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

关于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5) 说说(120) 名言(2k+)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

  • 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

      音节是读音的基本单位,任何单词的读音,都是分解为一个个音节朗读。 一般的,一个单词中有多少元音节就有多少音节。 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是一个字的词,多出现于古汉语中,如“可”,现在为“可以” 。英语中的音节若只含有一个元音,就叫做单音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化现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摘 要:从汉语词汇发展史来看,从古代汉语的基础,经过*代汉语的语法、语音、语义的演变,再到现代汉语中各式各样的词汇,这一过程发生了很多方面的变化。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汉语中单音节词汇的双音节化的发展演变,主要同归统计法和归纳法两种方法,通过具体的词汇用例,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发展轨迹和原因,同时也对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发展轨迹;原因

      一、序言

      在探讨汉语中单音节形容词双音化现象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首先,什么叫做单音词?宋均芬在《汉语词汇学》中是这样定义的:“当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词或代表若干个词时,这个汉字就代表单音词。”赵克勤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一说中对古汉语中以单节音词为主的原因做了如下阐述:“古汉语书面语与口语有许多差别,如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但主要差别在于词型,书面语以单音词为主,口语以复音词为主。

      因此,书面语与口语的分离就是造成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的重要原因。”

      其次,什么叫双音化现象?我们必须要明确它和复音化现象的区别,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益下降,复音节词汇日渐上升,最终取得绝对优势,这一演变现象称为词汇的复音化。

      在复音化里面,最显著的就是词汇的双音节化现象。

      而在古代汉语中,虽然以单音节词为主,但是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复音词,这些复音词中又有绝大多数是双音词。

      总之,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单音节向双音节逐渐发展演变的,从古汉语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到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为主,而*代汉语中的词汇则是这一趋势的过渡时期,具有典型的发展演变趋势,这与语言和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二、双音化与构词、语法结构的关系

      对单音词来说,在不改变原来语音系统的前提下,只能靠原有词的语义分化、语音(包括声调)的转移造成词形变化,产生新词。

      这种方法的能产性很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词的复音化则使词根复合法和词根派生法越来越发达,开辟了大量快速产生新词的途径,这应当是汉语词复音化的动因之一。

      除此之外,合成词中还有割裂原有结构而形成的跨层结构形式,这种词的产生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源于对语句结构层次在认知上的重新分析。

      例如“重/于泰山”是述补结构,“于泰山”作为介宾结构补充说明“重”的程度。

      首先,由于“重”和下面的介词“于”连用;其次,由于汉语以双音节为节奏单位的倾向;再次,由于频度重复,使“重”和“于”逐渐凝固为一个整体,于是原来的结构就被重新分析成了“重于/泰山”,这就为“重于”发展成双音词创造了条件。

      汉语中有一部分复音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后来还有一些复音词是模仿这种结构造成的。

      例如:

      等于 大于 小于 勇于 急于 鉴于 见于

      源于 由于 免于 基于 可以 难以 足以

      无以 乘以 除以 加以 给以 予以 赖以

      三、复音化与词义表达的关系

      与单音词相比,大部分早期的复音词特别是合成词明显地表现出词义的单一性,因为多个词素的相互制约,可以把词义限定在更明确的范围内。

      例如“书”的意义不如“书籍”、“书信”、“书写”明确;也有时,原来的单音词的词义扩大,要表示原来的意义就要加上原本不必要的限制成份。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复音词表义都比单音词精确。

      有时用其中一个字基本上就可以表示该词的意思了,却还要加上一个同义或*义的字或者在表达词汇意义方面作用不大的字以凑足双音节。

      例如:

      田地 脸面 衣服 村庄 哥哥 桌子 老虎

      睡眠 燃烧 欢乐 悲哀 迟缓 崇高 艰难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汉语中单音节词的双音节化,同词义的发展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词义的表达有综合逐渐倾向于分析。

      客观世界的大量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而每出现一个新事物,语言中也就必须有一个相应的词来表达。

      由上所述汉语词形和词音的特点决定了单音词数量上的有限性,这也从词义上决定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经由词组或短语凝固而成的,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既涉及词汇也涉及语法。

      古代汉语常常把动作和动作的结果综合在一起,即通常所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荀子成山》:“大其苑囿,高其台。”大,后来用“扩大”表示;高,后来用“加高”表示。

      因而从词义上看,词义的表达由综合到分析就造成了汉语中的词汇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

      四、双音化与音节韵律、语体风格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在汉语的'自然音步中,双音节自成一个韵律单位,汉语中存在追求双音节韵律单位的倾向,这一倾向在许多语言现象中都有所体现。

      首先,汉语中的成语绝大部分是四音节的,而且多数都是有两个双音节韵律单位构成的。

      例如:

      当仁不让 马首是瞻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九死一生 明察秋毫

      奇文共赏 身临其境 杀一儆百 以儆效尤 东施效颦 天崩地裂

      上面这些成语,无论是在语义角度,还是在语法角度来分析,都是“2+2”的音节韵律结构,所以,从成语的构造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音节双音节化的趋势。

      其次,非双音节的对人、地等的称呼常被改造成双音节。

      称山、水、地等时,后面的“山”、“ 河”、“县”、“市”等标志字有凑足双音节或多音节的作用。

      这些字可以加在单音节的山水地名后面,组成“嵩山”、“秦岭”、“淮河”、“滇池”、“洪湖”、“滁县”、“郴州”、“沙市”等,如果不加这些标志字,剩下的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单独用来表示山水或地名。

      总之,表示地名、山水名等的词语最好是两个音节的,也可以是三个或更多音节的,但一般不可以是单音节的、三音节的,常被改造为双音节。

    [阅读全文]...

