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的诗句

关于寻人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寻人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寻人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寻人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1k+) 说说(3k+) 名言(114) 诗词(20) 祝福(1k+) 心语(41)

  • 关于寻花的诗句

  • 寻花径,梦草池,乳莺啼牡丹开未?——张可久《双调·落梅风·湖上山翁醉》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李贺《铜驼悲》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李白《赠从弟南*太守之遥其二》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白居易《遗爱寺》

    郊外寻花去,湖东载酒来,马上见梅开,不负青霞倦客。——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寻花载酒。——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寻花得幽踪,窥洞穿暗隙。——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铜官窑瓷器题诗》

    青门几度见春归,折柳寻花送落晖。——戴叔伦《赠康老人洽》

    无事寻花至仙境,等闲栽树比封君。——刘禹锡《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

    生身便在乱离间,遇柳寻花作麽看。——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自从配与夫人后,不使寻花乱入船。——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春早寻花入内园,竞传宣旨欲黄昏。——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御沟春水碧于天,宫女寻花入内园。——花蕊夫人《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夜阑犹命乐,雨甚亦寻花。——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抱蕊唼香滋,寻花恋春饵。——伏牛上人《三伤颂·其三》

    晓日寻花去,春风带酒归。——李廓《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阅读全文]...

2022-01-28 07:30:51
  • 关于寻梅的诗句

  • 烂碎寻梅花,登峰吾尚堪。——谢枋得《谢人冬至送鸭酒》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朱熹《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薛昂夫《蟾宫曲·雪》

    寻梅提清事,放客怀,残雪小楼台。——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郊行长》

    玉果山先上寻梅随明月,过小桥,记年时杖藜曾到。——张可久《落梅风·玉果山先上》

    偕王公实寻梅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破帽西风雪满山。——张可久《金字经·稽山春晚若》

    去年湖上寺,尚可寄寻梅。——赵蕃《岁除日立春》

    故人若有岁寒约,为我载酒寻梅花。——王冕《送欧阳彦珍归杭》

    瘦藤忽梦寻梅去,袅袅寒溪独木桥。——程公许《除夕和唐人张继张佑即事四绝句·经世无才慕管萧》

    未须遽起穷愁叹,明日寻梅雪正晴。——陆游《寒夜·败屋颓垣对短檠》

    犯雪寻梅雪满衣,池边梅映竹边池。——杨万里《雪中看梅》

    忆昔寻梅汉水旁,故乘微霰渡澄江。——张嵲《十二月旦雪霰大絷》

    山寺寻梅谁怕冷,地炉烧竹自无烟。——吴惟信《山庵即事》

    虬枝难辨护巢鹤,鸠杖或遇寻梅翁。——史谨《松雪轩》

    山西公子虬髯客,到处寻梅认香白。——杨基《西省海棠(有序)》

    兹时意绪政复佳,欲往寻梅间何阔。——赵蕃《寄怀·风声雨滴相骚屑》

    [阅读全文]...

2021-12-15 10:50:31
  • 包含寻字的诗句

  • 经典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不畏寒寻野径,病犹脱帽试风头。

    《岳鄂王墓》(元朝赵孟俯作品)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凉州词》(唐朝王翰作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七夕》(唐朝杜樊川作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春日》(宋朝朱熹全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静夜思》(唐朝李太白作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环山胜景》(清代王良谷全集,选自全唐诗:卷131_26)三青高岭峙东西,岭上风光一望齐.《鄂州南楼书事》(宋朝黄庭坚作品,选自全唐诗:卷131_26)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子夜秋歌》(南北朝佚名作品,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观书有感》(宋朝朱熹全集,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诗十九首》(汉朝佚名作品,选自诗经·颂·闵予小子之什)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摘自网络

    清风明景寻芳日  好雨暗香潜夜更

    带有“黄”字的诗句:1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2 白日依山*,黄河入海流。

    3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4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5 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

    6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9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0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1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2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这是出自哪并做简析

    乌衣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飞入寻常家。

    【注释】: 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韵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 乌衣巷 【作者】:锡【】:唐【体裁】:七言绝句【作传】: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词》、《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

    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内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格律】:○*声 ●仄声 ⊙可*可仄 △*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六麻;可九佳(半)六麻通押。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注释】: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阅读全文]...

