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快来分一分

关于小班教案快来分一分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小班教案快来分一分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小班教案快来分一分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小班教案快来分一分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幼儿园小班教案《分一分》

  • 教案
  •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品的颜色匹配相同色的房子。

      2.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分一分”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卡:红苹果、红草莓、黄梨、黄香蕉、绿葡萄、西瓜等等。

      2.幼儿操作图片:香蕉、梨子、苹果,框子人手一份。

      3.红、黄、绿三色房子各一。

      活动过程:

      1.认认说说。

      (1) 老师展示物品卡。

      (2) 请幼儿说说这些物品卡的名字和颜色。

      师:今天有几个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那它们身上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2.游戏“分一分”。

      (1)出示三色纸房子,让幼儿说说是什么颜色的。

      (2)把水果放在相同色的房子里。

      师:颜色妈妈告诉我,叫它的宝宝好回家了。(出示三色房子。)红房子是红色水果的家,叫红红的家;黄房子是黄色水果的家,叫黄黄的家;绿房子是绿色水果的家,是绿绿的家。我们来把它们送回家。会说:我把红苹果送到红红的家。

      3.幼儿练*。

      师:还有许多水果宝宝也要回家,宝宝们拿出椅子底下的`篮子,把水果送回家,要求边送边说:我把XX水果送到XX的家。

      4.游戏:“抱一抱”。

      宝宝们真能干,现在许多小树叶也来和我们宝宝来玩一个“抱一抱”的游戏,请红树叶宝宝站起来,跟我来抱一抱;请黄树叶宝宝站起来,跟我来抱一抱;请绿树叶宝宝站起来,跟我来抱一抱。树叶宝宝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先是让孩子认认、说说,说出有哪些水果,它们有哪些颜色,然后集体根据颜色把水果匹配到相同色的房子里,并会说:我把XX送到XX的家,接着幼儿自己练*,并会边操作边使用引导语,最后通过游戏“抱一抱”更加巩固了孩子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分一分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性。在实施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大多数孩子的学*达到了目标,但也有个别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困难。由于此活动以游戏为主,孩子们学*兴趣较浓,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表现得轻松、愉快。在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是以引路人的身份出现,留出更多的机会给孩子,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此次活动也还存在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有的孩子发言还不够大胆,我应该给予更多鼓励支持的目光或暗示语言给他们,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会更好。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分一分》

  • 数学教案
  •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品的颜色匹配相同色的房子。

      2、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卡:红苹果、红草莓、黄梨、黄香蕉、绿葡萄、西瓜等等。

      2、幼儿操作图片:香蕉、梨子、苹果,框子人手一份。

      3、红、黄、绿三色房子各一。

      活动过程:

      1、认认说说。

      (1)老师展示物品卡。

      (2)请幼儿说说这些物品卡的名字和颜色。

      师:今天有几个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那它们身上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2、游戏“分一分”。

      (1)出示三色纸房子,让幼儿说说是什么颜色的。

      (2)把水果放在相同色的房子里。

      师:颜色妈妈告诉我,叫它的宝宝好回家了。(出示三色房子。)红房子是红色水果的'家,叫红红的家;黄房子是黄色水果的家,叫黄黄的家;绿房子是绿色水果的家,是绿绿的家。我们来把它们送回家。会说:我把红苹果送到红红的家。

      3、幼儿练*。

      师:还有许多水果宝宝也要回家,宝宝们拿出椅子底下的篮子,把水果送回家,要求边送边说:我把XX水果送到XX的家。

      4、游戏:“抱一抱”。

      宝宝们真能干,现在许多小树叶也来和我们宝宝来玩一个“抱一抱”的游戏,请红树叶宝宝站起来,跟我来抱一抱;请黄树叶宝宝站起来,跟我来抱一抱;请绿树叶宝宝站起来,跟我来抱一抱。树叶宝宝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先是让孩子认认、说说,说出有哪些水果,它们有哪些颜色,然后集体根据颜色把水果匹配到相同色的房子里,并会说:我把XX送到XX的家,接着幼儿自己练*,并会边操作边使用引导语,最后通过游戏“抱一抱”更加巩固了孩子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分一分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性。在实施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大多数孩子的学*达到了目标,但也有个别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困难。

