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衿诗经邶风的古诗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子衿诗经邶风的古诗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子衿诗经邶风的古诗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子衿诗经邶风的古诗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是“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诗经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作品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此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人吴?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
诗经子衿原文及古诗赏析
《郑风·子衿》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诗经子衿原文及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①子:男子的美称。
②衿:衣领。
③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④宁:难道。
⑤嗣,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
⑥嗣音:传音讯。
⑦挑达:音táo tà,独自来回走动。
⑧城阙:城门楼。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鉴赏
这首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年轻的时候谈恋爱,总喜欢听海誓山盟。作为一个文艺青年,最喜欢的无非是那几句千古传诵的情诗。就算万里挑一,最喜欢的绝少不了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来真的去读《诗经》,才发现这一句看似山盟海誓般长久的誓言,不过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承诺。
这首《邶风·击鼓》,其实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人的喃喃自语。
《击鼓》其实并不是一首浪漫的爱情诗,相反的,这是一首反应战争残酷的战争诗。这是一个被征召的士兵,长期不得归乡而苦闷的思乡之作。虽然对于诗经的含义,各家解读都有所不同,但我认为,这首诗的后两章,看似情意绵长的泣诉,其实是士兵们共赴生死的承诺。
《击鼓》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描写的是战场残酷,后两章不可能直接转到的妻子的承诺,应该是承接上文的战场情境。所以,千百年来多为人用作定情誓言的这几句,很可能并不是一个男子对女子说的情话,而是一个士兵对战友的共勉之词。诗歌最重起承转合,这里毫无过渡,是不可能就此进展到回忆身在家乡的妻子的。
所以,《击鼓》就跟它的题目一样,是一首彻头彻尾的战争诗。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便多有征战。《益攘》记:“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为了更好的生存环境,*相争,各国不断征调兵力,轻壮劳动力被迫远离故土。他们并不知道不断的打仗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统治者开始宣扬一种爱国主义情节。
《诗经》中也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句子,无非是为了告诉百姓,你需要为国而战,因为这里是你的家园。
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些年轻的男子,离开家的那一天起,也许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却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古代社会的兵役制度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但是,由于地广人稀,在一定的历史时间里,这样的战争不可避免。
所以年轻的战友们,誓言携手共同进退。所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他们最朴素的心愿。他们都希望能活着回到家乡,即便不能,魂归故土也是好的。
《击鼓》的核心,在一个“怨”字。怨战争割裂了自己与原本的生活,怨自己难以抵挡强征暴敛,怨战士难以归乡……许多伤愁情绪,在这首诗中如泣如诉。而到了最后一章,我们才发现,从一开始,都注定是一场悲剧。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从一开始就知道,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我活不到重聚的时刻,而这“死生契阔”的承诺,注定是做不到的。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在时代的洪流下,个体往往难以与趋势抗衡。个体被压抑,这类战争诗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反映战争的诗篇就有30多首,其中呈现出对审视战争的态度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其实,这是官方视角与民间立场的差异,由于《诗经》的创作者既有社会上层,也有*民百姓,其各自统御下的诗篇亦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大雅·常武》、《大雅·江汉》、《大雅·皇矣》及《颂》诗中的一些篇目,这类诗篇多是对统治阶级、上层将领征伐武功的赞美。而《国风》中的一些诗篇,如《邶风·击鼓》、《王风·扬之水》、《秦风·小戎》、《豳风·东山》、《豳风·破斧》等,这些诗篇的字里行间则散发着浓郁的离愁别绪与厌战悲苦。
