(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使学生既明晰了答题要求,也能理解到鉴赏诗歌仅仅靠一点表达技巧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下一番功夫的。
片段实录: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虞美人》这首词中的虚景和实景分别是什么?
生1:故国是虚景
生2:应该是雕栏玉砌
师对1、2生说:对!故国的雕栏玉砌
师:那么实景呢?(学生一时找不出,思考)
生3:小楼昨夜的东风?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别的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例分析——诗词鉴赏中虚实结合手法
一、背景
这是一堂高考诗歌复*课,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方法一直是学生答题中比较模糊的概念,有时因不会运用而造成不得分。本课试从景物描写的方式入手,切入虚实结合的概念,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比较明晰的理解,进而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虚实结合手法在诗词鉴赏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高考题见识虚实结合手法等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考查的题型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自主探讨,主动总结规律的*惯。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的含义,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答卷。
教学难点:虚实结合高考诗词鉴赏述语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关于古诗文鉴赏高考大纲是这样要求的: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知道表达技巧一般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描写方式在诗歌中常用的就是对景物的描摩,包括远*高下、色彩明暗、动静结合、正面侧面、虚实结合等。
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结合诗的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技巧。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应,虚景和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我们往往因写不出或写不完全而被扣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虚与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常碰到的虚与实的问题经常就是围绕着景物展开的。我们*时常说的虚实结合一般就是指虚景与实景的结合。
二、诗歌中的虚实结合的概念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假想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补充映衬,交织融合,相得益彰,使形象鲜明,并使容量增加。现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当前为实,追忆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突出中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怀古伤今诗多是通过追忆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今昔生活的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处境对比、曾经的繁华与今景的萧条的对比,以虚衬实,虚实结合,突显出今时今世的浓重悲哀,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2、当前为实,未来为虚。比如柳永《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3、客观为实,想象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来突出中心的。实写显得具体、明朗、真切,虚写显得空灵、飘逸、含蓄。二者结合运用,虚实相生,作品就结实而空灵,具体而含蓄,富有艺术魅力。其中虚写方面大致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梦境为虚。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上下片各分为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是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
②、仙境为虚。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神秘与美丽,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的不屈志节,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诗词中所构创的意象既可以化虚为实,以虚显实,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也可以化实为虚,由实入虚,化景物为情思,从而达到或虚中见实,或实在虚中的妙境。虚与实二者之间还可以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诚如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所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三、总结归纳
1、我们学*虚实的关系离不开诗词的主题,所以在试卷上碰到类似问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的问题时,只答虚实相生是不够的,必须和主题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常用的表术方式是: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慨。
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泻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2、我们所说的实写虚写实际上是实景和虚景的描写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试卷上首先考虑的仍然是景物的描写是否虚实的问题。
四、迁移训练
从下面给出的诗中找出描写景物在表达技巧上可以用虚实结合来概括的几首来。并分析一下这种结合与主题的关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教学片段
学生分析做答案,结合诗歌内容,运用虚实词汇解题,非常清晰。这里选用的四首诗《虞美人》是高中教材上的,学生复*,就当做熟悉;《邯郸冬至夜思家》2005年全国卷高考题,不过难度不大;只有《塞上听吹笛》稍难一些,老师作总结性的解答(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使学生既明晰了答题要求,也能理解到鉴赏诗歌仅仅靠一点表达技巧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下一番功夫的。
片段实录: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虞美人》这首词中的虚景和实景分别是什么?
生1:故国是虚景
生2:应该是雕栏玉砌
师对1、2生说:对!故国的雕栏玉砌
师:那么实景呢?(学生一时找不出,思考)
生3:小楼昨夜的东风?
