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鹤兴的古诗

关于带鹤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鹤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鹤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鹤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95) 诗词(140) 祝福(1k+) 心语(52)

  • 带鹤的古诗句

  •   在道教文化中,鹤代表着长寿,画家们更是喜欢把仙鹤、苍松联系起来,以象征延年益寿。诗人描写鹤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除了长寿,也表达一种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关于带鹤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秋词 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宿山寺 贾岛 唐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3、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 唐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4、和乐天感鹤 唐 元稹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

      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

      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

      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

      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为饱,亦可薰为荃。

      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5、仙家鹤 唐 张籍

      皎皎仙家鹤,远留闲宅中。

      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

      丞相西园好,池塘野水通。

      欲将来放此,赏望与宾同。

      6、羡鹤 唐 张九龄

      云间有数鹤,抚翼意无违。

      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

      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

      岂烦仙子驭,何畏野人机。

      却念乘轩者,拘留不得飞。

      7、鹤 唐 李峤

      黄鹤远联翩,从鸾下紫烟。

      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

      已憩青田侧,时游丹禁前。

      莫言空警露,犹冀一闻天。

      8、晓鹤 唐 孟郊

      晓鹤弹古舌,婆罗门叫音。

      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

      虚空梦皆断,歆唏安能禁。

      如开孤月口,似说明星心。

      既非人间韵,枉作人间禽。

      不如相将去,碧落窠巢深。

    [阅读全文]...

2022-04-04 04:00:38
  • 关于鹤的古诗

  • 写景
  • 1、偈颂八十五首

    宋:释妙伦

    紫箫声断月初斜,笑指蓬瀛是故家。

    十二玉楼寻不见,手攀仙鹤步烟霞。

    2、顾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铭于余鲁望因赋戏赠日

    唐:皮日休

    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

    大椿枯后新为记,仙鹤亡来始有铭。

    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

    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3、和御制降圣节内中道场睹瑞鹤神雀歌

    宋:寇准

    秋殿霜凝当永夕,灵场斋洁方无斁。

    高真谆诲昔亲闻,上帝休祯今再觌。

    郁葱兮卿云,仙鹤兮不群。

    肃清兮采*,神雀兮振翼。

    香飘华烛焰亭亭,风度翠帘声历历。

    嘉应纷纶宝运昌,圣人功与天无极。

    4、入杭怀古呈史药房

    宋:陆文圭

    某丘某水记儿时,陈迹迷茫间不知。

    观裹看花空有菜,山南种豆落为萁。

    林疏想弋逋仙鹤,壁坏应墁坡老诗。

    只怪西湖顽面目,浓妆独自学西施。

    5、题鹤鸣泉

    唐:曹松

    仙鹤曾鸣处,泉兼半井苔。

    直峰抛影入,片月泻光来。

    潋滟侵颜冷,深沉慰眼开。

    何因值舟顶,满汲石瓶回。

    6、题灵岩洞

    宋:李知已

    三岩九洞绝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

    丹就已乘仙鹤去,云深元有老龙蟠。

    铁船泛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寒。

    劈破莓苔认诗句,欲归传作画图看。

    7、采松花

    唐:姚合

    拟服松花无处学,嵩阳道士忽相教。

    今朝试上高枝采,不觉倾翻仙鹤巢。

    8、游雁门山

    宋:胡份

    羲和前珥节,云锁已先开。

    仙鹤迎人至,山花拂酒来。

    问奇缘石室,伐阴出层台。

    人影半空落,归鹞足下回。

    9、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36:53
  • 《黄鹤楼》古诗

  • 《黄鹤楼》古诗

      对于崔颢的《黄鹤楼》这一古诗,大家不妨作出自己的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古诗相关内容,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鉴赏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因旬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额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大黄鹤,否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妻妻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女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分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学*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交流。

      学生就古诗词相关的常识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赏析做铺垫。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朗读感知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

      3、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述。

      (2)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复*学过的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2、学*作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

      1、描述诗中意境。

    [阅读全文]...

2021-12-18 01:05:52
  • 描写鹤的古诗

  • 写景
  • 1、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

    唐:吴融

    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

    抛来簪绂都如梦,泥著杯香不为愁。

    晚树拂檐风脱翠,夜滩当户月和流。

    自嗟不得从公去,共上仙家十二楼。

    瘦如仙鹤爽风篁,外却尘嚣兴绪长。

    偶坐几回沈皓月,闲吟是处到残阳。

    门前立使修书懒,花下留宾压酒忙。

    目断琼林攀不得,一重丹水抵三湘。

    2、鹤鸣峰

    宋:钱闻诗

    一峰崷崒插长空,云树烟萝气蔚葱。

    洞府幽深无鸟雀,只闻仙鹤唳松风。

    3、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唐:杜甫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4、游仙四首

