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苏州石湖和上方山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苏州石湖和上方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苏州石湖和上方山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苏州石湖和上方山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形容苏州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苏州的诗词,欢迎阅览。
《青玉案》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说苏先生点评:忧伤。多愁善感的贺铸,谱的都是多愁善感的`词。江南的梅雨更是增添了七分忧愁。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说苏先生点评:脱俗。这是一首话语极简的禅诗。白居易是唐代苏州三位诗太守之一,为苏州贡献了大量耳熟能详的诗句,但这一首最超凡出尘。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
说苏先生点评:傲娇。感谢周星星,让这首本来不算特别有名的诗变得如此脍炙人口。以至于走在苏州任何一处地方,都能听到少男少女在念叨“桃花坞”。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说苏先生点评:思乡。四十个字,就把一座苏州水城勾勒出来,历代古诗中也只有杜荀鹤做得到。
《吴趋行》
【晋】陆机
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讴。
四坐并清听,听我歌吴趋。
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
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
重栾承游极,回轩启曲阿。
蔼蔼庆云被,泠泠鲜风过。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
泰伯导仁风,仲雍扬其波。
穆穆延陵子,灼灼光诸华。
王迹隤阳九,帝功兴四遐。
大皇自富春,矫手顿世罗。
邦彦应运兴,粲若春林葩。
属城咸有士,吴邑最为多。
苏州的唯美诗词
导语: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的唯美诗词,欢迎阅读。
1、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杜牧《怀吴中冯秀才》
2、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王赓言《游狮子林》
3、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4、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5、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6、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7、白氎行缠,青巾包结,几年且混常流。寰中谁见,心地自清幽。雨散昆仑顶上,香润遍、琼圃无忧。灵芽长,如今寒暑,饥渴总何愁。诸公,须着力,尘缘扫尽,师旨坚求。看天边、飞金走玉难留。住个庵儿不大,争恋得、月馆青楼。台山里,从人一任,说个好苏州。——曹勋《满庭芳》
8、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乾隆《狮子林得句》
9、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10、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白居易《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11、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12、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13、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14、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维则《狮子林即景》
15、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
16、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17、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18、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
19、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李白《乌栖曲》
20、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21、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22、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23、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24、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25、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26、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
27、吴中爱看吴人画,况是吴人画最高。世上只期为散木,庵前疑复绽新桃。松风寒处安茶铫,石冻春深试酒槽。七字志怀颇见道,宁云溪壑兴堪陶。——乾隆《唐寅桃花庵图》
28、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29、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0、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31、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32、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3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4、清风明月本无价;*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35、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36、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白居易《忆旧游》
37、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38、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39、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唐寅《桃花庵歌》
40、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41、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42、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白居易《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43、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4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形容苏州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苏州的诗词,欢迎阅览。