虚实结合写作技巧方法指导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虚实结合写作技巧方法指导,欢迎大家分享。
虚实结合写作技巧方法指导
1、化虚为实。
例(1):于金池的《思念》结尾段“依稀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草原,有一个女孩,她那随风飘动的衣襟,犹如系在草原上的飘带……”。
这样的文章结尾段,就把“思念”这一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实的影象,既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起到了言已尽而回味无尽的表现效果,又再现了女孩美丽的形象。使文章生动、优美、富有灵气。
例(2):王灵芝的《妈妈的爱》结尾段“妈妈的爱,为我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我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
妈妈的爱,是抽象的,文章用具体形象的事物“美丽的彩虹桥”,来表现抽象的妈妈的爱,是化虚为实的写法。这样,就赋予了妈妈的爱以优美的形象感,并由此顺势关联了“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意象,使中心鲜明、深刻;使结尾段优美、形象。
例(3):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中的“我的回忆被一道强烈的声波所震碎”。
回忆被唤醒是虚的,震碎的是形象的实的。此句运用了化虚为实的写作技法。有文采,表现力强。
例(4):张可的“作文片段练*”中的“妈妈的这番话,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乌云,露出了我那片晴朗的天空。而心里的石头,也好像变成了羽毛,使我变得轻松自在。”
妈妈的这番话,带给我的感受,是抽象的难以直接表达的,此处巧妙地化虚为实(乌云、明朗天空、羽毛,形象易感知,是实的),就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并且优美、灵动。
2、引实入虚。
例(1):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中的“我全天都束缚在数字与abc之间,一个人坐在桌子前,看着数学书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我的脑袋都大了。此时,一阵微风将我吹回童年时光,那时多么快乐呀!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白云下玩耍,在绿草上、野花旁*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将我们带到软绵绵的白云上,七彩缤纷的彩虹上”。
此语段中,写学*的苦恼、受束缚是写实,忆童年的自由、快乐是写虚。“一阵微风”巧妙的引实入虚,形成对比,反衬效果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当然了,童话色彩也是此语段的一个特色,只不过与本文话题无关,就免谈了。)
例(2):沈琪的《一个母亲的期待》结尾段“石英钟上的分针转了一圏又一圈,我多么希望你能来看我,我趴在电话旁睡着了,梦到你在蛋糕旁为我唱生日歌”。
“睡着了、梦到”,就由实引到了虚。既增强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之情,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为结尾段,具有了意味深长之妙。
例(3):杨凤君的《我送哥哥去死亡》中的“那高悬于医生办公室的”救死扶伤“招牌,我横竖看到的都是污垢,虽涂抹着欺世盗名的脂粉,却依然在它的背面,遮掩不住金钱的鬼影。”
此文段,由“救死扶伤”招牌的实,引到“污垢、脂粉、鬼影”的虚,增强了对某些医院及医生的金钱势力、冷漠虚伪、肮脏黑暗的揭露与鞭鞑力度。
例(4):野夫的《江上的母亲》结束语“读到此时,我在北京紫竹院初春的月夜下大放悲声,仿佛沉积了一个世纪的泪水陡然奔泻,我似乎也看见了我母亲在阳光下为我留下的那把钥匙……”
此处明显运用了“引实入虚”的写法,再次表现了追念深深母恩的感伤之情,增强了文章的余味。
3、虚实相生。
例(1):王灵芝的“作文片段练*”中的“我发现,作文原来没有那么难写,我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天晴了,望着远处,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阵微风吹过,吹开我心中的花朵,把我吹进了作文的天地。看着夕阳,是那么的美丽。而此时在我面前,忽然出现一条宽广的大路,路的彼端,写满了光明”。
此语段:实(我发现,作文原来没有那么难写)——虚(我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实(天晴了,望着远处,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阵微风吹过)——虚(吹开我心中的花朵,把我吹进了作文的天地)——实(看着夕阳,是那么的美丽)——虚(而此时在我面前,忽然出现一条宽广的大路,路的彼端,写满了光明),可以说,真是把虚实相生(和移情)的写法用到了极致,绝佳!
例(2):贾美慧的《苦。路》中的“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感觉有千斤重。可一踏在地上,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家在眼前,可感觉非常远”。
实(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虚(感觉有千斤重)——实(可一踏在地上)——亦实亦虚(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实(家在眼前)——虚(可感觉非常远),此文段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和心理感受描写)的写法。
例(3):杨凤君的《我送哥哥去死亡》中的“哥哥的路,是走上死亡的路;哥哥在这条路上,正虚弱痛苦地走着,他走得是那么凄凉,走得是那么的无助,走得是那么地忧伤。他多么渴望亲人能伸手拉他一把,而我们,则木然地,缩回了手。我仿佛看到哥哥的双手抓向了虚空,如同溺水的人,身子已沉没,手却仍然向水面伸出,这种渴望与绝望、无助与挣扎,可怜与凄恻,又是怎样的不幸与哀伤!”
