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

关于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3) 说说(543) 名言(1) 诗词(2k+) 祝福(58) 心语(4)

  • 描写柿子的诗词

  • 文学
  • 描写柿子的诗词

      柿子树的栽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今日*、日本、朝鲜半岛和巴西是主要产地。以下是小编带来描写柿子的.诗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咏柿诗

      南北朝·作者:庾仲容

      发叶临层槛,翻英糅花药。

      风生树影移,露重新枝弱。

      苑朱正葱翠,梁乌未销铄。

      咏红柿子

      作者:刘禹锡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秋思有感

      宋·作者:何梦桂

      落日西风捲白沙,关山万里客思家。芦花雁断无来信,柿子霜红满树鸦。

      游龙华寺二首

      作者: 范宗尹

      晓出城东路,寻僧聊避喧。

      宿云开岭岫,晚稻没川原。

      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

      日斜僮仆困,共喜到山门。

      薄台

      作者: 张舜民

      屈曲清溪十里长,净涵天影与秋光。

      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

      晚望有感

      作者: 郑刚中

      霜作晴寒策策风,数家篱落澹烟中。

      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

      寺隐钟声穿竹去,洞深人迹与云通。

      雁门踦甚将何报,万里堪惭段子松。

      自瀛德趋东昌道中杂言八首

      作者: 蔡文范

      馆矰津亭接,临川市暨连。

      木绵随处有,贾客半吴船。

      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鲜。

      山东饶地利,十二古来传。

      繁台张昭甫给谏竹居王孙邀饮留别

      作者: 袁宏道

      白果青蔬劳远程,高台倾矣曲池*。

      沙田似雪耘枯冢,柿子如丹缀土城。

      古迹有无遗宋岳,监门应否识侯生。

      欲知别后愁多少,试检霜毛添几茎。

      1.《咏红柿子》唐代 刘禹锡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2.《游龙华寺二首》宋代 范宗尹

      晓出城东路,寻僧聊避喧。宿云开岭岫,晚稻没川原。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日斜僮仆困,共喜到山门。

      3.《秋获歌》宋代 陆游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炙冷不暇尝。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枕官道傍。数年斯民厄凶荒,转徙沟壑殣相望,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岂知皇天赐丰穰,亩收一锺富万箱。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追思食不餍糟糠,勿使水旱忧尧汤。

      4.蒲中道中二首 畅当

      古刹栖柿林,绿阴覆苍瓦。岁晏来品题,拾叶总堪写。

      5.寄内 白居易

    [阅读全文]...

2022-06-13 16:35:14
  • 描写柿子的诗句(唯有柿子挂枝头古诗)

  • “霜降到,吃柿子”,随着“霜降”的到来,已经到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晚秋。在霜降这一天,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都会吃红柿子,民间民俗认为“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霜降时节,柿子的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据传:霜降吃柿子,还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话说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小小年纪就要四处讨饭吃。有一年霜降节,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当他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时,突然发现村边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饱饱地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得以活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

    他仰望着这棵**常常的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俗。

    霜树著红尝柿时,十四首有关柿子的诗词,霜降时节吃柿子!

    游贵侯城南林墅

    唐-郑谷

    韦杜八九月,亭台高下风。

    独来新霁后,闲步澹烟中。

    荷密连池绿,柿繁和叶红。

    主人贪贵达,清境属邻翁。

    谢陈佥惠红绿柿

    宋-刘宰

    红绿分佳果,丹青让好辞。

    遥怜霜落叶,岸帻坐题诗。

    四绝

    宋-郑刚中

    野蝶成团夹路飞,秋郊此景最佳时。

    寒梨霜柿浑无叶,绿橘黄橙半压枝。

    椑柿

    宋-刘子翚

    秋林黄叶晚霜严,熟蒂甘香味独兼。

    火伞頳虬浪褒拂,风标那似邑中黔。

    忆古城柿

    宋-洪适

    果园幽僻少能知,丹柿乌椑手自移。

    欲学郑虔书坠叶,何人解有寄来时。

    游龙华寺

    宋-范宗尹

    晓出城东路,寻僧聊避喧。

    宿云开岭岫,晚稻没川原。

    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

    日斜僮仆困,共喜到山门。

    宋-方一夔

    万株名古寺,*复说东阳。

    [阅读全文]...

