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固若金汤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固若金汤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固若金汤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固若金汤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寄王固子坚时在固陵治田
刘攽〔宋代〕
苏秦六国相,晚被谗慝名。使有东郊田,安得留此声。
古今事可知,达人尽躬耕。多君家事治,竭力从老农。
白水负郭田,百顷亩一钟。耕亦勿卤莽,耘亦无灭裂。
秋成霜满畦,玉粒胜白雪。我怀沮溺心,早晚从君游。
且当学林类,行歌复披裘。
菩萨蛮(淹泊*山堂。寒食节,固陵绿事参军表弟周元固惠酒,为作此词)
黄庭坚〔宋代〕
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菩萨蛮 淹泊*山堂。寒食节,固陵绿事参军表弟周元固惠酒,为作此词
黄庭坚〔宋代〕
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云雨暗巫山。流人殊未还。
阿谁知此意。解遣双壶至。不是白头新。周郎旧可人。
杜子固参议累觅南窗诗勉成鄙句子固谓杜氏古无二族祁公其*属也
李光〔宋代〕
长怀杜陵老,遐想靖节翁。二子不并世,千载馀清风。
君为南国秀,志气陵苍穹。盘屈不得伸,妙略参元戎。
归来侣渔樵,香火陪琳宫。卜居牛斗墟,筑室瓦砾中。
依然植五柳,彷佛馀四松。南窗有幽意,寄傲膝可容。
拊床寒月侵,曝背微阳通。琴书乐忘忧,尊中常不空。
吾乡有诸杜,源流自祁公。归欤有成言,葛巾永相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宋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宋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苏轼〔宋代〕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木兰花慢·*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辛弃疾〔宋代〕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北固山看大江
孔尚任〔清代〕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潮**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篇》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一·张孟谈既固赵宗》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商君书·更法》
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佚名《驱车上东门》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管子·形势》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医和视*公疾》
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幼学琼林·卷三·器用》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第二十章》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王勃《咏风》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及其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三年枕上吴中路。——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者也。——《管子·君臣下》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韩非子·解老》
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
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韩愈《杂说一·龙说》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辛弃疾《木兰花慢·*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我觉金汤肥牛面更好吃,所以说金汤肥牛面更美味有要金汤肥牛面。
个人觉得,康师傅越来越难吃,没以前的好吃了。
觉得统一比康师傅好吃点
以我吃了一学期的泡面经验来看,卤香的容易吃腻,特别是几包一起泡的时候,能把人吃吐。
所以卤香的偶尔吃一次会觉得很美味,但是不能一直吃它,因为它料包里的卤油很多;红烧牛肉面更无语,是康师傅最老的一款味儿,越做越难吃,首先说它的面饼,根本不入味,泡多久嚼起来都觉得干涩(除非你用煮的)。
再说它的料包,蔬菜包里的大葱简直是败笔,还不如用新鲜的大葱煮好了后封成酱料包。
纯鸡汤做汤底,味道很鲜,难得吃到这么好吃的米线,服务也很好。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次北固山下的中心思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中心思想: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作品原文
版本一
次北固山下⑴
客路青山外⑵,行舟绿水前。
潮**阔⑶,风正一帆悬⑷。
海日生残夜⑸,江春入旧年⑹。
乡书何处达⑺?归雁洛阳边⑻。[1]
版本二
江南意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阔:潮水涨满时,*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3][4—5]
白话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6]
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2][3]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此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阔”,“阔”,是表现“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野开阔、大江直流、风*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第三联说明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而无浪,风顺而不猛,*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2]
名家点评