亦实亦虚(哥哥的路,是走上死亡的路;哥哥在这条路上,正虚弱痛苦地走着,他走得是那么凄凉,走得是那么的无助,走得是那么地忧伤。他多么渴望亲人能伸手拉他一把,而我们,则木然地,缩回了手)——虚(我仿佛看到哥哥的双手抓向了虚空,如同溺水的人,身子已沉没,手却仍然向水面伸出)——实(这种渴望与绝望、无助与挣扎,可怜与凄恻,又是怎样的不幸与哀伤)
总之:虚实相生是经常能用到的一种写作技法,使用它,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表现效果。
写作技巧要领
基本功
材料:
1、材料包括语言材料、生活材料以及历史材料。
(语言的基本材料是字、词、句;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历史材料是从书籍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2、材料在于积累。
审题:
1、审题就是弄清题目的意思,琢磨关键词。
2、从题目中找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心。
3、辨别清楚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包括议论、想象、抒情、应用文、读/观后感)
立意:
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3、中心一定要健康。
4、提高确定中心的.能力,贵在提高思想认识水*。
选材:
1、选材要围绕中心。
2、选材要典型、有代表性。
3、选材要新颖,有时代感。
构思:
一、想好再写。
1、先根据题目确定中心。
望岳虚实结合赏析
望岳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望岳虚实结合赏析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虚实结合赏析
《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阴阳割昏晓”,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赏析评价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拓展:望岳赏析经典
【注释】:
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齐鲁:在今山东省境内。锺:聚集。曾:同“层”。眦:眼眶。
【简析】: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
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齐赵时,此诗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
浦评:杜子心胸气魄,于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含有虚指的古诗词摘抄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含有虚指的古诗词摘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梅花——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实用爱情的古诗词
爱情简单的理解为,因对某些事物的喜爱所产生的情愫。爱情分类,第一种分类,爱情情感,愿望,欲望等。爱情伦理关系,爱情承诺关系。下面是实用爱情的古诗词,请参考。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战士征战在外,思念家中的妻子,恐不能偕老白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在网上广为流传。誓言与对方长相廝守,死生与共,永不分离。流年似水,容颜老去,那时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绵延不断的涓涓细流。也许什么也不说,紧紧地牵着你的手,走过今生今世。
诗经·国风·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在河洲上听到鸟叫看见佳人的男子,爱慕之情难以自抑,他吟出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让后世男子梦幻千年,至此以后,看见美女不必胆怯,美人如花隔云端也要排除万难把她追到。君子,淑女,代表*人的爱情品位。河洲,雎鸠,则象征着*人的飘渺朦胧的情感意境。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传神地描绘意中人那婉约而又遥远的身影。表现主人公经过艰辛的追求而仍难以企及的惆怅失落的心情。恋爱期的男女,大概都在心中无数次描绘过自己完美的意中人。所以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所谓依人”“宛在水中央”。然而真正得到的又有几人?爱情的魅力大概就是总给你留下一点缺憾吧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遣悲怀三首离思元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的背景,不想再说些什么;但能够把感情刻画得这么淋漓尽致的人,至今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听人说,女人一生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第一个男人,而男人正好相反。不知此话对否?所以在引用此诗表白爱情之前一定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这种决心。
汉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首表白爱情忠贞的誓词。作者以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一种不可能的离散。感情挚烈、坦率,风格质朴而又泼辣。面对女人对爱情的忠贞,足以让男人敬畏。让有些男人自愧形秽。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千百年传诵不衰的词,相爱的人,谁不想朝欢暮乐,晨夕相伴。然而,“林花谢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忠贞不渝的爱情,不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夕相处,这世界上有一颗心在想着你、惦念你,这颗心属于你,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唐铜官窑瓷器题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这首诗歌虽是唐代作品,却是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多少男人看到它泪洒襟裳,多少女人咏着它泪湿红罗帐。读着它让人叹息人生的阴错阳差,宿命的缘竟是无法改变。心上人却是那水中月镜中花。多少痴情的人在佛前许下后一个五百年。然而,佛是万能的么?佛会不会为安慰你的痴情而对你撒谎?