2022-02-24 05:06:50
  • 关于柿子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经典名句大全

  • 经典
  • 1.《大柿行》宋朝

    王之道

    君不见郑虔学书晚弥笃,岁收柿叶贮三屋。兴来寝食两俱忘,但觉毛公老而秃。又不见梓人造车度群木,木中无火柿所独。旧言盖轸象乾坤,须信斡旋归一轴。美哉此果有常德,结实…

    2.《三衢舟次二首·柿叶翻黄枫叶红》宋朝

    白玉蟾

    柿叶翻黄枫叶红,一江涨起芦花风。水清石露沙痕瘦,日落雨来云意浓。诗思动摇帆影里,梦魂摇兀橹声中。黄昏有底愁如织,南外寄书无去鸿。

    3.《朱柿》宋朝

    张蕴

    慈恩分种远,骈实渥如丹。垂野华星大,然云火树寒。蟹螯徵有忌,牲血讶难抟。七绝虽堪赏,无劳把核鑽。

    4.《谢人惠三峰朱柿》宋朝

    陈洎

    乌椑珍果益丹名,新折红林蔕尚青。浆冷夜凝仙掌露,味甘秋割楚江萍。圆堆玉盌樱难并,賸荐金樽酒易醒。应念茂陵消渴者,整篮封贮…

    5.《谢赵行之惠霜柿》宋朝

    杨万里

    红叶曾题字,乌椑昔擅场。冻乾千颗蜜,尚带一林霜。核有都无底,吾衰喜细尝。惭无琼玖句,报惠不相当。

    6.《滇海曲·海滨宠柿趁春畬》明朝

    杨慎

    海滨宠柿趁春畬,江曲鱼村弄晚霞。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

    7.《柿叶》宋朝

    叶茵

    柿叶红如染,横陈几*间。小题秋样句,客思满江山。

    8.《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唐朝

    广宣

    珍木生奇亩,低枝拂梵宫。因开四界分,本自百花中。当夏阴涵绿,临秋色变红。君看药草喻,何减太阳功。 …

    9.《晚秋郊居八首·霜天柿叶须收拾》宋朝

    赵蕃

    霜天柿叶须收拾,咫尺山园底去迟。不是功名覊绊得,病来筋力费扶持。

    10.《田家·堆槃野柿间山梨》宋朝

    刘学箕

    堆槃野柿间山梨,酒美鸡肥稻滑匙。妇子团乐常见面,一醉宁识别离悲。

    11.《题何雅言古柿山房卷》明朝

    王绂

    山房栽柿久成林,手泽传芳直到今。根与芝兰同长养,叶连椿桂共萧森。霜明秋色垂朱实,雨过春云结翠阴。每见奇材常辈出,应知先德种来深。

    12.《咏柿诗》南北朝

    庾仲容

    发叶临层槛,翻英糅花药。风生树影移,露重新枝弱。苑朱正葱翠,梁乌未销铄。

    13.《同叔问诸人以橘栗柿蔗为题以东南之美为韵余得橘美字韵一首》宋朝

    程俱

    三闾老沈湘,嘉颂谁为美。白华发幽馨,春色荐甘醴。金衣光出怀,缥实酸裂齿。岂无三百苞,未见十二子。缅怀商山翁,善幻亦徒耳。壶中何足道,千刹一毫比。我今老而穷,饘粥…

    14.《忆家园廿六首·其五·柿》明朝

    顾清

    窗西一阵绿云浓,眼见萌芽到拂空。成实不教霜后荐,只因多雨更多风。

    15.《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清霜染柿叶》宋朝

    范成大

    清霜染柿叶,荒园有佳趣。留连伴岁晚,莫作流红去。

    16.《绿柿寄开欲游钓台以诗谢》宋朝

    滕岑

    西城好在朱夫子,屈指经年隔笑谈。忽枉尺书相劳苦,更蒙绿柿远分甘。似闻欲访严陵濑,何惜暂辞弥勒龛。已约桐君候舟楫,当令风月往迎参。 …

    17.《过金陵四首·老树前头柿叶红》宋朝

    苏泂

    老树前头柿叶红,又骑瘦马立西风。江山未必侬能认,却被江山认得侬。

    [阅读全文]...

