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夜的古诗歌

关于明月夜的古诗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明月夜的古诗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明月夜的古诗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明月夜的古诗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81) 语录(20) 说说(51) 名言(2) 诗词(2k+) 祝福(2) 心语(472)

  • 写明月夜的诗句

  • 月夜
  • 写明月夜的诗句

      (一)

      竹林深处月光华,清影灼灼隐绿桠。

      草上露生星亮影,树间枝横鸟栖杈。

      岩泉寂寂流幽谷,绿叶沙沙发轻哗。

      谁说清风常负义,林间处处捡秋花。

      (二)

      姊妹同出有牡丹,雍容更是胜芝兰。

      层层娇瓣情叠起,累累香笺梦著残。

      带露面生俏月冷,怀愁心蕴洞萧寒。

      一朝芳尽纷飞别,怕看花丛背向栏。

      (三)

      月明穹宇照荒洲,心梦若鸿心梦囚。

      一去十年边塞远,百嘘千问笛声忧。

      花容倾老霜华白,玉树临窗佩剑遒。

      他日会君红柳下,相思整夜晓风柔。

      (四)

      吟尽相思悄问月,萧郎随梦几时还?

      花间词就风流子,枝下吟来菩萨蛮。

      秀目美兮流转盼,含情泪也婉然潸。

      芬芳有过何余恨,离草依依低赧颜。

      (五)

      长堤暗柳桂飘香,短袖高跟聚以常。

      娇小追声铃几串,龙钟倚杖影一行。

      桥南故事陈年酒,城北街歌妙女郎。

      最妒江流堪净月,轻松浣得好蟾光。

      (六)

      二十四桥那片月,至今未照玉人还。

      香盈翠袖惭西子,风动轻枝胜小蛮。

      知我思卿情盼盼,为谁带泪露潸潸?

      春宵相对应无恨,酒过三巡共醉颜。

      (七)

      长堤暗柳桂飘香,短袖高跟聚以常。

      娇小追声铃几串,龙钟倚杖影一行。

      桥南故事陈年酒,城北街歌妙女郎。

      最妒江流堪净月,轻松浣得好蟾光。

      (八)

      一弯冷月天边挂,快步流星过海峡。

      故土乡愁心惦记,同胞宿怨梦夹杂。

      波涛泣洒凄酸泪,凫雁沦歇苦难家。

      *亲情连血脉,何时得统大中华?

      (九)

      月明穹宇照荒洲,心梦若鸿心梦囚。

      一去十年边塞远,百嘘千问笛声忧。

      花容倾老霜华白,玉树临窗佩剑遒。

      他日会君红柳下,相思整夜晓风柔。

    [阅读全文]...

2021-12-19 01:33:27
  • 《月夜》诗歌赏析

  • 月夜,诗歌
  • 《月夜》诗歌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夜》诗歌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夜》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点评

      《月夜》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

      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阅读全文]...

2022-03-11 21:31:27
  • 《明月夜留别》唐诗鉴赏

  • 明月,唐诗
  • 《明月夜留别》唐诗鉴赏

      《明月夜留别》是唐代诗人李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男女离别,全诗以“月”为中心,写月夜的离别,从月下无声到有声,写出了有情人虽离心不离的执着深情。此诗融人与月为一体,构思新巧,比喻生动,想象丰富,风格潇洒泼辣。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明月夜留别》唐诗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李治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诗鉴赏

      唐人写月夜留别或相思的诗很多,但这一首却非常别致。诗的前两句都是复迭句,首句用两个“无”

      字,次句用两个“有”字,读起来抑扬顿挫,使人感到很有节奏。不仅如此,诗的前两句,每一句中都有“人”和“月”字,这就使诗的前两句的句法更加工整而复杂了。实际上,诗的前两句也可变为“离人无语却有情,明月有光却无声”,或者为了合于*仄,也可以改为“无语离人却有情,有光明月却无声”这样就将人和月分开描写,前句写人,后句写月,但诗人此处却偏偏将人和月交织地描写在一起,两句中都有人和月。从第一句看,两人分离时都没有什么话说,而月亮也没有声音,四周很寂静,似乎没有什么感情,但第二句马上一变,明月虽然无声,却有着洁白的光亮,而两人分离时虽然缄言,保持着沉默,内心里却百感交集,充满着离情别绪,这样一写,句与句之间就有一种起伏,一种变化。不仅使人感到人有情,就连月也有情。

      句是写两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的分手时情景,后二句转而描写离别后情景。作者是个女子,从末二句的'口气来看,第三句中的“人”也应该是指一位女子。她不仅离别有情,别后相思也依然有情。这从“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这三字看似*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从承上讲,前二句虽然月无声,只有光,但就如同人无语却有情一样,都是有情物,而此处说“人似月”,就是说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样,仍是有情物。从启下讲,月亮每天夜里从云中映射到水中,又从水中爬到层城,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表现其时间之长,而“人似月”,正是为了说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说明其相思时间之长之久。

      诗从月光下离人的依依惜别,到月光下闺女的独自相思,从头至尾都将人、月合写,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写得十分有情味,又别致。

    [阅读全文]...

2022-02-25 14:32:18
  • 描写明月的现代诗歌大全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明月,月亮,现代诗
  •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挂*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月圆】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苕溪酬梁耿别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漫成一首》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春题湖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石》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描写明月的诗歌

    《城市•乡村•明月》 作者:大榆

    秋风把最后一块谷子割倒

    圆月磨成了一把镰刀

    女人和男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又都低低叹了一口气

    割完地男人就要走了

    [阅读全文]...

