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

关于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32) 说说(155) 名言(27) 诗词(1k+) 祝福(14) 心语(1)

  •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阅读全文]...

2022-03-06 06:55:13
  •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

      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望思乡

    [阅读全文]...

2022-06-23 14:31:36
  •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 乡村,四月
  •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

      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

      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

      ⑴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 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 理解诗词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

      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

      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

      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

    [阅读全文]...

2022-04-05 22:55:46
  •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四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7个生字。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古诗和背诵的能力。

      思品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词典或注释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阅资料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课时2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

      教学要求

      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枫桥夜泊》(20)

      一、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自读解惑。

      (一)自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三)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月落乌啼江枫霜满天

      渔火钟声客船寒山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选择板书。

      如:惊叫的乌鸦满天的寒霜孤零零的客船悠远的钟声等等。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如: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漂泊夜开始了。

      月亮落下,满天寒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寒冷的画面,暗示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更加衬托夜的寂静、凄凉。

      江边的枫树、孤独的客船,隐约的古寺:显示出停泊之地偏僻荒凉。

      引导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

      音乐渲染、感知意境。

      师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的几棵枫树,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寒山寺……

      学生在音乐中诵读。

      师提问:读诗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这一夜景物的变化,游子一一看过,想想这夜他该是如何度过的。

      (从天黑到夜半再到下半夜,游子看着江边景物的变化,听到了乌啼钟鸣,彻夜难眠。)这是为什么?(因为“愁”)

      师:诗人张继怎么了,劳累了一天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他看看江枫,看看渔火,愁什么呢?你们猜一猜,他为什么而愁?

      生:可能是他离家久了,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

      可能是他外出游玩,碰到不顺心的事了,比如和好朋友闹矛盾了;

      可能是他孤零零一个人,很寂寞。

      师:那么他是睡不着觉才听见钟声,还是钟声使他愁了?怎么理解“对”字?他面对的是什么?和他做伴的是这个“愁”字。究竟为什么呢?

      课件播放补充资料,学生配乐轻声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文那么长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张继的名字。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一边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阅读全文]...

2022-07-03 06:32:38
  •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四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7个生字。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古诗和背诵的能力。

      思品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词典或注释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阅资料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课时2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

      教学要求

      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枫桥夜泊》(20)

      一、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自读解惑。

      (一)自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三)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月落乌啼江枫霜满天

      渔火钟声客船寒山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选择板书。

      如:惊叫的乌鸦满天的寒霜孤零零的客船悠远的钟声等等。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如: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漂泊夜开始了。

      月亮落下,满天寒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寒冷的画面,暗示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更加衬托夜的寂静、凄凉。

      江边的枫树、孤独的客船,隐约的古寺:显示出停泊之地偏僻荒凉。

      引导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

      音乐渲染、感知意境。

      师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的几棵枫树,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寒山寺……

      学生在音乐中诵读。

      师提问:读诗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这一夜景物的变化,游子一一看过,想想这夜他该是如何度过的。

      (从天黑到夜半再到下半夜,游子看着江边景物的变化,听到了乌啼钟鸣,彻夜难眠。)这是为什么?(因为“愁”)

      师:诗人张继怎么了,劳累了一天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他看看江枫,看看渔火,愁什么呢?你们猜一猜,他为什么而愁?

      生:可能是他离家久了,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

      可能是他外出游玩,碰到不顺心的事了,比如和好朋友闹矛盾了;

      可能是他孤零零一个人,很寂寞。

      师:那么他是睡不着觉才听见钟声,还是钟声使他愁了?怎么理解“对”字?他面对的是什么?和他做伴的是这个“愁”字。究竟为什么呢?

      课件播放补充资料,学生配乐轻声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文那么长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张继的名字。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一边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阅读全文]...

2022-03-15 18:52:36
  • 古诗春日教学设计

  •   《春日》是朱熹的名作之一,那么关于它的教案应该怎样设计呢?

