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雪柳宗元古诗写的景物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雪柳宗元古诗写的景物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雪柳宗元古诗写的景物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雪柳宗元古诗写的景物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江雪柳宗元的古诗带拼音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雪柳宗元的古诗带拼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雪 柳宗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注解】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小诗,它字浅句顺,让人过目成诵,经久不忘。当我们陶醉于它的凝练的时候,不禁会思考它到底表达了什么?
一首诗的内涵能有多大?《江雪》似乎提供了一个典范。西方中世纪释读《圣经》,曾有“四义释读法”,主张分字义的、寓意的、规训义的、灵义的四个层次理解《圣经》。我们也不妨从多层意义上来欣赏这首小诗。
首先从最浅显的字面上看,《江雪》提供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寒江独钓图”。前两句是天寒地冻的大背景:千山叠嶂,白雪皑皑,万径盘曲,冰封凄凄,天空中没有一只飞鸟,路面上没有一个行人。后两句是小焦点:在这大背景中有条江,江面上有一小渔船,渔船上有一穿蓑戴笠的老渔翁,老渔翁手持一根钓竿,独自垂钓。描绘极有层次,很多的国画常常取材于此。宏阔的天地和微小的渔翁形成鲜明对照,而整幅画面给人直观感受是“冷”和“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马上会想到诗人恐怕不单单是为了画一幅毫无意义的图画吧?这苦寒静寂的图画背后,是怎样一付情怀呢?自永贞革新失败以来,诗人屡遭打击迫害,被贬谪到荒凉的永州,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生活上又陷入失朋少伴的孤独之中。这陷入幽静寒冷的境地之中,在千山万径的人世间也没有同伴的孤苦老渔翁,不正是此时诗人的自况么?
然而,用诗人的政治、人生遭际作比附,虽然可以一一应验,却不能中止我们对诗意的'领会。从更深一层看,这首诗则反映了诗人的在此厄运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虽深陷绝境而不悔其执着之心,虽历冰雪而不改其高洁之志。有论者以为在这样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这个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不过,精神写照说,还算不得最高层次的理解。因为这样的精神,必得在如此的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来,诗境真正的高超之处却在于超越这个苦寒的世界,而达到精神的沉寂。这便是禅的境界。诗人深受佛禅思想浸染,必然深悟“色即是空”的佛理,千山也好,飞鸟也好,万径也好,人踪也好,江面、小船、钓钩、老翁,不过都是空无,唯一存在的是渔翁的超脱。所钓非鱼,乃禅也。
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同层次上体会这首小诗的美,层次虽有深浅之分,然而每一层面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美。言有尽意无穷,这也许是《江雪》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已,以二十字而占据*文学史重要一*的原因吧。
江雪柳宗元古诗及诗意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雪柳宗元古诗及诗意,欢迎阅读。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意】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钓:钓鱼。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句句无雪,又句句见雪;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景浑然融为一体,作者的特立独行的特有品格在简短的文字中跃然纸上,凸显异常。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暗写手法,题为“江雪”,前三句却始终不着“雪”字,只是在结尾处才点出“雪”,对诗题做了一个小小的呼应。意境绮丽空灵,意蕴深邃悠远,堪称千古决“钓”。
开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虽不见“雪”,但是从字里行间却处处是“雪”,由于大雪封锁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山川,才使鸟儿不飞,人儿不行,不仅写了“雪”,而且突出了“雪”之大,看天空,连鸟儿都不出去觅食;看道路,连人的脚印都看不到,突出了“雪”之大,天之冷。诗人开篇为什么要渲染如此冰封雪飘的一幅寒冷的背景呢?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以此烘托那雪中寒江孤舟之上披蓑戴笠垂钓的老翁,突出垂钓老者的孤独,突出老着的独行,突出老者的不愿与世俗同流的可贵品格。我们不能肯定诗人作品中的老这就柳河东自己,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作品中融入了他那种被贬之后的复杂情感。冰天雪地里,老人究竟是在钓什么?仅仅是为了钓鱼吗?冰天雪地是钓鱼的季节吗,能钓到鱼吗?我们不妨回过头来,柳宗元当时在永州是因被贬而来,无论在人际还是在仕途,都处于极度孤独寂寞之中,国家朝政也处在极其灰暗之际,因此我们说,诗中老人应该钓的是一种孤独,钓的是一种寂寞,钓的是一种孤傲的心境,钓的是一种理想和愿望,钓的是即将来临的整个春天。
此外,从老人孤独的垂钓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自我的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特别是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诗如其人,镜如其心。
拓展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柳宗元《江雪》的古诗赏析
《江雪》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宗元《江雪》的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简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译/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钓:钓鱼。
赏析/鉴赏
