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龚遂的古诗

关于关于龚遂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龚遂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龚遂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龚遂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3) 诗词(3) 祝福(1k+) 心语(51)

  • 文言文《龚遂为渤海太守》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文言文《龚遂为渤海太守》原文及翻译

      现今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龚遂为渤海太守》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⑦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译文: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选一个能胜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荐了龚遂,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不免对他有轻视之感。宣帝问龚遂:“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边耍弄耍弄罢了。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龚遂又说:“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们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并特别赐给龚遂黄金,还为他增派了驿车。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接着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渤海郡中还有一些结伙抢劫的人,听到龚遂的教令后,便自动解散,放下了手里的兵器而拿起了锄头和镰刀。这样偷盗抢劫之事便都*息了,老百姓开始安居乐业。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则,追求俭朴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命令每人都种一棵榆树、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老百姓有持刀带剑的,龚遂就让他们卖掉,购买耕牛,并说:“为什么不带牛佩犊呢!”于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劳作,秋冬之季检查督促老百姓收获,鼓励人们多积蓄农副产品。(龚遂)还巡视劝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阅读全文]...

2022-05-31 03:31:23
  • 龚自珍的诗

  • 龚自珍的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龚自珍的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己亥杂诗》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3、《鹊踏枝》

      漠漠春芜春不祝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

      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4、《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彭出*……

      读之竟夜,遂书卷尾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5、《已亥杂诗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6、《已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7、《已亥杂诗》

      天将何福予蛾眉?生死湖山全盛时。

      冰雪无痕灵气杳,女仙不赋降坛诗。

      8、《已亥杂诗》

      一百八下西溪钟,一十三度溪花红。

      是恩是怨无性相,冥祥记里魂朦胧。

      9、《已亥杂诗》

      一十三度溪花红,一百八下西溪钟。

      卿家沧桑卿命短,渠侬不关关我侬。

      10、《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畏闻*,着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11、《杂诗》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12、《杂诗》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13、《海棠》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阅读全文]...

2022-03-17 06:40:25
  • 龚自珍代表作有哪些名句(龚自珍最著名的10首古诗)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相信这首诗,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并且印象深刻,诗中表达出的激昂热情与壮志情绪让很多人为之动容,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龚自珍。

    龚自珍的名字我们自然不会陌生,他存留的文章300多篇,留下的诗词800多首,其中他的著名代表诗作《已亥杂诗》的数量便接*一半,共计315首,其中不乏很多经典之作,被人们口口相传。

    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诗人,出生在1792年8月22日,逝世于1841年9月26日,今天是龚自珍逝世179周年纪念日,让我们用他的十首比较经典并具有代表性的诗作来纪念他,纪念这位优秀的爱国诗人,纪念这位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出生于浙江仁和,仁和即现在的杭州。他的家族是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中做过官,家族极其显赫,甚至他的母亲,都是一位不容小觑的人,才华横溢,喜欢文学,写过诗集、文集。

    家庭及父母的影响,让龚自珍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喜爱诗文,8岁开始学*,15岁便出诗集。但龚自珍仕途之路不是很顺利,屡次参加考试落榜,后来终于考中进士,进入朝中为内阁中书,但因为屡次直言善谏、揭露时弊,所以不停遭到排挤,最终龚自珍决定辞官南归。在途中,他写下很多很多忧国忧民的诗词,这便是著名的《已亥杂诗》。

    1841年,龚自珍曾在书院执教,正当他准备身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时,他于9月26日,突然患病去世,享年49岁。

    提到龚自珍,不得不提到他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淡,删尽蛾眉惜誓文”,这些诗句都为大家所熟悉,诗中充满诗人关怀国家、关心人民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激情,反映出很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和现状,比如涉及民生的水利、税收等问题,以及农业生产和经济问题,从龚自珍的诗里,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些当时的社会现状,可以看到人民困苦不堪,社会比较动荡。

    尤其是《己亥杂诗》的第125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气势汹汹,充满力量,更是体现了作者激烈的情绪和情感,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如今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是太可哀了。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起来,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这首诗如当头棒喝,让很多人猛然惊醒,如今读来,依旧会让人振奋力量,精神为之一振。

    梁启超曰:”晚清思想之*,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盦全集》,若受电然。”

    今天是龚自珍逝世179周年纪念日,让我们用他的十首比较经典并具有代表性的诗作来纪念他,纪念这位优秀的爱国诗人,纪念这位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亦无权!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生默感玉皇恩。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一百八下西溪钟,

    一十三度溪花红。

    是恩是怨无性相,

    [阅读全文]...

