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半亩方塘一鉴开是哪首古诗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半亩方塘一鉴开是哪首古诗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半亩方塘一鉴开是哪首古诗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半亩方塘一鉴开是哪首古诗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为谁零落为谁开。——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李纲《病牛》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杜甫《进艇》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佚名《十亩之间》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杜甫《兵车行》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关汉卿《四块玉·闲适》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序》
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宋玉《高唐赋》
百亩中庭半是苔。——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高适《封丘作》
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欧阳修《咏零陵》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郑燮《淇澳青青水一湾》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元结《农臣怨》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李贺《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门前白道水萦回。——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佚名《十亩之间》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佚名《周颂·良耜》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
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蔡松年《念奴娇·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毛滂《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李渔《芙蕖》
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蒲松龄《地震》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佚名《绵》
以我覃耜,俶载南亩。——佚名《大田》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佚名《周颂·载芟》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原《离骚》
爱闲能有几人来。——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张碧《农父》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亩东冈去相逐。——高启《牧牛词》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开愁歌古诗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愁歌古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风吹地百草干,
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
临岐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
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
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
莫受俗物相填。
鉴赏:
李贺一生际遇坎坷,情绪抑郁。每遇到一定的场合,感情就象缺堤的河水奔泻而出。这次从长安回家,经过华山之下,那苦闷的情感激流又汹涌奔突了。诗的开头两句,把眼前的.景物作为起兴。秋风萧瑟,卷地而来,百草都枯萎衰竭了;寒气袭人,苍茫的暮色里,远处耸立着的华山,在青蓝青蓝的雾霭中现出那碧绿的身影。这是兴体,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为主人公勾画出一幅抒情的背景。这幅背景的基调是肃杀萧瑟的。但是那高耸的华山的身影,却在肃杀萧索之中增添了桀骜不驯的力的色彩,使人为之振奋。这幅背景与下面的抒情,在情调上十分吻合。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
鉴赏:
李贺一生际遇坎坷,情绪抑郁。每遇到一定的场合,感情就象缺堤的河水奔泻而出。这次从长安回家,经过华山之下,那苦闷的情感激流又汹涌奔突了。诗的开头两句,把眼前的景物作为起兴。秋风萧瑟,卷地而来,百草都枯萎衰竭了;寒气袭人,苍茫的暮色里,远处耸立着的华山,在青蓝青蓝的雾霭中现出那碧绿的身影。这是兴体,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为主人公勾画出一幅抒情的背景。这幅背景的基调是肃杀萧瑟的。但是那高耸的华山的身影,却在肃杀萧索之中增添了桀骜不驯的力的色彩,使人为之振奋。这幅背景与下面的抒情,在情调上十分吻合。
写钱塘江的古诗(精选16篇)
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写钱塘江的古诗(精选16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杂曲歌辞·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潮
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秋过钱塘江
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钱塘江待潮
全宋诗·胡仲弓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钱塘观潮
全宋诗·刘黻
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忆钱塘江
全宋诗·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钱塘江潮
全宋诗·释文珦
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远自三山起,高连**。
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
钱塘江上
全宋诗·杨蟠
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
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
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
钱塘江全宋诗—朱继芳
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中国的古典,特别是中国的古典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的诗《黄鹤楼送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中的空白艺术。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三、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时正面描写景物的特征即可以传神,但当有的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例如古人写女人美貌,常说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虽然没有对其美貌作正面的描写,但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从而引起审美的体验。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又如《》,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再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在以上这些中,虚实是从景物隐显的角度而言的,显者为实,隐者为虚。而烘托则是从景物主次、表意目的的角度而言的。再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这首诗通过景物来衬托感情的特点十分突出。“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秋日傍晚,茫茫的天际挂着无边的雨幕,远山传来的寺庙悠扬钟声,这种萧瑟苍凉黯淡的晚景烘托出诗人思念亲友的孤寂、凄怆之情。“独鸟下东南”则更反衬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哀愁。以上虚实结合的三种类型在诗词中的作用与虚实手法在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作用是相同的。即在古典诗词中这三种虚与实的关系与绘画、戏曲艺术形式中的虚与实的关系是相通的。但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虚和实的关系在其中还常常有特殊的体现。