2022-05-20 09:12:08
  • 我想去寻找诗句

  • 寻找
  • 我想去寻找诗句

      我想去寻找,寻找那永不消失的友谊,我想去寻找,寻找那颗叫做信任的心。

      天空中飘洒着淅淅沥沥的雨,缠绵、温煦,一切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在雨中,朋友那一句句不信任的话,直直的击打着那颗失落的心。

      就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击碎了友谊的城墙,只留下那一声声冷嘲乐讽。朋友转身离去,誓言随之破裂。雨大了,心碎了,一切美好回忆成了泪水的匣子,一碰泪水便夺眶而出。

      是教会了自己坚强的人,是教会了自己微笑的人,是教会了自己反抗的人......为什么,既然要选择离开,还要留下一句破碎的`誓言。

      时光在流逝,她身边的朋友一天一天的换,我还傻傻的等待她实现那句诺言。我真的绝望了,等了2年,却盼来一句“对不起”。我哭了,最后一次在她面前哭了,我不再有这个朋友,我又将与孤单作伴,与黑夜为伍,再也绽放不了那抹纯真的笑容,再没了那自由的心......

      依旧是个雨天,我的心情却不同了。从雨中开始,又从雨中结束,我累了,再也不相信朋友了。在一起玩,能绽放你笑容的不一定是你的朋友,却一定是伤你最深的人。雨中,我落泪了,我笑了,我终于可以挣脱她了。

      朋友,我再也不想受伤害,我想去寻找,寻找那一颗绚烂的笑容之星!

    [阅读全文]...

2022-07-09 00:07:43
  • 包含寻字的诗句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不畏寒寻野径,病犹脱帽试风头。

    《岳鄂王墓》(元朝赵孟俯作品)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凉州词》(唐朝王翰作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七夕》(唐朝杜樊川作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春日》(宋朝朱熹全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静夜思》(唐朝李太白作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环山胜景》(清代王良谷全集,选自全唐诗:卷131_26)三青高岭峙东西,岭上风光一望齐.《鄂州南楼书事》(宋朝黄庭坚作品,选自全唐诗:卷131_26)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子夜秋歌》(南北朝佚名作品,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观书有感》(宋朝朱熹全集,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诗十九首》(汉朝佚名作品,选自诗经·颂·闵予小子之什)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摘自网络

    清风明景寻芳日  好雨暗香潜夜更

    带有“黄”字的诗句:1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2 白日依山*,黄河入海流。

    3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4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5 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

    6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9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0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1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2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这是出自哪并做简析

    乌衣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飞入寻常家。

    【注释】: 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韵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 乌衣巷 【作者】:锡【】:唐【体裁】:七言绝句【作传】: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词》、《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

    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内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格律】:○*声 ●仄声 ⊙可*可仄 △*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六麻;可九佳(半)六麻通押。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注释】: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韵译】: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阅读全文]...

2022-02-28 02:51:33
  • 关于寻常的诗句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其二》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元稹《离思》

    寻常相见意殷勤,别后相思梦更频。 ——刘禹锡《忆乐天》

    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纳兰容若《清*乐·上元月蚀》

    景逢三五秋分夜,光异寻常月满时。——杨公远《癸未中秋》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辛弃疾《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

    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马致远《小桃红·春》

    寻常月是中秋月,中秋月是寻常月。——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寻常月是中秋月》

    寻常明月不易见,如此中秋能几来。——史嵩之《中秋对月》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白居易《牡丹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方孝孺《画梅》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周邦彦《西河·金陵》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落在寻常画师手,犹能三伏凛生秋。——刘禹锡《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苏轼《满庭芳·香叆雕盘》

    丹入腹,非寻常,阴阳剥尽化纯阳。——吕洞宾《敲爻歌》

    冷地忽相逢,寻常无处讨。——释法薰《偈颂六十八首·海上明公秀》

    并无人教我,贫贱也寻常。——寒山《诗三百三首》

    霸业寻常体,忠臣忌讳灾。——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两幅关山雪,寻常在眼前。——齐己《寄顾处士》

