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

关于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3) 语录(4) 说说(1) 名言(609) 诗词(138) 祝福(1k+) 心语(52)

  • 周郎赤壁的古诗61句

  • 赤壁,经典
  •   1、念奴娇赤壁怀古——出处:苏轼(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赤壁——出处: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满江红赤壁怀古——出处: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4、赤壁歌送别——出处: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5、咏赤壁——出处: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6、悠悠赤壁——出处:杜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结语: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赤壁的古诗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阅读全文]...

2022-05-20 00:21:49
  • 赤壁古诗的考题132句

  • 赤壁,经典
  • 赤壁阅读题及答案

      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

      (清)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首联从山川形胜落笔,突出此地的险峻及其军事战略要地的地位,并自然引出赤壁古战场,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巧,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文字中隐寓曹操在此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

      C.诗歌中的“故垒”,“乌鹊南飞”“大江东去”“月明”是亘古以来一直存在的景象,但在作者笔下因化用典故而使它们各自带上了丰富的意蕴。

      D.全诗有对眼前景象的描绘,但不是细笔渲染,着意表现,更多的是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抒写自己的感慨。

      15.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题材一致,且都是怀古诗,但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请简要阐述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4.C(“故垒”不是亘古以来的景象,它是人文景观;“月明”也谈不上化用典故)

      15.赵翼在诗歌中由今思昔,既表达了对三国英雄的崇敬和追怀,更有一种自然永恒而昔日风流不在的今昔之感,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归隐之意。(3分)杜牧诗由赤壁遗物引发怀古之幽情,表面是在感慨天时的偶然因素改变了历史轨迹,实际是表达机遇造人的哲理,内心深处或许对周瑜的战绩并不太认可,或许另有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3分)其他合理即可得分

      【注释】

      ⑴形胜:位置优越,地势险要之地。扼:控制,扼住。荆襄:荆州和襄阳。

      ⑵故垒:古代的堡垒。

      ⑶乌鹊:指喜鹊,或说是乌鸦与喜鹊,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⑷周郎:即周瑜。

      ⑸陈迹:过去的事迹。

      ⑹沧浪:这里指渔歌。

      【翻译】

      昔日的形胜依旧扼住了从赤壁通往荆州、襄阳的路,赤壁的.山前,古老的堡垒绵长。又是乌鹊南飞之时,但已经没有魏国了;大江依然东去,周瑜般的人物又在哪有?古代人物千秋永在,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一片大好河山,只不过是历经百战的一片战场。今日经过已经是陈年旧事了一切已成为历史的遗迹,唯有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

      这首诗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表现今昔之感,并以冷静幽远的笔墨,抒怀“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归隐之志。全诗用典自然,对仗工整,境界辽阔,感情激荡。

    赤壁赋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赤壁赋》完成练*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   )(   )  歌窈窕之章(   )(   )  扣舷而歌之(   )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  酾酒临江(   )  举匏尊以相属(   )  挟飞仙以遨游(   )  山川相缪(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4、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阅读全文]...

2022-03-08 01:56:47
  • 《赤壁》古诗词鉴赏

  • 赤壁
  • 《赤壁》古诗词鉴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6】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7】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8】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9】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作品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淡实为不*。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阅读全文]...

2022-06-19 23:13:47
  • 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 古诗文,阅读
  • 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阅读全文]...