2022-02-16 00:44:57
  • 龚自珍20个诗句

  • 龚自珍20个诗句

      1、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龚自珍《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2、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3、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4、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6、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7、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龚自珍《咏史》

      8、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9、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1、寻思依样到心头。——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12、更结尽、燕邯侠子。——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13、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龚自珍《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14、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15、木叶怨,罢论起。——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1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7、催客去,去如水。——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18、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龚自珍《咏史》

      19、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20、缱绻依人慧有余,长安俊物最推渠。——龚自珍《忆北方狮子猫》

    [阅读全文]...

2022-01-21 04:12:50
  • 己亥杂诗龚自珍

  • 写作
  • 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己亥杂诗龚自珍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

      龚自珍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鉴赏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阅读全文]...

2022-07-09 09:58:47
  • 龚自珍的诗

  •   1、《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己亥杂诗》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3、《鹊踏枝》

      漠漠春芜春不祝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

      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4、《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彭出*……》

      读之竟夜,遂书卷尾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5、《已亥杂诗》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6、《已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7、《已亥杂诗》

      天将何福予蛾眉?生死湖山全盛时。

      冰雪无痕灵气杳,女仙不赋降坛诗。

      8、《已亥杂诗》

      一百八下西溪钟,一十三度溪花红。

      是恩是怨无性相,冥祥记里魂朦胧。

      9、《已亥杂诗》

      一十三度溪花红,一百八下西溪钟。

      卿家沧桑卿命短,渠侬不关关我侬。

      10、《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畏闻*,着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11、《杂诗》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12、《杂诗》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13、《杂诗》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遗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

      14、《杂诗》

    [阅读全文]...

2022-02-26 11:45:52
  • 严遂成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十年作相迟秦桧,万里长城坏曲端。——严遂成《过符离读张忠献公传书后》

    三尺剑销恩怨气,一泓水洗去来身。——严遂成《祁掌道彪隹》

    白云如海草连陉,断发犹携翡翠屏。——严遂成《顾钱塘德辉·其五》

    掺舟运盐张九四,白驹亭场树贼帜。——严遂成《张士诚》

    万户告身拒不受,栋射三矢承天寺。——严遂成《张士诚》

    锦衣银铠十条龙,万里桥边丧舟楫。——严遂成《张士诚》

    呜呼以身死国真英雄,江东不降宋钱俶,河西不归汉窦融。——严遂成《张士诚》

    妻刘亦挟丈夫气,齐云楼火通天红。——严遂成《张士诚》

    绝壁跨空横铁索,危江剪溜泛皮船。——严遂成《胡泰舒银台归自蜀述西师始末·其一》

    薄险王师身手健,拍张都是肉飞仙。——严遂成《胡泰舒银台归自蜀述西师始末·其一》

    芦屋烟青水四隈,卧吹铜笛挂帆来。——严遂成《从赵北口夜渡西淀》

    荷香颇与风留恋,葑势全凭月展开。——严遂成《从赵北口夜渡西淀》

    空明忽动湘湖梦,雉纼龟髯采一回。——严遂成《从赵北口夜渡西淀》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阅读全文]...

2022-07-24 06:15:37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你背诵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欢迎借鉴!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是像疾风迅雷般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政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万马齐喑,朝野噤声死气沉沉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前两句用两个比喻,写出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艺术境界。诗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名句。诗人用奇特想象表现他热烈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风雷”、新生机,一扫笼罩九州沉闷和迟滞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阅读全文]...

2022-05-02 09:42:20
  • 《己亥杂诗》龚自珍

  • 《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是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龚自珍,欢迎参考阅读!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龚自珍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龚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创作背景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鉴赏

      在这首诗中,龚自珍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革命风暴。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龚自珍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龚自珍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龚自珍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像龚自珍这样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对此情此境,必会痛心疾首。

      “我功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龚自珍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龚自珍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龚自珍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龚自珍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龚自珍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午事的,所以龚自珍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龚自珍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龚自珍变革的信心。

      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龚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浩荡:无限。

      吟鞭:龚自珍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鉴赏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龚自珍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龚自珍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龚自珍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龚自珍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龚自珍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龚自珍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赏析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龚自珍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龚自珍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龚自珍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