    文采非寻常,志愿期卓立。——贾岛《送汲鹏》

    华阴市内才相见,不是寻常卖药人。——吕洞宾《七言》

    切愧寻常质,亲瞻咫尺姿。——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逆风障燕寻常事,不学人前当妓衣。——陆龟蒙《帘》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黄遵宪《今别离》

    鹁鸠屋角休无赖,未许寻常唤妇鸣。——苏泂《喜雨和转庵韵》

    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元稹《贻蜀五首·张校书元夫》

    不比寻常折杨柳,君侯髦士我衰翁。——刘克庄《丘君双荐前尹古田三年有遗爱邑人以为可继阳》

    此遗不寻常,此鞭不容易。——元稹《野节鞭》

    廖井窖丹砂,红泉涌寻常。——苏轼《和陶读《山海经》·黄花冒甘谷》

    草木是寻常,奈何春失色。——张埴《雨后见酴醾》

    寻常止可言时尚,奇绝方名出世间。——邵雍《独赏牡丹》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白居易《缭绫》

    白日及闲年,寻常山色妍。——王夫之《山居杂体药名》

    抛掷家乡轻似梦,寻常心地冷于僧。——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村落寻常绩麻处,隔帘时复见红妆。——方回《三竺道中三首·武林风物异他乡》

    逍遥得真趋,逦迤寻常迹。——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濩落寻常惯,凄凉别为情。——元稹《景申秋八首》

    寻常自怪诗无味,虽被人吟不喜闻。——姚合《寄李干》

    诗人莫讶深红色,可胜寻常桃杏花。——贺铸《和题毗陵荐福寺红梅》

    [阅读全文]...

2022-04-18 12:12:03
  • 寻找传世诗句的出处

  • 寻找
  • 寻找传世诗句的出处

      给诗句找源

      罗沧

      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云:“我们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诗硬是可以点石成金的嘛。改一个字,诗就活了。”——题记

      *世传《四喜诗》有云:“久旱逢甘露,它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关于此诗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出自汉朝无名氏之作,一是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之载,一是出自清朝纪晓岚之手。然而这三种说法,均没有足够的文献事实,来佐证到底《四喜诗》为谁作,如今莫衷一是难以得出定论。旧传为宋朝神童汪洙所作,现据有关文献资料推测,可知大抵符合旧传事实。

      汪洙是何许人也?汪洙,字德温,即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氏。汪洙年幼颖异,九岁能赋诗,号称为“汪神童”。汪洙是宋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曾在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召集诸儒讲学,乡人称其室为“崇儒馆”。汪洙为人淳正耿直,在明州讲学,获一府好声誉,故被称为“汪先生”。因汪洙教授有方,声闻朝廷,故去世之后,被追赠为“正奉大夫”。旧传汪洙所撰《神童诗》一卷,传世著作有《春秋训诂》一书。

      宋朝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云:“旧传有诗四句,夸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好事者续以失意四曰:‘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此二诗,可喜可悲之状极矣。” 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云: 四喜添字 相传有《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隆庆戊辰科,有以教官登第馆选者,吾师山阴王对南师相戏曰:“四喜只五言,未足为喜,当添二曰: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某公大笑曰:“莫说,莫说。是教官金榜挂名时了,闻者绝倒。”壬辰科,闽翁青阳正春,以教官登第,赐第一甲第一名。余同馆黄*倩戏曰:“四喜七言犹未了当,当于后再添三字。”众问之曰:“第一句添曰‘带珠子’,二曰‘旧可儿’,三曰‘选驸马’,四曰‘中状元’。”翁闻亦解颐。