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诗歌代表作之一。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
这首诗好在哪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
一、艺术的画面。《江雪》诗展示出来的最表层的美,是视觉上雪景的构图。“雪”无疑是诗人要写的重要内容。如何写好雪?是此诗写景的关键。诗人颇具匠心,他以画家的眼光、作画的方法,准确地表现了景物间的存在对应关系:大与小,虚与实,背景与中心。然后,构成了一幅为后人叫绝的雪景画面——寒江钓雪。前两句是画面的背景,是写“大”景和“虚”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中,没有一个“雪”字,但写出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境界,具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千山”、“万径”极*常的用语措辞,既扣住了永州多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又把漫天的雪景写得无限开阔,远远超出了视力所及,给人以无涯的想象。“鸟飞绝”、“人踪灭”是从大雪后的效果,启发读者去想象雪之大。后两句是画面的中心是写“小”景和“实”景。因潇水在严冬不结冰的,才有了披蓑戴笠的渔翁垂钓寒江的这幅画面中心。孤独的渔翁与大雪背景形成对照,因为有渔翁,雪的背景被反衬得更加辽阔、深远。因为有漫天雪景的映衬,渔翁也越发显得生动而有内涵。作者正确处理了各景物的关系,是此诗具有画意的重要原因。所以有人说,艺术是一种关系的表现。
二、玄妙的禅趣。透过诗的表层的画面,深入诗中,就可以发现,禅趣是深藏在诗中的内涵之一。有学者说,《江雪》诗“呈现一种不可言喻的禅说”。这评价很到位,禅味是柳宗元诗歌特征之一,在《江雪》中更是明显。作者懂禅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江雪》诗的禅味在那里呢?一是,创造了一个寂静空无的境界。诗中所写的阔大的境界,完全是一个一尘不染、一声不响的白漫漫大地真干净的空无世界。除雪之外,千山之中听不到一只鸟的啼叫,万径之上见不到一个人的踪影,寂静空无到了极点,读者在此诗中可充分感受净化了的静远、空旷、明净和空灵,忘却俗世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境地,享受着禅意带来的愉悦。二是,诗化了修炼自我的艰难。渔翁独钓寒江,显然意不在鱼。朱子刑认为:“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渔翁独钓寒江的意义在那呢?应该是一种启迪:修炼成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次意志的磨练。实现某一目标要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品尝常人不愿品尝的孤独。就象独钓寒江的渔翁一样,尽管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却能淡然处之、静定自若。此诗深含着哲理,好诗需要哲理,因为哲理也是一种美丽。
三、孤傲的心境。这是《江雪》诗的第三层内涵,也是作者在诗中真正表现的主要内容。诗有写景为主的,也有写意为主的。《江雪》写的显然不是实景,而是写意。其意有二:一是抒写孤独之情,一是描绘傲岸之态。在辽阔背景反衬下的独钓的渔翁,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无援。孤独的渔翁形象显然不是写真,而是自我形象的象征。独钓寒江,应是诗人遭贬后心态的艺术的幻化。令人生寒的漫天雪景,实际上是政治上的重压形势的变形写法。因大雪严寒的威力而出现的“鸟飞绝”、“人踪灭”的自然现象,正是当时顽固派对永贞革新力量的打击和严惩而造成的畏惧的`社会心理的形象描绘。然而,诗中孤独的渔翁又是高傲的,就象诗人没有屈服于永贞失败一样,渔翁藐视着冰天雪地带来的严寒和寂寞。尽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妥协和退让,而是执着地守着一叶孤舟,垂钓寒江。再看诗的取景,采用的是俯瞰角度、居高临下式描写,其中同样透露出作者的一股不屈的傲气。
由此可见,《江雪》诗不是一首简单的诗,而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自我的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特别是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诗如其人,诗如其心。难怪范希文把《江雪》列为唐诗一流之作,给予高度地评价:“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
雪是美丽的,江雪是神奇的,永州的江雪更是韵味无穷……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意境赏析:
说实话,这首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就收集在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当然作为小学生学*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只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作讲解。我的儿子也上小学了,他所学*的书里很自然地将这首诗歌释为:山上的鸟全部飞走了,所有的路上都已经没有人行走。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对小学生而言,这种纯字面的解释本身没有错,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游离了诗的本身意境。
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全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首诗有双重意境:一是诗歌本身所描绘的寒冷孤独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钓相互映衬而显现出的一幅极具情趣和生机的孤翁寒天垂钓图;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写作此诗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那是一种宏大的孤独的但又是无比崇高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质,超越了诗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这种情感只有用我们的安静的心才能体会。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江雪》参考注释:
①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②绝:一只也没有了。
③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④径:小路。
