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

关于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 语录(29k+) 说说(51k+) 名言(4k+) 诗词(135) 祝福(4) 心语(1k+)

  • 弘扬爱国感恩情怀古诗

  • 感恩,情怀,爱国
  • 弘扬爱国感恩情怀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爱国感恩情怀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十一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海上》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阅读全文]...

2022-05-26 01:20:10
  • 雪古诗罗隐带拼音(《雪》古诗罗隐赏析)

  •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朝代:唐 代 ‖ 作者:罗 隐

    原文: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应该。

    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作者简介:

    罗 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2022-07-13 14:36:04
  • 关于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处暑古诗词

  • 处暑
  • 《处暑日二首 其一》

    清代: 弘历

    秋入已半月,暑退逮斯晨。午来婪热剧,清晖悬碧旻。

    譬彼春后寒,又如老健人。宁复厌烦歊,惟益觉逡巡。

    况乃利田功,催熟万宝均。树杪动微风,飒然爽顿新。


    《处暑日二首 其二》

    清代: 弘历

    半夏愁望雨,雨足且及时。早禾并晚谷,高田复下陂。

    均转歉为丰,非予意所期。方当庆逢年,吾民庶免饥。

    闽中报夏旱,淮下涨南涯。嗟嗟茕独哀,何由拯垫危。

    丁宁命抚恤,不待成灾题。喜*而忽远,浅衷吾不为。

    [阅读全文]...

2022-05-09 09:52:05
  • 含有罗字的古诗词 带罗字的诗词名句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贺铸《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崔郊《赠去婢》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李白《玉阶怨》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苏轼《惠州一绝 / 食荔枝》

    闲花淡淡春。——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佚名《明月何皎皎》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清江《送婆罗门》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贫女》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洛神赋》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鱼玄机《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白居易《后宫词》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白朴《天净沙·夏》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李白《春怨》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佚名《鸳鸯》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张淑芳《满路花·冬》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王冕《墨萱图·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阅读全文]...

2022-03-14 20:56:08
  • 蜂罗隐古诗翻译(罗隐野花古诗的意思)

  • 野花
  • 《蜂》,唐代著名诗人罗隐(833—909)所作。是以蜜蜂为比喻,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唐代: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2022-03-03 19:50:40
  • 雪古诗罗隐带拼音(关于描写雪的古诗名句)

  • 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淡无奇,反复涵咏,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罗隐的《雪》就是这样的作品。

    唐代:罗隐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1)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⑵若何:如何,怎么样。⑶宜:应该。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2022-06-15 16:15:04
  • 诗名含有觉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觉字的诗词

  • 满庭芳 觉觉觉

    马钰〔金朝〕

    道法弥高,教门洪大,东西南北无边。阐开玄径,剔正路无偏。行步逍遥坦荡,尘情事、不许萦牵。明三觉,精神氯涌,清净递相传。自然成造化,木金间隔,水火潺ё。定虎龙交媾,婴姹牢坚。结正金丹大药,银霞内、灿烂光圆。飞腾势,往来出入,逗引大罗仙。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普觉菩萨章

    释正觉〔宋代〕

    药病相攻双去难,心华开发自家禅。天真历历非修证,日用堂堂岂授传。高升丹霄知得计,止啼黄叶信成权。底时屑屑行泥滓,可笑蜗牛自涴涎。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圆觉蔷萨章

    释正觉〔宋代〕

    选场随手取标毬,长短期中入社流。觉后绳绳机自脱,悟来密密类难收。十分饱足雪山草,一色渐成露地牛。风扫水天尘翳尽,芦华直照月明秋。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 其十二 圆觉菩萨章