《青玉案》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说苏先生点评:忧伤。多愁善感的贺铸,谱的都是多愁善感的`词。江南的梅雨更是增添了七分忧愁。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说苏先生点评:脱俗。这是一首话语极简的禅诗。白居易是唐代苏州三位诗太守之一,为苏州贡献了大量耳熟能详的诗句,但这一首最超凡出尘。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
说苏先生点评:傲娇。感谢周星星,让这首本来不算特别有名的诗变得如此脍炙人口。以至于走在苏州任何一处地方,都能听到少男少女在念叨“桃花坞”。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说苏先生点评:思乡。四十个字,就把一座苏州水城勾勒出来,历代古诗中也只有杜荀鹤做得到。
《吴趋行》
【晋】陆机
楚妃且勿叹,齐娥且莫讴。
四坐并清听,听我歌吴趋。
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
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
重栾承游极,回轩启曲阿。
蔼蔼庆云被,泠泠鲜风过。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
泰伯导仁风,仲雍扬其波。
穆穆延陵子,灼灼光诸华。
王迹隤阳九,帝功兴四遐。
大皇自富春,矫手顿世罗。
邦彦应运兴,粲若春林葩。
属城咸有士,吴邑最为多。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苏轼的名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西湖是一个令人无限神往的地方,它仿佛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以绝美的胜景以无限的风情倍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青睐,不知留下过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无怪乎西湖又被叫做西子湖,确实是以倾国倾城的美色让人不得不为之倾倒。而西子湖这个精彩的别称,就来自于宋代大诗人苏轼苏东坡的一首西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到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到1074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最愉悦的回忆之一了。
熙宁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初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苏轼的好朋友——杭州知州陈襄(陈襄(1017~1080)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进士及第,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兼尚书都省事等。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著有《古灵集》二十五卷传世。)就盛情邀请苏轼一同前往城外去踏青散心,恰好有人送来了上好的官酒,苏轼就提出不如前往西湖吧。两人就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刚开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晴朗的,景色宜人,但没过多久就突然下起雨来了。要是换了别人也许就会扫兴而归,苏轼却不同,雨中的西湖同样让他赞赏不已,于是便有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两首诗歌。我们在这儿赏读的就是广为流传的第二首。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晴、雨两种不同风光的描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而“空蒙”则是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西湖是三面环山的,一水绕城。面对西湖美景,苏轼没有展开穷形尽相的描摹,而是选取了水与山这两个最为*常、但同时又是最为经典的代表。
而在写水与写山的时候,苏轼又侧重在水光和山色上。光与色是流动的,是不可捉摸的,是变幻迷离的,他们比实体更不容易描摹。潋滟和空蒙两个绝妙的形容词,恰好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不但给人带来整体的印象,并且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前两句写景已然非常出色了,但更为精彩的是由前两句所引出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就好比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那样,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善用比喻是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前人曾经这样评价苏轼,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不尽,重加形容。”)。钱钟书先生也说,“苏轼的一大特色,就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
这个比喻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个层次来加以体会。首先,我们来看比喻本身,它是以人喻物,这可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古人在打比方的时候,往往是以物来喻人的。庄子《逍遥游》里形容藐姑射(yì)山上的神女,是“肌肤若冰雪”(百度汉语:藐姑射,读音miǎo gū yè,基本意思为神话中的山名。和郦波老师的读音有所不同。《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而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曹植则说洛水的女神是“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洛神赋》的名句;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把哭泣的杨贵妃比作“梨花一枝春带雨”。像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非常之多,而苏轼这两句诗却不同,是以人来比喻物,把西湖比作西施,也就是西子,这确实是比较新奇的一种联想方式。
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与友人畅游西湖,小酌尚景,同时用因人喻物的手法写出了这首名作。湖光山色之间,初晴后雨之际,东坡先生并没有止步于对具体实景的描摹,而是更钟情于烟雨迷蒙的湖光山色。此时此刻,诗人仿佛看见了绝世佳人一般,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之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东坡先生是如何将佳人之美与西湖之美结合起来的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次,我们再来看这个比喻的效果,由于是用人来比喻物的,所以在艺术效果上也带来了独特之处。人们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目的是使所描写的对象变得更加形象可感。“欲把西湖比西子”,这恰好相反,它是把实体的事物比喻成一个较为抽象的对象,也就是西施。为什么说是较为抽象的对象?因为我们虽然知道西施是个美人,然而西施究竟长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她的美丽是存在于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想象和叙述之中的,其实并非是一个具体形象的人,苏轼的这个比喻是非常大胆、也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没有人知道她的长相的人,一个在每个人眼中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时她又是一个所有人都为之醉心的绝世美人。当西湖被比喻成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所带来的想象空间,就是极为广阔的。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西施,每个人眼里也都有不尽相同的西湖风景,西湖与西施的相通之处就在于那绝世惊艳的美。