⑤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⑥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江雪》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柳宗元《江雪》写作背景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江雪》写作背景,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雪》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写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江雪》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注释:
1、绝:无,没有。
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3、人踪:人的脚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蓑衣和斗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6、独:独自。
《江雪》赏析: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如此一来,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江雪》柳宗元原文及赏析
导语:《江雪》是柳宗元创作的一首经典绝句,描绘了一幅精致的江乡雪景图。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江雪》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相关试题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诗眼”。结合诗中“绝”、“灭”、“孤”等,找出“独”并不难。但在答案中一定要体现出“结合全诗简析”这一要求,解答出“独”的背景及其作用。
答案:最生动传神的是“独”字。“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2、请对三四两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答案: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二:
(1)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答:夸张、对偶
(2)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及体现这些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2分)
答:“绝”、“灭”、“孤”、“独”表现出孤独、凄凉;“独钓”表现出倔强、执着、孤傲。(或者思想感情:孤独、凄凉,倔强、执着、孤傲。表达情感的词语:“绝”、“灭”、“孤”、“独”、“独钓”)
参考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空中烘托之笔、一片空灵。待结句出“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纷扬扬,飞洒不休。要不然,“千山”何故“鸟飞绝”?“万径”何故“人踪灭”?“孤舟”渔翁,又何故披“蓑”戴“笠”?
用“千山”、“万径”反衬“寒江”、“孤舟”,用“鸟飞绝”、“人踪灭”反衬“蓑笠翁”寒江“独钓”,从而在广阔、寂寥、清冷的画面上突出了“孤舟”“独钓”的“蓑笠翁”形象。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处】
唐·柳宗元《江雪》。
【意思1】
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 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 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
【意思2】
巍巍群山中, 见不到飞鸟的影子; 条条小路上,找不 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 空疏冷寂景象。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 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 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 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 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 荻帆《玉门秋色赋》)
二、用以形容不 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 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 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 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 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 兵》)
【全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写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全诗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 (今湖南省零陵县) 期间。
自轰轰烈烈的 “永贞革新” 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 “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 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 ! 怎么会是这样呢? 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 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 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
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它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嵌入诗人想要表达内容中的一个字,是谓藏头诗。
唐诗,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皇冠。唐诗中的名篇,既是皇冠上的明珠。