2022-07-26 02:49:31
  • 关于柿子的诗歌

  • 诗歌,文学
  • 关于柿子的诗歌(精选11篇)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柿子的诗歌,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季的火热

      红了九月

      枝枝杈杈

      数不清的太阳

      说唱着激情

      演绎着梦想

      采撷的农者

      背驮的箩筐

      装着彩光

      藏着希望

      圆彤彤颗颗滚烫的心房

      引领家人穿越严冬迈步辉煌

      穿透整个九月

      与坐在门槛的奶奶

      相视一笑

      一闪的瞬间

      爷爷的胡须,在读

      天边的晚霞

      柿子红了

      麻雀说三道四

      头上的蓝天

      重复着秋天的脚步

      红彤彤的

      软软的

      甜甜的

      好像妈妈的笑脸

      夕阳下

      闪闪烁烁

      经风雨

      受风霜熟透了

      妈妈笑得更灿烂

      有了妈妈的精心保护

      冬天我就不会害怕

      残酷的人生

      我会坚强的成长

      艰难中

      我甜甜的

      很幸福的笑了

      抖落一地寒意

      早熟的一枚

      不来摘秧的`心事依然悠悠的泛绿

      早霜颤抖着牙齿

      赶走一只候鸟青涩的等待

      白头翁啄破摇曳的孤独

      冬阳的睫毛

      熟稔你金黄的笑意

      采摘的思念不安分起来

      涩涩汁液渗透清水六十度的染缸

      搅动做着懒柿子甜脆的梦

    [阅读全文]...

2022-05-02 22:52:01
  • 描写柿子最经典的诗句

  • 文学
  • 描写柿子最经典的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柿子最经典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畅当【蒲中道中二首】

      古刹柿林,绿阴覆苍瓦。岁晏来品题,拾叶总写。

      白居易【寄内】

      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

      白居易【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彭叔夏

      铜纡墨绶,茜服佩银鱼。慈闱一笑,全胜莱子彩衣裾。好事柿红萱草,长伴朱颜绿发,荣贵更谁如。轴锦装鸾诰,帘绣窣藤舆。龙为炙,麟作脯,倒琼壶。寿筵今年,邀请金母伴麻姑。缥渺飞琼舞罢,宛转双成歌彻,何物奉亲娱。探支长命缕,预借角蟾蜍。

      屈原的《桔颂》好了!

      后皇嘉,桔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一志兮。

      绿叶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象兮。

      刘禹锡咏红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陆游秋获歌

      墙头累累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长碓捣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

      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炙冷不暇尝。

      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枕官道傍。

      数年斯民厄凶荒,转徙沟壑殣相望,

      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

      岂知皇天赐丰穰,亩收一锺富万箱。

      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追思食不餍糟,勿使水旱忧尧汤。

      白居易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

      自问有何惆怅事,寺门临入却迟回。

      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

      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

      碧康庄内,清川巩洛间。

      坛分中岳顶,城缭大河湾。

      广殿含凉静,深宫积闲。

      楼齐云,桥束水潺潺。

      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

      紫鳞冲晚浪,白鸟背秋山。

    [阅读全文]...

2022-07-23 21:53:21
  • 老宅摘柿子诗句91句

  • 经典
  • 柿子情深乡意浓散文

      老屋的院子里,之前有棵柿子树。当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宛若一个个小灯笼,把整棵柿子树点亮。*时这个老屋不起眼的院子里,因为柿子树上的柿子,也惹来垂涎的目光。

      老屋院子里柿子树上结出来的柿子,玲珑剔透,在阳光的折射之下,闪烁着流动的晶莹。家里的柿子树上结出来的柿子不是特别大,但是非常好吃,很甜,村里人吃完这柿子,那是赞不绝口。那时候物质匮乏,也没什么吃的,所以小时候的我,从冬天就一直期盼着,计算着柿子树发芽、开花、结果,只为能够尝到那甜甜的柿子。

      当一个个青色的小柿子缀满枝头,我会在柿子树下数着结了多少个柿子,家人看着我天真可爱的样子,不禁笑了笑。由于结出来的柿子实在太多了,把整棵柿子树都给挂满了,数着数着就数忘记了。在数柿子这件事情上,那时候的我似乎特别有耐心,也不厌烦,数糊了就重新数……那时候的我,数着柿子树上结出来的柿子,忘记了家人的呼唤,也忘记了时光。

      岁月的辙痕中,有关于柿子树的纹路依然别样旖旎,清晰!金秋时节,挂在树上的柿子渐渐由青色变红,我的心情也不由地激动起来,血液在沸腾。

      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煞是可爱,像一个个曼妙的少女,羞红了脸颊,留下一片绯红。满树的柿子,一个个在枝头摇曳,招来很多鸟儿的垂涎。很多鸟儿都酷爱吃家里的这种柿子,似乎鸟儿也能够真切地感知到柿子的甜味,流连,沉醉!