      神童诗

      汪洙,字德温,鄞县人。九岁善诗赋,牧鹅黉宫,见殿宇颓圮,心窃叹之。题曰:“颜回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万代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上官奇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诠补成集训蒙学,为《汪神童诗》。登元符三年进士,仕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仁厚忠孝,着闻于时,子思温、思齐。孙大猷,皆至大学士。 清朝林之望《养蒙金鉴·卷上》云:“《涌幢小品》曰:汪洙,字德温,鄞县人也。九岁善诗,上官闻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铨补成集训蒙,为《汪神童诗》。”

      清代翟灏《通俗编·<神童诗>》云:“《涌幢小品》:汪洙,字徳温,鄞县人也。九岁善诗,上官闻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铨补成集训蒙,为《汪神童诗》。汪登元符三年进士,仕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按其前二三叶相传皆汪诗,其后则杂采他诗铨补。” 清代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四喜四悲》云:“曾有人作《四喜诗》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成化戊辰年,有个叫王树南的人,又分别给四句诗前面,加上‘十年’、‘万里’、‘和尚’、‘教官’等字,众人听了无不捧腹大笑。万历壬辰年,又有人增加文字:‘甘雨’又‘带珠’,‘故知’添‘所欢’,‘和尚’成‘附马’,‘教官’得‘状元’。一时之间,大家认为这喜谑程度,已无以复加了。谁知又有个将《四喜诗》,改成《四悲诗》:‘雨中冰雹败稼,故知是索债人。花烛娶得石女,金榜复试除名。’见到之人认为,更为发噱。”

      四喜是旧时人们为庆贺和祈求人生的`四大喜事:一是天地作美,二是两家完美,三是夫妻和美,四是自身俊美。人们喜庆结婚时,常贴一副对联:“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其中“杜甫其三句”,就指《四喜诗》中第三句“洞房花烛夜”。如是唐朝杜甫所作《四喜诗》,然而在清朝彭定求所编《御定全唐诗》中,没有见到收录此诗,可知纯属无稽之谈了。 这首五言《四喜诗》,总结了人生中最高兴的四件喜事,旧题出自于宋朝汪洙《神童诗》。然而在宋朝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中记载“旧传有诗四句”,清代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四喜四悲》也记载“曾有人作《四喜诗》”,都没有记载是谁所作,更没有明确记载是汪洙所作。在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神童诗》中,记载汪洙“九岁善诗赋”,虽然写了许多诗歌,但是并没有提及写过《四喜诗》。后在清朝林之望《养蒙金鉴·卷上》和清代翟灏《通俗编·<神童诗>》中,所引《涌幢小品》关于汪诛记载,也没有提及《四喜诗》为汪诛所作。更何况《四喜诗》就连古人都不知具体为谁所作,以至于我们如今只能是作猜测了。

      这首五言《四喜诗》流传甚广,后世有不少仿写之作。除了宋朝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四喜添字》、清朝林之望《养蒙金鉴·卷上》、清代翟灏《通俗编·<神童诗>》和清代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四喜四悲》等文献中,记载有改写之作外,其他资料也记有增字之作。例如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有云:“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挂名时。”可见这首五言《四喜诗》,对后世影响之大,并且能广为盛传。

      *传有《神童诗》一卷,旧传为宋代汪洙撰。除了《神童诗》“前编”以外,别本另载有“卷首诗”几十首,并且与“正编”的励志劝学题材不同。该“卷首诗”主要是写景咏物,间有述怀,可见是后人增补。实际是后人以汪洙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之诗,从而编成《神童诗》一卷。然而传世《神童诗》一卷,并非全是神童汪洙之作,而是经过历代编补增订,增补了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诗作。这些诗体全是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因为诗句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是一种适合蒙童学诗的蒙学读物。后有清代江宁书坊,针对《神童诗》中缺陷,基于对学童道德品行的教导,则以“培育性情,开豁心地”为目的,从而再编了一卷《续神童诗》。

      *传世《神童诗》,不但诗句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蒙童记诵,而且与《三字经》等成为蒙学读物范本,是一种训蒙孩童的重要教材,并且得到广为流传,影响较为深远。

    [阅读全文]...