柳宗元的《江雪》既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千百年来为人们竞相传唱,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首《江雪》竟是一首藏头诗,写尽了柳宗元的千古孤独,却又有几人知晓?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小聪明,十三岁写过一篇文章,呈献给唐德宗,德宗阅后十分欣赏,认为此子才华出众,前途不可限量。二十一岁考上进士,入京做官。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永贞革新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唐顺宗即位后,改元永贞,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推行新政。因柳宗元与王叔文的政治理念相同,获得了提拔,任礼部员外郎。
在改革的进程中,他们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并策划夺取宦官兵权,谁知宦官俱文珍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恼火,于是他们联合外藩势力,逼迫病重的顺宗皇帝,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同年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
李纯即位,即宪宗。为了回报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宦官们的拥戴之功,他猛烈打击革新派,八月六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刺史,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被贬永州
永州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交界处。在唐代,那是一个人烟稀少,远离中土的蛮荒之地。
永贞革新失败后,遭到了宦官和宪宗极端打击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刺史,虽不像王叔文那样被赐死,但是在精神上,却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和压抑。在永州柳宗元无依无靠、无亲无友,可以说孤苦一人,承受着巨大的人生落差。
有一次他到冉溪,发现那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于是就在那里安了家。每天忙完公事,他就到附*的山上游览。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诗文,共计317篇,比如《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等等,来表达自己对官场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千古名篇
柳宗元一生创作了540多篇诗文,其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柳宗元被贬流放永州,时年三十三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好年华,而流放的永州,又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小地,这在壮年的柳宗元心里是十分的苦恼、孤独。
然而,永州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消磨掉柳宗元的斗志,于是他把人生的价值、理想、志趣、孤独,通过诗歌来展现。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可谓千古名篇,想必人人都可开口既诵,这首诗就是《江雪》,也是一首藏头诗,请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们把这首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千万孤独。可见柳宗元孤独到了极点,不是说孤独,而是千万个孤独,这说明他在政治上失意苦恼,在人生路上感到压抑渺茫。
因此他精雕细琢,用了寥寥二十个字,给读者展现出一幅雪江垂钓图,没有飞禽走兽,只有清冷寂寥、广袤无垠的雪景,以此展示柳宗元那种,已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更是一种无尽的孤独。
结语
《江雪》这首经典,是每个国人上小学就必背的古诗,柳宗元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此间的渔翁,来展现自己的孤独。可是又有谁注意过,这首《江雪》竟是柳宗元的一首藏头诗,这究竟是柳宗元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作,朋友们怎么看?欢迎大家文后留言、评论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3、《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4、《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7、《再上湘江》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8、《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9、《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0、《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
11、《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12、《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13、《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江雪柳宗元古诗写的景物
江雪唐柳宗元古诗描写的景物是
江雪柳宗元古诗的评论
江雪柳宗元古诗的大意
江雪柳宗元写的古诗
关于咏雪江雪柳宗元的古诗
江雪柳宗元诗句拼音
江雪唐柳宗元古诗的*义词是
古诗柳宗元的江雪
柳宗元写的江雪古诗
梦见柳宗元的古诗江雪
柳宗元写的江雪古诗诗句
与柳宗元江雪对比的古诗
江雪唐柳宗元的古诗视频
古诗咏雪柳宗元的诗配幅画
柳宗元古诗的名句
江雪唐柳宗元的古诗拼音全部
柳宗元江雪古诗在哪里创作的
江雪柳元的古诗带拼音
看柳宗元古诗后的感悟
江雪的古诗柳元宗意思
江雪古诗中的景物
柳宗元的柳宗元有名的古诗
柳宗元古诗比较有名的几句
江南柳宗元写的古诗
有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
江字开头的古诗柳宗元
江雪古诗词中的景物
查柳宗元的古诗
qq说说游戏图片
卖车说说朋友圈
思念小孩的说说心情
无聊到爆的搞笑说说
嫁错人的说说
放下了的心情说说
别人看不起自己的说说
留点自尊给自己的说说
冻死宝宝的说说
给孩子断奶的心情说说
兄弟有难一起扛的说说
关于时间和距离的说说
关于旅行结束的说说
想女朋友的说说大全
关于心疼一个人的说说
自私的说说图片
女生说说最新独一无二
形容孩子不听话的说说
微信朋友圈晚安心语图片说说大全
最美的时光遇见你说说
我没有变的说说
吃鱼的说说
一个人走夜路的说说
沙尘暴天气的心情说说
打雷下雨的说说
下大雨的心情说说
自己的亲人去世的说说
看电影的说说
和男友吵架后的说说
关于路边野花的说说
关于脚踏两只船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