这个比喻的巧妙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再往深一个层次看。关于西施,我们都知道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也是个著名的成语,它是说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有的时候会犯心口痛。每当病发的时候,都要忍不住按住胸口,蹙起眉头,即使如此,但西施在病中的那个模样,还是那么楚楚动人。据说村子东头住着一个叫东施的姑娘,东施就长得不那么待见了。她非常羡慕西施的漂亮,觉得西施即使在病中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也是那么优美,于是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按着胸口,皱着眉头,每日的在外头表演,行为艺术。结果却适得其反,人人俱觉其丑,丑不堪视。东施模仿的西施是在病中,按着胸口、蹙着眉头,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说西施无论在何时都是那么美,即使是在病中,也别有一种病态之美,这个病态之美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病态美,是她在病中,她的病态也极具美学的意义。
苏轼的比喻,其实就化用了这个典故,既然常态,病态,都是美的,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妆,自然都是恰到好处了,这一点,不正是吻合了西湖晴雨皆宜的特点吗?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解读,我们现在对这个比喻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了。无怪乎清代的大诗人查慎行,要给予这样不遗余力的赞赏,“多少西湖诗被二语扫尽”。这个比喻也成为苏轼的得意之作,在后来的一些诗歌里,苏轼还多次用到,例如“只有西湖似西子”,再比如“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这首诗除了写景的生动、比喻的精妙,还有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其中所饱含的哲理,这对西湖晴景与雨景的同等赞赏中,体现了苏轼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美的独特眼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回头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其一与其二其实是一个有所关联的整体。其一云:“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前两句紧扣题目中的初晴后雨,“朝曦迎客”写的是晴,“晚雨留人”写的是雨。第三句是非常关键的一句,“此意自佳君不会”,“此意”指什么?不会又是谁不会呢?一般来说游客都偏好晴朗的好天气,尤其是在游玩的途中,突然下起雨来,总是会令人扫兴而归的,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苏轼则不然,“留人”一句是很有深意的,苏轼把下雨解读为留人,这就给雨赋予了人的感情,从一个正面的角度肯定了雨的价值,然而普通的游客并不能领会其中的好处,也只有湖畔庙中被供奉的水仙王能够尽享西湖各式各样的风光。
美人如画,画如美人。绝代佳人已逝,后世之人无缘得见西施的美貌,却能从东坡先生的诗句中想象一二。更令人叫绝的是西湖那多侧面的丰富美感,也被使人通过西施之比喻得到了完整的体现。雨落苏堤后的西湖令人沉醉,也许只有湖畔庙中供奉的水仙能够尽情领略,那么东坡先生还有哪些对西湖的赞美之词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从第二首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其实尽享西湖风光的并不是那个在虚幻中存在的水仙王,而是谁呢?当然是苏轼本人。雨中的西湖之美是别人所忽视的,苏轼却发现了,并且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它,那么苏轼为什么能够发现呢?一是因为他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是源于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在苏轼的一篇著名的文章《超然台记》中有这样的句子,苏轼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在苏轼眼中,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观、可乐之处,不止那些怪奇伟丽的事物值得欣赏,其他看似普通的事物,其实也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只要你具备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饮湖上初晴后雨》无疑是苏轼这种心态在诗歌中的直观体现,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心态,这首吟咏西湖的作品,就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摹了,而上升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
二是因为,苏轼与西湖本来就有着割不断、理还深的关联。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1071年到1074年,第二次是10*到1091年,分别任杭州通判和杭州知州。苏轼在杭州任内,政绩那是非常显著的,得到当时老百姓的赞扬的,也是为后世所称颂的。那时候的杭州,经常发生旱涝灾害,西湖严重淤塞,苏轼怎么样?他就招募民工,前后共用了二十万工,全面疏浚了西湖,并用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淤泥堆筑起了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还在堤上建造了六座石拱桥。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西湖十景的苏堤,西湖十景有苏堤春晓,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苏堤。
苏东坡有诗云:“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由此可见,西湖得以呈现更加娇媚动人的姿态,那是和东坡先生的努力分不开的。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十景中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景观——“三潭印月”,那三个小石塔也是当时苏轼为了防西湖淤塞而下令建立的。东坡先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将西湖、将杭州治理得更加诗情画意、繁花似锦,而在西湖柔波的涤荡下,他能写出“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妙诗句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说,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更加突出,也更完整地蚀刻在他的生活和作品中。
回看这首小诗,既饱含深刻的哲理,又与景物的描写、情感的抒发融合为一体,没有任何生硬的痕迹,因此这一首诗,真可以称得上是情、景、理的水*融,就某种程度而言,可以说达到了古代诗歌极高的境界。苏轼本人对唐代画家吴道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实这两句评价,同样适用于苏轼本人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中,那生动空灵的景物描写、那新鲜又充满表现力的比喻,以及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无不印证着苏轼作为一代大诗人所具备的惊世奇才。
前言
前些天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关于苏州的诗词,你知道多少呢?