      按理说,龚自珍不满于死气沉沉的礼部衙门生活,毅然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准备回家乡杭州干一番事业,只身出都,有的只是对旧势力的决裂之感和憎恶之情,不应产生浩荡的离愁。唐龚自珍刘皂《旅次朔方》云:“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说由于迁谪到更远的地方,因此连客舍地也成为故乡了。不同之处在于,龚自珍虽说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小时候在北京住过,又在礼部和其他机构做了十余年京官,京城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虽然龚自珍是主动要求辞职,但辞职的原因却是因为沉沦下僚,生活拮据,事出无奈,客观上是被迫离京出都。因此,“浩荡离愁”中,含有些许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和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孤独感。兼之龚自珍当时与妓灵箫关系十分密切,《己亥杂诗》十分之一的主题都与灵箫有关,其中一首说自己正堕入“红似相思绿似愁”的情场里,虽说灵箫并不在京师,但在这种情况下,与过去的生活告别,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离愁”也就难排难遣。可见,龚自珍的“离愁”内涵是丰富、复杂和多方面的。

      日暮的片片飞花,撩起龚自珍的离愁。事业未竟,岁月蹉跎,青春已逝,红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许不再回还,作为描摹落花的能手,龚自珍爱“探春”,更爱“送春”,爱花开,也许更爱看花落,他曾在《西郊落花歌》中说纷飞的海棠花是到人间飘泊逗留的奇龙怪凤,把大风中海棠纷谢的奇景比作“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想像“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他对落花作过那么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龚自珍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飘飞的落花。辞别京都,龚自珍乘马车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对着无边的落花,展开丰富的想像。官场的倾轧,沉重的氛围,窒息的人性,拮据的生活,龚自珍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融为一体。

      “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荡离愁”,龚自珍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由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此时龚自珍在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龚自珍“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龚自珍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许多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落花决不是无情的废物,龚自珍辞去礼部主事之职,正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龚自珍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来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龚自珍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至此,龚自珍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绪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自,也是龚自珍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古代龚自珍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杜牧《金谷园》甚至把落花比作堕楼美人:“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把风吹花落悄无声的自然景象与美人堕楼联系在一起,以粉红的花瓣从枝头飘落比拟红粉佳人堕楼,寓有美人如花,红颜薄命,美好的事物殒于一旦的感叹,讽刺了石崇“金谷园”繁华事散,好景不长的可悲结局,而把花落比作美人堕楼,有些凄楚肃杀,充满浓郁的感伤之情。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乏昂扬向上的精神。“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慎虚《阙题》);“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花落春仍在”(俞樾试帖诗),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只见童子的浑朴天真和烂漫之趣,而无伤春惜花之情。有的充满勃勃生机,有的在飒衰中现出昂奋。但是,无论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还是“花落春仍在”,比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境界上要略逊一筹。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龚自珍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阅读全文]...

2022-02-14 10:59:35
  •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五首

  •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五首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希望同学们通过学*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龚自珍所写的《己亥杂诗》背后的真正含义。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其一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己亥杂诗·其二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己亥杂诗·其三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生默感玉皇恩。

      己亥杂诗·其四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五赏析: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同时,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整体赏析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己亥杂诗》是大型组诗,三百一十五首绝句,随感撰就,原无写作计划积累成篇,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迹”,既有现时的观感,又有往事的回忆;既包括对个人身世、事业、理想的感慨,又包括对国家安危、民生疾苦、时政得失的关切。思想内容以积极、健康为主,保持了以往的战斗锋芒,但仍有消极思想、行为的表现,如“选色谈空”,这其实是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示。作者亲自编定刊行这些组诗。大体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编次,这种编排虽无深意,但在客观效果上呈现出完整性与深刻性,原因是:它是作者在一生的关键时刻和特定遭遇中写成的。作者“动触时忌”、屡遭迫害,终于在己亥年辞官归乡,这表明他不容于统治阶层并与统治者决绝之情。在旅途中,抚今追昔,思潮起伏,诗如泉涌,汇成巨制,自然而然地反映出作者大半生的影像和思想。组诗写法多样包括记事、抒情、言志题赠、酬答等。由于思想内容复杂,其艺术风格也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组诗第一首实是组诗的序诗。作者开宗明义,以诗言志抒怀,宣泄其不*之气,表现其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作者屡次遭受官僚顽固派的打击,变法革新的主张不能实现,被迫辞官归乡,但其抨击时弊、针砭衰世的愤懑之言,仍情不自禁地倾泻在诗中,不吐不快。

    [阅读全文]...

2022-01-26 22:57:54
关于龚遂的古诗 - 句子
关于龚遂的古诗 - 语录
关于龚遂的古诗 - 说说
关于龚遂的古诗 - 名言
关于龚遂的古诗 - 诗词
关于龚遂的古诗 - 祝福
关于龚遂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