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皇甫子循曰:王湾《北固》之作,燕公揭以表署,才闻两语,已叹服于群众;“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曾不终篇,遽增悲于时主,美岂在多哉!中联真奇秀而不朽。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凡登览皆可用。“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凡燕集皆可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北固之名奚与?“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奉先之殳奚存?而皆妙绝干古,则诗之所尚可知。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明代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三四工而易拟,五六太淡而难求。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充曰:此篇写景寓怀,风韵洒落,佳作也。“生”字、“入”字淡而化,非浅浅可到。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潮*”二语,俚气殊甚。“海日生残夜”,略有景色,“江春入旧年”,此溷语耳。
明代邢昉《唐风定》:高奇与日月常新,非摹仿可得。
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茵)
王建〔唐代〕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兔丝自萦纡,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行成闻四方,征诏环珮随。同时入皇宫,联影步玉墀。
乡中尚其风,重为修茅茨。圣朝有良史,将此为女师。
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
王建〔唐代〕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兔丝自萦纡,不上青松枝。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行成闻四方,征诏环珮随。同时入皇宫,联影步玉墀。乡中尚其风,重为修茅茨。圣朝有良史,将此为女师。
洛东兰若夜归(一作自溪东兰若夜归)
许浑〔唐代〕
一衲老禅床,吾生半异乡。管弦愁里老,书剑梦中忙。
鸟急山初暝,蝉稀树正凉。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登祝融寺兰若(一作登南岳月宫兰若)
卢肇〔唐代〕
祝融绝顶万馀层,策杖攀萝步步登。
行到月宫霞外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送三韩李若士省亲之楚(若士尊公时提督湖广
陈维崧〔清代〕
秋到离亭暮。羡风前、珊鞭玉靶,翩然竟去。借问此行何所向,笑指巴烟郢树。是乌鹊、惯南飞处。路入南荒休骋望,有陶公战舰空滩雨。酾热酒,浪花舞。严君坐拥貔貅旅。厌下流、一军下濑,目无黄祖。昨夜月明亲飨土,耍奏新填乐府。都不用、陈琳阮瑀。手掣红旗翻破阵,看郎君、下笔惊鹦鹉。猿臂种,气如虎。
题融公兰若(一作题容山主兰若)
孟浩然〔唐代〕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松柏映香台。
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夏夜与龚定庵王子若豫园话月子若为作图
曹籀〔清代〕
一榻卧花阴,瀼瀼露满襟。小园今夕话,明月故乡心。
海内论交晚,生*感遇深。隔邻弦管急,怆我独清吟。
读孚若长歌,即*赋赠仍用孚若原韵
陈维崧〔清代〕
霆轰电掣,算君才真似,怒涛千斛。百感淋漓风骤起,劈裂满堂桦烛。公醒而狂,人憎欲杀,抵鹊何须玉。春衫老泪,鲛珠瓣瓣堪掬。不记三十年前,灌夫使气,嚄唶惊邻屋。弹指蓬莱今又浅,短法可能长绿。诗酒前缘,莺花小劫,世事弹棋局。关山笛破,欲吹吹不成曲。
若海运使移节广东赋诗赠别予每过若海诸郎诵
张栻〔宋代〕
行止非人料,驱驰未*温。传闻选肤使,端为慰黎元。瘴岭农耕少,山城海气昏。唯勤凋瘵虑,此外更何言。
于晦若穆若昆季侨居倪氏庄秋夜过谈有作
徐樾〔清代〕
孤馆池塘上,高谈秋夜凉。林疏低*水,菜**经霜。
踏月人三五,吟诗句短长。漏残书乱检,讹字费商量。
韦庄金陵图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韦庄金陵图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韦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者】: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蜀,为王建掌*。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韦庄传
(录自《十国春秋》)
韦庄字端己,杜陵人。唐臣见素之后也。曾祖少微,宣宗中书舍人。庄疏旷不拘小节,幼能诗,以艳语见长。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登进士第。为判官,晋轶秩左补阙。高祖为西川节度副使,昭宗命庄与李洵宣谕两川,遂留蜀。同冯涓并掌*,文不加点,而语多称情。时有县令扰民者,庄为高祖草牒曰:‘正当凋□(鹱,内加祭)之秋,好安凋□(鹱,内加祭);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一时以为口实。寻擢起居舍人。天复间,高祖遣庄入贡,亦修好于梁王全忠。谈言微中,颇得全忠心。随使押牙王殷报聘。昭宗既遇弑,全忠遣告哀使司马卿宣谕蜀土,兴元节度使王宗绾驰驿上白。高祖颇内怀兴复;庄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乃为高祖答宗绾书曰:‘吾蒙祖上恩有年矣,衣襟之上,宸翰如新;
墨诏之中,泪痕犹在;犬马尚能报主,而况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三月东还,连贡二十表,而绝无一使之报,天地阻隔,叫呼何及?闻上至毂水,臣僚及官僚千余人,皆为汴州所害。至洛,果遭弑逆。自闻此诏,五内糜溃,方枕戈待旦,思为祖上报仇,今使来,不知以何宣告。’且令宗绾以此意谕之。卿乃惶惧而返。明年高祖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以庄为宣抚副使。未几,梁篡唐改元,庄与诸将佐诣高祖劝进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帅吏民哭三日拥高祖即皇帝位。进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顷之,梁复通好高祖,推高祖为兄,庄得书笑曰:‘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其机敏多此类。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章事。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阳。是岁,庄日诵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诗,吟讽不辍,人以为诗谶也。谥为文靖。有集二十卷,《笺表》一卷,《蜀程记》一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庄弟蔼所编,以所居即杜氏草堂旧址,故名。庄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宫人为词,强夺去,庄作‘谒金门’辞忆之。姬闻之不食而死。庄又常取唐人丽句,勒成《又玄集》。