《击鼓》这一类型题材的战争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战争诗、边塞诗的创作。总体来说,代表人民的都是反战的。所以战争诗大多是沉郁的基调,像是“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这样歇斯底里的哀号一样,让人心下戚戚。
一场战争的胜利,无疑是以士兵的牺牲为代价的。所以,明知是死,大多是被征召的青壮劳力自然内心抵触。可是,如果违抗,死的可能就不只是自己。“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对于统治者来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也许只在意开疆拓土,功勋卓著。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注释】
(1)**(sà):犹“飒飒”,风声。谷风:来自谿(xī)谷的风,即大风。
(2)以阴以雨:等于说为阴为雨。风雨比喻男子暴怒。
(3)黾(mǐn)勉:努力、尽力。
(4)有:犹“又”。三、四句是说我已经尽力做到和你同心,你不该又发怒。“怒”字和篇末“有洸有溃”相应。
(5)葑(封fēng):蔓菁。菲(非fēi):芦菔。
(6)以:用。**:指根茎,喻人内在本质。葑和菲的根叶都可以吃。采食葑菲,不能不根叶并用,比喻丈夫对妻不应该只重颜色,不重德行。
(7)德音:是《诗经》里常见的熟套语,在这里兼指道义和恩意。莫违:言前后不要相反。
(8)及尔同死:等于说“与子偕老”。就是到死都不分离。
(9)迟迟:慢慢地。这个妇人终于被逐,出门时走得慢腾腾地。
(10)中心:即心中。违:相背。她不甘心走也舍不得走,脚步向东而心向西,所以是“有违”,所以会“迟迟”。
(11)伊:语助词,犹“维”。迩(ěr):*。
(12)薄:发语词。畿(jī):就是“机”,门限。上两句是弃妇希望丈夫相送的话,言不要你送远,你就送我到门边吧。
(13)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两句是说,荼(徒tú)菜的味道,虽然很苦,在我看来已经甜得像荠菜似的了。就是“人人都道黄连苦,我比黄连苦十分”的意思。
(14)宴:乐。新婚:指丈夫娶新人。下句“如兄如弟”形容丈夫新婚之乐,对照自己被弃之苦。
(15)泾、渭:都是水名,源出甘肃,在陕西高陵县合流。这一句是说泾水和渭水相形之下才显得浊。弃妇以泾水自比,渭水比新人,清比美,浊比丑。
(16)湜湜(实shí):水清见底貌。沚(zhǐ):应从《说文》、《玉篇》等书所引作“止”。这句是说泾水在止而不流的时候也是澄清的,可见得也不是真浊。比喻自己的容貌若不和新人比也不见得丑。
(17)不屑:犹“不肯”。以:与。“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两句是说你现在因为乐新婚之故才不屑和我同居。
(18)梁:是石堰,拦阻水流而留缺口以便捕鱼。逝:往。
(19)笱(苟gǒu):竹器,承对梁的缺口,用来捉顺水游出的鱼。发:打开。“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这两句是要求丈夫不许新人动旧人的东西。
(20)躬:身。阅:容。
(21)遑恤我后:言何必顾及后人呢。遑:何。《礼记》、《左传》引“遑”作“皇”。“皇”通“况”。以“况”释此句亦可通。以上四句有见于《小雅·小弁》篇,或是引用当时的谚语。大约这位弃妇本来要为亲生子女保存一些东西,转念一想自身既不能见容,还顾得了子女么。恤:爱惜。
(22)方:见《汉广》。舟之:用舟渡过。
(23)亡:读为“无”。“何有何亡”言不论有无。
(24)就:遇见。(第四章)前四句是下二句的比喻,言家事无论难易都努力操持。
(25)匍匐(蒲伏púfú):伏在地上,手足并进。在这里用来形容急遽和努力。以上二句是说凡邻居有灾祸都急急救助。
(26)能:应依《说文》所引移在句首。慉(蓄xù):同“蓄”,爱好。“能不我慉”等于说乃不我好。雠(chóu):同“仇”。
(27)既:尽。阻:犹“拒”。
(28)贾(古gǔ):卖。用:货物。以上二句言我的善意尽被拒而不纳,好像商贩卖货而不能销售。《易林》引诗用作“庸”,就是“傭”。“贾傭不售”就是说如人要卖身为傭而不能自售。亦通。
(29)育:长养,指经营生计。鞫(菊jú):穷。这句连下句就是说从前经营生计,惟恐陷入无以为生的穷境,以至于和你同遭生活困乏之苦。
(30)颠覆:谓困穷。
(31)既生既育,比予于毒:言生育已经顺利,有了财业之后,你就看待我像毒虫似的了。
(32)旨:甘美。蓄:收藏过冬的菜,如干菜、腌菜之类。一说蓄是菜名。
(33)第六章前四句说你在燕尔新婚的时候就将我抛弃了,是把我当做在穷乏时期权且备用的东西,好像“旨蓄”在冬天备用一样罢了。
(34)有洸(光guāng):相当于“洸洸”,有溃(kuì):相当于“溃溃”,是水激怒溃决之貌,用来形容暴戾刚狠的样子。
(35)既诒我肄:既:尽。诒:给。肄(异yì):劳苦之事。这句是说尽把劳苦的事使我担负。
(36)来:语辞,犹“是”。塈(戏xì,又读季jì):取,同“娶”,借指“爱”。伊余来塈:即维我是爱。末两句是以旧情动之,言你就不想想当年吗,你是那样爱过我的呀。
【题解】
这是弃妇的诗,诉说故夫的无情和自己的痴情。第一章对丈夫委婉地说理,希望免于弃逐。第二章既已被弃,迟迟不肯离去。对照丈夫新婚之乐,感受无限的痛苦。第三章想到新人把自己挤走,鹊巢鸠占,种种不甘心。提出“毋逝”“毋发”的警告,但自知无用。第四章诉述一向持家的黾勉。第五章是今昔对比。诉述过去共处患难,现在有了安乐的生活,丈夫就“以我为雠”,“比予于毒”了。第六章还是今昔对比。诉述丈夫的凶暴,不再念及旧情。
【余冠英今译】
