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带来的美的享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带来的美的享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带来的美的享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带来的美的享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享受大自然的唯美古诗词(精选100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享受大自然的唯美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4、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5、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7、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8、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0、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11、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1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14、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15、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1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7、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18、柳暗花明春事深。——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19、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20、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21、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杨载《到京师》
2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24、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25、二月春花厌落梅。——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26、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27、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28、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29、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30、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画》
31、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32、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春暮》
33、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3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5、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36、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37、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38、落尽梨花春又了。——梅尧臣《苏幕遮·草》
39、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
40、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___孟郊《登科后》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李清照诗词带来的美学享受
手执一袭书卷,于午后缱绻的阳光下,纵意畅游在诗词的海洋。品味淡淡墨香,于古人细腻的情怀中,感受诗词所带来的惬意与美好。——序
对于古人来说,咏诗题词不仅仅是一种抒*感的方式,更甚是一种独特而雅致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我们来说,诗词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语言的韵律美感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或许正因如此,诗词所带给我们的不再只是文学知识,还被赋予以一种美的传递,于不同的境界中感受诗词不同的美学效果。
对于李清照的清丽婉约,我总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位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可谓是真真切切的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尝尽了生活的甜美与辛酸。
早期生活颇为优裕的她,当年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小姑娘,仍然对世事懵懂,怀着一份天真无邪的单纯与娇羞的可爱。年少时的她正如所有处于花季时期的少女一样,无忧无虑,毫不拘束的思想也在文学的世界里放任自如。很多人都以为她是位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黛玉葬花式人物,其实不然,她的性格中所流露出的是一种率性而洒脱的不羁。又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她少女时期独特的气质与才情。
钟情山水,爱慕自然的她曾以欢快明朗的笔调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闲情逸致,也曾以多愁善感的笔调写下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爱花惜花。
不过好景不长,婚后不久李清照就与其丈夫分居两地,后来丈夫又病死在异乡。境遇的困苦转变了她的写作风格,曾经的美好不复存在,或是离情别绪,或是哀婉悲凉,亦或是凄美忧伤。于重阳佳节留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于轻舟之上吟出“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奈,于深深凉秋唱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哀怨。独自一人,孑然一身,正如她所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真实写照。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她依旧笔耕不辍,以文字来诉说自己的凄惶。因而她后期的诗词尽管是处处流露出她沦落天涯的深沉的悲哀,但却也逼真性地重现了那个时代的凄惨场景。每首词甚至是每个字仿佛都经过了她的凝神提炼,悲叹却不落魄,感伤却颇典雅,尽显其卓越的才华。
其实,李清照的一生就仿佛是一场绚烂花事。不论是绽放还是凋零,似乎都在诠释着美学的意义。以诗词来诠释美学,就算是悲凉也是凄美的——
这大概就是她的诗词所带来的美学享受吧。
只可惜,彼年花事了。
享受耕田生活的古诗
诗人写田园诗表现了农村*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诗人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击壤歌》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渭川田家【唐】作者: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田野: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耕田鼓诗
诗人:可朋 朝代:唐
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
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翁,
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
1、东坡
作者: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2、田舍
作者: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3、稻田
作者: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4、田园乐七首·其五
作者: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5、初秋行圃
作者: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古人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一直以来,很喜欢一句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迷离落花,女子独立,温柔情思,春雨微微,双燕飞过,静美如梦,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怎样的一种优雅?怎样的一种享受?怎样的一种境界?
总有一些意境绝美的诗词,读来让人感慨:美哭了!
30句意境绝美的诗词,句句温柔,美哭了!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和风细动帘帷暖,清露微凝枕簟凉。——白居易《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
3.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毛熙震《菩萨蛮》
4.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6.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7.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姜夔《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8.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小窗幽记·集素篇》
9.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顾敻《浣溪沙》
10.闲梦正悠悠,凉风生竹楼。——温庭筠《初秋寄友人》
11.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
12.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13.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14.入室许清风,对饮惟明月。——《小窗幽记·集景篇》
15.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蔡伸《柳梢青》
16.白露暧空,素月流天。——谢庄《月赋》
17.湖水清,江湖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贯云石《小梁州·秋》
18.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19.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吴文英《满江红》
20.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21.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乔吉《水仙子·寻梅》
22.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23.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
24.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25.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陶庵梦忆·卷一·金山夜戏》
26.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27.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和凝《临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
28.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9.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柳永《蝶恋花·凤栖梧》
30.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读到唯美的诗句,就觉得世界一下子也美了。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清酒独酌了无趣,我在梦花也梦你。
千里闻蝉同此时
——咏蝉古诗词赏析(二)
王传学
在夏天,听到嘹亮的蝉声,常常容易勾起人们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亲朋好友的想念。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其《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一诗中写到: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此诗的意思是:诗人与好友令狐楚相隔三千里远,却在同一时间听到蝉的鸣叫声。这蝉声早晨清脆地萦绕在带露的树叶间,傍晚伴着夕阳在忧愁中鸣叫。一会儿像琴弦音断声绝,一会儿又似管乐合奏。站在洛阳桥上向西望去,只见晚霞满天,何时才能与朋友相会?
