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带楼字的古诗

关于名字带楼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名字带楼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名字带楼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名字带楼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 语录(20k+) 说说(2) 名言(46k+) 诗词(165) 祝福(1k+) 心语(129)

  • 诗名含有楼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楼字的诗词

  • 秦楼月·楼阴缺

    范成大〔宋代〕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新楼诗二十首·北楼樱桃花

    李绅〔唐代〕

    开花占得春光早,雪缀云装万萼轻。

    凝艳拆时初照日,落英频处乍闻莺。

    舞空柔弱看无力,带月葱茏似有情。

    多事东风入闺闼,尽飘芳思委江城。

    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一作望梅楼)

    刘禹锡〔唐代〕

    独宿望海楼,夜深珍木冷。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

    碧池涵剑彩,宝刹摇星影。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

    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楼在江陵节度使宅北隅

    元稹〔唐代〕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拂水柳花千万点,

    隔林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分明。

    新楼诗二十首。杜鹃楼

    李绅〔唐代〕

    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繁艳向人啼宿露,

    落英飘砌怨春风。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谁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登黄鹤楼在武昌汉阳门内城上作楼*江

    王缜〔明代〕

    缘城屈曲上层楼,楼外长江日夜流。黄鹤有情终在楚,赤松无路可封留。

    诗从崔颢风骚少,笛傍桓伊曲调幽。日暮东风飞鸟散,白云红叶两悠悠。

    翠楼吟 烟雨楼

    薛时雨〔清代〕

    浅溜蜻蜓,深藏鸂鶒,绿波四围萦护。芳辰供眺览,有多少、画船箫鼓。

    宜烟宜雨。便雨霁烟消,也饶佳趣。倪迂谱。只应郊外,远山添取。

    日暮。纵目登临,觉此身清旷,予怀欲诉。一官资坐镇,争名胜、荒凉如许。

    颓垣废础。问大地楼台,几人支拄。宴延伫。一湖春水,满天晴絮。

    登咸阳北寺楼(一作登感化寺楼)

    张籍〔唐代〕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宿开元寺楼(一作宿开元寺西楼闻歌感赋)

    许浑〔唐代〕

    谁家歌袅袅,孤枕在西楼。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帱。

    月移珠殿晓,风递玉筝秋。日出应移棹,三湘万里愁。

    十楼怀古 其四 黄鹤楼

    何乔新〔明代〕

    黄鹤高楼渺烟雾,黄鹤飘飘不知处。我曾凌风登此楼,但见苍茫汉阳树。

    我闻羽士徐佐卿,化为黄鹤朝太清。云衢偶尔中金镞,戛然惊飞入杳冥。

    锦袍仙人昔曾到,醉眼摩挲睨晴昊。倚阑招鹤鹤不来,槌碎琼楼委荒草。

    楼前大别高崔嵬,楼下长江滚滚来。仲谋孟德今何在,空遗陈迹后人哀。

    我本芙容城里客,谪在尘寰归未得。月明黄鹤倘来归,便欲乘之溯空碧。

    [阅读全文]...

2022-04-02 20:35:46
  • 岳阳楼古诗名句(关于岳阳楼的诗句古诗)

  • 先简单介绍一下《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画像

    请大家注意一下范仲淹的谥号:文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人物,在其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宋朝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正就是大臣们能得到的最高评价,整个历史上获得这一谥号的不过二三十人,同样权高位重、文名更胜的欧阳修,谥号是文忠,比文正略低一等。

    再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滕子京: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举进士(这一年的状元是蔡齐,可见于我的文章《宋真宗为何会恩准二十七岁的状元郎,成为跨马游街的第一人》,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机。滕子京对范仲淹以兄长尊之,在滕子京的仕途发展上,身居高位的范仲淹给予了多次的提携、推荐,乃至庇护。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气势雄伟,其前身三国时期吴国鲁肃修建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宰相张说被贬到岳阳担任刺史,把在那旧址建造的楼阁取名为“岳阳楼”,时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跟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介绍一下写作的背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阳担任知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滕子京于庆历五年重建了岳阳楼。

    滕子京从岳阳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此时范仲淹贬任邓州知州,57岁的他面对好友邀请,范仲淹一口答应,虽然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笔者按照出现的顺序排列了这十个精彩名句,加以简单解释,供大家分享。

    一、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政事通顺,百姓安乐,很多废弛的事都兴办起来。

    二、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汤汤同荡荡(shāng),指水势盛大的样子。

    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四、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

    五、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翠。

    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七、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恩宠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起酒杯迎风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洞庭湖风景

    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那就为国君忧虑。

    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大家对我选的这十个精彩名句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2022-06-29 12:38:29
  • 岳阳楼古诗名句

  •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古诗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6、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7、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8、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9、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10、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11、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12、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13、天入*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14、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15、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阅读全文]...