柳永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千古传颂的名句。人们用它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始终不变的决心。感情炽烈,态度坚决。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含蓄有制让人回味无穷。这首词,给我们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它是一首怀人爱情词,也可以把它解读成一种对人生事业或者理想目标的追求,为这种理想,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和巨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
1、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2、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4、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5、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神通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
韩元吉〔宋代〕
槛外风高霜月明,步虚山里步虚声。罢琴刻烛初长夜,又得人间一梦清。
神通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
韩元吉〔宋代〕
封禅空余不死名,华清宫里望长生。閒云强作人间瑞,更有山呼万岁声。
九日逢虚中虚受
齐己〔唐代〕
楚后萍台下,相逢九日时。干戈人事地,荒废菊花篱。
我已多衰病,君犹尽黑髭。皇天安罪得,解语便吟诗。
神通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
韩元吉〔宋代〕
龙虎驱驰战阪泉,荆山鼎就更升天。轩辕到处存遗迹,忍使君王不学仙。
若虚诗来欲*马讼五叠韵答若虚并柬文敬佩之
李东阳〔明代〕
冯郎堕马长安归,身病在床思奋飞。我时病堕忽两月,几度为渠惊倒衣。
邵郎*堕桥头宅,右足独拳愁蹑屐。三人堕马渠最伤,毕竟堕同谁失得。
西涯书屋东曹庭,诗筒络绎东西行。本缘诗堕不为酒,玉山自倒非金罂。
冯郎谈虎色独变,开口不问重与轻。吾宗白洲不堕马,亦作堕语真多情。
喧争浪谑两当坐,颇觉风流非罪过。向来曲直未分明,旁引诸家为證佐。
讼当坐人不坐马,胜负在诗宁在堕。冯郎欲作旁观人,负汝何悲胜何贺。
白洲老吏直不阿,手持三尺无坡陀。欲令虞芮成礼让,不遣秦越相讥诃。
不然健讼化勍敌,祇恐吴侬围楚歌。南山一判不可改,昨夜东坛闻止戈。
诗家纷纷各门户,尔我不须分跬步。世门夷险自有途,騄駬驽骀竟谁顾。
古来相马独孙阳,有子分明不如父。白洲乃欲卖我马,却付东邻酒家簿。
人虽千虑有一失,我马虽驽亦应误。君看三马二马良,冯马最良先我仆。
白洲有马誇健彊,纵免堕伤为盗助。诗成我亦判渠归,良马勿与驽争路。
佳辰美景亦有数,莫遣閒情嬲襟度。急呼邵李招冯郎,下马共醉西涯暮。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唐代〕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丘处机〔宋代〕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宋代〕
旧顿(顿,宿食处也。天子行幸住宿处,亦曰顿)
李商隐〔唐代〕
东人望幸久咨嗟,四海于今是一家。
犹锁*时旧行殿,尽无宫户有宫鸦。
答宁处州书(一作答宁处州报赦)
沈佺期〔唐代〕
书报天中赦,人从海上闻。九泉开白日,六翮起青云。
质幸恩先贷,情孤枉未分。自怜泾渭别,谁与奏明君。
秦处度与一上人同宿密庵处度为一画断崖枯木
吕本中〔宋代〕