…….
老街味道生活在年轻的海滨城市青岛,一直很向往江南的那些古城,随便一个地方都能在唐诗宋词中找到痕迹。特别像苏杭这种名城,关于他们的诗词简直数不胜数。老街前几年出差和自驾游时又去过几次苏州,枫桥、寒山寺、虎丘、沧浪亭这些名迹都有着深深的唐宋文化烙印,山塘街、*江路上信步闲游,两边高低错落的红楼中隐约传出悠扬的评弹词曲,在徐徐晚风中满是江南水乡的情调,令人多年以后也难以忘怀。
一、在苏州的诗人
和苏州最有缘的诗人应该是唐朝的韦应物了吧?这个年轻时的纨绔子弟,在15岁就进攻担任唐玄宗时期的宫廷侍卫,安史之乱以后发奋读书,52岁(788年)有机会来到苏州做刺史,因此被人称为“韦苏州”。据说这首有名的绝句就是写于苏州: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在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的时候,有一个十二岁的小朋友也被父亲送到苏州生活。36年以后的公元825年,这个小孩也成为了苏州刺史,他就是大诗人白居易,他刚回来不久就写了一首《宿湖中》赞扬太湖美景: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白居易对于自己幼年时的父母官一直非常尊敬企慕,他曾经在《重答刘和州》中自谦:敢有文章替左司(左司代韦应物)
分无佳丽敌西施,敢有文章替左司。随分笙歌聊自乐, 等闲篇咏被人知。
花边妓引寻香径,月下僧留宿剑池。可惜当时好风景,吴王应不解吟诗。
刘和州就是白居易的好友刘禹锡,这个刘禹锡曾经也担任过苏州刺史。
到了宋朝,著名的苏轼在杭州、湖州任职期间,也曾数次来苏州游历。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苏轼从杭州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苏州时,有人为他设宴饯行,东坡先生将歌妓视作自己沦落天涯时的知音,赋了一首词《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 :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至于曾经来过苏州游历的文人墨客,就不计其数了,留下的诗篇也汗牛充栋,有不少千古传唱的佳作。
二、关于苏州的诗词名作
1、无人不知的《枫桥夜泊》年代: 唐 作者: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被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 ,不仅仅是中国人家喻户晓,连亚洲其他国家的课本也曾收录此诗。枫桥与寒山寺也因此诗的广为传诵而成为游览胜地。老街每次去都赶上人满为患,记得寒山寺里墙上的石碑上刻了各种各样书法风格的《枫桥夜泊》,颇为壮观。
2、《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走在山塘街上才能感觉到这首诗的独特魅力,杜荀鹤的这句“人家尽枕河”道出了苏州水乡的风韵。我记得在苏州游玩的时候,景点卖的折扇上几乎都有这五个字。
3、刘禹锡《《别苏州》
刘禹锡在苏州做过三年刺史,关于苏州的诗也不少: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似乎那时离开苏州都要走水路出阊门,经由枫桥寒山寺向西往北。咏苏州的诗好多提到阊门的,看来是离别时的必经之路。
4、《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宋] 苏轼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
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夜阑相对梦魂间。
苏轼的这首词特意提到了“闾丘孝终”,老街把苏州的“二丘”介绍一下:苏轼来苏州游赏,两个地方是必去的,一是拜访闾丘孝终,会会老朋友,叙叙旧情;一是去游览虎丘,欣赏名胜古迹,畅舒胸怀。他说过:“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为二欠事。”苏轼与闾丘孝终交往甚密,友谊深厚。上面这首浣溪沙就是写给闾丘孝终的。
三、老街写的几首苏州诗
老街去苏州时写过几首小诗,后来看到古人咏苏州的作品时,也曾经用古人原韵和过几首,请朋友们指正!