四、虚实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
诗人用这种方法对具体景物作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想像女子生活的情景:大概她是在桥上踏月,深院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月桥花院”写室外环境幽美,“琐窗朱户”写居室富丽清雅。虽然这八个字写的是虚境,但璀璨绚烂,给人以恬适惬意的感觉。但接着以“只有春知处”,显出了词人的思念和落寞。晨花夜月,良辰美景更反衬出词人的凄凉寂寞。“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五、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怅惘。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大多运用这种写法。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前四句叙说的是西晋王濬率大军征服东吴的情景,是虚写。诗人用东吴由兴盛走向衰亡的特例作为下边议论的基础。“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四句诗告诉人们:山河依旧,人事已改。
秉政者若不按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办事,失去民心这个最根本的东西,都会由兴盛走向衰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李唐王朝在“四海为家日”的表面繁荣所掩盖下的危机的深深忧虑:现今江山一统,四海一家,可是又有谁能保证那令人悲伤的往事不再重演呢?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上一页1234下一页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的往事。诗人极力渲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作者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虚写。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有虚实之间相辅相成的。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告诫当权者:如若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
六、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又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七、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诗人想像他们的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阑倚。”作者想像楼上的思妇,柔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像到对方登高怀远,而且想像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人的离愁。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前一种不一样。如贺铸《青玉案》“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表达出来的,只是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而用对写法,则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上一页1234下一页八、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严格地说,设想未来之景和从对方的角度写的均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又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这类诗中,最奇的要数刘过的《》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据《桯史》记载,当年辛弃疾邀请刘过共事,适逢他有事不能如期前往,因推迟行期而写这首词向稼轩致意。“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作者设想他冒着风雨横渡钱塘江奔赴绍兴,到后在稼轩招待他的宴*上大吃狂饮的情景,写出了他和辛弃疾均为当时的似项羽、樊哙一般的豪壮之士,又表达了向往之意。这既用典,也是虚写。更奇的在后边,词人把浙东之行被迫取消的原因归咎于几位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他们分别是与杭州颇有渊源的几位大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林逋。此时,白居易过世已350余年,东坡、君复也均已作古。
词人把这些贤哲请到词中,化用他们描写杭州西湖的名句。想象奇特,浑然天成,掇拾珠玉,成此奇文。最后三句写实。词人把缓期的理由归结为杭州太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扯了他的后腿,给人以清新的审美愉悦。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还可以从诗词的形式、诗词的声律等角度进行解读。但由于本文只是着眼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进行鉴赏,故不一一赘述。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高考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钱塘湖春行古诗原文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下面是关于钱塘湖春行古诗原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与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云脚:接*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分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8、暖树:即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即百游不厌。
11、阴:通“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如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结构
诗的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的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与渲染。
钱塘湖简介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均气温16.2℃,夏季*均气温28.6℃,冬季*均气温3.8℃。
无霜期230-260天。
年*均降雨量1435毫米,*均相对湿度为76%。
梦横塘 横塘载酒
吴湖帆〔清代〕
翠烟缭绕,金粉罘罳,少年游事青踏。水活长塘,锁一线、胥涛流狭。
吹到花风,望中帘影,小村高插。听渔舟唱晚,幻渡人归,斜阳下,歌声答。
追思画壁旂亭,凭新词快赌,险韵争押。过隙流光,惊此夕、指尖重掐。
笑经醉、湖山已惯,独少吴姬劝君压。试待明朝,举觞相对,好黄河开闸。
用赵南塘赠黄希声韵呈南塘
