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鹤字的古诗题

关于有鹤字的古诗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鹤字的古诗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鹤字的古诗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鹤字的古诗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85) 诗词(223) 祝福(1k+) 心语(53)

  • 带鹤的古诗句

  •   在道教文化中,鹤代表着长寿,画家们更是喜欢把仙鹤、苍松联系起来,以象征延年益寿。诗人描写鹤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除了长寿,也表达一种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关于带鹤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秋词 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宿山寺 贾岛 唐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3、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 唐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4、和乐天感鹤 唐 元稹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

      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

      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

      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

      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为饱,亦可薰为荃。

      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5、仙家鹤 唐 张籍

      皎皎仙家鹤,远留闲宅中。

      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

      丞相西园好,池塘野水通。

      欲将来放此,赏望与宾同。

      6、羡鹤 唐 张九龄

      云间有数鹤,抚翼意无违。

      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

      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

      岂烦仙子驭,何畏野人机。

      却念乘轩者,拘留不得飞。

      7、鹤 唐 李峤

      黄鹤远联翩,从鸾下紫烟。

      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

      已憩青田侧,时游丹禁前。

      莫言空警露,犹冀一闻天。

      8、晓鹤 唐 孟郊

      晓鹤弹古舌,婆罗门叫音。

      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

      虚空梦皆断,歆唏安能禁。

      如开孤月口,似说明星心。

      既非人间韵,枉作人间禽。

      不如相将去,碧落窠巢深。

    [阅读全文]...

2022-04-04 04:00:38
  • 关于鹤的古诗

  • 写景
  • 1、偈颂八十五首

    宋:释妙伦

    紫箫声断月初斜,笑指蓬瀛是故家。

    十二玉楼寻不见,手攀仙鹤步烟霞。

    2、顾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铭于余鲁望因赋戏赠日

    唐:皮日休

    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

    大椿枯后新为记,仙鹤亡来始有铭。

    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

    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3、和御制降圣节内中道场睹瑞鹤神雀歌

    宋:寇准

    秋殿霜凝当永夕,灵场斋洁方无斁。

    高真谆诲昔亲闻,上帝休祯今再觌。

    郁葱兮卿云,仙鹤兮不群。

    肃清兮采*,神雀兮振翼。

    香飘华烛焰亭亭,风度翠帘声历历。

    嘉应纷纶宝运昌,圣人功与天无极。

    4、入杭怀古呈史药房

    宋:陆文圭

    某丘某水记儿时,陈迹迷茫间不知。

    观裹看花空有菜,山南种豆落为萁。

    林疏想弋逋仙鹤,壁坏应墁坡老诗。

    只怪西湖顽面目,浓妆独自学西施。

    5、题鹤鸣泉

    唐:曹松

    仙鹤曾鸣处,泉兼半井苔。

    直峰抛影入,片月泻光来。

    潋滟侵颜冷,深沉慰眼开。

    何因值舟顶,满汲石瓶回。

    6、题灵岩洞

    宋:李知已

    三岩九洞绝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

    丹就已乘仙鹤去,云深元有老龙蟠。

    铁船泛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寒。

    劈破莓苔认诗句,欲归传作画图看。

    7、采松花

    唐:姚合

    拟服松花无处学,嵩阳道士忽相教。

    今朝试上高枝采,不觉倾翻仙鹤巢。

    8、游雁门山

    宋:胡份

    羲和前珥节,云锁已先开。

    仙鹤迎人至,山花拂酒来。

    问奇缘石室,伐阴出层台。

    人影半空落,归鹞足下回。

    9、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36:53
  • 《黄鹤楼》古诗

  • 《黄鹤楼》古诗

      对于崔颢的《黄鹤楼》这一古诗,大家不妨作出自己的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古诗相关内容,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鉴赏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因旬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额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大黄鹤,否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妻妻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女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分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学*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交流。

      学生就古诗词相关的常识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赏析做铺垫。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朗读感知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

      3、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述。

      (2)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复*学过的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2、学*作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

      1、描述诗中意境。

    [阅读全文]...

2021-12-18 01:05:52
  • 描写仙鹤的古诗

  • 写景
  • 1、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唐:杜甫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2、长宁公主旧山池

