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梯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梯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梯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梯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至梯上山麓将登矣忽为大雨所阻及乏仆夫而还作诗讼梯上神
湛若水〔明代〕
我闻梯山险,石磴过百盘。如架淩云梯,*地入天门。
山高岂无灵,感应讵不神。七十轻千里,一念衡山勤。
水深石齧趾,历途百邅迍。胡为纳大麓,云雨骤漫漫。
仆夫欲号泣,羸马拥不前。迥驾亦不易,胜事徒空言。
我匪昌黎子,尔愧衡山云。吾将愬厚地,巫成扣天阍。
嗟予不度此,命也亦已焉。不见临河叹,遗响垂千年。
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
袁枚〔清代〕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
韩愈〔唐代〕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发柏梯寺
赵嘏〔唐代〕
一泓秋水千竿竹,静得劳生半日身。
犹有向西无限地,别僧骑马入红尘。
玩丹砂 立法梯
马钰〔金朝〕
立个上天真法梯。无形无影亦无基。一条捷径入无为。自在逍遥真活计,常清常净乐希夷。自然天地悉皆归。
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悬岩峭壁间缘梯上下与猿猱
查慎行〔清代〕
巢居风俗故依然,石穴高当万木颠。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
过石梯
白玉蟾〔宋代〕
小伞轻包手自携,少需脚力过危梯。入门失问翁高姓,看尽壁间前后题。
陪王毅伯游柏梯寺次毅伯韵
赵鼎〔宋代〕
伊昔耐辱人,诛茅此山谷。爱闲如爱官,食薇如食肉。
酌泉吸山光,清泠饱空腹。故居今宛然,修篁蔽山麓。
我亦困尘笼,暮年思退缩。道人梯柏处,梦想长在目。
崎岖乃夙心,宁问隘车毂。危蹬乱水石,悲风号竹木。
款步转嵚岈,举头蒙朴蔌。径欲走其颠,仰羡孤飞鹜。
层峰拥户来,何啻三十六。幽人岂知此,相对一茅屋。
真成拓异境,不胜无遗镞。夜枕却生寒,尚烦杯酒燠。
清梦那得长,鱼鼓惊晨粥。五老晓相迎,雾雨如盥沐。
引我眺北岭,坐觉天宇蹙。朝日涌地低,明霞疑可掬。
欲留采黄精,愧此鬓发秃。正恐泛槎星,已见君*卜。
上陌梯寺怀旧僧二首 其二
司空图〔唐代〕
高鸦隔谷见,路转寺西门。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钟疏含杳霭,閤迥亘黄昏。更待他僧到,长如前信存。
送同儒大德归柏梯寺
薛能〔唐代〕
柏梯还拟谢微官,遥拟千峰送法兰。行径未曾青石断,
拂床终有白云残。京尘濯后三衣洁,山舍禅初万象安。
薇蕨纵多师莫踏,我心犹欲尽图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
高田如楼梯,*田如棋局。——杨慎《出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纳兰性德《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纳兰性德《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墨子及弟子《公输》
便万里孤骞,超人间世,一枝高折,作月中梯。——周权《沁园春·再次韵》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纳兰性德《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李白《赠从弟冽》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李白《登锦城散花楼》
*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李白《别山僧》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纳兰性德《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吴文英《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屈原《卜居》
登楼意,恨无上天梯!——马致远《金字经·夜来西风里》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梵王宫宇。——汪元量《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郑谷《张谷田舍》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韩愈《华山女》
为爱丈人山,丹梯*幽意。——杜甫《丈人山》
步月能飞舄,登云可代梯。
大权利子母,奇货集梯航。
得谷不忘田地,上楼不忘竹梯。
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步新梯,藐视年华,顿非尘世。——吴文英《莺啼序·丰乐楼节斋新建》
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白居易《三游洞序》
掇梯儿休上竿,梦魂中识破邯郸。——乔吉《水仙子·赋李仁仲懒慢斋》
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朱熹《百丈山记》
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台。——王逸《九思》
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韦庄《秦妇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及弟子《公输》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墨子及弟子《公输》
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吴文英《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
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
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王建《宫词一百首》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杜甫《望牛头寺》
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李白《赠范金卿二首》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苏轼《泗州僧伽塔》
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吴锡麒《少年游·江南三月听莺天》
劝君莫上最高梯。——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藻井凝尘,金梯铺藓。——柳永《望远行·绣帏睡起》
梯巘*高鸟,穿林经毒虫。——高适《李云南征蛮诗》
关于古韵云梯的七律诗
一
接天碧浪起何方,放眼凭栏俗虑忘。
望海楼台千载事,开山岛上几重光。
御碑寂寞听云语,草岸痴迷恋夕阳。
但看雄关遮不住,三春飞絮透清香。
二
三春飞絮透清香,兴得重游思绪长。
一道雄关千载胜,满城怡景万家昌。
天开绿浪连天宇,水漫银滩接水光。
关塞何须骚客赋,史书页页美名扬
三
史书页页美名扬,御赐碑文德运昌。
诚敬先人称楷范,循遵天理应纲常。
不悲尘世征途短,更尽冰心孝意长。
但让春晖如雨露,天酬正道久安康。
四
天酬正道久安康,旧庙修成供禹王。
月照禅林添福寿,海升紫气绕村庄。
当年治水*天下,后辈谋篇富故乡。
从此江淮珠玉灿,云梯放彩胜朝阳。
五
云梯放彩胜朝阳,四面笙歌紫气香。
古柳风融宜燕剪,新潮浪卷逐鸥翔
思今但惜春秋短,怀古应知天海长。
我醉桃源仙子境,畅然奋笔赋诗狂。
雨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4、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
5、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
8、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9、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1、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12、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13、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
1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
16、宋吕渭老《一落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