大风唰啦啦来得凶暴,乌云才上来大雨就到。我全心全意依顺着你,你好没来由*空着恼。好比采萝菔跟那蔓菁,难道要叶儿就不要根?往日的恩情休要抛弃,和你过到老用不离分。
我移动脚步慢慢腾腾,脚步儿才移心又不忍。只消几步儿并不算远,送我到门边你肯不肯?谁说那苦菜味儿太苦,比起我的苦就是甜荠。瞧你们新婚如胶似漆,那亲哥亲妹也不能比。
比起渭水来泾水见浑,泾水定下来浏浏的清。只因你新婚如胶似漆,才撇我一旁不肯挨*。我的拦鱼坝别让人来,我的鱼曲笼不许人开。今儿我自己安不了身,身后的事儿何必关怀?
《诗经·郑风·子衿》鉴赏
在日常的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郑风·子衿》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出自] 春秋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青青子衿(jīn):青衿,指汉民族服饰。现在则解释为恋人的衣领。但是,实际上是指扮作春神的年轻人所着的青衿。因此,这句是召唤春神的话。子:男子的美称。
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我心:焦急等待着春神的少女之心。
纵:纵然。
不往:不能去,指凡人成不了神仙之意。
宁:怎能。嗣音:寄个信来,指春风送信。嗣(似sì):《释文》引《韩诗》作"诒(贻yí)",就是寄。音:谓信息。这两句是说,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
佩:指男子腰中佩玉的绶(丝)带。
挑兮达兮:来到。“挑”谐“到”音。“达”谐音“踏ta”。
城阙:城门,由东门迎春神。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闻一多《风诗类钞》:"城阙,是青年们常幽会的地方。"
一日不见:表示恋慕之情的惯用语。
译文1: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译文2:
轻轻地抚摸着你送给我的衣带,我的心里全是你。纵使我不能去(约会),你为什么不等我?
轻轻地抚摸着你送给我的玉佩,我的脑里全是你。纵使我不能去(约会),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我)站在城门口,踮起脚来眺首远望(你)啊。一天没见到你,好像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啊。
【概要】女子思念情人。
赏析一: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此诗由三章构成。第二章是第一章的重复。也就是说,在第一章中把“青衿”作为春天颜色的象征,用呼唤的口吻表达少女盼望春神来临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全篇的主题。第二章以重复第一章的形式写成,但期待的心情比第一章更为强烈。第三章是个转折,表示春神终于来到城门之上。这里综合表明了少女相思之情。尤其前两句是少女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欢呼声。而且起着由前半部的静态转为后半部的动态的中继作用,从而使诗歌变得更加生动感人。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对春神的恋歌,也可以说是一首迎春神歌。
北国的冬天寒冷而漫长,春日姗姗来迟。从当地人的心理出发,这个少女的心情是很有代表性的。
赏析:
《诗经. 郑风》中的那首著名的“子衿”其背后就有另有一层深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來?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说一个女孩儿在等待情人时的那种焦急,烦闷与无限思慕之情。从诗中分析,她的情人应该是一个出身于贵族之家的青衣少年,青色的衣襟,青色的玉带,一幅风流籍然之态。
全诗委婉热烈,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清晰明快,琅琅上口,犹如一股纯真的音符在心田跳动,极富有音律美,堪称千古名篇。应该说,这位热恋中的青春少女很有才情,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似乎也应该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贵族家庭。
这一对少男少女还很浪漫,经常相约在城阙之上,一边远眺风景,一边互诉衷肠。可是不知什麽原因,这位少年有几天没有来了,少女非常思念他,诗中带有“埋怨”与“相思”“撒娇”的口气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來?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纵使我不去,你难道就不问候我吗?纵使我不去,你难道就不过来了吗?以前,我们步态轻疾,在城阙之上;现在,我一天见不到你,就像隔了三个月一样的漫长~~~
我估计,那位青衣少年听到心上人这番深情而热烈的告白,也不禁会怦然心动的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堪称流传极广的思慕之名句,连曹操著名的《短歌行》中都直接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示自己作为政治家“惜才爱士”的宽广心胸,以及对“天下贤才”的思慕之情。如果说,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美人版;那麽,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是英雄版了。看来,曹孟德不仅精通法家商韩之术,也很有儒家的文化底蕴呢,比“孙刘”要“风雅”多了~~~ 玄德也就只能对孔明说“如鱼得水”了。
那麽这首“子衿”真的只是一首“相思”之诗吗?其背后又有什麽令人深思的内涵呢?