    唐:丁仙芝

    *阳旧池馆,寂寞使人愁。座卷流黄簟,帘垂白玉钩。

    庭闲花自落,门闭水空流。追想吹箫处,应随仙鹤游。

    3、仙坛寺西林

    宋:林景熙

    古坛仙鹤杳,野鹿自成群。

    松气浮清晓,经声出白云。

    石穿僧屋过,水到寺门分。

    人世无穷事,山中了不闻。

    4、咏省壁画鹤

    唐: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5、导引·寒日短

    宋:洪迈

    寒日短,草露朝晞。仙鹤下,梦云归。大椿亭畔苍苍柳,

    怅无由、挽住天衣。昭阳深,暝鸦飞。愁带箭、恋恩栖。笳箫三叠奏,都人悲泪袂成帷。

    6、鼓

    唐:李峤

    舜日谐鼗响,尧年韵土声。向楼疑吹击,震谷似雷惊。

    仙鹤排门起,灵鼍带水鸣。乐云行已奏,礼曰冀相成。

    7、古松

    宋:释善珍

    武夷洞中老松树,上有千年仙鹤巢。

    几度隔云茶臼响,山童树下拾枯梢。

    8、杂述

    宋:林泳

    徐无党注欧史,黄仙鹤刻邕书。

    身外谁为知己,眼前我正是渠。

    9、寄李补阙

    唐:施肩吾

    苍生应怪君起迟,蒲轮重辗嵩阳道。

    功成名遂来不及,三十六峰仙鹤老。

    10、送道人归旧岩

    唐:方干

    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

    [阅读全文]...

2022-04-04 12:01:04
  • 李白黄鹤楼古诗

  • 李白
  • 李白黄鹤楼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黄鹤楼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介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李白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李白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李白听说前辈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李白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李白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李白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李白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作品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李白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李白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李白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李白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李白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李白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阳春三月,友人孟浩然与李白挥别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乘棹东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蓝天之际,李白却仍久久伫立,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能载着李白的深情,伴友人远行。全诗意境阔大,情深意挚,不愧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阅读全文]...

2022-02-21 00:36:50
  • 赠质上人古诗杜荀鹤

  • 《赠质上人》是由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赠送给叫做"质"的和尚的七言绝句诗.描写了质上人无所牵挂以及将一切置身于世外的无所欲求的生活状态

      作品原文

      赠质①上人②

      枿坐③云游出世尘

      兼无瓶钵④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

      便是人间无事人

      注释译文编辑

      作品注释

      ①质:和尚的称号

      ②上人:对高僧的敬称

      ③枿(niè)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

      ④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作品译文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整理:zln201705

    [阅读全文]...

2022-04-04 17:14:08
  • 黄鹤楼古诗词

  • 黄鹤楼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鹤楼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古诗赏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阅读全文]...

2022-06-10 05:35:25
  •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 写景
  • 1、旅怀·其三·望黄鹤楼

    朝代:明朝 作者:罗洪先

    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白云千载归何处,此日孤吟自夕阳。

    蘋蓼又围新睥睨,汀洲犹见旧艅艎。谁家短笛城头起,不为烟波有故乡。

    2、红梅

    朝代:明朝 作者:张凤翔

    雪山石滑走白兔,羽衣翩翩铁桥路。手撚三尺紫珊瑚,一片丹霞映霜素。

    渴服胭脂井底泉,饥餐玛瑙瓮中露。换骨曾分紫府丹,出尘不借清风屦。

    乾坤二月春气浓,幸好逃奴逞妖嫭。仙人绛节上璚霄,吹落香风满寰宇。

    黄鹤楼头玉笛吹,无缘得见蓝桥妪。安能尽度世间人,个个红颜老能驻。

    3、送左禹赴江夏尉

    朝代:宋朝 作者:贺铸

    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

    江山信清洒,人物想风流。

    美酒遣归思,新诗题旧游。

    有鱼知不食,端作置书邮。

    4、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

    朝代:宋朝 作者:释慧晖

    金气黄枫半叶红,晚来渔客倚青松。

    多多动梦夜凉路,处处偷光午月峰。

    长安万里景,大阳千里道。

    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送赵侯之任

    朝代:宋朝 作者:戴雨耕

    送君远作羊荆州,送君西上黄鹤楼。

    汉晋诸公旧游处,断矶黄叶风雨秋。

    只今麾纛□南斗,整暇坐列皆公侯。

    江湖浩荡青天流,清风千古吹棹讴。

    专城分符得召杜,见此文彩珊瑚钩。

    请因谏议思岳阳,遂歌羽人仍丹丘。

    杜蘅吹香结衣佩,思与老子同遨游。

    7、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8、念奴娇·楚天木落

    词牌名:念奴娇|朝代:宋朝 作者:李弥逊

    楚天木落,际*芜千里,寒霜凝碧。鄂渚波横何处是,当日孙郎赤壁。

    黄耳音稀,白云望远,又见春消息。嘉辰长记,谢池梅蕊初摘。

    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倦客心驰归路绕,不及南飞双翼。

    固著斑衣,重翻锦字,寄远供新拍。明年欢侍,寿期应献千百。

    [阅读全文]...

2022-03-15 13:31:51
当前热门
有鹤字的古诗题 - 句子
有鹤字的古诗题 - 语录
有鹤字的古诗题 - 说说
有鹤字的古诗题 - 名言
有鹤字的古诗题 - 诗词
有鹤字的古诗题 - 祝福
有鹤字的古诗题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