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要有看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要有看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要有看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要有看书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今日看书最惆怅,为闻梅雨损朝衣。——刘禹锡《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看书寻旧锦,衫裁新碧。——辛弃疾《满江红·天与文章》
犹喜看书懒作诗,暮年自合省云为。——方回《次韵仇仁*有怀见寄十首·犹喜看书懒作诗》
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吴潜《喜雨歌》
喂马捽寒芜,看书爇秋箨。——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风头难著枕,病眼厌看书。——元稹《景申秋八首》
因留看书帖,更辱倒尊罍。——赵蕃《正月十三日过邓师契邂逅伯山在焉师契置酒因》
一窗风雨看书卷,三度京梅雪可怜。——魏了翁《和张大著颠字韵二首·步弱扛丰分疾颠》
上阳光景好看书,非象之中有坦途。——邵雍《二十五日依韵和左藏吴传正寺丞见赠》
寂静半斜闲,看书心更好。——赵光义《缘识·雨多七八月》
与物都无著,看书未觉劳。——苏辙《和张安道读杜集》
短短灯檠便且光,看书犹记感秋凉。——王之道《次韵同舍李支使梦与二首·短短灯檠便且光》
登楼看云复看书,千古万古同卷舒。——项安世《江陵为浏阳柳氏作云山书院歌》
脾伤对客偏愁酒,眼暗看书每愧灯。——徐铉《病题二首》
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苏辙《遗老斋绝句十二首·避事已谢客》
但看书同文,依然具点画。——刘攽《次韵穆父送仲至使北》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元·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题记
张潮有言:“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剪藏,冬雨宜饮酒。”
窗前檐下、高楼扁舟,古往今来、四时经年,潇潇雨声都牵动着漫漫长夜中众多孤独却清醒的心灵,装点着仓皇人间中无数温柔或凄恻的梦境,涤荡着古今载籍中泱泱酣畅而情切的文字。
一、四时好雨
四时之雨,各有其情态与韵律。不同的诗人,因其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其下笔也会不同的创作风格。春雨一滴贵如油,诗人盼望这样的春雨,喜爱这样的“好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中,便将春雨称为“好雨”,赋予其拟人的情态。春雨之所以为“好雨”,因为它在万物最需要滋润的春天悄悄地落了下来,入夜而落,不造声势。春雨之“好”,好在其有意“润物”,无心讨“好”。春雨这一特点也常常被人们用来称颂类似的可贵品质,比如出自《孟子》“有如时雨之化者”的春风化雨,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一场滋润万物的春雨也往往是开启早春美景的序曲。这首小诗是诗人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中描写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造句清新自然。初春小草沾雨后,更显出“春色有无中”的朦胧景象。与初春细雨的柔和朦胧不同,黄梅时节的雨水连绵不绝。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
——[宋]范成大《喜晴》
连绵的雨水将景色与心情冲洗得干干净净,在雨后初晴之时,诗人惊喜于季节乃至身边景色的更替。最好的生活,就在当下。
清新的雨水,不仅能带来夏山如碧,也带来了空山雨后的秋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秋日雨后,如水月色映照着幽静的松林,潺潺清泉在山石上淙淙淌流。任凭富有生命力的春夏之景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二、凄恻愁雨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若能沉沉入眠,还能暂且忘却心中的苦楚,而檐下窗前点点滴滴的雨声,似泣似诉,如同一块透镜放大了诗人心中的愁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词人柳永《雨霖铃》一阕词,起首宕开一笔,寒蝉凄切、送别的长亭、骤雨滂沱后的黄昏,可谓无处不凄凉,奠定了“伤离别”的基调。而同是婉约派的词人李清照,更是黄昏细雨、孤雁梧桐、独饮残菊。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被评价为“千古男儿一放翁”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六十八岁高龄那年某日的风雨大作之中,忆起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忆起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不可谓不唏嘘,可谓意难*。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感怀伤雨
《礼记·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雨打芭蕉之声,让古今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落寞伤怀、感极而悲。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在一场深夜秋雨中醒来,十年时光如白驹过隙、黄粱一梦,功名未成、父母之忧,都在点滴雨打芭蕉之声中攀上心头。
寂寥雨声不止落在芭蕉之上,也落在伤怀之人心中。三度听雨,却已是倏忽物是人非,已是人生远行之客。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年少的时候在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羁旅途中听雨,孤雁悲鸣,细雨西风;岁月迟暮时独在僧庐下听雨,两鬓斑白,欲说还休。
最是书香能致远,一书一页总关情,又是一年读书日。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散淡的日子里,静静地读一本书,赴一场繁华盛宴,邂逅一段风花雪月,字里相逢,书中相知,如泠泠七弦,皎皎明月,美好而浪漫。
三首关于读书的诗词,且以温柔藏书香,愿与天地共清欢。
出自宋代翁森的《四时读书乐》。
翁森是南宋末年的诗人,在宋灭亡后,隐居山野,教书育人,门下弟子多达800余人。
他留下的诗歌并不多,最广为流传的当属组诗《四时读书乐》,从春夏秋冬的角度吟咏读书的乐趣,民国时期曾被编入中学教科书,是一组很有影响力的劝学诗。
本文节选的这首描写的是春日读书的乐趣。
春水初生,淙淙的溪水流过长廊;春阳初盛,暖暖的阳光照射在水亭的栏杆上。
参加完春祭的诗人,在春风花草香中,边走边吟唱着。
枝头的鸟儿是他读书的好伴侣,落花流水是他写作的灵感泉源。
读书是世间最美好的事,如此大好春光怎可蹉跎?