利登〔宋代〕
长天漠漠升虬龙,龙光鳞鳞涵紫空。黑云忽起瀛海上,白日不照寒郊蓬。九野茫茫路如织,我自路绝非途穷。缓商同宫琴同抚,四顾欲驾班麟风。
用赵南塘赠黄希声韵呈南塘
利登〔宋代〕
凤凰一翥千里论,营营燕蝠争朝昏。黄河波清纵可待,失计已落千年浑。蹇予生居百代后,上究笙典穷珠坟。绿图丹书竟杳寞,嗷嗷宋玉徒招魂。
塘云四景为余鞠夫题 其一 方塘一鉴
佘翔〔明代〕
水似沧浪好濯缨,先朝曾说五云生。至今不染风尘色,日月双丸镜里行。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 其四
杨万里〔宋代〕
厌看家园桃李春,踏青行遍四山村。芳菲看尽还归看,看得园花特地新。
民入钱抱儥公库东塘决水取鱼甚盛渔翁谓抱儥者贩妇则旁午于塘上者皆妇人也
郑刚中〔宋代〕
积水翻深畎,轻舠遍远湾。鸣榔时拨刺,挈网乱斓斑。
贩妇贪趋市,渔翁喜动颜。输他鸥鹭饱,烟际不胜闲。
泛鲍塘塘在元祐宫前用颜汉东韵时顾司空袁傅二中贵在坐 其一
王廷陈〔明代〕
锦缆仙源接,银珰帝邸来。鵔鸃临水映,鸂鶒触船开。
秋篴清商发,晴宫紫气回。再来桃水路,莫遣世人猜。
泛鲍塘塘在元祐宫前用颜汉东韵时顾司空袁傅二中贵在坐 其二
王廷陈〔明代〕
玄宫金间碧,秋沼水澄清。槎泛还依斗,箫鸣且劝觥。
筠笼持枣献,芳饵得鲂烹。鹤驾何由假,招携仗友生。
别罗楠塘五首楠塘江右新昌人善河洛真数推易理以示人趋吉避凶甚验云 其一
王渐逵〔明代〕
楠塘惠我河洛数,乃是易道之精微。圣贤出处元无异,独自焚香对伏羲。
别罗楠塘五首楠塘江右新昌人善河洛真数推易理以示人趋吉避凶甚验云 其二
王渐逵〔明代〕
晦翁封事亦草草,筮得遁爻始焚稿。何如高卧武彝峰,九曲棹歌泛玄岛。
古诗的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的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贾岛《寄白阁默公》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韦应物《郡内闲居》
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白居易《庐山桂》
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储光羲《升天行贻卢六健》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白居易《庐山桂》
劲风湮细雨——孟浩然《秀甲东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拿到一首诗,我们首先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大体理解诗意。
在此基础上,一般可按写什么怎么写的思路来鉴赏。写什么就是理解作品的内容,这里的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分析内容时尤其要重视对诗题的解读,因为诗歌题目往往告诉了我们诗歌的内容。
落实怎么写,须研究诗歌的结构、诗中的典型细节、诗歌采用的艺术手法。再深入一步,还应探讨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古诗,我们只有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正确地解读它。
诗歌的写作背景,可以分为社会背景和个人境遇两个方面。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若是考试,命题人往往会在篇末注明诗歌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境遇,无疑也有助于准确解读作品。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知道了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后所写,便不难体会出轻舟已过万重山所洋溢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9岁时,与16岁的王弗结为连理,二人情意甚笃,只可惜王弗27岁就香消玉殒。苏轼失去挚爱,心中的哀痛可想而知。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了爱妻王氏,于是便写下这首词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三句,一开始便道出生死相隔的悲痛,感人至深,为全词定下了凄凉基调。“十年”是一个充满魔咒的时间段,多少生死离别总在这个数字上徘徊。苏轼也不例外,开口就是十年,多么漫长的十年,更何况还是“两茫茫”,哪怕是魂魄常来入梦,也是让人欣慰的。“两茫茫”的悲哀就是,一样的相思、哀愁却无法相互感知。“不思量,自难忘”是作者心理的的纠结与痛苦。既然生死相隔,那么就各自相安罢了,可是过去的美好点滴难以忘却,止不住去怀想,每一次怀想就是一次的身心折磨。作者用最*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又是一个让人难以承受的距离,千里之外的孤坟多么凄凉,此时的词人又是多么凄凉,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种种凄凉却无处可以说,只能默默承受,多么沉痛。可是,就算妻子的坟墓*在眼前,凄凉只会更深更重,依旧是无处话凄凉。因此苏轼这两句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所以觉得格外感动人。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康熙十六年(1677)九月,此时纳兰妻已病逝三个多月。重阳节前三日,纳兰梦到妻子淡妆素服,之手哽咽,离别时她说了一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随即纳兰梦醒,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
关于钱塘江的古诗句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钱塘江的古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忆钱塘江》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钱塘江潮》
宋·释文珦
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远自三山起,高连**。
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
《钱塘江上》
宋·杨蟠
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
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
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
关于钱塘江的古诗句
《钱塘江》
宋·朱继芳
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横江词》
唐·李白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观浙江涛》
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观浙江涛》
宋·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半亩方塘一鉴开是哪首古诗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黑水写的古诗
半亩方塘的古诗
半庙方塘一鉴开的古诗
写半亩方塘的古诗
一亩方田的古诗
花田半亩经典语录
一亩良田的诗句
高一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塘开头的古诗
古诗鉴赏的方向
古诗的鉴赏方式
古诗的鉴赏方法
法古诗的鉴赏方法
鉴赏咏古诗的方法
咏古诗的鉴赏方法
池塘开头的古诗
古诗白雁的鉴赏方法
古诗观雨的鉴赏方法
情与景古诗的鉴赏方法
半之花盛开的古诗
塘开头的古诗词
千亩农家地的古诗
整理古诗鉴赏的方法
鉴赏古诗的方法教案
儿童古诗鉴赏的方法
古诗鉴赏的表现方法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古诗鉴赏练字的方法
鉴赏古诗的描写方式
有没有望洞庭的古诗配画的图片
写给父母的新年祝福语古诗
咏猪最有名的古诗
关于芜湖三山的古诗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古诗和诗人
*凡奋斗的古文古诗
描写上海市的唐朝古诗
关于民间工艺的古诗
儿童可以学的古诗
描写秋月的古诗词
虞美人古诗的鉴赏
关于永仁县的古诗词
表现同心协力的古诗
家长给孩子的评价语古诗词
关于繁星的古诗简笔画
描写晚春天气晴朗的古诗词
我对古诗的感受1
回顾与展望的古诗
形容知己谈话的古诗
祝福未来会更好的古诗
带有过去时间的古诗
关于友亲的古诗
最大的黄河古诗
查找有关夏的古诗词
我最喜欢的古诗游子吟
古诗游开头的题目
青春开头的古诗词
梅花的古诗的简介
和水有关的古诗歌
古代的古诗图片大全
吃力不捞好的说说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