其自序云:‘谢玄晖文集盈编,止诵澄江之句;曹子建诗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两歧奚少;繁玄九变,大获殊稀。入花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惟一。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槲;管中窥豹,但取一斑。思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烹鱼去乙,或至伤鳞。自渐乎鼹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独美。然则,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蝇,去虫加爿)之水。左太冲十年三赋,未必无瑕;刘穆之一日百函,焉能尽丽?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虽遗研可惜,而备载斯难。亦由折斧伐山,止求佳木;挈瓶赴海,但汲井泉。等同于风月烟花,各是其□(木虑,去心加且),梨,柚,橘。鱼兔虽存,筌蹄是弃。金盘饮露,惟挹沆瀣之精;花界食珍,仅存醍醐之味。’庄文词甚多,不具录。
【注释】: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评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江雨、芳草、鸟啼,都隐约透出昔时的梦幻。但世事已非,令人感叹。当时唐朝也快灭亡了。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卓文君《诀别书》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王建《新嫁娘词三首》
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探汤。——《晋书·列传·第五十七章》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篇》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幼学琼林·卷三·饮食》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吴文英《杏花天·咏汤》
白菜萝卜汤,强似开药方。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屈原《九歌·云中君》
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茶经·五之煮》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佚名《鼓钟》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三国演义·第三回》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佚名《宛丘》
山河金汤固,官兵铁铠寒。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佚名《大雅·江汉》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佚名《氓》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查慎行《早过淇县》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贾谊《论积贮疏》
尚克时忱,乃亦有终。——《尚书·商书·汤诰》
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佚名《商颂·殷武》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范成大《冬日田园杂兴》
江清爱与消残醉。——吴文英《杏花天·咏汤》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佚名《商颂·那》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佚名《载驱》
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佚名《巫山高》
*时十月幸兰汤。——苏轼《华清引·感旧》
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辛弃疾《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
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辛弃疾《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列御寇《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陈子龙《易水歌》
绍圣元年1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析佩表洁,浴汤孤处。——袁枚《秋兰赋》
禹鼎汤盘,隋珠和壁。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黄庭坚《品令·茶词》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张衡《同声歌》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韩愈《宿龙宫滩》
地底烁朱火,沙旁歊素烟。——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王建《宫词一百首》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堕楼人。”唐朝杜牧《金谷园》
初衣解诗:二月花事不断,桃花开,梨花开,樱花开,海棠开,赏不完的万紫千红,红红白白花团锦簇。但与此同时的是草木争长。能够赶上花事的人,真是幸运,因为要在20来天的花期里,要有足够的天暖,足够的心情,足够的时间,还要有一点点小钱,可以供你远涉或者*游。当然最主要的年轻人害怕寂寞,尤其是女孩子,无论如何要邀约一个陪伴。
等到万般的都准备足了,却发现别人眼中的花事,轮到自己看时,不是错过了最美的花期,就是错过了最好的心情。杜牧曾经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自是寻芳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繁花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那这种惆怅当代的人也有,比如初衣也算是资深的美女,但是在记忆里逢着最好的花事,也不过是一两回。每年都说着看花,不是遇着风雨,就是错过了花期,再不就是心情沮丧,无心出游。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花事之匆忙,人生之草草,一声叹息里原来是有这么多岁月之感。
比如今天早上,匆匆往园子里路过一下,头两天极其繁茂的海棠花,真正是李清照所写的绿肥红瘦,三天潇潇洒洒的春雨,将人困在户内,出门的时候,绿色已经是立体的春深。这是杜甫所写的城春草木深的三月暮。
草木深浓的三月,遍地是照眼入心的青色。反而心思沉静下来,那不过几天前的绚烂的樱花桃李,那样拥拥挤挤的喧嚣,竟忽然成了翻过的历史。偶尔找到的一点痕迹,就是偶尔在树梢间的一两朵残花,不定什么时候悄悄地落了下来。春天就这样过去了吗?虽然有隆重的夏天垫底,但是心情沉静的幽绿当中却有一丝儿惆怅和惘然。春天就这样,过了?