      满树的柿子,正是成熟的季节,我也按耐不住,不禁跑到柿子树下,精挑细选,看着柿子树上有个红彤彤的柿子,摘了下来,用手擦了擦就往嘴里送。可是那个柿子还没有完全熟透,吃完以后还带走丝丝涩味,感觉嘴里有点发麻。一般来说,采摘下来的柿子都要放上那么几天才好吃,这时候放了几天柿子就完全熟透了。那时候物质极其匮乏,到了树上结了柿子,会时不时地去柿子树下转悠,看到差不多红了的柿子就会采摘下来,在稻谷里面放上几天,可以加快柿子熟透。每天我都会去早已经摘好的柿子里面挑选一些熟透可以吃的,柿子拿在手里,感觉好激动,也很踏实。

      打量着手里的柿子,竟是那般地玲珑晶莹,我都不忍心吃了。家里的柿子,比别人家的那种大柿子要好吃得多,汁多味甜,吃后让人念念不忘。柿子吃得多了,当然在吃柿子这方面,我是有经验的。拿到家里这种柿子,不要着急就按一般的方法剥皮,那样非常麻烦,还不好剥皮。一般来说柿子采摘下来的时候都是带有柿子蒂的,这时候就能够派上用场了,拿着手里的柿子,拿住柿子蒂的部分,刚开始的时候轻轻旋转,等到里面的柿子芯慢慢脱离柿子后,就可以加快旋转的速度,最后轻轻往外一拔就可以了。这样在吃的过程中,就不会吃到柿子芯,因为柿子芯还是带有点涩味。

      有的时候就直接干脆,把柿子洗洗然后擦了擦就直接吃了,根本顾不上原先的那种方法。用手掰开柿子,里面的果肉一看就非常让人想吃,柿子的果汁也渐渐溢出,柿子核也容易分离。家乡的这种柿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我想不管时光如何变迁,家乡柿子树的记忆,一切都还是那么亲切、熟悉。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的我,喜欢在下午放学后,坠入夕阳的余晖,带上工具去树上摘柿子。小时候爬树会被家人训斥,就找来一些比较密一点的网,简易做了个专门来摘柿子的那种网兜。当锁定目标后,就把手中的网兜靠*柿子,轻轻一拽,柿子就顺利地进了我的网兜了。那时的画面,熟悉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现在想起,会觉得很是温馨,仿佛时光倒流,我回到了老屋,站在柿子树下面用网兜采摘柿子,我还是当年的那个顽皮的孩童!

      岁月流转,季节变换,柿子树上的柿子也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变换。原本挂满枝头的柿子,也会渐渐变得稀疏,这时候差不多就该把树上的那些柿子全部给采摘下来。因为随着季节的缘故,天气渐渐变冷,树上的那些柿子成熟起来很慢,如果现在不进行全部采摘,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树上还留有的柿子,会被鸟儿给全部吃光,给我们留下一堆的柿子核。

      采摘下来的柿子,这时候家人会把柿子去蒂洗净,赶上太阳好的话就做成柿饼。如果天气不是太好,就拿来刀把柿子一个个切开,让柿子容易晒干。晒干了的柿子比之前的柿子要甜很多,而且可以进行保存,等到没有零食吃的时候再拿出来。有关于柿子的点点滴滴,在记忆中定格成永恒!

    [阅读全文]...

2022-06-22 23:57:29
  • 古诗《元日》的诗意

  • 诗意,文学
  • 古诗《元日》的诗意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诗《元日》的诗意 ,欢迎阅读。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就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就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诗、诗意]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春节*俗]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民间过春节的*惯,大抵就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人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就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春节便来到了。按照我国农历,俗称年初一,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 “发财”、“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日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阅读全文]...