2022-05-11 09:10:21
  • 黄鹤楼的古诗

  • 黄鹤楼的古诗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黄鹤楼的古诗,欢迎阅读。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简介

      崔颢(hào)(约704—约754),汉族,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蒱)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

      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原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七律约略的可分成前后两层,前四句讲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说俗人眼下的惆怅。我只是说因这首诗传下来的神道的故事。唐人以后盛传此诗,认为它是七律的最优范式。其实这诗照七律的戒律来比对,它的拗句和重字都是大忌。无奈这个崔颢造境、造意上乃是大家能手,那付仙人乘鹤悠然不返的寂寥引起的失意和失落让你有道不清的感怀和情怀,你还能顾得上什么拗不拗啊?接下来的就是眼前晴川历历在目、芳草萋萋可见,更增添了仙人何在的悠思。于是,接踵而来的便是思仙引发的思乡之情,真真的烟波江上愁不断了。撇开后来李白评价的因素,你说这诗读了是不是要叫好?真正的好,好就好在它的意境之妙上。后来有了李白评价的传说,更使本是上品之优的诗篇优而优之了。照《唐才子传》的说法,崔颢诗成且提之于黄鹤楼上后,某次李白亦赴彼游,“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崔颢的这首诗竟然把个诗仙给羞走了,并且日后人人到此罢手,可见是诗之魅力!后人考证,认为这件事好象是想象杜撰而来。我们也就相信这个“考证”,姑且算为想象杜撰而来的吧。但有两点是真实的:其一,李白真的是游过黄鹤楼,有诗为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且另有一首《望黄鹤楼》的五言十韵长律亦可为佐证。其二,李白真的是羡慕崔颢的此诗,因为李白的诗作中至少有两首七律是仿效《黄鹤楼》的。一首是《鹦鹉洲》,诗云“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另一首是《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想一下,李白为什么要仿崔颢的模式来这么两首呢?一定是他真的是羡慕已极,定要找个题材试试身手,于是就选中了“鹦鹉洲和凤凰台”这两个所在作诗题比划这么一把。结果如何呢?我想,这应该是两种评价,一个是李白自己,他一定认为,象崔颢那样写出来不成问题,更不成难题,崔的成功意境而已。我若有他种境界,会强于他的。所以李白的诗在其后的.时光中总是以意领先而必胜。外人的评价呢,觉得这李白之仿作实在是不如崔颢的好,应警告后代们,仿写为一大禁忌。但也总觉得这崔颢除此诗外它诗已真的不是绝佳了,哪能比之于李白呢?后来的不如李白,是崔颢傲了呢,还是灵感不常在了?其实,崔颢之一诗仅是瞬间一感的“偶悟”,李白之一生则是通达坦荡的“彻悟”,二人的区别不过如此。所以,我就想起僧道界常有的一种称之为“慧根”的说法,认为慧根是先天所赋,但经后天的修炼方可得到激发而生成慧智———这是我说的。我就琢磨这个慧智的生成条件:初生的孩子们彼此相差不多,应该说是都有着不错的慧根,余下来的问题就是以怎样的激发方式来出现慧智。宗教界的方法有二,一是专注式修炼,二是气功式修炼。前者在于静思凝思后的感悟生慧,后者在于沉思静守后的智慧升华。可能有人问,如此烦难,怎能修持,难道还要出家不成?非也!不知你留心过书、画家们的入态情形没有,那种专注与气功的静守是相差不多的,所以,他们在为书作画时就有灵感相伴,于是,不但是生灵感,且长寿。我们所说的来于慧根的慧智就是这种灵感,只不过气功下生发的慧智是个相对持续的过程,而专注于某事件生发的灵感是个短暂闪现的过程,区别仅此而已。到此大概算是说得清楚了,作任一种学问、写任一种东西,是要有慧智或灵感相伴的,有了这种东西才能出凡入圣,在为诗上才有可能达到李白、杜甫的那种境界,而在诗歌界具有此种内功的诗人,以序还应有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还可以加上元好问。所谓功夫在诗外,此为又一解。这种分析和理解贴不贴切、合不合理,还要靠读者自己的思索和领悟,就不再多絮叨了。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

    [阅读全文]...

