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早行的古诗

关于高山早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高山早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高山早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高山早行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6) 语录(3) 说说(11) 名言(923) 诗词(800) 祝福(3k+) 心语(41k+)

  • 《商山早行》古诗及赏析

  • 《商山早行》古诗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商山早行》古诗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

      唐代:温庭筠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注释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晨起”,点题“早行”。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雄鸡报晓,夜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这两句将早行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鉴赏: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温飞卿诗集笺注》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许商,在商山途中所作。

      此诗之所以人们所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的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种共同感受。全诗大意为: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落叶散满山路,枳子花明灭于驿站外,寂静的环境勾起了游子昨夜的梦:家乡的池塘理该有无数的水禽在嬉戏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这两句诗映托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清落寞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整首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一个“悲”子不但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且还隐含着远离故乡的伤感之意。

      全诗抒发了诗人长途跋涉,思念故乡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无助情怀。

    [阅读全文]...

2021-12-25 04:50:10
  • 关于高山的诗句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大海亦有涯,高山亦有岑。——孟郊《病客吟》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张九龄《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李白《赠从弟南*太守之遥二首》

    安识高山流水趣,儿女空传恩怨。——李好古《贺新郎·僧如梵摘阮》

    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杜甫《前出塞九首》

    高山徒仰止,终是恨才轻。——陈子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李白《拟古·其十二》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曹操《气出唱其一》

    徒欲仰高山,焉能追逸轨。——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数峰云断处,去岸映高山。——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语直瑟弦急,行高山桂芬。——李咸用《古意论交》

    琅玕生高山,芝英耀朱堂。——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崔魏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阮籍《大人先生传》

    南陌高山碧,东方晓气青。——司空曙《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

    高山未尽海未*,愿我身死子还生。——王建《精卫词》

    聊城已非昔,高山勤仰止。——谢迁《聊城怀古》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东方朔《七谏》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东方朔《七谏》

    高山流水易为赏,求赏此声人独难。——释居简《枫桥夜泊》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杜甫《可叹》

    峨峨高山巅,浼浼青川流。——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

    何以定交契,赠君高山石。——孟郊《赠韩郎中愈》

    资予长生诀,希彼高山俦。——皎然《南湖春泛有客自北至说友人岑元…叙相思之志以寄焉》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高山戴雪早,从人嘲乐天。——胡寅《和刘彦冲日发》

    地高山使然,十倍百尺楼。——方回《次韵仇仁*题王子由隐居》

    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李覯《名男曰参鲁以时喻之》

    风鬐雾鬛卷复散,顷刻巨浪高山丘。——李东阳《彭学士先生所藏刘进画鱼》

    愿子加餐善自持,高山峨峨寸土基。——郑獬《酬随子直十五兄》

    酌君以南溟一杯之美酒,俎君以罗浮万仞之高山。——韩上桂《寿刘方瀛父母》

    既当少微星,复隐高山雾。——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岂但高山与流水,道人不肯长怀珍。——王洋《听琴赠远师》

    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李嘉祐《登秦岭》

    清吹解撩丛竹啸,高山如受众峰衙。——陈造《次日再镒韵三首·鸥双鹭双傍汀沙》

    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征求尽。——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高高山顶来,直顿殿堂内。——赵孟坚《题陈山龙祠》

    遗我若逝波,望子如高山。——何景明《拟古诗十八首·其七》

    一杯绝类阳关酒,流水高山意何厚。——陈起《泛湖纪所遇》

    长河乔岳暗风沙,高山大泽蟠龙蛇。——郭印《剑篇次元汝功韵》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元稹《松树》

    祠後有高山,山头多栋宇。——梅尧臣《送刘郎中知广德军》

    莫学颍阳子,请师高山叟。——皎然《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画图旧识高山寺,今在高山寺里行。——徐照《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

    *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杜甫《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刘禹锡《蛮子歌》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白居易《青石-激忠烈也》

    [阅读全文]...

