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

关于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 语录(5k+) 说说(19k+) 名言(2) 诗词(183) 祝福(4) 心语(1k+)

  • 古诗罗隐《蜂》赏析

  • 古诗罗隐《蜂》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罗隐《蜂》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尽:都。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创作背景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罗隐简介

      罗隐(833~909)

      *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20岁应进士举,十试不第。罗隐生当变乱时代,大半生流落不得志的生活经历,养成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好为谐谑讽刺。

      他的创作以杂文小品成就最高。他将自己的小品文集题名《谗书》,并自述写作用心是“有可以谗者则谗之”,“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杂文小品表现形式上有直接发议论,有借寓言托讽,有用散文体,有用赋体,随物赋形,不拘一格,而皆能嬉笑怒骂,涉笔成趣,明快泼辣,一针见血。罗隐还有一些较好的记叙文和政论文,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诗歌多应酬赠答、登临写景之作,表现出一些怀才不遇之感,但总的说来境界比较狭窄,调子不免低沉。他的一部分讽刺小诗,批判时政,尖锐有力,与其杂文相似。罗隐的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的一路,述事真切而语言通俗,尤其善于提炼民间口语,有些诗句写来如同白话,成为后人常用的谚语格言。

    [阅读全文]...

2022-05-12 04:45:14
  • 罗隐《蜂》古诗赏析

  • 文学
  • 罗隐《蜂》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隐《蜂》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翻译

      无论是*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蜂》注释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蜂》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有蜜蜂的出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阅读全文]...

2022-01-04 05:43:36
  • 蜂罗隐古诗翻译(罗隐野花古诗的意思)

  • 野花
  • 《蜂》,唐代著名诗人罗隐(833—909)所作。是以蜜蜂为比喻,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唐代: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2022-03-03 19:50:40
  • 雪古诗罗隐带拼音(关于描写雪的古诗名句)

  • 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淡无奇,反复涵咏,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罗隐的《雪》就是这样的作品。

    唐代:罗隐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1)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⑵若何:如何,怎么样。⑶宜:应该。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2022-06-15 16:15:04
  • 雪古诗罗隐带拼音(《雪》古诗罗隐赏析)

  •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朝代:唐 代 ‖ 作者:罗 隐

    原文: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应该。

    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作者简介:

    罗 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2022-07-13 14:36:04
  • 蜂罗隐

  •   《蜂》

      作者:罗隐

      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1、山尖:山峰。

      2、占:占其所有。

      3、尽:都。

      4、甜:醇香的蜂蜜。

      翻译:

      无论是*地还是山峰,

      无限花开的风光,

      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

      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着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m.ju.51tietu.net)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阅读全文]...

2022-01-27 21:51:12
  • 描写蜜蜂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蜜蜂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蜜蜂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雨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驾。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

      《二月二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古诗如下: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翻译】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之情,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2、《蜂》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3、《书窗即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朱淑贞。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译文】

      花儿静静地落下,春天无声无息;鸟儿好像不知道春要归去,还在那里独自啼鸣。多情的只有小蜜蜂和蝴蝶,它们飞过白色的墙壁去追寻春的足迹。

      4、《采桑子》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5、《鹧鸪天》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淑真。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6、《代答闺梦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若虚。其古诗全文如下: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7、《王氏孝义诗》作者为元代文学家虞集。其古诗全文如下:

      阴阴槐柳荫苇村,中有乌头孝义门。耕织事均家益瞻,缌麻亲尽义弥敦。

      蜜蜂日暖开窗户,慈竹春深长子孙。先世此邦尚赐履,为歌遗俗却销魂。

      8、《山房春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译文】

      风和日丽,满目荡漾着春天的色彩,天气回暖,蝴蝶和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不时厅房飞进飞出。道旁低一点的杨柳枝条新牙初发,轻拂着路人的衣襟,春风携带片片花瓣飘进窗内,散落在桌案之上。

      9、《咏素蝶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孝绰。其全文如下: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译文】

      素蝶随蜜蜂在翠绿的香草蕙间环绕,为了躲避雀而隐匿在青薇间。和旭日一同起飞,争着飞向天空,忽然大风袭来,只好匆忙踏上回程。经常在繁花、参差不齐的绿叶间飞荡。希望花朵不要凋谢;愿与嘉树长久相依。

      10、《春日即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吕本中。其全文如下:

      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阅读全文]...