      由于此活动以游戏为主,孩子们学*兴趣较浓,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表现得轻松、愉快。在活动中我自始至终都是以引路人的身份出现,留出更多的机会给孩子,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此次活动也还存在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有的孩子发言还不够大胆,我应该给予更多鼓励支持的目光或暗示语言给他们,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会更好。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小班数学教案《分一分》3篇

  • 数学教案,小班
  •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品的颜色匹配相同的盘子。

      2、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物品的颜色匹配相同的盘子。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卡:红旗、红苹果、黄花、黄碗、绿叶子、绿剪刀------红、黄、绿三色纸

      盘各一个。

      2、《幼儿画册》第三册P20。

      活动过程:

      1、认认说说。

      (1)老师展示物品。

      (2)请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字和颜色。

      2、游戏“分一分”。

      (1)出示三色纸盘,让幼儿说说是什么颜色的。

      (2)试试怎样把这些物品装进相同颜色的盘子里。

      (3)请幼儿拿出自己的物品卡,试一试可以怎么分。

      (4)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3、幼儿练*,完成《幼儿画册》。

      4、游戏:找朋友。

      玩“找朋友的”音乐游戏,找与自己身上颜色卡片相同的幼儿舞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大、小,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学*按指令向一个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拥挤。

      3、通过对唱游戏,感知歌曲的对答情趣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1、红、黄、绿小猫图贴,每个幼儿一个。

      2、红、黄、绿小鱼许多。

      3、课件-颜色

      活动过程

      一、问候

      1、听音乐开火车进教室。

      2、师生问候:挨个抱着每个宝宝亲吻表示问候。

      3、出示大猫图贴和小猫图贴:请小朋友跟猫眯打招呼(喵喵喵!)请幼儿区分大、小。

      4、我们来和小猫做游戏:

      宝贝们闭上眼睛,把你们变成小猫宝宝吧!我来做你们的妈妈吧!(喵!)妈妈和宝宝一起看这里有一些礼物,我们来把这些礼物分一分,大帽子、大裙子给谁?小帽子、小裙子给谁?请幼儿动手进行操作。

      二、运动

      音乐游戏:《好看的颜色在这里》今天的小猫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几种颜色?——认识红、黄-绿

      1、我们共同用好听的声音来问候吧!《好看的颜色在这里》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颜色进行回答。

      2、教师带幼儿复*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唱歌)

      三、快乐游戏:《小猫捉鱼》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们把取回来的鱼按颜色进行分类。

      3、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去捉鱼。

      四、温馨

      小猫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请小猫按照身上的颜色乘坐火车回家。

      活动目标:

      1、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根据特征设计分类标志。

      2、能根据标记进行二次分类,能正确表述分类过程。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阅读全文]...

2022-06-30 18:07:48
  • 《一分钟》教案

  • 教案,教学资料
  • 《一分钟》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分钟》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认识钟面的构成,欣赏不同的钟表。

      2.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钟表一个。

      2.请幼儿每人自带一个钟表,每人带一种玩具或图书。

      3.玻璃珠、数学题、圆形、皮球、彩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做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引起兴趣。

      2.出示实物,欣赏钟表,等待一分钟。

      师出示大时钟: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分针、时针、秒针,最长的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最细的针叫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格,就叫一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幼儿欣赏各式钟表,等待一分钟。

      (1)请幼儿欣赏带来的钟表,说一说相通和不同的地方。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计时,感受一分钟有多长,可伸展双手表示一分钟的长短。

      (3)请幼儿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

      3.自由一分钟。

      师:现在我给小朋友一分钟,你们可以自由的玩。

      师:刚才一分钟时间你做了什么事?感觉怎么样?