小庵无客亦无毡,遂有高人借榻眠。一夜西风撼枯柳,不知春在石崖边。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柳永〔宋代〕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宋代〕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纳兰性德〔清代〕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鹧鸪天·谁伴闲人闲处闲
段成己〔金朝〕
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
林壑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宋代〕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鱼玄机〔唐代〕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忆江南·歌起处
王世贞〔明代〕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1、葭月欣逢合卺时,关雎赋就共熙熙,灵匹成偕老,定叶良宵入梦罴。
2、千里姻缘一线牵,一生甜蜜两心间。
3、天长地久两多情,伦理绵延百世赓,为祝人间仙眷属,齐家先叶风鸾鸣。
4、新郎英俊像小生,新娘生美似花互;今年来请食甜茶,明年抱孝生相看。
5、光辉凤烛乐怡怡,女貌郎才俊俏奇,好学精明通哲理,耽吟风雅幕唐诗;鸳鸯注定朱丝结,锦帐花开玉蕊技,对镜画眉纤细细,双双丽影美丰仪。
6、仙居应接若耶溪,婉艳争传旧姓西,此际清波催渡鹊,来宵斜月警闻鸡;门盈百辆笙歌合,箫引双飞唱合齐,王燕预开男子兆,相看汤饼试英啼。
7、结婚重负百年连,相让和谐更爱坚,好合良俦无尽福,兴家立业出人前。
8、**仄仄缔良缘,恋爱情丝自早牵,海石山盟皆缱绻,相亲相敬乐绵绵。
9、负笈归来喜欲狂,玉人交拜在华堂,鹊桥乍渡欢何若,鸳牒新成乐未央;自有文章警宇宙,且将粉黛伴闺房,百年偕老和鸾凤,认得温柔是此乡。
10、薰炉香绣帘褰,竟理丝桐第二弦,词谱凤台春正暧,匣开鸾镜月当圆似宜重写登科记,闻道还新种玉田,莫怪元龙豪未减,碧桃花映洞房天。
11、景星焕彩耀闺房,吉日佳辰合卺觞,宝眷情欢鱼得水,月圆花好配天长。
12、鸳鸯织就欲双飞,一凤一凰贺新婚。
13、新诗此日熊罴林,交拜成双喜不禁,画的青山眉样好,百年有结是同心。
14、氏古今称望族,蓝田种玉雍伯缘,一人有庆关雎咏,两筱无猜赤线牵;伟业辉煌奕世后,敏功砥砺行于先,庭前且喜椿萱懋,光大发扬瓜瓞绵。
15、银汉明星回,填桥乌鹊肥;玉堂云气霭,秀阁画烛辉。燕舞雕梁曲,锦幕暗香飞;宜男花正好,兰畔照双衣。
16、张灯结彩闹新婚,齐聚亲朋笑开颜,景色炫美更空前。
17、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
18、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馨;吉期逢良时,嘉礼演文明;琴琵奏雅乐,夫妇敬如宾;诗歌咏于归,好合乐长春;同力创新业,四化建奇勋。
19、一生一世相牵走,一世一生心相印。
20、瞥眼东效柳色新,妆楼眉黛喜初匀,云间佳士原华胄,天上仙娥遇谛真;会是鱼轩宜翟拂,好期回路试风尘,洛阳年少应堪羡,戈雁雄心视夜频。
21、伟业辉煌奕世后,敏功砥砺行于先,庭前且喜椿萱懋,光大发扬瓜瓞绵。
22、似梦明眸剪秋水,有志丈夫立人魁。还当共挑人生担,无垠恩爱总轮回。
23、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
24、凤冠霞披舞红妆,玳瑁锦缎着新颜。
25、龙烛双辉玉女临,花前月下结同心,相看红袖添香趣,争羡苍松斗雪侵;巨港湾深堪泛艇,诗人兴好适行吟,斑衣灿烂阶前舞,洒满金樽细细斟。
26、花烛红艳贺新婚,洞房春暖祝美满。
27、洞房春暧列笙歌,合卺筵前绝绮罗,梁孟依然新眷属,樊刘争比旧娇娥;芙蓉帐里添金碧,翡翠衾中续暖和,重奏鸾弦欣易云,双星今又渡银河。
28、玉树银花飞娇俏,欢天喜地真美妙。
29、美誉鲲南翰墨香,月明光耀读书堂君女乾坤定,宜室宜家五世昌。
30、自是传家彩笔真,择婚闺秀辩琴人,郎才女貌桃华宴,珍重同心达道身。
31、燕尔新婚正妙年,亲朋争说好姻缘,珠联璧合情如蜜,海警山盟石比坚;妯娌融和娴姆训,姑嫜待奉见心虔,无边哲理曾研透,再*人伦第一篇。