这样的心情正好解读,杜牧的名诗《金谷园》。
他必是和我一样的心情。唐朝的陪都洛阳,此时正是三月不寒不暖的季节。杜牧爱花,但是也不大赶那种热闹。他喜欢在游人罕至的地方,去找一找独属于自己的春天。洛阳城郊的金谷园,因为唐朝洛阳的政治经济中心偏移的缘故,这个晋朝时候巨富石崇的私家花园,成为了一座荒僻的园林。虽然白居易也题诗,但是经过了几百年的荒芜更替,是再也找不到所谓当年的楼台亭榭,多的只是*补种的树木,以及因为游人罕至,而呈现的一派半原始蓁蓁的风貌。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这写的是3月的暮春,而且映照暮春的是杜牧寥落沉静的心情。他知道金谷园,现在并不以花事取胜,而他特地的过来,不过是想触摸一下历史的深度。他的背后是依旧繁华的洛阳,帝国到此已经运行了接*200年,人们口中的盛唐,是指武则天唐玄宗时代,距离他已经远隔百年。但是唐朝巨大的国家还在运营,只是有了日暮之感。比如再也没有雄壮有为的皇帝。
他看到的皇帝沉默坐在金銮殿上,被官宦把持,竟然发生了皇帝怕官宦,任有官宦杀戮大臣的事。而他因为刚从长安调到洛阳,不用在朝堂打卡,结果竟然留了一条命,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一闷雷一样的耳光虽然没有直接打在他脸上,但同僚的血却打醒了他,这是唐朝啊,这是全世界都向往的恢宏之邦,礼仪之地,富庶之国。他不得不再次一遍遍地检阅历史。这就是唐朝,是当下,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中的一环,但是同样,也有着历史所赋予的命运吧。盛世和唐朝也会成为历史吧。
他一步一步地走进金谷园。四处都是安静的,带着一点点的荒蛮气。那传说中的精致的楼阁,已经没有了,甚至连一块砖瓦都没有看见。但是野草丛生的池塘还在,这里当年架过飞桥,水边有水榭,这里曾经高朋满座,蜡烛的火光通宵的燃烧,用巨大的锦帐围成屏风,美丽的珊瑚放在庭院当中。杜牧是见过繁华的人,他参与过当朝皇家的仪式,但据说,这个石崇的豪华更加有个性而私人化。这是他的私家园林。
但现在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春草池塘淹没了遗迹,流水在天然的环境中滋生蓬勃的草木。石崇的金谷园的春天和他的生命早已经消失。不变的是这些野草,并不知道前朝故事,延续着自己的春天。它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这些繁华而厚重的往事吧。
我看见零星的桃花随水流过。它们是将这些桃花瓣带往哪里呢?在几百年前,石崇园林的桃花想必如霞的开放,那收罗进来的奇珍异树,在春天里开着花,在树下有成群结队的美女。现在都到哪里去了?那流水想必送过当时的桃花,接收到美女水边清脆的笑声或幽幽哭泣,但它总是这样自在地流着,仿佛从来不知道哀愁,也没有记忆。只是倒映着又一个春天来,或者走。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已经在这个园林里徘徊了很久。只有他自己知道此行的目的,又或者这个目的是在园林里面如此强烈明确的显现出来。绿珠绿珠姑娘呢?那哪一处芳草曾经是你歌舞的地方?你在哪一座楼头,曾经惆怅地看着满园的花树?
杜牧此时在三月的春暮,寻访金谷园,具有着心灵和色彩的引导的,那个名叫绿珠的姑娘,她的名字,就有着美玉绿幽幽的光泽,就天地间有哪一种绿,可以配上这个绝代的佳人?
