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的古诗书

关于下册的古诗书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下册的古诗书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下册的古诗书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下册的古诗书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48) 语录(1) 说说(12) 名言(18k+) 诗词(386) 祝福(1k+) 心语(150)

  •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

  • 文学
  •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

      古诗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的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

      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译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

      【白话译文】

    [阅读全文]...

2022-06-03 12:48:02
  • 关于三年级下册的古诗

  • 三年级
  •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三年级下册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元旦

      (宋)王安石

    [阅读全文]...

2021-12-31 00:26:12
  •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 四年级
  •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鹧鸪天 送人

      【南宋】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将至桐城【清】 王士禛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阅读全文]...

2022-07-05 03:19:08
  • 二年级下册古诗汇总

  • 二年级,文学
  • 二年级下册古诗汇总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古诗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古诗汇总》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阅读全文]...

2022-03-30 05:09:55
  •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 语文,写作
  •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写他探索前行时的感受,更是蕴涵人生哲理的警句。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观沧海

      曹操(三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借景抒情,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之行”四句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的上阙写出猎场面,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刚刚四十岁而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善猎的赳赳武夫形象。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重用自己,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把他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抒写得淋漓尽致。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写潼关的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二层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这首小令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附: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蝶恋花》(一作《鹊踏枝》)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用来比喻说明成功的第一境:高瞻远瞩,选定目标。季羡林用此句来说明“预期”。

      《蝶恋花》(一作《凤栖梧》)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用来比喻说明成功的第二境: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季羡林用此句来说明“勤奋”。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用来比喻说明成功的第三境:豁然开朗,妙手得之。季羡林用此句来说明“成功”。

      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阅读全文]...

2021-12-22 12:36:29
  • 六年级下册古诗木兰诗

  • 六年级
  • 六年级下册古诗木兰诗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7-03 06:59:23
  •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整理

  • 语文,初二,文学
  • 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整理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①亭亭:耸立的样子。

      ②瑟瑟:寒风声。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⑥一何:多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2、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3、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4、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5、宦(huàn)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7、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8、比邻:并邻,*邻。

      9、无为:无须、不必。

      10、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1、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附*。

      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阅读全文]...

2022-05-04 10:26:42
  • 二年级下册描写春天的古诗

  • 春天,二年级,文学
  • 二年级下册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她青睐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真正体味到春泥的`亲切,春风的和煦,春意的韵味,春景的盎然,春天的深情!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阅读全文]...

2022-01-29 05:41:00
  •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两首乞巧

  • 语文,三年级,文学
  •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两首乞巧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乞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乞巧

      林杰〔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了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了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了日子。古代,七夕了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了意思。乞巧最普遍了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了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了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了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了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了青天。开头两句叙述了就是牛郎织女了民间故事。一年一度了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了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了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了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了心灵,唤起人们美好了愿望和丰富了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了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了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了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了喜悦之情。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俗唐宋最盛。

      乞巧内涵

      乞巧,*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乞巧,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

      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乞巧节民间*俗

      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过“七夕节”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演变,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四、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五、种生求子

      旧时民间*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六、晒书晒衣

      据记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过“七夕节”的大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即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阅读全文]...

2022-07-01 20:20:44
  • 二年级下册描写春天的古诗

  • 二年级,春天
  •   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她青睐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真正体味到春泥的亲切,春风的和煦,春意的韵味,春景的盎然,春天的深情!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阅读全文]...

2022-01-02 06:10:22
下册的古诗书 - 句子
下册的古诗书 - 语录
下册的古诗书 - 说说
下册的古诗书 - 名言
下册的古诗书 - 诗词
下册的古诗书 - 祝福
下册的古诗书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