2022-07-22 19:57:02
  • 《商山早行》古诗鉴赏

  • 《商山早行》古诗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鉴赏: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温飞卿诗集笺注》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许商,在商山途中所作。

      此诗之所以人们所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的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种共同感受。全诗大意为: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落叶散满山路,枳子花明灭于驿站外,寂静的环境勾起了游子昨夜的梦:家乡的池塘理该有无数的水禽在嬉戏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这两句诗映托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清落寞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整首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一个“悲”子不但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且还隐含着远离故乡的伤感之意。

      全诗抒发了诗人长途跋涉,思念故乡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无助情怀。

      【原文】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2.槲(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3.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凫(音符):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作者简介】

      温庭筠(音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解说】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阅读全文]...

2022-06-03 21:53:09
  • 高山明月的诗句

  • 明月,古诗文
  • 高山明月的诗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山明月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山明月的诗句

      1、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2、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3、月笼云暗重门锁。——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4、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5、今夜画船何处?潮*淮月朦胧。——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6、两眉何处月如钩?——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9、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0、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王沂孙《眉妩·新月》

      11、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2、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3、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1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15、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李白《乌栖曲》

      16、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7、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18、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苏轼《念奴娇·中秋》

      19、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20、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王世贞《登太白楼》

      21、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严仁《玉楼春·春思》

      22、两耳隔墙花,早晚成连理。——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23、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4、霜风洗出山头月。——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

      25、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崔护《五月水边柳》

      26、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27、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月。——方以智《忆秦娥·花似雪》

      28、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29、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30、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31、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高適《夜别韦司士》

      3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3、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適《塞下曲》

      34、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贺铸《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35、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36、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37、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38、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39、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40、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41、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42、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43、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李白《长歌行》

      4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45、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46、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47、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48、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阅读全文]...

2022-03-20 17:09:55
  • 形容高山雪景的诗句

  • 雪景,古诗文
  • 形容高山雪景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形容高山雪景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

      2、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李世民《望雪》

      3、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4、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5、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李颀《古意》

      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7、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8、故教明月玲珑地。——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9、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1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1、朝京道上风和雪。——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12、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13、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14、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15、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16、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17、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8、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9、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20、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21、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22、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23、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4、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9、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10、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12、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13、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6、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17、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1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9、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20、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21、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22、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23、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李九龄《寒梅词》

      2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5、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阅读全文]...

2022-01-06 18:36:03
  • 古诗词解析:商山早行

  •   广益小升初语文古考点解析: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 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2. 槲(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3. 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 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 凫(音符):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作者简介:温庭筠(音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 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 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古诗词解析:商山早行]

    [阅读全文]...

2022-04-28 22:06:04
  • 山行的古诗及赏析

  • 山行的古诗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的古诗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赏析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总结: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阅读全文]...

2022-07-09 22:52:02
  • 古诗山行的意思

  • 古诗山行的意思

      导语: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诗山行的意思,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阅读全文]...

2022-01-14 07:24:53
  • 古诗山行的诗意

  • 诗意,写作
  •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阅读全文]...

2022-05-09 20:02:23
  •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古诗赏析

  •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隆基。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鉴赏】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帝国由极盛转入衰落的执政帝王。他在位的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执政后期,即天宝年间,他荒于声色,疏于朝政,重用杨国忠、李林甫之流的奸佞,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王朝几乎亡国,从此一蹶不振。这首诗显示出他早期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

      这是一首排律,它采用四句一转的方式,开头四句描写皇帝出行的威严:仪仗队鸣锣开道,禁卫军神色威严,灯火成龙地行进在羊肠鸟道上,真龙天子端坐大轿之中,“度河阳”、“上太行”。堂堂大唐皇帝为什么不在宫中安享清福,而一大清早便上太行山呢?下面四句则描写太行山的清晨美景:“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涧泉含宿冻,山木带余霜。”“野老”四句进一步描写山乡民俗民风:老人们住的是茅草屋,打柴人穿的是麻布粗衣,老辈人传播好的`风尚,催促后人以农桑为本,树立淳厚风俗。末四句抒怀言志:立德追先哲,治国仿昔皇;若不是为了宣抚百姓,伸张正义,我何苦到这艰险的大山上来呢?从而回答了开篇时的疑问。这样,起承转合,层层递进,格律严谨,读来朗朗上口,颇有气势。

      【作者介绍】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阅读全文]...

2021-11-26 22:04:10
高山早行的古诗 - 句子
高山早行的古诗 - 语录
高山早行的古诗 - 说说
高山早行的古诗 - 名言
高山早行的古诗 - 诗词
高山早行的古诗 - 祝福
高山早行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