    宋:曹勋

    天河水冷烟波渺,流水无声银浪小。

    白榆历历央瑶沙,白露凄清下云表。

    扶疎丹桂落红英,片片红霞散瑶草。

    月中桂子空传名,散在人间无处讨。

    仙翁呼童收紫芝,紫芝肥嫩光离离。

    遗英残萼坠无数,仙鹤饮啄时鸣飞。

    仙人种玉耕云隈,倚云横笛学凤吹。

    须臾羲御崦嵫没,相呼拍手骑龙归。

    5、寻苏云卿隐处

    宋:陈杰

    书幣保因识灌园,等閒夜度北山云。

    明朝难觅苏仙鹤,邻舍空余孺子坟。

    不世大功关气数,故人高义足知闻。

    看来只是谈恢复,已隐无堪佐万分。

    6、过*心斋道士墓

    明:沈周

    丘墟寂寂临川上,桑海茫茫感蜕余。

    旧用枣盘灵霹雳,新来剑地入耰锄。

    羽人欲化枫株老,仙鹤无言石表虚。

    我愿追求金薤藁,碧苔狼籍漫虫书。

    7、寄华州李中丞

    [阅读全文]...

2022-07-05 03:04:12
  • 古诗《漫兴》赏析

  • 古诗《漫兴》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漫兴》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鉴赏

      这首绝句是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中的第五首,这组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的成都草堂已建成两年了。诗人在这一段时期内兴之所至而陆续写下了一组诗,因此叫做“漫兴”。而这组绝句的创作手法,亦是属于“漫兴”式的:即信手看拈来、草草点缀而意趣盎然,自成佳篇,如一个精通金石书画的大手笔,偶然随意点染小幅花鸟画,虽然率然成之,而于活泼有趣之中亦见功力之深厚,精力之充沛。

      诗中写的是暮春中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闲居无聊,为户外关不住的春光所吸引,沿着浣花溪漫步。这里的春江,指的是成都草堂边上的浣花溪,这一带风景秀丽宜人,是诗人闲居时

      常来的地方。成都草堂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给长期流浪的诗人以栖身之所。诗人这一段时间内大概是一直埋头在书斋中过着悠哉闲哉的日子,可是这一天到了户外却忽然发现时间已是暮春天气。一年一度的春天,正如这浣花溪水一般在潺潺流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着这一切,自己身世的年老困顿、一事无成蓦上心头来,怎能不为之肠断!

      这样想着,一边扶着藜杖走着,不觉来到了草绿如茵、鲜花怒放的溪边,他的脚步不知不觉地放慢了,到了后来甚至立住脚,不再前行。为什么呢?下面两句诗为我们作了解释:“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原来,这样一幅大自然春光的美丽图画而使得我们的诗人忘记了忧愁而为之驻足良久,沉浸在深深的.陶醉之中。从“徐”到“立”,诗人在春光中流连不去的状态宛然可见。三、四两句乃是就诗人之眼前所见的一幅画面,它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柳絮漫天飞舞,何等撩人,桃花鲜红艳丽多么可爱!春光如许恼人!诗人忍俊不禁,不由得笑着嗔怪柳絮乱飞,实在是太“颠狂”了,而桃花的艳丽显得很“轻薄”。事实上,柳絮只能“因风起”,“桃花”也只能被水漂去,都是自然物,更无所谓“颠狂”或“轻薄”,可在诗人笔下,却都成了活生生的有感情的、有生命的,这真是:“以我观物,故物皆在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在这时已和大自然深深地融为一体了。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1)漫兴:随性而至,信笔写来

      (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3)颠狂:放荡不羁

      【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阅读全文]...

2022-02-13 17:52:25
  • 《春兴》古诗赏析

  •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赏析】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春兴》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7-05 00:33:59
  •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黄鹤楼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康太守

      唐 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望黄鹤楼

      唐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阅读全文]...

2022-04-01 20:43:54
  • 《瑞鹤仙》古诗词

  • 《瑞鹤仙》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瑞鹤仙》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

      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注释:

      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词人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词中先写酒醒后的追叙,然后写作者扶残醉以赏花,最后以东风无情,引出流光易逝之慨叹。

      首句“悄效原带郭”作一四句法,于“悄”字处略顿,作为“领字”。前三句描写的是:效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客人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若有所失,作者感到“悄然”,觉得心里空荡荡荡的。“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写孤城落旧,借以抒发惜别之情。

      作者把落日斜晖称作“馀红”。造语颇为新颖,又用移情手法,说斜阳对城楼上的一角栏杆恋恋难舍,迟迟不忍敛去它那微弱的光影。这样描写,就把作者的主观感情扩展开来,使得那种由送别而产生的依恋之情,一并笼罩于周围的客观景之上。于是主客融为一体,全都沉浸在离愁别绪之中。下面,笔锋转向人物,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凌波步弱”是说她感到劳顿。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过短亭、何用素约”,是因她“步弱”而须小憩,因小憩而“过短亭”,因“过短亭。而遇“流莺”。故下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之事。“流莺”者即作者相识的另一歌妓。短亭巧遇,“何用素约”意即不用预先约好而“意外遭逢”。即相逢,因之应“流莺”之劝,又再下马饮酒。