2022-04-06 17:17:59
  • 赤壁怀古苏轼原文及翻译(推荐苏轼的古诗之赤壁怀古赏析)

  • 赤壁,苏轼
  • 念奴娇·赤壁怀古[1]

    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3]。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5]。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6]。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7]。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8]。

    【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2]大江:指长江。淘:冲洗,冲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3]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4]雪:比喻浪花。

    [5]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6]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华发:花白的头发。

    [8]尊:通“樽”,酒杯。酹(lèi):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均取得突出的成就。他不仅是当时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也是宋代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作者47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此词以赤壁怀古为主题,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挥写于大笔之下,抒发了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词中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它向人们揭示:千古风流人物身名俱灭,但江山长在,江月长留,当举酒相酹。

    开篇“大江东去”四字,从眼前写起,诗人伫立于江畔,望着眼前浩浩荡荡东去的长江之水,心中禁不住涌起磅礴之气。“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景物转*想:浪花年复一年地冲刷着江岸,冲刷着沙石,也正是在这年复一年中,世间又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故垒西边”四字是实境,而“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立刻由实入虚,借他人之口,使读者回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在这个时代发生过什么呢?词人并不继续围绕这点铺叙,而是采取了借景抒情的法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人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石壁,词人听到的是岸旁的巨浪惊涛,此句从各个方向荡开空间,有声有色,是神来之笔。“千堆雪”以借喻的手法描写浪花,一方面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飞沫四处飘洒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再联系到三国时的风起云涌,怎不令读者胸中生出千种滋味、万般感慨?故词人不禁发出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此句对上片自然收束,带起下片。整个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下片借上片之势,转入对赤壁之战中英武的周瑜进行描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当时周瑜正当盛年,担任东吴水军都督,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初娶小乔,揽美人于怀抱,在生活上亦春风得意。“雄姿英发”四字准确地比拟出当时周郎的英姿。“羽扇”和“纶巾”都是读书人的配饰,在常人看来,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在战争中本不堪大用,杨炯就曾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形象地突出了读书人和军人之间的差异和对立。但就是这么一个手摇羽扇,头戴纶巾的周郎,举手之间就令曹操的战船化为灰烬。词人通过此二者的极不协调,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力,使读者对当时火烧赤壁的壮观情景产生了联想,对运筹帷幄的周瑜产生了无限的钦佩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想象回到现实,同样的地方,但已经历朝代更迭。对比周郎,词人想到了自己过去经历的坎坷,感慨万千:我虽钦慕古人的丰功伟业,怎奈年岁将老,却至今一事无成!两相对照,又怎不让人忧从中来,青丝成雪?“人生如梦”四字承载了作者最深沉的叹息,虽然苏轼有远大的抱负,有万丈的豪情,但往往不得不被残酷的现实所左右,如在梦中一般。换一个角度,“如梦”二字也是旷达语,纵然如周郎般辉煌,不也被“浪淘尽”了么,所以不管人生如何,都只是一梦,梦醒时分,什么都不会留下。全词至此所抒之情已淋漓尽致,作者以“一樽还酹江月”作结,一方面是想抛洒掉心头沉沉的感伤,另一方面是希望与江月为伴,达到无欲无求,天人合一之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被誉为“古今绝唱”。

    [阅读全文]...

2022-06-24 12:09:26
  • 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欣赏

  • 赤壁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说明】

      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发展史上的名篇。它和苏轼著名《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作者四十七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多了。苏轼此次被贬,是“乌台诗案”造成的后果。元丰二年(1079),*何大正、舒檀等人说苏轼以诗文谤讪朝政,八月苏轼被捕入狱,同时牵连多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幸得张方*、范稹等人极力营救,才于十二月底出狱,贬往黄州。由于作者在政治上遭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和打击,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来寻求解脱。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忘情于政治,有时因外界事物的刺激和诱发,他便无法保持内心的暂时*静。他的热情,他的理想,他的牢骚不*,往往要通过这一喷火口,火山爆发式地喷薄出来。这首《念奴娇》就是这一思想感情冲击下的产物。