2022-03-07 14:45:03
  • 寻找描写茶花的诗句

  • 寻找
  • 寻找描写茶花的诗句

      茶花是*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在诗人们的`诗句中常有看到。

      1、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棱。

      2、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3、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

      4、花*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5、浅为玉茗深都胜,大曰山茶小树红。

      6、山花又晚出,旧不闻图经。

      7、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棱描写山茶花的诗句句好词好句。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

      8、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9、犹爱并山茶,开花一尺盈。日丹又其亚,不减红带鞓。

      10、浅为玉茗深都胜,大曰山茶小树红。名誉漫多朋援少,年年身在雪霜中。

      11、犹爱并山茶,开花一尺盈。

      12、黄香开最早,与菊为辈朋。

      13、日丹又其亚,不减红带鞓。

      14、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15、山花又晚出,旧不闻图经。花深嫌少态,曾入苏公评。迩来亦变怪,纷然著名称。黄香开最早,与菊为辈朋。

      16、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描写山茶花的诗句句描写山茶花的诗句句。

      17、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18、花*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19、山花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

      20、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21、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

      22、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23、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

      24、迩来亦变怪,纷然著名称。

      25、山花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

      26、名誉漫多朋援少,年年身在雪霜中。

      27、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

      28、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

      29、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30、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

      山 茶 花

      山茶花,花中珍品,又名茶花。以云南大理的山茶花最具代表性。

      山茶花花姿丰 盈,端庄高雅,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山茶》:唐·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坠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山茶》:苏轼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

      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山茶》 宋·陆游浓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白山茶》 明·沈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

      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阅读全文]...

2021-11-24 14:19:47
  • 诗句中寻找爱情

  • 爱情,寻找,独立
  •   1)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

      2)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7)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8)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9)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0)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11)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12)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4)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15)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6)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7)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19)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20)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1)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2) *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3)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24)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25)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阅读全文]...

2022-04-10 22:20:11
  • 寻找传世诗句的出处

  • 寻找
  •   给诗句找源

      罗沧

      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云:“我们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诗硬是可以点石成金的嘛。改一个字,诗就活了。”——题记

      中国世传《四喜诗》有云:“久旱逢甘露,它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关于此诗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出自汉朝无名氏之作,一是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之载,一是出自清朝纪晓岚之手。然而这三种说法,均没有足够的文献事实,来佐证到底《四喜诗》为谁作,如今莫衷一是难以得出定论。旧传为宋朝神童汪洙所作,现据有关文献资料推测,可知大抵符合旧传事实。

      汪洙是何许人也?汪洙,字德温,即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氏。汪洙年幼颖异,九岁能赋诗,号称为“汪神童”。汪洙是宋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曾在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召集诸儒讲学,乡人称其室为“崇儒馆”。汪洙为人淳正耿直,在明州讲学,获一府好声誉,故被称为“汪先生”。因汪洙教授有方,声闻朝廷,故去世之后,被追赠为“正奉大夫”。旧传汪洙所撰《神童诗》一卷,传世著作有《春秋训诂》一书。

      宋朝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云:“旧传有诗四句,夸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好事者续以失意四曰:‘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此二诗,可喜可悲之状极矣。” 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云: 四喜添字 相传有《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隆庆戊辰科,有以教官登第馆选者,吾师山阴王对南师相戏曰:“四喜只五言,未足为喜,当添二曰: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某公大笑曰:“莫说,莫说。是教官金榜挂名时了,闻者绝倒。”壬辰科,闽翁青阳正春,以教官登第,赐第一甲第一名。余同馆黄*倩戏曰:“四喜七言犹未了当,当于后再添三字。”众问之曰:“第一句添曰‘带珠子’,二曰‘旧可儿’,三曰‘选驸马’,四曰‘中状元’。”翁闻亦解颐。

      神童诗

      汪洙,字德温,鄞县人。九岁善诗赋,牧鹅黉宫,见殿宇颓圮,心窃叹之。题曰:“颜回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万代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上官奇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诠补成集训蒙学,为《汪神童诗》。登元符三年进士,仕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仁厚忠孝,着闻于时,子思温、思齐。孙大猷,皆至大学士。 清朝林之望《养蒙金鉴·卷上》云:“《涌幢小品》曰:汪洙,字德温,鄞县人也。九岁善诗,上官闻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铨补成集训蒙,为《汪神童诗》。”