2022-04-10 08:43:00
  •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字词

  • 古诗文
  •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字词

      在学*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个音节(字)一个词,即单音节词居多,偶然有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与现代汉语一个词字面相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所谓的古今异义词,在古代实际上是两个词,如“妻子”“指示”,古代指“妻”和“子”,“指”和“示”两层意思。对于古今异义词,师生们注意得较多,而古汉语中真正的双音节词大都被忽略了,这影响了学生的古汉语学*。

      古汉语双音节词少,可要知道一些。如“无(亡)何”一词,如果你不知道它是双音节词,硬把它分开来,变成“无”和“何”,解释成“没有什么”,这就错了,实际上,该词的意思是“不久”。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古汉语双音节词的学*。古汉语双音节词大致有以下几类:

      专有名语大都是双音节词。古代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是专有名词,这些词大都是双音节词。如“德佑”“丞相”“枢密”“缙绅”“大夫”“学士”等等。对于这类词翻译没有什么障碍,只要抄下来即可。

      谦、敬词有些是双音节词。《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里有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请以烦执事”,“执事”不能解释为“执行事务的人”,而是对对方的敬称,“您”的意思。

      连绵词都是双音节词。连绵词由双声、叠韵词组成,双声(声母相同)词如,“抗辞慷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慷慨”,“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参差”;叠韵(韵母相同)词如,“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中的“须臾”,"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中的“窈窕”。双音、叠韵词古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一些典故用的`是双音节词。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贪泉”“涸辙”;“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中的“陨首”“结草”。

      现在,我们就依据苏教版课本,将古汉语双音节词例举如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一会儿。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黄泉:地下的水;另外指迷信说的阴间。

      (3)歌窈窕之章。窈窕:女子身材优美。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缓慢移动。

      (5)抗辞慷慨。慷慨:意气激昂。

      (6)相与枕藉科舟中。相与:相互。

      夫人之相与,信仰一世。相与:相处,相交。

      (7)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逦迤:连续不断。

      (8)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参差:长短不齐。

      (9)赢得仓皇北顾。仓皇:匆忙而慌张。

      (10)中兴机会,庶几在此。中兴:国家由衰落而复兴;庶几:差不多;另外,还表示期望,希望,如“庶几戮力上国”(希望合国报国)。

      (11)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展转:从一处到另一处,转移不定;另同今义,“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样子”,如“忧心展转”。

      (12)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邂逅:不期而遇;

      (1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14)乘骐骥以驰骋兮。驰骋:奔跑;

      (15)竖子不足与谋。竖子:骂人话,小子。

      (16)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岂不是

      (17)真州逐之城门,几彷徨死。彷徨:走投无路;另同今义。

      (18)无何,国变。无何:不久。

      (19)因为长句。长句:七言词;

      (20)五陵年少争缠头。缠头:古代风俗,歌伎演奏完毕,赠以绫帛之物,相当于现在的小费。

      (21)等终军之弱冠。弱冠:男子二十,已**。

      (22)宠命优渥,岂敢盘桓。盘桓:徘徊不前的样子。

      (23)渔父莞尔而笑。莞尔:微笑的样子。

      (24)若辈得无苦贫乎。得无:表示推测或反问,常跟疑问语气词相呼应,可译为“该不会”、“怎能不”、“莫非,恐怕,是不是”等。又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意思同上。

      (25)召有司案图。有司:主管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2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有司:主管部门。

    [阅读全文]...

2022-06-16 00:00:22
  • 表示看的双音节词语

  • 写作
  • 表示看的双音节词语

      词语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表示看的双音节词语,欢迎查看!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

      表示粗略的看(浏览)

      表示偷偷地看(窥视)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蔑视)

      表示不值得地看(不屑一顾)

      表示照应地看(看护)(照看)

      表示生气地看(怒视)(瞪)

      表示斜眼看(瞥)

      表示拜访地看(探望)

      表示上级查看(视察)

      表示仔细地看(观察)

      表示回过头看(回眸)

      表示注意地看(注视)

      扩展阅读

      单音节词是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就是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

      双音节词是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就是这些个音节共同组成一定的意义。

      音节是只能表达声音的自然语音片段。

      词是有声音和意义组成的.语法单位。

      在古代汉语中,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音节。

      语文中,单音节词是指一个拼音,直接就可以读,不需要拼的,比如说“yi”“er”,双音节词是要拼读出来的,比如说“hao”“huai”“da”等,双音节词占大多数。