      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附*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上片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开篇两句,大气包举,笼罩全篇,反映出作者的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次二句以精炼的笔墨点出时代、人物、地点,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好铺垫。“人道是”三字,既烘托出古战场家喻户晓,世代相传的声名,又暗中交待这个“赤壁”并非当年廛战之地,只是人们的传说而已。“乱石穿空”三句,是诗人目击的奇险风光,大有令人魄动魂惊之势。那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是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着当年“英雄人物”所建树的辉煌业绩。这三句,有仰视之所见,有俯视之所得;有远景,有*景;有色彩,有涛声。全词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景色,但却写得意态纵横,精神饱满。古战场的声势被和盘托出,渗透到全篇的每一角落,只待人物出场了。“江山如画”两句,总上启下。

      下片以“遥想”二字紧承“周郎赤壁”与“多少豪杰”.过渡巧妙自然。这一阕可分两段。从“遥想”到“樯橹灰飞烟灭”, 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对敌的雄姿,抒发作者赞佩向往之情。作者抓住某些具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故国神游”到结尾,又是一层。在这五句里,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态度。“人生如梦”一类的感慨,本来是整个封建社会中惯用的陈辞滥调。不仅苏轼如此,在其他许多文人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当然需要批判对待。但是,就本篇来说,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生如梦”的 悲慨,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建功立业等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总的来看,这首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

      本词的艺术成就很高。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创造性地刻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此之前,作为词这一新兴的文体形式,主要用来描写男女风情及羁旅闲愁。柳永词的内容虽已有所扩展,但幅度有限。苏轼进一步开拓和扩大了宋词的新路。他不仅大量填写长调,而且以诗为词,用词来写景、咏物、抒情、叙事、说理、刻画人物。这首词就是刻画历史人物的名篇。因为词的篇幅短小,容量有限,它不可能象、戏曲那样在广阔的背景上展开描写。所以这首词紧密结合抒情这一特点,以极其精炼的笔墨,采取正面刻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等)、侧面陪衬(“人道是”、“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等)与反面烘托(“墙橹灰飞烟灭”等)的手法,把抒情、叙事、写景、咏史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用墨不多,而形象生动。全词笔力雄健,风格豪迈,不愧是豪放词的首创,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日:‘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 段说明,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柳永词与苏轼词在风格上的明显不同了。

      【译词】

      长江呵,你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你以汹涌的浪涛冲刷着历史的长渠——

      千百年间的英雄人物被荡涤得无踪无迹。

      就在那破旧营垒的西面,

      人们传说着历史上的辉煌战役,

      呵,那就是三国对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

      看,陡峭的石壁刺穿了晴朗的天空,

      听,震耳欲聋的涛声在把江岸拍击——

      卷起的浪花象千万个雪岭冰峰堆聚在一起。

      呵,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比图画还要美丽!

      短暂而又短暂的一瞬之间,

      这舞台上曾有多少豪杰演出壮丽的史剧。

      回想周瑜风度翩翩,正年少时期,

      喜轿刚刚把小乔接到家里;

      一派英姿,雄才大略,无与伦比,

      羽扇从容摇动,头巾微微翘起。

      他正运筹帷幄,谈笑风生,转眼间——

      敌舰被烧成灰烬,化作青烟散去……

      赤壁呵,重游这英雄的舞台怎不令我神往入迷!

      请不要笑我多愁善感把烦忧寻觅,

      为此,繁霜才过早地染白我的发际。

      呵,虽说人生就象梦一般虚幻迷离,

      而我却要向江中的明月洒一杯水酒,

      对英雄略表内心的敬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3-11 22:46:54
  •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析

  • 阅读
  •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析

      导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势。赤壁之战,周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已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诗人同怀赤壁的历史人物,却胜负不同,成败各异但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及“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该词可算代表作。

      赋中,苏轼充分利用赋重铺排的特点,思想感情发展过程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闲适,怡然自得;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亦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

      不管是词和赋,诗人都写了他被贬后有志难伸的苦闷,但最终都得以解脱,这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对于两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写的作品,若我们在学*过程中合起来学,注意比较其异同,我们将学得更深更透,对我们的学*将大有裨益。