      4.快乐一分钟。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每种材料操作一分钟。

      第一种是夹珠子。

      第二种是圆形涂色。

      第三种是做计算题。

      第四种是拍皮球。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教师计时,每次变换不同信号。

      第一次无信号,第二次顺数60,第三次用铃鼓配合。

      每次活动结束幼儿迅速记录相应数量。

      活动反思:

      活动主要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材进行电珠发亮实验,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第二环节是通过利用电池数量进行电珠发亮实验,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得出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关系的正确结论。

      活动开始以引起幼儿探索的欲望为切入点,我注重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去发现。激发幼儿思维的热情,产生想学、爱学的欲望,辅以我的简评、奖励,使孩子们增加了自信心。

      当孩子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符号后,我又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知道了电池有正负极,那怎样才能用两节电池让小灯泡变亮呢?”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要动手操作,我便把机会让给孩子自己动手探索,通过操作,幼儿都知道把正负极相连,接上电池,使电路接通,小灯泡就亮了。看到孩子们都连接对了,我又用激励的口吻对他们说“你们能用两节电池接上电线,让小灯泡亮起吗?”

      通过孩子的独立探索、亲自尝试,在解决问题、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能自己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不是主宰安排者,而是一旁的鼓励者、引导者,允许孩子失败与尝试,突现个性化探索。面对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尝试材料,孩子们大胆的使用,利用其特征去尝试,在尝试中得到成功,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从而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并能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教学目标]

      1、认识“钟、丁、元”等13个生字;会写“钟、丁、洗”等7个生字。

      2、区分形*字“已、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

      4、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管理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己、已”两个形*字;学会“要是……就……”这个句式。

      难点:在读中理解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1、教师利用一分钟时间讲一个小故事。

    [阅读全文]...

2022-09-06 08:20:18
  • 《一分钟》教案

  • 教案
  • 《一分钟》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分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惯的意识。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体锻视频、筷子、珠子、线、弹珠、蚕豆,时钟一面、统计表活动过程

      活动重难点:

      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并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知道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活动过程:

      一、猜测交流:

      一分钟有多长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师:60秒又有多长呢?一秒种很短暂,滴答一下就过去了,60秒就是滴答60下,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边做游戏边感受一下吧!

      A游戏: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开始记时)师:谁来说说,在扮演木头人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师:那你们觉得一分钟的时间怎样?(一起回答:很长)B游戏:

      师:那现在,老师再给我们小朋友一分钟,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玩起来。感觉一下,这一次的一分钟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玩积木)师:刚才的一分钟,你做了什么事情呢?

      师:那你们觉得这次的一分钟怎样?

      总结:原来当我们扮演木头人,一动不动时,会觉得时间很长,很长。我们玩的时候,又觉得时间很短,很短。

      二、播放视频

      了解一分钟时间里可以做什么?

      1.你想知道一分钟里面,世界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吗?给你们看一场小电影吧,就一分钟哦(观看PPT)

      2.提问:你刚听到了一分钟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

      三、幼儿操作;

      师:一分钟世界上能发生这么多的事,真了不起,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小朋友也来试试一分钟做了多少事情。

      1.老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 明确规定: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做了多少事情。

      3.幼儿分组操作。

      4.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1)请你数一数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珠子、几个弹珠?

      (2))请幼儿介绍一分钟的成果。

      师:同样花了一分钟,为什么最后的结果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儿讨论。

      师小结:虽然时间相同,都是一分钟,但每组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师:我还发现刚才穿珠子那组的小朋友,他们相同的时间里,做着相同的事情,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有的穿得多,有的穿得少,这是为什么?

      师小结: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原来只要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在一分钟时间里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那我再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你们有没有信心比刚才做的更多呢?好,准备幼儿操作第2次5.再次总结各组操作数据,师:为什么有好多小朋友这次做的要比上次的多呢?幼儿自由说说。

      让幼儿明白,做事情要专心,要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

      四、总结对时间的感受,知道要珍惜时间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玩了一些游戏,玩得可开心了!你们觉得时间过得快吗?