她的故事很简单,这个像美玉一样的姑娘,能歌善舞,又会吹笛子,她是以优异的才华和美貌成为了石崇信赖的姬妾。她替石崇管理着金谷园,为石崇用歌舞做交际。谁都知道石崇最喜欢她。但是石崇的奢华和外放的个性,也带来了两个人最终命运的悲剧。
石崇势败时,他的对手向他讨要绿珠,这其实就是一种羞辱。石崇当时就拒绝了,因为这是男人的尊严,但更多的也许是一种真心的爱。他知道绿珠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被羞辱,这是他绝不允许的。但同时他也分明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不交出绿珠,他的命不过是旦夕之间。
他回到家中,本来不打算告诉事情本来的,他忍痛对绿珠说起,或者这也是一次爱的表白,因为就算是怎么样的喜欢和宠爱,作为男人的他,是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心情的。“我因你而获罪。”我爱你。这个男人泪如雨下。
其实摆在绿珠面前的有很多道路,比如她可以说,就把我送出去吧,也许我们两个的命运都会有转机。但是绿珠却是爱人的表现,“我愿意死在你面前。”我陪你死,我先走一步。绿珠微笑地退出房门,忽然她的腰抵在了栏杆上。抬起头来的石崇已经预感到了不好,但是他来迟了一步,绿珠微笑地翻下楼去,像落花一样结束了她的生命。
当然是等待石崇的是满门被杀。他死的时候笑了一下,对杀他的人说“你们这些人还不是为了贪我的钱。”他知道绿珠不是,只有绿珠不是。他在拥挤和杂踏中赴死,心地幽凉而沉静。旁边的人大喊“你为什么不早点把家财散了,做点好事?”这倒是一个诡异而现实的画面。
杜牧之所以要来凭吊绿珠,那是繁华中的奇女子,愿意以死酬爱和知己。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同花一样,在最后的一刻显示了最绚烂的华彩。生如春花,为爱而落。当然这种爱,在杜牧看来不是小恩爱,这个中间,更多的是一种知己,是一种生死之交,在古代男女的爱情很难升华,但绿珠不一样,在她的身上有多种情感的解读,爱情,道义,尊严,生死,知己,壮烈,甚至是忠心,信仰。
而杜牧之所以写绿珠之死,是带着他强烈的精神色彩的。这不是惋惜一段爱情,而是一种恩义和气节。
“落花犹似堕楼人”,这里的落花不止是春天归去的苍茫感,这里有一种自我的选择。因为绿珠是自己跳下楼的。这是一种选择,选择再被杀戮,被屈辱,被摧残之前,自己埋在最美的春天。
也就是为什么,连东风都要怨恨那哭泣的鸟类,那不是我让花落的,是花朵提前感知了春天的将走,自己凋谢了呀。
那么我们在从杜牧的现实中来看,其实他已经生在晚唐,也领略了晚唐朝廷上的血雨腥风。而有着深重历史感的杜牧,在给自己定位人生目标,来确定在这看似繁华实际已经开始倾颓中的朝代,给自己一个清晰的人生和精神理想。
做一个像绿珠一样的人,选择一种恩义,选择一种壮烈而自主的活法或者死法。
他爱唐朝。爱着这个繁华即将过去的朝代,没得选,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作为。
杜牧是少有文武全才的诗人。因为他的军事论文比他的诗作更让他得意。他骨子里有种壮烈,愿意为国家征战沙场,有着绿珠一样的烈气。
但是让他千古不朽的,却是他的诗。我常常想,也许正是这种骨子里的烈,才让他的诗有长久的生命力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古典诗词中的爱和美。
金昌绪诗词《春怨》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下!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阅读练*及答案
1、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2、“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诗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
在结构上,这首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意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望也给无情地打消了。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所以,它不仅篇法圆熟,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答案】
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
赏析:
诗的首句似*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
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形容固若金汤的古诗
形容金汤的古诗
金句名言阳光鸡汤
爱固的古诗
有固字的古诗
古诗有固定的
固城湖的古诗
古诗有固定的吗
固开头的古诗
含有固字的古诗
古诗出塞的点固
固字的古诗词
小固山的古诗
古诗背的不牢固
班固的五言古诗
古诗的断句是固定的吗
汤的古诗
有汤的古诗
表示坚固的古诗
若梅的古诗
若茜的古诗
幽若的古诗
有阳有若的古诗
有杜若的古诗
若雪的古诗
若谷的古诗
西固黄河的古诗
关于凝固的古诗
蛇固无足的古诗
固本培元的古诗
最是欢喜的古诗
钟字开头的古诗词描写才华的
交友需要谨慎的古诗
诗词中带鹭的古诗
对大海的思念的古诗
带有眉清目秀的古诗
长恨行的古诗
古诗中的优美语段
有节奏的念古诗
有关彝良县的古诗词
将军的古诗七言
有夏字的古诗夏天的古诗
最少的古诗词有诗意
筱菀的古诗词
有没有写中秋古诗的高中生
有关搜集资料的古诗
我的离职欢送会发言古诗词
读诗韵感受古诗的魅力
辽瓷的古诗
带丽香的古诗词
花不沾衣的古诗
看破人间百态的古诗
过雁意象的古诗
梦见美女亲热的古诗
古诗与摄影作品的联系
关于美好教育的古诗词
底气充足的古诗词
古诗的景物和景象
蚂蚁庄稼的古诗
日出天晴的古诗
描写夏日树影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