      下片写次日酒醒以后的情况,笔致更加摇曳多姿。“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活画出乍醒时的惺忪迷茫心态。昨日之事,隐约记得,但并不十分清晰。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谁扶着自己上的马?想来都觉恍恍惚惚。待到“惊飚动幕”,一陈狂风吹动窗帏,也吹走了几分醉意,似乎清醒多了,但“残醉”仍未消尽。“扶残醉,绕红药”,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得上,而“东风何事又恶”则紧承上文的“惊飚”二字,这种谨严缜密的结构,也是周邦彦词的一个特点。结句荡开一笔,把烦恼抛到一旁,求得自我宽解。“任流光过却”,也包含着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先是惊叹春将归去,继而又对年华虚度感到惋惜,最后觉察到感慨悲伤之无济于事,才说“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则含有退而求其次的意思,作者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但在求之不得的情况下,也只好以此聊自宽慰了。“洞天”,是借用仙家字眼,把自己暂时休憩的北里青楼(“朱阁”)称作仙人的福地洞天。“犹”和“自。用来表达复杂的心情和委婉的语气。

      此词章法上直叙中有波澜,顺叙中插逆转,结构精巧,波澜起伏,词人善用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均有所指。词之上片写郊外送客,驿亭春酌;下片写酒后赏花,感时抒情。整首词以“扶残醉”为转折,把醒后追叙和惜花寄慨巧妙结合起来,层层铺叙,步步腾挪,纵横交错,回环曲折,写景含情,耐人寻味,委婉的表达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迟暮之悲。

      译文

      ⑴瑞鹤仙:词牌名。《*集》、《梦窗词集》并入“高*调”,但各家句豆出入颇多。全词一百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上片第二句及下片第八句为上一、下四句式。

      ⑵捎:一本作“梢”。

      ⑶迭:一本作“送”。

      赏析/鉴赏

      此词为梦窗再至苏州之作。上片以景衬情。“泪荷”三句,状秋天风雨景致。言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林声”三句,风雨启愁心。言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因此,词人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所以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欺”两句,因凉而想到添衣,进而思念起曾为他制衣的亲人。“帻”,古人包发的头巾。词人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据陈洵《海绡说词》云:“暮砧催、银屏剪尺”一句,是全词最惊心动魄处。盖因闻砧而思裁剪之人也。“最无聊”两句,点出制衣之人已去。“燕去堂空”句中之“燕”, 在《梦窗词》中多指人, 如《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犹是曾巢,谢堂双燕”;《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唐多令》“燕辞归、客尚淹留”;《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南楼坠燕”。杨铁夫《梦窗词笺释》说:“燕指去姬”。但从《夜合花》“似西湖燕去,吴馆巢空”,及《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题中的“燕亡”与词中的“南楼坠燕”来看,应是指杭之亡妾。总之,是梦窗亲人无疑。此言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词人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下片情中含景。“行客”两字换头,点明词人是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西园”三句,言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词人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因此更加引起词人的伤感情绪。正是因为词人心中先有了离愁别恨,所以景物也变成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句)。“西园”,即吴文英在苏州的居所旁花园。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西园”,如:《水龙吟》“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风入松·桂》“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莺啼序》“残蝉度曲,唱彻西园。”《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可见“西园”并非泛指。据《莺啼序》词有“横塘棹穿艳锦”,“念省惯吴宫忧愁”等句可知其地在苏州。*人有直指在阊门之西的。“西风”三句,“西风”点出秋季,“破屐”刻画“行客”的装束。“林下路”、水边石”,都是词人旧地重游之处。“念寒蛩”三句,言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而词人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看雪飞”两句自叹。“苹”,蕨类植物,生在浅水中,茎横生在泥中,质柔软,有分枝,叶有长柄,四片小叶生在叶柄顶端,到夏秋时候,叶柄的下部生出小枝,枝上生子囊,里面有孢子。也叫田字草。此言空中的飞雪,浮苹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词人的双鬓相比,还是头发白。结句叹己由愁而发白,有感叹老之已至之意。

      【年代】:宋

      【作者】:袁去华——《瑞鹤仙》

      【内容】: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 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 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 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作者】: 袁去华,字宣卿,生卒不详,南宋初期奉新(今江西)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善化、石首知县。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

      【注释】: 黛: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后代指女子眉毛。 岩花:岩山的野花。 邮亭:驿站。 收香藏镜:指收藏爱情的信物。 人面桃花:指恋爱中的女子。

      【赏析】: 这首抒发离恨之作,写与所爱女子别后相忆的种种情事,情致缠绵,动人心魂。

    [阅读全文]...

2021-12-27 03:20:35
带鹤兴的古诗 - 句子
带鹤兴的古诗 - 语录
带鹤兴的古诗 - 说说
带鹤兴的古诗 - 名言
带鹤兴的古诗 - 诗词
带鹤兴的古诗 - 祝福
带鹤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