      清代翟灏《通俗编·<神童诗>》云:“《涌幢小品》:汪洙,字徳温,鄞县人也。九岁善诗,上官闻而召见,时衣短褐以进。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世以其诗铨补成集训蒙,为《汪神童诗》。汪登元符三年进士,仕至观文殿大学士,谥文庄。按其前二三叶相传皆汪诗,其后则杂采他诗铨补。” 清代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四喜四悲》云:“曾有人作《四喜诗》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成化戊辰年,有个叫王树南的人,又分别给四句诗前面,加上‘十年’、‘万里’、‘和尚’、‘教官’等字,众人听了无不捧腹大笑。万历壬辰年,又有人增加文字:‘甘雨’又‘带珠’,‘故知’添‘所欢’,‘和尚’成‘附马’,‘教官’得‘状元’。一时之间,大家认为这喜谑程度,已无以复加了。谁知又有个将《四喜诗》,改成《四悲诗》:‘雨中冰雹败稼,故知是索债人。花烛娶得石女,金榜复试除名。’见到之人认为,更为发噱。”

      四喜是旧时人们为庆贺和祈求人生的四大喜事:一是天地作美,二是两家完美,三是夫妻和美,四是自身俊美。人们喜庆结婚时,常贴一副对联:“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其中“杜甫其三句”,就指《四喜诗》中第三句“洞房花烛夜”。如是唐朝杜甫所作《四喜诗》,然而在清朝彭定求所编《御定全唐诗》中,没有见到收录此诗,可知纯属无稽之谈了。 这首五言《四喜诗》,总结了人生中最高兴的四件喜事,旧题出自于宋朝汪洙《神童诗》。然而在宋朝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中记载“旧传有诗四句”,清代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四喜四悲》也记载“曾有人作《四喜诗》”,都没有记载是谁所作,更没有明确记载是汪洙所作。在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神童诗》中,记载汪洙“九岁善诗赋”,虽然写了许多诗歌,但是并没有提及写过《四喜诗》。后在清朝林之望《养蒙金鉴·卷上》和清代翟灏《通俗编·<神童诗>》中,所引《涌幢小品》关于汪诛记载,也没有提及《四喜诗》为汪诛所作。更何况《四喜诗》就连古人都不知具体为谁所作,以至于我们如今只能是作猜测了。

      这首五言《四喜诗》流传甚广,后世有不少仿写之作。除了宋朝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四喜添字》、清朝林之望《养蒙金鉴·卷上》、清代翟灏《通俗编·<神童诗>》和清代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四喜四悲》等文献中,记载有改写之作外,其他资料也记有增字之作。例如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有云:“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挂名时。”可见这首五言《四喜诗》,对后世影响之大,并且能广为盛传。

      中国传有《神童诗》一卷,旧传为宋代汪洙撰。除了《神童诗》“前编”以外,别本另载有“卷首诗”几十首,并且与“正编”的励志劝学题材不同。该“卷首诗”主要是写景咏物,间有述怀,可见是*增补。实际是*以汪洙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之诗,从而编成《神童诗》一卷。然而传世《神童诗》一卷,并非全是神童汪洙之作,而是经过历代编补增订,增补了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诗作。这些诗体全是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因为诗句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是一种适合蒙童学诗的蒙学读物。后有清代江宁书坊,针对《神童诗》中缺陷,基于对学童道德品行的教导,则以“培育性情,开豁心地”为目的,从而再编了一卷《续神童诗》。

      中国传世《神童诗》,不但诗句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蒙童记诵,而且与《三字经》等成为蒙学读物范本,是一种训蒙孩童的重要教材,并且得到广为流传,影响较为深远。

    [阅读全文]...

2022-07-03 21:53:16
寻人的诗句 - 句子
寻人的诗句 - 语录
寻人的诗句 - 说说
寻人的诗句 - 名言
寻人的诗句 - 诗词
寻人的诗句 - 祝福
寻人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