也许,有人会问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呢?
在诗人看来,就像那窗前的绿草,欣欣向荣,春风吹又生。
时光的经卷上,风暖菩提,处处花开。
坐于时光的檐下,沐一缕阳光,沏一壶清茶,捧一卷诗书,于浮世清欢里细煮光阴,在得失荣辱中点缀流年。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一反凄凄惨惨的风格,语言清丽自然,格调轻快淡雅,表现了词人闲适自得的心境。
晚年的词*弱多病,头发稀疏斑白,但她并不以为意。
半夜里,词人卧在床榻上,看着窗纱上倒映的月光,心情闲散。
因为生病,她以豆蔻熟水代替茶饮,室内飘散着豆蔻的清香,沁人心脾、
白日里,她一会儿倚在枕上看书,一会儿又听一场烟雨,观赏着门外的景致,当真是悠闲极了。
清新淡雅的桂花仿佛知道词人病中的寂寞,整日陪伴着她。
整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将词人从容淡定,怡然自得的心境描写到了极致,尤其是一句“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别有一番情趣。
一卷书,一盏茶,一帘烟雨,氤氲了似水年华。
流年如梦,韶华易逝,在有限的年华里,去高楼听雨,去陌上看花,去书中漫游。
字里行间行走,*仄跌宕中摆渡,芬芳了灵魂,温润了岁月。
出自明代于谦的《观书》。
于谦是明朝人,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皆有成就,“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便是他的人生写照。
这首《观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盛赞读书的益处和乐趣,表达了他对书卷的喜爱之情。
在诗人看来,书卷就像他多年的老朋友,无论早晚,无论哀乐,总是陪伴着他。
每每沉浸于书中,总能忘却心头的烦恼和杂念。
因为经常读书,他的精神灵魂,就像不断有活水注入的池塘,清新明澈,又像沐浴在东风里的花柳,鲜活明媚,
*子弟跨着金鞍玉勒到处寻找春天,却不知最美的春景其实是在书卷中。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守着现世安稳,不惧红尘纷扰,不叹世道苍凉,不惹情思哀怨。
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品一盏清茶,读一卷诗书,大美无言,冷暖自知。
红尘陌上,我们都是羁旅天涯的游子,不问归途,无谓往返。
感恩流年,许我一段云中岁月,赠我一场诗意年华。
在清浅的日子里,读一卷诗书,守一树花开,看光阴的故事在年华里往来无声。
一花一世界,一书一心境,三首读书诗词,遇见更好的自己。
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是学*,使用也是学*,而且是更重要的学*。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好读书,不求甚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不晚。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读书,人才更加像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日*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当以读书通世事。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柳宗元《三赠刘员外》
2、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戴叔伦《小雪》
3、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高适《闲居》
4、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王维《杂诗三首》
5、万里羽书来未绝,五关烽火昼仍传。故人多病尽归去,唯有刘桢不得眠。——戴叔伦《行营送马侍御》
6、深夜竹亭雪,孤灯案上书。不遇无为化,谁复得闲居。——韦应物《答崔都水》
7、西候情何极,南冠怨有馀。梁王虽好事,不察狱中书。——崔国辅《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往济南府》
8、参差剪绿绮,潇洒覆琼柯。忆在沣东寺,偏书此叶多。——韦应物《题桐叶》
9、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董思恭《咏弓(一作太宗诗)》
10、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顾况《题元阳观旧读书房赠李范》
11、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二首》
12、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王勃《赠李十四四首》
13、五十馀年别,伶俜道不行。却来书处在,惆怅似前生。——顾况《天宝题壁》
14、灵空闻偈夜清净,雨里花枝朝暮开。故友九泉留语别,逐臣千里寄书来——卢纶《题念济寺》
15、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16、白发千茎雪,寒窗懒着书。最怜吟苜蓿,不及向桑榆。——戴叔伦《口号》
17、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韦应物《答李浣三首》
18、今年十月温风起,湘水悠悠生白苹。欲寄远书还不敢,却愁惊动故乡人。——戴叔伦《代书寄京洛旧游》
19、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0、夫子素多疾,别来未得书。北庭苦寒地,体内今何如。——岑参《寄韩樽》
21、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m.ju.51tietu.net)——孟郊《归信吟》
22、空山无鸟迹,何物如人意。委曲结绳文,离披草书字。——顾况《石上藤》
23、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乡泪半书间。——戴叔伦《关山月二首》
24、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岑参《题三会寺苍颉造字台》
25、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卢僎《途中口号(一作郭向诗)》
26、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顾况《山春洞》
27、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郭向《途中口号(一作卢僎诗)》
给宝宝的看书儿童诗精选
《宝宝看书》
小图书,真好看。
慢慢瞧,仔细翻。
小朋友们真喜欢。
《摘月亮》
宝宝别哭闹
摘颗月亮与你玩
再把你轻轻摇
摇到梦里的小桥
桥上有小王子
小王子点灯笼
再去拜访小月亮
《黄昏》
风把烟带走了
留下寂寞的烟囱
孤独的`面对着黄昏
道出过去的种种
《童话》
一
下雨了,
走走走……
走到爸爸的口袋里,
变成一个小铜币;
不会淋雨,
又可以买东西。
二
爸爸,天黑黑
要下雨了,
雨的脚很长,
它会踩到我们的,
我们赶快跑!