毛诗序上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毛诗对“子衿”注释,也是一头雾水,仔细一品味,才恍然大悟,不仅有“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之感了。
在西周时期,国家办“公学”设“学校”,吸纳年轻的贵族子弟入学“识文字”“读尚书”“学周礼”作用是在教化子民,培养君子栋梁。至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的执政者,或忽视教化,或自命难保,无心于教育,公学就荒废了,至孔子时期,私学兴起,孔子是大教育家“有教无类”办“私学”传播文化也是最成功的,以至于“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从《诗经》中“子衿”的排列顺序来看,应该成诗于春秋中期,也就是公学荒废之后,私学兴起之前的这一段“青黄不接”时期。从当时郑国的内外形势来看,国家已经十分衰落了,已沦为晋楚等军事大国的政治附庸与战略前沿。郑虽非大国,但地缘战略价值极其重要,谁控制了郑国,谁就等于控制了中原,尤其是北方的晋国虎视眈眈,修筑虎牢城,驻有军队,挟控郑国险要之地。意思也很明显:你不听话,我可以随时派兵打进来。郑国上层早就是风声鹤唳,朝不保夕,犹如惊弓之鸟了,谁还有心思兴学重教?因此十五六岁的年轻贵族子弟不入公学,无所事事,放了闲羊了,且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年,也就自然而然的和钟意的少女谈情说爱,挑兮达兮,步态轻疾,打打闹闹,男孩多情,少女怀春,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心,悠悠我思,缠缠绵绵,难舍难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仅仅是郑国所独有,其他诸侯国的情况也很类似,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诗经: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1、子:男子的美称。
2、衿:衣领。
3、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4、宁:难道。
5、嗣,通“贻”。
6、嗣音:传音讯。
7、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8、城阙:城门楼。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这首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画矣。”
《诗经·子衿》赏析
《郑风·子衿》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他们相约在城楼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无限情思。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诗经·子衿》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子衿(《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注释
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②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④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鉴赏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如此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听起来非常耳熟,如果你听到这句话,可能会立刻热血沸腾,非常羡慕说此话的人的那种自得意满的劲头、那种王者的荣耀感,心想要是这句话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该有多好。不过后世对这句话的引用属于断章取义,脱离了原来的语境,表达的意思就会和其原意有较大的出入。这种现象其实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诗开始流传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的公卿大夫们在朝会、宴飨的时候经常引用《诗经》里的诗转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有谁不会引用或者听不懂别人话里的意思,是会非常尴尬的,意味着他是一个没文化的大老粗,挺没面子,这种现象还有一个专业术语,叫“赋诗言志”,说得不好听一点,就叫“装大咖”,但“装大咖”大概是人的通病,能装的时候尽量地装一下,实在装不了就只好算了。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出自《诗经》,属于“小雅”部分,题目叫《北山》,其全诗如下: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第一段里第一句是说“登上北山,去采山上的枸杞子”,这一句和后面没有直接联系,是《诗经》常用的“起兴”的手法。关键地方是后面的四句,说的是这位身体健壮的士子,从早到晚忙着干工作,王的差事没完没了,根本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我们要注意“士子”这个字眼,后世的“士子”常用作读书人的代称,在《诗经》的时代,周王室和诸侯国的官员,分为卿、大夫、士*,士属于“金字塔”最底端的官员,相当于现在行政机构里没有职务的最底层的办事员,所以《北山》这首诗,一开始就是一通牢骚。