1、五律-苏州印象 @老街味道
白公堤上客,风物雨中秋。 巷转斜藏竹,桥多半隐舟。
弹词溯青史,灯火起红楼。 一棹烟波远,姑苏访二丘。
2、观宋填词07•忆余杭 @老街味道
长忆姑苏,闲倚山塘街畔饮,桥横竹掩水连空。弦管小楼中。
虎丘寻剑苍松立,画舸流光鸳瓦湿。可怜华发不堪看,听取暮钟寒。
3、绝句- 西施
烟雨楼空思越吴,西施歌舞绕姑苏。一朝了却君王事,自入轻舟向五湖。
4、观宋填词19•水调歌头(用苏子美潇洒太湖韵咏沧浪亭)
沧浪共鱼鸟,苏子解青纶。功名余事抛却,烟棹向芦湾。更把五湖风月,斟入一尊清酒,高唱浩歌还。行藏都不厌,得意水云间。
今古事,谈笑里,似等闲。几回兴废,欲问清浊渺无澜。感慨江南游子,行看春风词笔,相契每开颜。只恨营营久,何日肯归山。
苏子美即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当年因接*主张改革的政治家,被人借故诬陷,罢职闲居苏州。他曾经写过一首《水调歌头·潇洒太湖》,老街用其原韵做了这首词,苏词就不录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老街抛砖引玉,看看诗友们有没有写过吟咏江南水乡的佳作,欢迎赐玉。
1、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2、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3、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4、吴中爱看吴人画,况是吴人画最高。世上只期为散木,庵前疑复绽新桃。松风寒处安茶铫,石冻春深试酒槽。七字志怀颇见道,宁云溪壑兴堪陶。——乾隆《唐寅桃花庵图》
5、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6、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7、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
8、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10、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11、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12、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14、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15、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维则《狮子林即景》
17、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19、清风明月本无价;*水远山皆有情。
20、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2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2、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23、《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24、《登阊门闲望》
唐·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25、《正月三日闲行》
唐·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风明月本无价;*水远山皆有情。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底。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登阊门闲望》
唐·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正月三日闲行》
唐·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游虎丘》[原](七律)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
作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无一难能有二”(林语堂语)的文化巨人,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历经风雨,对人生参得透、悟得深,更善用一支妙笔将人生况味写得妙、描得准,令人回味不已。
这句诗出自《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诗中苏东坡回忆了与表弟共同度过的童年时光: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童年是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始,有的是时间,一切皆有可能;生活无忧无虑,无需承受生命之重。
童年又是混沌的。心智懵懵懂懂,认知模模糊糊,只顾挥洒天性,还不懂得珍惜时间,更没有心力去思考深奥的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隙过白驹那暇惜”与辛稼轩“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西江月·遣兴》)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句诗出自《和子由渑池怀旧》,系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诗》而作。
诗中开篇自问自答:“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青少年时期系人生的探索期。前路充满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但也充满无限可能性,只管如飞鸿般怀揣梦想和憧憬去闯荡天下。