书法的古诗句
古人的娱乐的.方式比较少,而其中书法作为古人们陶冶性情的好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书法的诗句。
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今闻东楚人,结网为书圃。 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
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为点必收,贵紧而重。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为画必勒,贵涩而迟。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努不宜直,直则失力。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风流与我逢,狂草竞龙舞。 一舞醉三回,消愁极千古。
今闻东楚人,结网为书圃。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 风流与我逢,狂草竞龙舞。一舞醉三回,消愁极千古。
策须仰策而收。
侧不得*其笔。
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
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飞鸿戏海逑劲藏,舞鹤游天灵韵扬。佳作流芳传后世,携手羲之称钟王。
结字清而峻,用笔精而稳。虽笺以粉,而墨迹犹未损。公之功名,予固未暇论。而所谓书法,要必有所本矣。
入木三分盖山河,柳颜二公奈若何。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为环必郁,贵蹙锋而总转。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为撇必掠,贵险而劲。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鉄画银钩藏雅韵,粗微浓淡漫馨香。群龙墨海翻飞浪,羡煞雏鸭翼欲张。
郑板桥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郑板桥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王文治《论书绝句》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
细取孙公书谱读,方知渠是过来人。
杜甫《饮中八仙歌》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李欣《醉后赠张九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两三声。
兴来洒素壁,挥毫如流星。
夜书所见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书所见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1、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5、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燿。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闭门谢俗子,与汝不同调。——陆游《灯下读书戏作》
6、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7、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9、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翁森《四时读书乐·秋》
10、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12、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1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5、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读山海经》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17、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8、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1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20、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劝学诗》
21、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5、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2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7、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8、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9、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王贞白《白鹿洞诗》
3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3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32、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康有为《澹如楼读书》
33、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陆九渊《读书》
3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35、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6、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37、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陆九渊《读书》
38、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39、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陆游《寒夜读书》
40、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
41、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
42、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翁森《四时读书乐·春》
43、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44、老去无他嗜,书中有独欣。月窗鸡喔喔,霜野犬狺狺。虽叹吾何适,犹尊昔所闻。从今倘未死,一日亦当勤。——陆游《寒夜读书》
45、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6、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苏轼《和董传留别》
4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4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4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于谦《观书》
50、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5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喜欢看书的古诗
树下看书的古诗
要有看书的古诗
看书有感的古诗
在家看书的古诗
听歌看书的古诗
看书的古诗文
关于写看书的古诗
挑灯看书的古诗
看书后看到的古诗
写多看书的古诗
古人看书的古诗
生病看书的古诗
跟看书有关的古诗
看书的诗句
关于劝人看书的古诗
看书语录
看书的名言
有牛和小孩看书的古诗
看书的时候背古诗
很沉迷看书的古诗
看书写字的古诗
只想看书的古诗
关于看书的古诗(六行)
关于看书的古诗词
自己看书学的古诗
鼓励多看书的古诗
关于看书的古诗八句
练字看书的古诗句
关于艰苦看书的古诗
歌颂盛会的古诗
东在古诗中的使用
踏莎行的古诗朗读
关于描述欲言又止的古诗词
江南春清明的古诗
吻的古诗
家国情怀的古诗硬笔书法
表示孤独终老的古诗词
古诗80首的作者是谁
日积月累的一首古诗
移栽树木的古诗
含枝一的古诗词
桃花源记古诗的书法作品
精神充实的古诗
教你背古诗的音乐
今夜良宵的古诗
为校庆写的古诗
东字的古诗名
古诗里带千万的古诗
古诗词的感悟1000字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整首
五月立夏的古诗词
清明古诗硬笔书法本竖着写的
阎勇的横江词古诗
最深的潭古诗之最
形容心有余悸的古诗
75首古诗词写景的
有关于王朝兴亡的古诗词
赞美丰收水果的古诗
古诗牧童的板书设计图
以枝字开头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