17、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8、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1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2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2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2、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23、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
2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26、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2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8、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3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32、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33、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郑燮《浪淘沙·暮春》)
34、元人贯云石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35、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梦中作》)
36、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3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3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3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40、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41、五代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下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42、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43、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4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6、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4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8、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49、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赞美天梯山的诗
(第一首)
曾是北凉蒙逊开,始邀佛祖踏云来。
一泓碧水不分界,千载金身独坐台。
龟背如依半山卧,禅根偏向六渠栽。
人间险境知何处?越上天梯尤壮哉。
(第二首)
百塔昭然史迹殊,阔端共请萨班觚。
天梯山色涵灵佛,太庙文风育宿儒。
质本包容存大义,心无芥蒂立中孚。
凉州额手庆修约,禹甸泱泱马识途。
(第三首)
地径天梯著迩遐,勤民沃土种茄瓜。
满枝清润留香艳,过客西游醉到家。
(第四首)
漠漠青冥不可梯,梯山高出辟层蹊。
朝天有路风云合,隐雾何人竹不栖。
玉塞万年凭作障,泉源六出各成溪。
振衣千仞曾寻梦,一览青川绿树低。”
(第五首)
原来天梯山这么美,
美得让人心醉神迷。
随着木船的前进湖面越来越开阔,
碧水蓝天,
微波荡漾,
一座奇特的山峰映入眼帘,
这座山像极了一个探着脑袋的乌龟,
真是无处不像。
中国石窟的'鼻祖:
天梯山石窟就在龟腹之中。
远远看去,
大佛洞中的巨大佛像越来越清晰。
岸边树木参天,
远山清越而深远;
水天一线,
白云、蓝天、碧水...
高山出*湖,
疑似在梦中。
描写哈尼梯田的诗
哈尼梯田一般指元阳梯田。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哈尼梯田的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首)
梯田雕刻白云端,奔马腾龙入眼帘。
光彩交融欢乐谷,线条勾勒月牙泉。
禅心细写祥和曲,巧手精裁幸福年。
把酒对歌长街宴,蘑菇房处喜流连。
(第二首)
峰峦叠嶂连天漫,玉带飘飘舞丽裳。
香稻层层掀碧浪,梯田片片闪金光。
红河滚滚长流水,青路弯弯挂远方。
哈尼人民多好客,山歌美酒拉家常。
(第三首)
哈尼绝景赞梯田,绚丽恢弘信大观。
百态千姿携日月,五颜六色壮河山。
层层溢彩弥寰宇,道道流光映九天。
五谷飘香织锦绣,神奇画卷美家园。
(第四首)
朝阳四月照畦田,块块荧屏日万千。
灿灿金光呈异景,浓浓彩线嵌花边。
锄头作笔宏图绘,汗水追肥美梦圆。
版画缤纷惊世界,天人合一有神缘。
(第五首)
哈笑十声划碧天,尼民百代住云间。
梯升万里能攀月,田创千年可忆先。
申报各族均努力,遗风古韵共翩跹。
成规建设家园好,功盼嘉宾靓景观。
(第六首)
重重叠叠与天连,曲曲弯弯绕万山。
春蓄池池清水镜,夏扬片片绿波澜。
秋描璨璨金黄塔,冬砌晶晶白玉盘。
动画流诗如梦幻,多情云海尽缠绵。
1、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2、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3、村居
宋代: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4、出郊
明代:杨慎
高田如楼梯,*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5、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马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
【唐】陈凝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病马
【唐】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骢马
【唐】霍总
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
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紫骝马
【唐】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马
【唐】李峤
天马本来东,嘶惊御史骢。苍龙遥逐日,紫燕迥追风。
明月来鞍上,浮云落盖中。得随穆天子,何假唐成公。
病骢马
【唐】罗隐
枥上病骢蹄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
自经梅雨长垂耳,乍食菰浆欲折腰。
金络衔头光未灭,玉花毛色瘦来焦。
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
夜半雄声心尚壮,日中高卧尾还摇。
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咏马
【唐】杨师道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骢马
【唐】沈佺期
西北五花骢,来时道向东。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
鞍上留明月,嘶间动朔风。借君驰沛艾,一战取云中。
紫骝马
【唐】沈佺期
青玉紫骝鞍,骄多影屡盘。荷君能剪拂,躞蹀喷桑干。
踠足追奔易,长鸣遇赏难。摐金一万里,霜露不辞寒。
咏马二首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蜂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蜂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罗隐 蜂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及注释】
无论是*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1、山尖:山峰的顶端。
2、尽:全部。
3、占:占其所有。
4、甜:醇香的蜂蜜
5、采:采摘。
6、为【wèi】替。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春天是美好的,看那便把春天的时光写进了诗中。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泊船瓜洲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夜 / 夜月
唐代: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雪
唐代: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