      师:一分钟的时间不多,可是只要我们珍惜时间,抓紧时间,也能做很多种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次四川雅安大地震中,我们警察叔叔抓紧每一分钟,后来救出了好多被压的人,而医生们也抓紧每一分钟,救活了那些垂死的伤病员。一分钟看起来很短,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能做好多有意义的事情呢还有几个月我们就要升入小学做小学生了,都要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拖拖拉拉事情会怎么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五、结束让幼儿用一分钟的时间站成一队。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分钟有60秒,在游戏中感受一分钟长短的相对性。

      2、初步发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1、白板课件;

    [阅读全文]...

2022-09-06 08:22:40
  • 《分一分》教案10篇

  • 教案
  •   这节课是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之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把分数表示出来。在认识1/2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教学中,以“放”为主,让学生主动活动、集中展示、汇报交流,收集学生的不同折法,展开对1/4本质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分数的读、写法,采取学生直接介绍、教师补充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拓展练*的设计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充分的拓展空间,同时渗透后继知识的学*。因此,学*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渗透新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组花瓣的游戏中,学生充分的活动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型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

      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入,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折一折 涂一涂创造出新的分数,了解2/4,3/4,4/4的意义。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

      3、在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导课时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半个,一些同学用手势表示切的动作,有些同学表示掰的动作,这是学生创新的第一次显现;在探究“半个”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1/2来表示。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4、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爱做游戏,因此我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活动。

      不足之处,学生用描述性语言叙述分数的意义时,语言还要再规范一些,在明白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新授时间再紧凑一些。如果在探究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时,学生说出用1/2表示一半就不要引导其他表示方法了。给练*的说理再留有一定的空间,会把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

      《分一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小学数学分一分教学反思。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意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课教学能为以后深入学*分数系统知识和小数系统知识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在数学选材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方面下了功夫。本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第一次操作是让学生说明什么是一半。第二次操作是让学生尝试用学具表示四分之几。在教学中学生以具体实物为依托,借助对1/2的理解,自主迁移到对n/4的学*,通过几次的操作,学生思维越来越清晰,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分一分教学反思》。 第三次操作是建立在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造出喜欢的分数,既是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反馈,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自己创造二分之一的写法等。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自己发现、理解、掌握新知识,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倾听学生发言,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上做的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丰富,没有及时赞美学生优异的表现和创造力,在这些方面以后要重点学*。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指导老师及同事请教,争取教学水*有更大的提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

      1、例2及第767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具准备:8个桃子(或其他水果、物品),8个盘子,24支铅笔。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均分,*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认识除法 1.教学例1 (出示一堆桃子)教师:小猴家有一些桃子,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个吗? 教师:我们来帮它数一数。 学生数出后,教师板书:8。

      教师:猴妈妈让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出示猴妈妈的话:把这8个桃子*均装在4个盘子里) 学生读猴妈妈的话,教师板书:4。

      教师:你们能帮小猴分桃子吗?用小圆片代替小猴分一分,分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均分成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2。

      教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谁能用我们数学上的算式来表示刚才*均分的过程?

      学生说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均分的过程。教师把除法算式板书完整。教师介绍除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写法: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的小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学生读算式,用手比画除号。 议一议: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8÷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教师:你还能把8个桃子*均分成几份?用圆片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均分的过程。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出示24支铅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每6支装一盒(教师可以示范装一盒), 可以装几盒?

      教师板书:246 教师:你能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动手分一分吗?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4。

      教师:观察分的结果,是*均分吗?你认为可以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吗?请试着写出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看着除法算式学着用3句话把分的过程说清楚,把多少支铅笔*均分?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怎么样?