第二段这位公务员继续吐槽自己的工作,他说,天地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王的土地;每一个臣子,都是王的臣子。大夫分派工作总是不公*,分给我的工作总是那么繁重。大家看到这里就明白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是王说的,不是在表现“王者的荣耀”,而是一个底层公务员在陈述一个事实,大家一样都是王的臣子,凭什么总是欺负我好说话。
第三段继续发牢骚,我每天乘着马车四处奔走,总有干不完的差事。我的上司说我年经,身体壮实,要多干活,就派我东西南北马不停蹄地奔波。
后面三段要合在一起看,它们有一个特点,每两句构成一组对比。大致意思依然是说太不公*了,简直是太让人伤心难过了。凭什么有的人舒舒服服地坐着,有的人竭尽全力为国事操心;有的人仰面躺着休息,有的人在路上不停奔波;有的人对上面的指示充耳不闻,有的人要辛苦地去干活;有的人四处游乐,有的人忙得昏天黑地;有的人轻松地喝酒,有的人老担忧被上司挑错;有的人指手画脚,有的人什么事都得干。
合起来看,《诗经•小雅•北山》属于劳役诗,通篇是一个小公务员对于工作苦乐不均的牢骚。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诗经•小雅•北山》: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此诗短小,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几句抒情。可以看出,诗人为了公事,起了个大早,上路时星星还在天空闪耀,真是披星戴月!他感叹自己从到晚就没有闲暇的时候,这么早就从暖被窝里爬出来真是命穷。
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中的式是语气助词,无义。“微”是天黑的意思。这位诗人悲叹说,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君主的缘故,我怎么会一直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
无奈呀,谁让我是个身份低微的小公务员呢?我的使命就是干活。
《式微》这首诗很有意思,余冠英先生《诗经选》说:“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由于影响很大的《毛诗序》把它解释成劝人归国之作,到后来,“式微”一词竟衍变为一个代表“归隐”的意象,比如王维的田园诗代表作《渭川田家》里有:“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说羡慕农家田园生活的闲适,惆怅自己无法脱离官场,归隐田园。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诗经•邶风•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这位诗人说自己非常忧伤难过,没有人知道他的艰难。日子过得贫寒困窘,差事一大堆,干也干不完,回到家里,家里人也不理解,还骂他,真是太糟心了,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哎,有什么办法呢,都是老天的安排,认命吧。
曾有人给《诗经》的内容做了个非常精要的概括:“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意思是《诗经》里的诗写的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们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抒发的是他们做事时喜怒哀乐的情感,是典型的的“为情而造文”,绝对是有感而发,绝不是无病*,玩文字游戏。
读《诗经》里的这些劳役之作,真切地感受到《诗经》时代底层士子的不容易,如同现代人工作中的各种纷扰,我们也有披星戴月,我们也有苦乐不均,我们也有牢骚不满。
禁不住对着诗作感慨:“我们都太难了。”
诗经青青子衿赏析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子衿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注释
①子:男子的美称。
②衿:衣领。
③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④宁:难道。
⑤嗣,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
⑥嗣音:传音讯。
⑦挑达:音táo tà,独自来回走动。
⑧城阙:城门楼。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子衿诗经邶风的古诗诗意
诗经邶风泉水的古诗
子衿的古诗意思
诗经秦风蒹葭的古诗诗意
诗经采薇的诗意与古诗
关于诗经中的古诗意思
诗经.木瓜的古诗意思
诗经风字的古诗
风的古诗的诗意
古风诗意句子
诗经里的古风古诗
风的古诗以及诗意
诗经带清风的古诗
诗经中的古诗及意思
诗经里描写风的古诗
有古风诗意的古诗
风的古诗李峤的诗意
风古诗诗意简短的
古诗风的诗意和意思
古诗秋风引的诗意是
诗经的古诗及意思一首
诗意古风爱情句子
风动的古诗意思
风中的古诗意境
子衿的古诗配图
诗经表达爱意的句子
有诗意的古风伤感句子
清风的古诗意象
关于风的古诗意思
古诗风的诗意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