      《春日》原文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重点: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感,读出感情。

      学法指导: 以自学为主,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词意,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知识链接: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家、 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天风和日丽,让我们走进春天,去感受春日的美好,感受盎然的春意。(看课件上的也图片,感受春日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最有名的一首古诗——贺知章的《咏柳》

      二、出示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三、了解作者

      朱熹,字元晦,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四.初读,自主学*:

      1..学生展示搜集的与春天相关的古诗。

      2、谁知道 题目 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3.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4.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 诗 人朱熹在春天里的心情吗?

      2、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中的词语(自学古诗)。

      3.、全班交流:(说出一处,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1)胜日—— (2)寻芳——

      (3)泗水滨—— (4)无边——

      (5)光景—— (6)一时新——

      (7)等闲识得—— (8)万紫千红——

      4.根据提示,理解古诗

      读古诗 思考问题

      1.作者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去观赏风景?

      2.那里的风景如何?

      3.作者有什么感受?

      4.假如你是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看到了美好的春景,你能想像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吗?(重点理解“万紫千红”的意思)

      5、小组交流,说说古诗的意思

      6、背诵古诗。

      六、拓展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名言警句很多,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1. 读古诗《早春》

      早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阅读全文]...

2021-12-22 16:12:04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学*《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目标

      揭题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学*古诗的基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配乐板书: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范读激情:听老师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

      2、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3、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⑴ 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古文,是学*古诗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

      ⑵ 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2、反馈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贯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顺,连贯。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适当指导:诗中描写的景色是否有对比?

      (学生从生机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之时,寒意阵阵,客游在外的诗人见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独郁闷。后两句写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种温馨亲切之感,感情略显舒缓。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

      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就会勾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赛诗会,比比看看哪位同学了解的思乡诗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对“思乡”二字有什么体会?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

      1、指导朗读。教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

      2、指导背诵。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业

      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王维多一些了解。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阅读全文]...

2021-11-28 02:43:48
  •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2篇

  •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静夜思》。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阅读全文]...

2022-05-01 09:22:47
  •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诵 读 欣 赏

      古 诗二 首

      学*目标

      1.学*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预*导学

      1.下面是某位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李贺,字 长吉 ,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唐 代诗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称其为李昌谷。因仕途失意,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李贺作诗务求新奇,人称“ 诗鬼 ”。

      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 复 ,字 存古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5岁能读经史,7岁能诗文,时人称为神童。14岁随父起兵抗清。夏完淳被捕时,家有白发老母和孕妻。被押解送南京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这首《别云间》便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摧(cuī ) 凝(níng) 燕脂(yān) 霜重(zhng)

      提携(xié) 羁旅(jī ) 塞上(sài )

      拓展:列出以上生字词中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塞 sài 边塞 sè 闭塞sāi 塞满

      燕 yān 燕国 yàn 燕子

      3.朗诵诗歌,完成下表。

      雁门太守行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歌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怀,领悟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教学法】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从第三单元课文中节选的几句话,回顾单元主题“至爱亲情”,引入本节课主题:友情和对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二、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

      2.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溺水而死。名作《滕王阁序》。

      3.简介创作背景:结合课本注释①

      4.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请说说:①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②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怎样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6-10 22:06:15
  • 古诗《春晓》教学设计(9篇)

  • 古诗《春晓》教学设计(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春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一个多音字。

      2、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课时布置:两课时

      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2、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身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学*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

      3、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人称为“诗史”

      三、学*课文

      1、自身小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看图,说一说春雨的特点

      3、指名读第一句,边读边理解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这真是一场好雨,你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吗?春天一到,就下了起来。

      4、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齐读第一句

      6、指名读第二句,边读边理解。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滋润着万物。

      7、齐读第二句。

      教师范读,同学自身练*。

      8、有感情地背诵。

      四、小结

      这首诗赞美了和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指名朗读背诵《春雨》。

    [阅读全文]...

2022-04-14 21:00:09
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 - 句子
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 - 语录
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 - 说说
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 - 名言
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 - 诗词
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 - 祝福
乡愁主题的古诗教学设计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