32、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
33、嘉偶天成拜玉堂,争看娇女配仙郎,尊前合成调鹦鹉,台上吹箫引凤凰;华月团圆除宝扇,香云袅娜斗新妆,因风传语张京兆,日画春山几许长。
34、并带花开十月天,两姓缔良缘,锦堂此夜春如海,瑞兆其昌五世绵。
35、风卜于归恰约年,三生有约缔良缘,绿云环髻簪钗艳,白首盟心铁石坚;秋霁明蟾征慧秀,春风化雨见恭虔,翠楼酣醉吟声响,争诵而翁嫁女篇。
36、银烛光摇玳瑁筵,绎河初渡鹊桥仙,黛眉恰似纤钩月,玉貌何殊绿水莲;红叶沟边传好句,紫箫声里住飞泉,行看梦叶熊罴吉,鼓瑟雍雍正妙年。
37、薰炉香绣帘褰,竟理丝桐第二弦,词谱凤台春正暧,匣开鸾镜月当圆,似宜重写登科记,闻道还新种玉田,莫怪元龙豪未减,碧桃花映洞房天。
38、同心举起相恋杯,同德共渡爱情河。
39、银蟾映影异寻常;风送新妆出画堂,学识原知才咏絮,相夫刻烛有余光。
40、大张喜逢海之东,光耀门庭烛影红,罗袜生尘莲步动,黎明戒旦鸡声隆;黑甜一枕鸳鸯梦,归妹双宜家室融,相别十年知夙志,为民服务不居功。
41、姻缘千里两情牵,佳耦感恩宝架前,燕婉之求诗咏雪,执柯以伐谱联鸳;宠邀观周礼幸承,且有真神与爱筵,遥祝多福乐,长流基督满身芗。
42、夜雨三春形影从,比肩佐读竟全功,明诚受业成厚福,知仁处世卓义风;鸾凤和鸣赓美曲,枝头连理并蒂红,花好月圆梁上燕,连绵瓜瓞德声隆。
43、黄花酒溢喜筵开,两小无猜共化裁,建国先从家室起,立功端自德基培;明明在上紫薇照,念念无忘天运回,女若昭贤且美,郎不愧一奇才。
44、佳偶天成心相印,百年好合乐无边。
45、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
46、千载一时不再来,九天阊阖庆今开,志同道合堪为友,玉骨冰肌岂染埃;两颗丹心同锦织,一支红杏依云栽,良缘夙缔成佳耦,永生福乐主恩培。
47、秋水银堂鸳鸯翼,天风玉宇鸾凤声。
48、上苑欣闻弄玉吹,高风此日证齐眉,分担家国*章事,载咏河洲窈窕诗;并蒂花开连理树,同心带引合欢卮,试看底畔宜男草,今夜先开第一枝。
49、宝烛烟光吐,琼筵香气和;乘龙欣喜溢,种玉福禄多。明月窥帘幕,娇花散薛萝;枕帏看未足,着意画双峨。
50、婚到一*慰向*,况兼佳耦自天成,迎亲吉日祈招我,共饮醇醪酒百罂。
51、德门应卜好音来,月老传书带笑开,吐凤绍求称济美,乘龙吟絮偶清才。
古诗词虚实结合的妙处
古诗虚实结合的妙处
古诗词虚实结合的好处
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关于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运用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虚实结合手法在古诗的好处
虚实结合手法的古诗词
虚实结合的古诗题
虚实结合的诗句
虚实结合诗句
虚实景结合的古诗
古诗虚实结合的题
虚实结合的句子
虚实结合的古诗大全
雁儿落虚实结合的古诗
采用虚实结合的古诗
古诗里虚实结合的题
用虚实结合的古诗句
运用虚实结合的古诗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古诗
古诗中虚实结合中的虚
送别诗中虚实结合的古诗词
古诗虚实结合的写法
虚实结合的优美古诗
虚实结合的古诗教案
初中虚实结合的古诗词整理
古诗的虚实结合解析
运用虚实结合的诗句
虚实结合的写景古诗
越女颜如玉的古诗
终身不娶的古诗文
含月星的古诗
古诗中运用对偶的诗词
古诗中决不能记的记是啥意思
躲其锋芒的古诗
朗读古诗时停顿的作用
古诗十九首的全诗的诗名
有关龙眼的古诗词
徐志摩你去我也走的古诗
形容阴阳两字的古诗
描写月亮和思念的古诗
形容大河豪迈的古诗
形容黑白分明的古诗
激励人追梦的古诗
龚自珍著名的古诗
赞美红棉树的古诗
村居古诗里的鸢字笔顺
受到不公*的古诗
描写微风的古诗词语
一个大山的古诗
关于抗战的古诗10首
月亮的古诗和图画
皆藏在春天的古诗
关于大自然的启示古诗10首
风缠云的古诗
出塞的诗意古诗
春分的古诗朋友圈
有关国庆节的古诗小学
关于小寒节气梅花的古诗
古诗中有没有错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