2022-04-28 17:31:08
  • 清明古诗的诗意

  • 诗意,清明,写作
  • 清明古诗的诗意

      导语: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万物复苏,令人心旷神怡。因此,古代文人骚客吟诵清明的佳作颇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清明古诗的诗意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欲断魂”是说行人被雨打得“狼狈不堪”,欲:“想要……”,不是“想”或“想念”;断魂: 现在的口语“魂儿都要掉了”。就古汉语而言, 断魂不等于“死去的人”。作者也被雨浇了。清明啊,还很冷,故想喝杯酒暖暖身子。就有了下句的“借问酒家……”这首诗在汉语世界里流传极广,从诗词的艺术高度来说,它无特殊搜索高明的地方,但它来得自然,可以说是浑然天成,无雕琢痕,这才是作诗最难的地方。当然,我并不是说推敲出来的“一字千金”不好,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前面曾用了很多其它的字,如:“过”“掠”等字,最后,还是推敲出个“绿”,果然此绿字成了诗眼,全诗皆活。但是,推敲是人力可为的,可诗出自然只能偶尔碰到,不是人力所能追求的。

      [评析]

      这首小诗,运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真切的春景图。首句用“ 清明”点出时令,用“雨”写出环境和气氛。“纷纷”二字既描绘了春雨的意境,又写出了雨中行 人的烦郁心情。“雨纷纷”,境界迷茫,令人惆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 手法。第二句的“欲断魂”传神地描绘出此时此刻行人触景伤情的内心活动,在蒙蒙细雨中又增添 了一层愁绪。何以消愁?于是第三句一转,提出“酒家何处有”。在第四句里,牧童以动作代回话 ,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真乃“此时无声胜有声”。“遥指”二字,用得十分精妙,妙就妙在这不 远不*之间。

      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寻味,富有感染力。

      第3篇:清明古诗意思是什么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问,附*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诗的前两句,读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烟雨图。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人们多出来祭祖踏青。诗篇中第一句就讲述一位孤独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纷纷”的天气。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节原本是全家人扫墓的日子,是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但他独身赶路,又被雨淋湿,无处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欲断魂”三字,将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的淋漓尽致。能不能找个酒馆,喝点酒,避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读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个牧童询问,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话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远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开放的飘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隐隐约约是个小村庄,就从那里,似乎已经飘出了酒香……

      清明节的来源意义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

      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现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的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如何通过我们现有的生命延续过去的生命,用过去的生命激发今天的生命。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

      清明节还是“生机的节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机,扩大大自然的生机。大自然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是生机勃发的。植树就是古人扩大自然的生机,古代有“插柳留春”的*俗;踏青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大自然,蹴鞠、荡秋千、拔河等等,以此来迎接大自然生机的到来。

      清明节融合了古代的寒食节。寒食本来就是一种大自然的节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那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人物*的传统节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节日转化而来的,从自然到人文,“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

      清明有什么传统风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俗由来已久。作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本属“祭祖节”,在后世发展演变中才被冠以“鬼节”之名,古时人们祭祖是为了表达孝道、感恩追始,并不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以鬼节称之。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俗的一部分。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荡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射箭技巧的游戏。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就是*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禁火寒食

      寒食节也是属于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在*时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祭祀活动之前都会进行改火寒食,这是属于一种很传统也是很严谨的祭祀活动之一。

    [阅读全文]...

2022-01-06 22:07:33
  • 古诗七夕的诗意

  • 七夕,诗意
  • 古诗七夕的诗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七夕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夕》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

      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评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2022-03-24 16:27:19
  • 古诗乞巧的诗意

  • 诗意
  • 古诗乞巧的诗意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乞巧》的诗意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乞巧》原诗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翻译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赏析

      这首诗的含义并不复杂,很像是诗人去民间采风,虽然谈及牛郎织女,但是丝毫不涉及作者自身的感情问题,全诗描写为主,抒情为辅,如果说有什么感情,那便是思家之情。古诗中表达思家之情时,往往是比较具象的,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这类诗句虽然*实,但是一般都非常有画面感,就好像我们思家之时,想到的恐怕不是什么高深的名句,终究是想念家中的点滴罢。

      林杰简介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阅读全文]...

2022-04-02 17:22:47
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 - 句子
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 - 语录
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 - 说说
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 - 名言
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 - 诗词
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 - 祝福
关于柿子的古诗及诗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