2022-05-17 11:00:50
  • 《明月夜留别》赏析

  • 明月
  • 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

      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

      云间水上到层城。

      李治诗鉴赏

      唐人写月夜留别或相思的诗很多,但这一首却非常别致。诗的前两句都是复迭句,首句用两个“无”

      字,次句用两个“有”字,读起来抑扬顿挫,使人感到很有节奏。不仅如此,诗的前两句,每一句中都有“人”和“月”字,这就使诗的前两句的句法更加工整而复杂了。实际上,诗的前两句也可变为“离人无语却有情,明月有光却无声”,或者为了合于*仄,也可以改为“无语离人却有情,有光明月却无声”这样就将人和月分开描写,前句写人,后句写月,但诗人此处却偏偏将人和月交织地描写在一起,两句中都有人和月。从第一句看,两人分离时都没有什么话说,而月亮也没有声音,四周很寂静,似乎没有什么感情,但第二句马上一变,明月虽然无声,却有着洁白的光亮,而两人分离时虽然缄言,保持着沉默,内心里却百感交集,充满着离情别绪,这样一写,句与句之间就有一种起伏,一种变化。不仅使人感到人有情,就连月也有情。

      句是写两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的分手时情景,后二句转而描写离别后情景。作者是个女子,从末二句的口气来看,第三句中的“人”也应该是指一位女子。她不仅离别有情,别后相思也依然有情。这从“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这三字看似*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从承上讲,前二句虽然月无声,只有光,但就如同人无语却有情一样,都是有情物,而此处说“人似月”,就是说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样,仍是有情物。从启下讲,月亮每天夜里从云中映射到水中,又从水中爬到层城,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表现其时间之长,而“人似月”,正是为了说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说明其相思时间之长之久。

      诗从月光下离人的依依惜别,到月光下闺女的独自相思,从头至尾都将人、月合写,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写得十分有情味,又别致。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3-08 22:14:54
  • 描写明月的现代诗歌大全 描写月亮的古诗

  • 月亮,明月,经典
  •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挂*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望月有怀】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初月】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月圆】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苕溪酬梁耿别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漫成一首》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春题湖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石》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描写明月的诗歌

      《城市•乡村•明月》 作者:大榆

      秋风把最后一块谷子割倒

      圆月磨成了一把镰刀

      女人和男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又都低低叹了一口气

      割完地男人就要走了

    [阅读全文]...

2022-07-02 16:45:20
  • 月夜忆舍弟古诗(月夜忆舍弟全诗赏析)

  • 月夜
  • 公元759年,安史叛军攻陷汴州、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陷入战乱之中。杜甫为躲避战乱,携家带口来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分散在山东、河南一带。战乱阻隔了杜甫与诸弟们的联系,引起了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于是写下了《月夜忆舍弟》一诗,原文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驻防军中的鼓角声阻断了行人,秋夜的边塞传来一声大雁的哀鸣。在这个秋天,形势危急,秦州地区的驻军高度警惕,时刻戒备着,即使是在夜里,诗人依旧能够听到军营里传出来的鼓角声。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人们都躲在家中,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此时,一声大雁的哀鸣,使秋夜显得寂寥空阔的同时,也触动了诗人的情感,在诗人看来,这只孤雁仿佛是自己的化身,离群独飞,孤独而惆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颔联承接首联,点明时序,从今夜开始就进入了“白露”节气,在这之后,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肃杀之气越来越多,这更能触动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诗人更是如此,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却认为还是家乡的月光更明亮。其实,月光无所谓哪里更明亮,诗人把不符合情理的事说得如此郑重,从中可见诗人心中难以抑制的乡愁。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我虽然有兄弟,但都各自分散,天各一方,不知道他们现居何处,无法打听他们的消息。安史之乱爆发以来,人们为躲避战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就是在这种兵荒马乱的生活中,诗人与弟弟们失去了联系。此时,叛军已经攻陷中原地区,听闻这一战况,诗人更加为生活在中原一带的弟弟们而担忧,但他们却生死未卜。在这一联中,“有”和“无”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心中的痛苦。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我寄出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因为得不到弟弟们的消息,诗人尝试着按照以前的地址给他们写信,虽然希望渺茫,但除此而外,诗人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但寄出的家书却因战乱的阻隔而迟迟地寄不到地方,真可谓“家书抵万金”了。诗人无法消解心中的乡愁,又想到目前战乱还没有结束,一时之间,国仇家恨一起涌上心头,沉痛不已。

    在白露之夜,孤雁的哀鸣,他乡的月光触动了诗人的乡愁,但战乱使兄弟分散,并且阻隔了道路,亲人之间不通消息,一时之间家书抵万金。诗人知道,这种痛苦的根源是国家局势的动荡,只有国家恢复了和*安定,人民才会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全文]...

2022-01-06 13:01:58
  • 月夜古诗刘方*赏析(月夜古诗有怎么样的感情)

  • 月夜,感情
  • 唐.刘方*《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①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②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③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④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⑤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⑥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⑦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翻译】

    朦胧的月色映照着千家万户,寂静的庭院一半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一半则笼罩在暗夜的黑

    影中;抬头仰望,天宇寥廓,月色空明,星斗阑干。

    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

    。这叫声透过绿色的薄薄窗纱传入诗人的耳朵

    【作品简介】

    《月夜》是唐代诗人刘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二句写景,记叙星月西斜,夜深人静

    。诗的后二句记所闻、所感,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感到已到春暖时节。诗中描绘了一种优美

    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静美的。

    【创作背景】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

    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

    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

    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

    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作者简介】

    刘方*(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

    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身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

    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

    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采莲曲》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阅读全文]...

2022-03-25 16:35:47
当前热门
明月夜的古诗歌 - 句子
明月夜的古诗歌 - 语录
明月夜的古诗歌 - 说说
明月夜的古诗歌 - 名言
明月夜的古诗歌 - 诗词
明月夜的古诗歌 - 祝福
明月夜的古诗歌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