      把24支铅笔*均分,每6支分一盒,分成4盒。

      三、巩固练*,强化认识

      (1)完成练*十五第1题、第2题。

      (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

      (3)用20根小棒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写算式。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先独立分,再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均分成几堆,也可以按每几根一堆*均分)能说出3种以上分法,除法算式正确的自评为三星级,自评表上画3颗五星;说出2种分法的为二星级;说出1种分法的为一星级。

      (4)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课堂活动第3题)引导学生说出:8是*均分的要求,可以表示*均分成8份,也可以表示每8个分成1份。

      四、课堂小节: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表内除法 分一分教学反思

      *均分是西师版二年级上册中第六单元“表内除法”第一节课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除法学*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均分”。因此*均分是除法学*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呢?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设计的两个例题,例1让学生认识*均分,在例1 的教学中,我先创设了小猴分桃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的分,学生分出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为了从中引出*均分,我提了一个问题,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问题一下去,五花八门的答案都出来了,为了引出*均分,还颇花了点时间。因此在第二个班级上的时候,我直接问学生,你们认为这几种分法,哪几种分法最公*啊,很多学生马上就把是*均分的几种分法找出来了,我马上追问:为什么这几种分法是公*的呢?学生七七八八地说了自己的理由,与*均分的概念相去不远,我马上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出了*均分的概念,使学生获得了*均分的初步概念。接着的试一试,在动手操作、不同分法的交流过程中,巩固对*均分含义的理解。

      我认为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学生对*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桃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的方式方法去学*,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5支粉笔、15支铅笔和15本本子*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 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学生们不知道总数的情况下,同学们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种分法,有一张一张的分,有2张2张的分等等。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3、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均分来对比学*,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均分的含义了。

      教学目标:

    [阅读全文]...

2022-05-17 22:17:02
  • 数学游戏教案《一分钟》

  • 教案,游戏,数学
  •   活动目标:

      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懂得珍惜一分钟

      活动准备:

      时钟flansh,多媒体课件,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一分钟

      师:小朋友,每天早晨,谁叫你起床的?(爸爸、妈妈、闹钟)老师这儿有个小朋友,也是闹钟叫醒他的,我们一起看看他起床的故事,好么。

      师:刚才故事里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晚起一分钟)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60秒)出示钟表,又细又长的红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感受一分钟)。

      师:你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呢?

      二、集体涂色游戏,体验一分钟。

      1、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一分钟你能涂几个桃形。

      2、请幼儿停止后数自己涂了几个桃形,把总数写在下方横线上。

      3、每人一格,贴在黑板上。

      4.刚才小朋友涂的一样多么?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却涂的不一样多呢?那怎样涂得快一些?(抓紧时间、专心)

      三、自选游戏,体会一分钟能做更多事。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只有认真做,抓紧时间,才能在一分钟内多做事。

      2、现在老师这儿有许多材料:夹玉米、图画、捏泥、拼图案、搭积木。

      3、小朋友分组来玩,看看你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记住,要抓紧时间)

      4、小结:一分钟能做的事还真不少。

      5、生活中,一分钟还能做完什么事?爸爸、妈妈呢?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懂得珍惜一分钟。

      1、(课件)一分钟做的事。

      2、小结:看来,一分钟能做好多意想不到的事,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由许多一分钟组成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

      五、送时间名言,教育珍惜时间。

      幼儿大班数学游戏教案《一分钟》。

      活动反思:

      节课我采取游戏导入。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中去。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

      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结合实践,课外延伸。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

      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分一分》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

  • 教案
  •   【活动设计】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有的小朋友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通。那么,该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惯,进一步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需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知道时间的不可塑性。

      2、知道一分钟在时钟上如何表示。

      3、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个大闹钟和一分钟计时器,(ppt)课前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弹珠若干、筷子、记录纸、笔、小筐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闹钟引题,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1、复*、巩固认识时钟。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认识吗?(钟)你们真的都认识?我要来考考你们。

      师:这根粗粗的、最短的针叫什么?比时针稍微细一点长一点的叫什么?那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叫什么呢?

      师:这钟面上的三根针哪一个走一圈表示一分钟呢?那一分钟有几秒呢?数一数。

      2、教师总结:一分钟有60秒。

      3、感受秒针无论从哪来开始走,只要走一圈又回到开始的位置都表示一分钟。

      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让幼儿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4、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5、感受一分钟。

      师: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那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6、教师总结:一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可能觉得一分钟很短,但像现在这样静静地坐着等也觉得它蛮长的。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幼儿动手试试?