诗中的蝉鸣是引发诗人思念好友的触媒。诗人与好友虽远隔三千里,却在同一时间听到蝉的鸣叫声,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与好友的心心相印,突出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与关切。诗中描写蝉声早晚各不相同,单鸣、合唱别有特点,生动具体。
唐代诗人卢同在《新蝉》中对蝉声作了形象的描写: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
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
诗人将蝉声比作泉水的潜流幽咽,琴声的回环往复。长风吹来似乎听不到了,再一细听还在树枝间萦绕。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将蝉声描写得极为形象生动。
再看宋代诗人朱熹的《南安道中》:
晓涧淙流急,秋山寒气深。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
烟火居民少,荒溪草露侵。
悠悠秋稼晚,寥落岁寒心。
此诗写诗人赴南安路上的所见所闻。“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意思是:栖息在高处的蝉多有悠远的声韵,茂密的树林中传出它们袅袅的余音。高则传远,障则婉转,诗人根据声音传播的这一规律,描绘了蝉处于不同地方的鸣声特点。高与茂相间,悠远与袅袅相和,为人们展现了一个优美的群蝉大合唱的旋律,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再看南宋诗人杨万里《初秋行圃》中循声寻蝉的情趣:
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无声。
诗的大意是:将落的太阳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觉得*在咫尺,却找不到它藏身的地方;一旦寻到它的*旁,却又没有了声响。
诗句充满着大自然有和无的辩证法。落日自照,暮蝉自鸣,相互间本无特殊的情意,但正是太阳的照耀促使暮蝉使劲地鸣叫,从这一层关系来说,太阳又是最有情的。循声寻蝉,从听觉上判断蝉就*在咫尺,但又怎么也发现不了它的身影;待发现了它大致藏身的地方,蝉察觉到动静又停止了鸣唱,以致失去了寻找的目标。循声寻蝉确实存在着“探迷”一样的情趣。
一样的蝉鸣,在不同的人听来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生发出各种不同的感慨来。
先看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诗人听见第一声蝉鸣,便觉又有一年岁月流逝,羁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读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这蝉声曾使长年漂泊在外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乡愁顿起,他在《早蝉》中写道: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诗人觉得自己是闲人,最先听到了早蝉的鸣叫声。一听到蝉鸣,就泛起思绪,一直听下去,乡愁就逾浓。渭河边今夏的蝉声初鸣,与家乡的蝉声很有些相似,不知此时家乡衡门现在有谁在听这蝉声?可能听蝉之人的身影早已淹没在夕阳西下的槐花林里。诗人聆听蝉声,不禁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白居易还写有一首《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此诗是白居易写给好友刘禹锡的,借“一声”蝉鸣、“两枝”槐花,写出蝉之新鸣、槐花初放的初夏特点,抒发了诗人既感伤又豁达的复杂情感。既因季节变化和“青云”(指*显爵)迟到,而生人生易老与功名难得之叹;又认为“杯酒”就能释怀,应坦然面对人生起落与功名得失,表现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接到白居易的赠诗后,写了一首《答白刑部闻新蝉》: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诗中写道,自己在蝉未鸣叫前,已经感到时光流逝,韶华难留。当一听到蝉声,内心顿生凄凉,如同听到琴声时断时续。蝉在晴天早晨的鸣叫清亮悦耳,萦绕在带露的树叶间;而傍晚叫得又急又噪,似是害怕满天的晚霞。“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写蝉的鸣叫是逢时而为,感叹自己的时运不济。
“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南宋•杨万里《听蝉》),其实,蝉本无知、无情,蝉鸣亦本不关愁,许多诗人之所以闻蝉而愁只不过是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缘故罢了。
因此,我们不难明了:有志无成、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处施展的唐代诗人雍裕之闻蝉声而潸然泪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五代诗人刘昭禹在其《闻蝉》一诗中对蝉“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的劝阻;唐代诗人卢殷在其《晚蝉》一诗中对蝉“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的抱怨;唐代另一位诗人姚合在其《闻蝉寄贾岛》一诗中对蝉鸣“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的描写,宋代词人刘克庄在其《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一诗中对蝉“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的感受,都只不过是诗人各自内心情感的外现与物化罢了。
古诗词带来的美的享受
享受美食的古诗词
形容享受美食的古诗词
享受读诗的唯美古诗词
享受秋天美景的古诗词
享受诗意的古诗词
与享受有关的古诗词
享受风光的古诗词
享受童年的古诗词
享受时光的古诗词
享受快乐的古诗词
享受和*的古诗词
山川享受的古诗词
享受一生的古诗词
以享受为主题的古诗词
享受自恋的古诗词
李商隐的享受古诗词
艺术享受的古诗词
享受自然的古诗词
享受美好事物的古诗词
美丽的享受古诗
形容享受生活的古诗词
享受孤单的诗句古诗词
享受生活的诗句古诗词
享受悠闲的生活的古诗词
享受闲散时光的古诗词
享受两人世界的古诗词
比喻享受人生美景的古诗词
形容享受生活的古诗词6
享受雨后初晴的美景用古诗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