青少年时期亦是人生的储备期。“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不经历荆棘载途、跋山涉水的磨砺,怎能迎来前路的一马*川?在该奋斗的年纪,不应贪图安逸。
鸿飞千里,青春无悔。青少年时期留下深深浅浅的足印,都是在为一生探路。
这句词出自《临江仙·夜归临皋》。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个“恨”字道破中年之无奈。
苏东坡之前,李商隐曾借《无题》慨叹:“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苏东坡之后,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不惟男人,中年男女其实都已不再是为一己而活。
无论是家中顶梁,还是为母则刚,中年人肩负了太多责任,承担了更多压力,大多身不由己。
人到中年,不能矫情,不愿诉苦,不可偷懒,甚至不敢生病,只因“此身非我有”。
但不论如何不堪,中年人在自己的沙场上,只能低头前进,负重前行。
这句词出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苏东坡在与友人游赏春山的过程中心境为之涤荡,悟得在生命苦旅中随缘为乐,抵达恬淡自适的超然旷达佳境。
人至暮年,不论曾经居庙堂之高,还是终身处江湖之远;不论钟鸣鼎食之家,还是粗茶淡饭小户;不论志得意满,还是郁郁寡欢,都将归于*淡。
渐至老境,由看透看穿而至看淡看开,可摆脱功名羁绊,远离膏粱厚味,追求精神超脱,心归*和坦然,享受人间清欢。
清淡为欢。酸甜苦辣遍尝后,一个“清”字,当是暮年的底色。
这句词出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词的下阙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似可看作对来路的追溯和一生得失的标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当生命完成、重归自然之时,人生的荣辱悲欢均已化为过眼云烟,胜败两忘,无悲无喜,一切成为过去,再也不必介意萦怀。
世上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生如夏花之灿烂,但若能活得通透,豁达面对风雨福祸,“一蓑烟雨任*生”,也算不枉此生。
方山子传
方山子(11),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⑧,余在*(12),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⑩见之欤?
注释
1、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2、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3、闾里:乡里。
4、宗:尊奉。
5、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6、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7、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黄:今湖北黄冈。
8、使酒:酗酒任性。
9、前十有九年:即嘉佑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0、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11、傥:或许。
12、歧山:地名,指凤翔。
13、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下,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4、岐下:地名,指凤翔。
15、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
16、屋:帽顶。
17、精悍:精明强干。
18、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19、等:等同,相类似。
20、阳狂:假装疯癫。阳,通“佯”,假装。
21遁:隐居
翻译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石鼓歌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鼓歌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鼓歌》 作者: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扌为]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写苏州石湖和上方山的古诗词
有关苏州石湖的古诗
关于苏州石湖的古诗
关于苏州尚湖的古诗词
有关苏州山的古诗词
关于苏州太湖的古诗词
关于苏州东山的古诗词
苏州天*山的古诗词
写苏州山的诗句古诗词
苏州的古诗词
描写苏州狮山的古诗词
石鱼湖上的古诗
关于苏州的古诗词
有关苏州的古诗词
苏州的诗词
苏州盘门的古诗词
深夜到苏州的古诗词
描写苏州的古诗词
咏苏州的诗词
赞扬苏州的古诗词
小学苏州的古诗词
描写苏州古诗词
描写与苏州的古诗词
苏州西山的古诗
苏州太湖的诗句
苏州太湖诗句
写苏州的诗词
关于苏州的古诗词句
写苏州枫叶的古诗词
关于苏州金鸡湖的古诗
亲子游玩的心情说说
落雨的秋的说说
谁都不欠谁的说说
迷失了方向的说说
心烦压抑的说说
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的说说
亲人身体不好的说说
说说配图爱情
qq说说大全英文
那些年青春说说大全
一天玩的开心说说
关于2017年的说说
最新搞笑回复说说评论
表示上班无聊的说说
成熟说说2017最新说说
形容孩子调皮的说说
有关感情的说说带图片
简单感谢婆婆的说说
爱忘事的说说
太阳把我晒黑的说说
失去亲人坚强的说说
努力忘掉一个人的说说
早安的心情说说带图片
很晚下班的心情说说
微信谢谢朋友的说说
两个人分手复合的说说
八字说说伤感
自己生日快到了的说说
我是真的用了心的说说
说说玩少女的感觉
形容玩的很疯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