2021-12-04 05:23:56
  • 《登楼》古诗赏析

  • 《登楼》古诗赏析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楼》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花*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直译:

      繁花靠*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韵译:

      登楼望春*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释:

      (1)客心:客居者之心。(2)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3)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5)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6)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父”通“甫”读三声fǔ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赏析:

      这首诗是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唐]杜甫《登楼》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

      1、客,杜甫自谓。

      2、万方多难,指到处都是战乱。

      3、锦江,为岷江支流,自四川郫县流经成都西南,传说江水濯锦,其色鲜艳于他水,故名锦江。春色来天地,谓春色从四面八方而来。

      4、玉垒,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北岷江东岸。此句以玉垒浮云的变幻不定喻古今世事之变化无常。

      5、北极,北极星,一名北辰,喻指朝廷。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代宗逃奔陕州(今河南陕县)。十二月长安收复,代宗还京,转危为安,故曰“朝廷终不改”。

      6、西山,即成都西雪岭,在四川省松潘县,为岷山主峰。西山寇盗,指吐蕃。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因吐蕃陷长安立帝不成,唐朝廷稳固如初,故告以“莫相侵”。二句流水对。

      7、后主,蜀先主刘备之子后主刘禅。后主庙在成都南先主庙东侧,西侧即*。后主宠信宦官黄皓,终致蜀汉亡国。代宗任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招致吐蕃陷京、銮舆幸陕之祸,故借后主托讽。后主昏庸,亡国还享祠庙,代宗尚未亡国,似胜于刘禅,但亦够可怜的了。

      8、《梁甫吟》,乐府曲名。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此即指所咏《登楼》诗。作者将己诗比作《梁甫吟》,有思得诸葛以济世之意。聊为,有暂且借咏以寄慨意。

      赏析:

      广德二年(764)春在成都作。“万方多难此登临”一句,为全诗纲领,余则皆从此生出。“花*高楼”,本可凭高饱览大好春色,却说“伤客心”,盖因正当“万方多难”之故。颔联写景虽气象雄伟,但浮云苍狗变幻,宛如多难人生,世事无常,睹景伤情,遂引出以下吐蕃陷京,代宗幸陕,寇盗相侵,国难孔急等情事。登高抒怀,抚今追昔,遂有后主祠庙,聊吟《梁甫》之深慨。情甚悲郁苍凉,但因作者取景壮阔,故虽伤心而无衰飒之气,又因作者爱国情深,坚信“北极朝廷终不改”,故情虽伤而不流于悲观。

      《登楼》

      作者:杜甫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诗三百首之杜甫:登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杜甫:登楼》。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阅读全文]...

2022-04-18 13:11:25
  • 《玉楼春》古诗鉴赏

  • 《玉楼春》古诗鉴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玉楼春》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玉楼春?戏赋云山【注】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本词作于作者受南宋“和谈”派排挤,闲居江西铅山期间。

      8.请分别简要概述词作上下阕描述的内容和作者的心情。(5分)

      9.词的开篇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加以简析。(6分)

      8.上阕写对青山被浮云遮盖的忧虑(遗憾);下阕写重睹青山的喜悦。本词通过描写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变化,寄寓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

      9.设问和拟人手法。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拟人手法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

      赏析

      【鉴赏】: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象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显得呆滞;而著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虞美人·邑中园亭……》)你看,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録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古诗原文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翻译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解释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相间(jiàn)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

      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

      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馆:驿馆。

      创作背景

      此篇述离情,作于景佑元年(1034)春天离开洛阳之时。

      诗文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阅读全文]...