      《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赤壁赋》均为苏轼所作,并且所作时间均为1082年,同时所刻画的主题都以赤壁之景为主,但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仔细分析,在带入情感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赤壁赋》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单单体现在词赋形式的差异上,更多是词赋内容方面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使得学生所收获的情感体验更加的丰富与真实,这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

      一、虽都在描写赤壁景色 但景物色调差异显著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中,自“大江东去”开始到“一时多少豪杰”结束,上阕当中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集中的呈现了出来。长江水源源不断的东流,为了刻画长江水东流的悠长,作者在当中运用了“浪淘尽”这样一次,即将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与历史上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表现的手法使得《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所刻画的时间与空间背景方面更具广阔性、以及拓展性。在受众欣赏至此处时,便能够自“大江东去”这一比较直观的概念深*想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卓越气概,同时也能够更加良好的与作者孑然一身于江流边凭吊各路英雄豪杰的心情充分契合。进而,作者结合历史情况,对赤壁古战中辉煌壮丽的场面进行了集中的刻画,当中包括:“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其中,“乱石穿空”将山体之高、石林之俊深刻的刻画了出来,而“惊涛拍岸”则将声势浩荡如同奔马的浪涛声深刻的刻画了出来,“卷起千堆雪”当中“卷”、“雪”两词的运用则将长江水东流浪花层层而至,扑面袭来的感官特征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可以说,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当中对于赤壁恢弘壮丽景色的集中刻画,对于下阕当中有关人物周瑜的描述将更加的有效与真实。

      在《赤壁赋》当中,对于赤壁之景的刻画则集中体现在赤壁景色的空明、以及柔美特征当中。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所描绘的宏伟壮丽的赤壁之景不同的是:在《赤壁赋》当中,对于赤壁景色的刻画呈现出了一定的分散性特征。《赤壁赋》开篇提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当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对赤壁秋江的爽朗之感进行了集中的'刻画,同时也向受众展示了作者在与客泛舟的过程当中,内心深处的怡然自得。进而,文章当中又出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当中对于月的移动应用了“徘徊”一词进行刻画。通过该词所表现出了不单单是月亮移动的缓慢,更多的能够使人感受到月亮对人的不舍之情。而正是在这种富有情感月光的照射下,赤壁之景逐渐的呈现出来,使作者开始对赤壁之景进行深入的刻画:“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在作者对赤壁之景进行刻画的过程当中,重点描述了赤壁景色中的江水与明月,同时也将作者当下超凡的人生感悟依托赤壁景色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二、虽都在描写赤壁人物 但人物寄寓差异显著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当中,集中刻画的赤壁人物是豪气冲天的英雄周郎,即周瑜。在作者的具体刻画当中,首先是通过侧面衬托的方式,应用“小乔出嫁了”这一句,调动起了受众对于周瑜的印象,并且通过美女与英雄之间的对比,将周瑜年轻时期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状态侧面烘托出来。紧接着,作者开始对周瑜的肖像特征进行刻画,当中所应用的词语为“雄姿英发”。这一词集中将周瑜姿态上的威武之感、风采上的动人之感成功的彰显了出来。进而,在“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当中,将周瑜在站场上的蓬发英姿表现了出来。结合历史资料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年的赤壁之战当中,曹操一方号称带领着80万人的军队,但周瑜所率军队总人数才3万人。在面对如此强劲对手的情况下,周瑜仍然保持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可谓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从作者的角度上来说,在周瑜“谈笑间”,就达到了使敌军“樯橹灰飞烟灭”的效果,这对于周瑜建功立业成功性的刻画是极为突出的。但反过来,正是由于对周瑜少年得志的成功之路进行了极为突出的刻画,也为文章后面作者自身“人生如梦”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在《赤壁赋》一文当中,集中刻画的赤壁人物是最终落败的曾经英雄人物曹操。并且,在刻画方式的选取上,《赤壁赋》一文当中,对于曹操这一人物的引入,以及人物的刻画均是通过“客人”一方完成的。在《赤壁赋》当中,对于曹操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比较集中的,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呈现:“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在这一样一段有关曹操人物形象的刻画当中,不难发现:前句当中对于“荆州”之“破”,以及“江陵”之“下”,将曹操荆州之战势如破竹般的成功充分的展现出来,这种成功驱使着曹操深入江陵,并“顺流而东”,短短几词的运用,就将这一时期曹操声势的显赫充分展现出来。进而,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当中,又反映出了曹操在成功趋势下所产生的骄纵之态,这一时期的曹操当富得上“一世之雄”的称谓。但紧接着,在曹操“一世之雄”的豪迈下,又通过“而今安在哉”这样一句话,将原本直观且具象的曹操英雄形象进行了虚化,由此也将客人泛舟湖上,产生悲悯之情的原因解释了出来。作者在这样一种环境氛围当中也产生了这样一种思考:诸如曹操一样的绝世枭雄尚且会“困于周郎”,并在赤壁大江东去的流水中销声匿迹,就何况是如我辈一样默默无闻之人呢?因此,可以说,通过在《赤壁赋》当中对曹操一生遭遇情怀的总结,使得客人产生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情感抒发,而在客人的启发与劝慰下,作者对于心志情怀的剖析也就有了色彩鲜明的情感基础与铺垫。