    释正觉〔宋代〕

    选场随手取标毬,长短期中入社流。觉后绳绳机自脱,悟来密密类难收。

    十分饱足雪山草,一色浑成露地牛。风扫水天尘翳尽,芦华相照月明秋。

    送觉先大师觉先参佛照圆通二老

    释德洪〔宋代〕

    浮玉道人雷电舌,法云老师冰雪颜。后来事听诸方外,先数君游二老间。

    只把黑甜酬世味,从教螺鬓有诗斑。乘秋曳杖归何处,万叠匡庐是故山。

    圆觉顽空觉讲主真赞二首 其一

    释普济〔宋代〕

    头鬅鬙,眼乖角。得天台之奥旨,继永嘉之先觉。执文字见,离文字缚。

    说大义则四座风生,徵异解则百川潮落。昭昭乎教苑之祥麟,昂昂乎鸡群之野鹤。

    虽正*四处不足畅其设施,然分座五山亦不负其所学。

    是为广智九世之孙,啸岩一枝不致寥寞者矣。

    圆觉顽空觉讲主真赞二首

    释普济〔宋代〕

    头鬅鬙,眼乖角。得天台之奥旨,继永嘉之先觉。执文字见,离文字缚。说大义则四座风生,徵异解则百川潮落。昭昭乎教苑之祥麟,昂昂乎鸡群野鹤。虽正*四处不足畅其设施,然分座五山亦不负其所学。是为广智九世之孙,啸岩一枝不致寥寞者矣。

    圆觉顽空觉讲主真赞二首

    释普济〔宋代〕

    眼里有筋,舌头无骨。卓然特立,天台祖室。写悬河辩而四方绝唱,离文字相而诸天雨花。扣其关者纷纷纭纭而退*,得其旨者峥峥嵘嵘而莫及。且不以慈悲宝帐破尘白拂而当家传,自有鸾胶续断弦。

    送段觉之西蜀结婚(一作送段觉之西川过婚礼后归觐)

    许浑〔唐代〕

    词赋名高身不闲,采衣如锦度函关。镜中鸾影胡威去,

    剑外花归卫玠还。秋浪远侵黄鹤岭,暮云遥断碧鸡山。

    时人若问西游客,心在重霄鬓欲斑。

    *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

    王安石〔宋代〕

    宠参时宰道人琳,气盖诸公弟季心。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欲与海争深。摇摇北下随帆影,踽踽东来想足音。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

    [阅读全文]...

2022-05-26 11:38:02
  • 古诗文名句经典(历代古诗文经典名句)

  • 古诗文,经典
  •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绵延三千年的诗韵,早已融入到中国人的骨子里。

    总有一句诗词,在某一刻,打动我们的心灵。总有一句诗词,在心中徘徊,久久回味。

    一壶酒,一窗风月,那些最触动心灵的诗句,不仅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感动着他。

    今天,我们敞开心扉,一起读一读那些令人感慨至深的诗句吧!

    0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爱情,是纯真而美好的。从这首诗开始,人们才真正发现了,语言的魅力。

    02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余晖映照,晚霞满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如此美景,让人沉醉,更让人伤感,因为最美好的东西,都是不长久的,像极了人生。

    0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走过河流,才发现始终一人。

    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

    04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时隔了多年,我还是很喜欢你。但这份感情,已经成为一分久远的回忆。我也只能淡淡地想,再茫然,我也无法回去了。

    0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一个人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他眼界的广度和思想的高度,想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

    0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只有真正体会过聚散离合无从抵抗的宿命感,才会把千里共婵娟这样卑微的期许当作仅有的慰藉。看似豁达,其实是洞悉了世事的无奈之后,最深刻的绝望。

    07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少年时追欢逐乐,中年时漂泊无依,老年时孤独沉寂,所有的心情都落在了那雨声里。带着年月流逝之伤,漂泊辗转之苦,国破家亡之痛……那雨贯穿一生。

    0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

    09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阅读全文]...

2022-01-04 03:19:28
  • 七夕罗隐原文与翻译(七夕古诗原文李商隐)

  • 七夕
  • 每日一首诗词,和孩子品读经典!

    父母每天欣赏一首古诗词,在浊世里洗涤心灵,修身养性。在观察生活,感受自然和生活的万千变化时拥有一双“诗性的眼睛”。

    孩子每天学*一首古诗词,领略中国古诗的精妙,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开阔与提高孩子的眼界。

    七夕

    唐 ·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这天晚上,民间陈列瓜果,穿针乞巧。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阅读全文]...

2022-07-28 06:02:05
  • 新年五言古诗

  • 新年
  • 新年五言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年五言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

      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

      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

      日日持杯访醉乡。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

      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

      闺中针线岁前多。

      《元日观潮》

      唐.厉元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田园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惟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

      唐代.韦应

      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

      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淮滨益时候,了似中秋月;

      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

      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

      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

      《岁旦》

    [阅读全文]...

2022-03-14 06:21:24
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 - 句子
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 - 语录
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 - 说说
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 - 名言
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 - 诗词
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 - 祝福
爱新觉罗弘历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