      (1)欣赏**一分钟内能做什么?(ppt)

      (2)教师总结:这些大人厉害吧,一分钟内能做这么了不起的事,那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来挑战一下,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挑战一分钟》的游戏。

      2、游戏一:山上有个木头人

      3、游戏二:一分钟内不眨眼

      4、游戏二:夹弹珠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然后把它记录在记录表上。

      B、请幼儿介绍夹弹珠的方法,传授经验。

      C、幼儿再次操作,分享成功。

      D、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夹的多,有的小朋友却夹的少呢?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抓紧时间了你完成的任务就多了。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刚刚我们用了很多个一分钟,现在还能回去吗?

      2、教师总结: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再倒回了,所以我们小朋友要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一分钟之内把玩具收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幼儿感兴趣的竞赛活动贯穿于整节课,让幼儿充分感受一分钟。活动的准备分为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师能充分为幼儿准备感兴趣及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幼儿的知识准备,开展活动前幼儿已认识时钟,并懂得一分钟时间的概念。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情景及图片,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时间的重要。但是在游戏活动中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去说,由于教师组织活动比较紧张,所以导致整个活动教师的语言过多、语速较快,活动时间没有很好的支配。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成长了不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结合新纲要,学会如何有机地总结、提升幼儿的探索发现,同时我也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经常捡到别人的铅笔、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儿交给老师,有的幼儿据为己有,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分钱》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活动目标

      1.会唱《一分钱》。

      2.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3.幼儿拥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4.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分一分》幼儿园教案10篇

  •   活动目标:

      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活动准备:

      1、调查表事先每人一份

      2、穿珠子、夹玻璃球、套曲别针的操作材料

      3、派克笔一支、记录纸三张

      4、时钟一个、一分钟沙漏一个 、PPT

      活动流程:

      一、认识时钟,感知一分钟

      1、 提问:孩子们,你们认识时钟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时钟,咱们来一起看一看时钟上都是有些什么?对,时钟上有时针、分针、秒针,还有1——12的*数字)那么你们认识时间吗?现在是几点钟?好,老师把现在的时间 点 分先记在黑板上。好,我要继续提问了,谁能告诉我时钟上哪一根针走一圈时一分钟呢? 对,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那么一分钟有多长呢?

      2、出示一分钟沙漏,让幼儿静静地等一分钟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是很长的,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是很短的,现在咱们就静静地等一分钟,看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是时间沙漏,是一个计时工具,里面的沙子全部流完就是一分钟,好,开始。

      3、教师总结:一分钟已经过去了,孩子们,一分钟其实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二、一分钟你能干什么

      1、那么孩子们,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干些什么呢?记住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做这些事情,那么大人呢?咱们来一起看一下。(PPT)

      2、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一分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现在老师就给你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一分钟你到底能做些什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材料:夹玻璃球、套曲别针、穿珠子。四个小朋友一组,过一会老师说计时开始的时候,小朋友的小手就可以工作了,不过请你们记住了,我们不是比赛,所以说小朋友不要紧张,如果你一紧张,小手一抖,你会更慢的。准备好了吗?开始!

      3、请幼儿数一数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个玻璃球球、套了多少个曲别针,并请幼儿报数其他幼儿记录。

      现在请小朋友来报数,报出一分钟自己穿了多少颗珠子、夹了多少个弹球、套了多少个回形针,每个小朋友都是有任务的,你要记住他们最多的是谁?有多少?最少的是谁?有多少?一会请你来记。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设计意图:

      在“五一”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阅读全文]...

2021-12-17 22:37:47
  • 《分一分》幼儿园教案10篇

  •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1、让学生体会*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均分。

      (2)、如果是*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均分,并互相说说*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均分”?

      一、设计意图:

      大多数孩子爱拖拉,为了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拖拉的*惯,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的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长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一分钟的作用,明白只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合理运用时间。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

    [阅读全文]...

2021-12-15 1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