2022-04-09 21:52:22
  • 关于岳阳楼的古诗有哪些(与岳阳楼有关的诗词及名句)

  • 岳阳楼是一座古建筑,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骋怀古今的永久话题,最出名的莫过于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了千百年。

    这座古建筑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历朝历代都有吟咏赞颂岳阳楼的诗句,有唐朝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也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今天我就选了十首较为经典的诗词,来看看古人对岳阳楼有一种怎样的难舍情怀。

    1、【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吟咏岳阳楼的诗词当中,唐朝人的最多。这首诗诗大历三年即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所作。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看到一番盛景,发出了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篇。这一首就是其中的第一篇。

    这首诗说的是,以前我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这样一首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读完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在诗文里,江山的壮阔,宏大无比。虽然诗中充裕悲伤情调,但却一点都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一点也不压抑,透过登上岳阳楼,表达了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愫。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唐宗乾元二年秋天,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读完这首诗,可以想象,李白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他被中途遇赦。毕竟夜郎在贵州,位于西南边陲,是一个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狼来了都掉眼泪的倒霉地方,去了那里,就算不死,也只能剩半条命。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登上岳阳楼后,尽览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刮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这首诗的风格而论,可以说是意气豪放,境界阔大,他的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李白的五七律诗歌之中,以五律为主,而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也表达了他登上岳阳楼之后,那种心中难掩的喜悦,不失浪漫主义风采。

    3【登岳阳楼】——明·李东阳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解析】李东阳是明代著名诗人,茶陵诗派的开创者,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到底是一派宗师,这首诗做得工稳之极,引典也自然。

    这首诗写的是,李东阳与好友登上岳阳楼,俯瞰全城,把岳阳的美景尽收眼底;江水向远方逝去,洞庭湖浩浩荡荡,茫无涯畔一行羽雁展翅高飞,为他驱散了愁苦的心情。夜幕垂降,月亮从山谷里升起,就像远山为诗人衔来一枚圆月,让他满怀欣喜。在高耸入云的岳阳楼上,他坐在卧榻上饮酒行乐;夜间的凉风袭来,吹得衣袖飘飘,在微醉中舞着衣袖乘兴而归。

    这首诗的颌颈两联对仗极为工整,颈联化用杜甫吴楚天下坼,乾坤日夜浮以及范仲淹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尾联则引用了传奇柳毅传以及吕洞宾的传说,借以暗示出自己一种超然于世的思想。

    其实,超然于世的思想,实际上大都是文人的一种空谈作风而已,这些文人,有几分文才就开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以经天纬地安邦定国之才自诩。实际上,有文才和实干之才治国之才是不相干的。就以这首诗而论,这首诗虽然意境气势遣词构句都算上佳,但是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不如李白杜甫那般寄情于诗。

    4、【巴陵】——明·唐伯虎

    巴陵城西湖上楼,楼前波影涵清秋。

    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

    【解析】这是唐寅写的一首岳阳楼的诗。唐伯虎大家都不陌生,明代大才子,不再一一赘述。古代的巴陵湖,又作巴丘湖、云梦泽,也就是现在的洞庭湖。

    这首诗写的是,唐伯虎站在洞庭湖西岸之上的岳阳楼上,放眼望去,楼前烟波浩渺,波光水影映衬着清秋的天高云淡;看那湖中,远去的船儿扬帆横渡,渐渐消失在天边,只剩下点点帆影;让人分辨不清,究竟哪只船儿是仿效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那只帆船呢?

    唐伯虎也算得上是一个落魄文人,因为与程敏政的门生事件,一生不得志。这首诗,既写出了洞庭湖的雄浑气象,又表达出唐寅希望能像范蠡一样既能建功立业,又能功成身退放浪于江湖的理想。当然,唐寅一生也没有范蠡那样的机会,所以他在诗中表达出无限的感慨。

    5、【卖花声·题岳阳楼】——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解析】张舜民是宋代的画家兼词人,做过监察御史,曾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他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这首诗的意思是写,张舜民谪贬之后的失意心情。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历代文人都有意境抒情的篇章,这首也不例外。这首词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整首词充满着沉郁悲壮,扣人心弦,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题咏岳阳楼诸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6、《登岳阳楼》——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阅读全文]...

2021-11-25 06:24:52
  • 黄鹤楼古诗词

  • 黄鹤楼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鹤楼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古诗赏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阅读全文]...

2022-06-10 05:35:25
  •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黄鹤楼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康太守

      唐 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望黄鹤楼

      唐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阅读全文]...

2022-04-01 20:43:54
名字带楼字的古诗 - 句子
名字带楼字的古诗 - 语录
名字带楼字的古诗 - 说说
名字带楼字的古诗 - 名言
名字带楼字的古诗 - 诗词
名字带楼字的古诗 - 祝福
名字带楼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