      尽管《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赤壁赋》存在大量的相同点(创作作者、创作时间、刻画景物等方面),但真正深入分析会发现:《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赤壁赋》存在的不同点更加能够体现两者的文学价值。本文当中所总结的不同点包括:虽都在描写赤壁景色,但景物色调差异显著;虽都在描写赤壁人物,但人物寄寓差异显著。通过上述分析,希望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逐步引导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以达到巩固并深化学*成果的目的。

    [阅读全文]...

2022-06-20 05:22:09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诗人,苏轼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这首诗抒发了词人苏轼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全诗如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道,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蒹葭,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阅读全文]...

2022-05-01 19:55:31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赤壁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现在人教是用“樯橹”。)(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这里作通假字“花”。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

      古时读音是 huán 。

      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仍然读作“huán”。事实上在古诗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从辵瞏声。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 。注:其他版本。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讲解

      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阅读全文]...

2022-01-20 04:16:50
  • 描写赤壁的诗句

  • 赤壁
  •   赤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赤壁的,欢迎参考阅读!

      帐前斫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

      亲提三万走曹瞒,不以敌勍恨兵少。

      豫州失匕已胆折,一日目明惊二妙。

      最怜黄盖不知名,吏士相从倚营啸。

      阿奴火攻本无策,破竹自繇人不料。

      贪降纳侮理固宜,泥淖华容几尽剿。

      西来行师有绝地,毋乃重诒千古笑。

      镞湛纵是差可认,鼎峙讵关谋所召。

      二乔春锁何足言,从此天光遂分耀。

      我闻汉贼久染指,奋毒摇牙噬江表。

      八荒囊括岂复遗,一蹙吴宫已为沼。

      当时乘胜下部骑,考地当居楚南徼。

      蒙冲逆斗须上流,揖寇那容越津要。

      武昌霸基跬步耳,肯使国畿纷戟旐。

      坡仙访古特寓意,横槊雄姿谁与吊。

      故将异地眩疑辞,政恐因讹启讥诮。

      沧浪六月卷晴雪,历历江山人物眇。

      崩空乱石今几存,仿佛栖巢尚惊鸟。

      夜深刁斗声四发,星斗满空群籁悄。

      便须唤起紫绮裘,孤鹤南天楚江晓。

      帐前斫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公忠汉室,周郎争敢破王师。

      白浪高於屋,风回熨帖*。

      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

      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

      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阅读全文]...

2022-04-09 23:18:47
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 - 句子
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 - 语录
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 - 说说
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 - 名言
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 - 诗词
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 - 祝福
描述赤壁之战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