      察看

      【解释】细看以求了解情况。

      【出处】《清会典事例·刑律断狱·妇人犯罪》:“限满,由有狱管狱官察看情形,实知改悔,据实结报,即予释放。”

      观察

      【解释】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出处】《周礼·地官·司谏》:“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巡问而观察之。”

      端详

      【解释】指仔细审察。

      【出处】白居易《和梦游春诗》:“端详筮仕著,磨拭穿杨镞。”

      凝视

      【解释】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

      【出处】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注视

      【解释】注意地看。

      【出处】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覩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

      审视

      【解释】指仔细地看,反复分析,推敲。

      【出处】《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所在重刑,每上下半年,亲行参照文案,察之以情,当面审视,若无异词,行移本路总管府结案。”

      注目

      【解释】注视。集中视线在一点上。

      【出处】《晋书·孙惠传》:“天下喁喁,四海注目。”

      细看

      【解释】仔细地观察。

      【例句】那一池春水恰似一面镜子,又如一块上好的琉璃。乍一看*静无奇,细看却又暗藏深意。

    [阅读全文]...

2022-07-10 13:26:16
  • 端午节常见古诗词

  • 端午节,文学
  • 端午节常见古诗词

      导语:端午节即将来临,艾叶香,麦浪黄,人间美景是端阳。接下来小编整理了端午节常见古诗词,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阅读全文]...

2022-03-10 23:40:48
  • 谐音的古诗词集锦

  • 谐音的古诗词集锦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谐音的古诗词集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3.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4.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5.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7.孔子生於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谐音的古诗。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长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禾上」谐音「和尚」, 「绣裁」谐音「秀才」。

      上联: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解: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解:

      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 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散文随笔《谐音的.古诗》。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借写竹咏物言志。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

      下联:舞「武」。

      虚心竹有低头叶

    [阅读全文]...

2022-07-20 17:59:34
  • 带有谐音的古诗词

  • 带有谐音的古诗词

      谐音字,指字的.音相同或相*。可能跟方言有关。秦统一汉字,但是没有统一发音。所以出现谐音字。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有谐音的古诗词,一起来欣赏吧!

      1、《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伤),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3、《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6、《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7、《竹枝》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8、《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杨柳枝》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共郎长行莫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金陵酒肆送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伤)。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阅读全文]...

2022-02-28 00:34:46
  • 春节古诗词

  • 春节
  • 春节古诗词

      春节古诗词(精选56首)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古诗词(精选56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戊午元日二首·其一》

      [宋]刘克庄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耄齿阻陪鸠杖列,瞽言曾献兽樽前。

      磻溪淇澳吾何敢,且学香山也自贤。

      2、《戊午元日二首·其二》

      [宋]刘克庄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疎朝谒作闲人。

      公卿各趁黄麾仗,宾客谁看乌角巾。

      菱照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3、《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4、壬寅除夜

      [宋]戴复古

      今夕知何夕,满堂灯烛光。

      杜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

      横笛梅花老,传杯柏叶香。

      明朝贺元日,政恐雨相妨。

      5、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6、岁夜咏怀

      [唐]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7、除夜长安客舍

      [宋]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

      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

      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8、《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9、《守岁》

      [唐]李世民

    [阅读全文]...

2022-06-12 19:05:48
  • 含有常字的古诗词 带常字的诗词名句

  •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佚名《生年不满百》

    *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李商隐《赠荷花》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增广贤文·上集》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封神演义·第五回》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列子·说符》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广贤文·上集》

    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孙子兵法·虚实篇》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小窗幽记·集醒篇》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类》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传·傅常郑甘陈段传》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经·第一章》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临皋闲题》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醒世恒言·卷三十二》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饰邪》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元稹《离思五首》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格言联璧·惠吉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杂说四·马说》

    [阅读全文]...

2022-01-19 04:42:39
  • 小松古诗词赏析(古诗小松拼音版)

  •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唐诗宋词品鉴的第278首古诗词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白话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注释解说:

    (1)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2)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3)直待:直等到。(4)凌云:高耸入云。(5)始道:才说。

    品鉴鉴赏: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遭到的是同样悲惨的命运。

    创作背景: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黄巢起义爆发,他从长安回家。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诗于朱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进士。得第后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受田頵重视,用为从事。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杜荀鹤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本期名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阅读全文]...

2022-07-07 02:31:35
  • 非常优美的古诗词

  • 优美
  • 古诗词,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沉淀,是岁月酿制的诗歌精华。古诗词中的意境之优美,每每读完都令人口齿生香,神思飘摇,让人始终流连在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中。

    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3、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6、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7、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

    8、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9、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10、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1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12、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3、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14、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5、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7、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18、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19、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2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阅读全文]...

2022-03-03 17:42:51
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 - 句子
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 - 语录
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 - 说说
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 - 名言
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 - 诗词
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 - 祝福
古诗词常用的双音节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