2022-02-07 13:46:44
  • 李商隐古诗大全

  • 李商隐古诗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作品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後,归飞体更轻。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乐游原》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乐游原》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华清宫》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阅读全文]...

2022-01-14 04:33:44
  • 罗隐的诗有哪些(罗隐的文集名分享)

  • 分享
  •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

    晚唐诗人罗隐写过不少讽刺诗,比如《蜂》、《雪》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不过在很多人心中,《赠妓云英》才是罗隐讽刺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呢?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巧妙的侧面衬托、明显的正话反说。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这两点,也非常不容易。

    我们来读一读。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江西进贤

    钟陵,县名,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市进贤县。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们在钟陵醉酒分别,已经十年了。

    这句话很简单,就是写诗人与云英久别重逢。

    醉别,说明他们曾经的关系很不错,不然不会醉酒分别。

    那么老朋友久别重逢,会聊一些什么呢?

    很显然,会彼此询问这十年的境况。

    那么这十年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们继续读下一句。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重新见到了云英轻盈的掌上身。

    这一句是描写云英如今的情况。

    掌上身,是用汉代赵飞燕“掌上舞”典故,指云英的身姿很美。

    您看,已经过了十年,但是云英的身姿仍然很美。

    可想而知,十年前的云英更加光彩照人。

    可能有人会说,这一句好像也很普通啊,久别重逢,诗人不过是对老朋友美言了几句而已。

    不!

    高手写诗,就是喜欢在普通的语境中暗藏伏笔。

    这一句其实是正话反说的关键铺垫。

    我们继续读第三句。

    江西进贤,烧塔迎中秋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没有功成名就,你也没有嫁人。

    这一句看起来也很普通,前一句是看外貌,这一句是继续聊彼此的境况。

    我十年前的梦想是功成名就,但是十年过去了,梦想没有实现;你十年前的梦想是嫁人,但是十年过去了,你的梦想也没有实现。

    您看,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两个人都很失意,只能互相安慰。

    但其实非常巧妙。

    巧妙在于:诗人通过一个共同现象(两个人的梦想都没有实现),让自己和云英产生了关联。

    这是侧面衬托的关键铺垫。

    我们继续读第四句。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可能是因为我们俩都不如别人吧。

    这一句就是通过第三句推出的结论,表面是在回答两个人的梦想没有实现的原因。

    但其实,它即完成了“侧面衬托”,又完成“正话反说”。

    先看正话反说。

    云英没有嫁出去,真的是因为不如别人吗?

    不对呀,如今她仍然是掌上身,十年前肯定更加光彩照人,怎么会不如别人呢?

    这是明显的矛盾,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诗人说的是反语,“不如人”是不成立的。

    这就是正话反说的要点:反说的话,越无理越好。

    诗人是用的前后矛盾法,先设置了一个条件(云英身姿很美),再用反语(不如人)与这个条件产生矛盾。

    其实常用的反语还可以与常识相悖,总之,要突出反语的无理性,让普通读者能够一眼看出来。

    江西进贤

    再看侧面衬托。

    [阅读全文]...

2022-04-23 10:40:33
  • 罗隐的诗

  •   1、《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蜂》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雪》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4、《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5、《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6、《柳》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7、《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8、《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9、《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0、《宫词》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11、《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

      12、《梅花》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13、《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4、《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阅读全文]...

2022-03-22 11:57:55
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 - 句子
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 - 语录
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 - 说说
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 - 名言
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 - 诗词
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 - 祝福
在新的蜂罗隐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