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

关于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9) 语录(13) 说说(39) 名言(643) 诗词(900) 祝福(6) 心语(110)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 阅读,文学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翻译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解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诗文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阅读全文]...

2022-01-14 10:51:06
  • 十七日观潮的诗意

  • 诗意
  •   《十七日观潮》

      作者:陈师道

      原文:

      漫漫*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释:

      1、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潮水最大的日子。

      2、漫漫*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坦的沙滩。

      3、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4、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5、失手:因没拿住(玉杯)而倒翻。

      6、晴天: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7、晚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诗意:

      沙滩上潮水就像奔跑着的白虹,

      天上的神仙不小心杯中美酒倒空。

      晴朗的天空在清澈的江底摇动,

      傍晚的落日在湍急的波浪中沉浮。

      赏析: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的前两句写潮水汹涌而来的气势。潮头的浪花连成一张,掠过**旷的沙滩,像一道白色的长虹迎面飞来。(m.ju.51tietu.net)看到这情景,诗人脑海中忽然生出一个奇妙的想象:莫非瑶台上的神仙失手碰翻酒杯,将那琼玉液泼洒到人间来了吗?

      后两句写大潮波澜壮阔的景象。*看潮水,蓝天的倒影随着浪涛的翻滚,在江底不停滞不前地摇晃;远望西天,黄错的落日随浪涛的起伏,忽而上升,忽而下沉。这景象,要用“吞天吐日”来形容,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阅读全文]...

2022-04-03 05:48:53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翻译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解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诗文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阅读全文]...

2022-05-11 10:04:29
  • 写春节的七绝古诗

  • 春节
  • 写春节的七绝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春节的七绝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夕》

      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

      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

      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

      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捻断须。

      《江外除夜》

      曹松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春夜雪再用韵十首》

      数声爆竹入新年,万子千红信为传。

      巽二搀先施妙手,花开倾刻更堪怜。

      《除夜宿石塔寺》

      醉後先眠客莫嗔,谁能守岁费精神。

      幸无爆竹惊寒梦,休羡椒花颂好春。

      今岁明年才隔夕,人情物态顿趋新。

      遥怜儿女团栾处,政欠屠酥第十人。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雪》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凤城新年词》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黄景仁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除夜二首》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除夕偶成呈同舍兼简陈仲恕》陈天麟

      东皇送暖下青都,雪在梅梢半有无。

      爆竹旧闻驱罔象,传杯今旧饮屠苏。

      暗中石火频过眼,忙裹银丝欲上须。

      不解玉堂供帖子,双扉聊与换桃符。

      《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阅读全文]...

2021-12-10 21:35:38
  • 古诗七绝随笔

  • 随笔,阅读,文学
  • 古诗七绝随笔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七绝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绝.桃花

      文/幽兰飘香

      几树桃花展倩姿,幽香点点入清池。

      飞花正是离人泪,我念君时君可知?

      七绝.题图

      文/幽兰飘香

      飞花细雨柳丝长,燕舞莺歌玉笛扬。

      独立小桥风满袖,谁人知我泪成行?

      七绝.游侠儿(新韵)

      文/幽兰飘香

      清风冷月夜枭号,千里独行胆气豪。

      敢问世间蝇狗事,丹心碧血染寒刀。

      七绝(新韵).和友

      一路星光一路尘,秋风送我月之魂。

      临窗独望飞花影,眷眷柔情只为君。

      七绝(新韵)

      文/幽兰飘香

      麦色青青欲*冬,西风瑟瑟逝芳踪。

      幽魂一缕清秋锁,浅月如霜霜叶红。

      绝.李玉刚(新韵)

      文/幽兰飘香

      风情万种似天仙,百媚千娇花正妍。

      长袖轻舒谁与竞?安能辩汝是儿男!

      《七绝·等》

      皓月如霜照石台,楼前桃艳盼人来。

      星辉云淡诉孤意,冷露澿湿髻下腮。

      《七绝·芸窗观雨》

      蓬篱绿竹弹秋水,檐角孤莺诉别离?

      烛影飘摇心思冷,独闻窗外雨声歧。

      《五律·大隐苦修》

      雁塔檀香罩,钟声响彻天。

      香中藏释事,经内纳佛莲。

      庙观苍生恨,堂参尘世难。

      寒钵持巷过,一路苦行禅。

      《七绝·醉话》

      倩女游荧怜月衾,离君无意欲曚尘。

      奈何桥畔痴人笑,望乡台前恨月昏。

      《古风·读火焱千钟醉有感》

      (仄韵)

      一行新词一行泪,千日旧事千钟醉。

      古来闺中多寂凉,情思一沾人憔悴。

      《七绝·问月》

      吟唐只见月寒心,读宋犹闻泪溅身。

      今古诗人书墨叹,字间悲喜懂几人?

      《七绝·雨燕》

      乌衣梁上语呢悄,诗雨潇湘湿锦巢。

      江岸划出春晓句,湖心倒映剪春刀。

      (*水韵)

      《菊开 》

    [阅读全文]...

2021-12-17 18:54:12
  • 七绝贺元旦古诗词

  • 元旦
  • 七绝贺元旦古诗词(精选25首)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绝贺元旦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七律·年末感怀(新韵)

      作者:艾晓东

      斗转星移与古同,天涯羁旅又年终。

      杯浮明月三分醉,雪映疏梅数点红。

      联海横舟逢大禹,诗山凿玉访愚公。

      时光飞箭如高铁,花谢花开似梦中。

      2.七律·2020岁末感怀

      作者:唐国兴

      未负霜须未负心,蹉跎岁月亦流金。

      常怀旧事倾眸眺,偶遣新词对酒吟。

      跌宕无悲情落拓,悠游积境意深沈。

      明朝又得奔牛势,好助神州报捷音。

      3.岁末感怀

      作者:花花

      冬来秋去梦无边,霰雪霏霏又一年。

      荏苒时光飞似箭,殷勤俗事任删编。

      恨无蓟子分身术,欲借东君造化权。

      胸中难有惊人句,笑看大海作波澜。

      4.七律·元旦咏怀

      作者:艾方成

      青女翩翩一夕逢,江山贺岁换新容。

      琼花入梦飞千里,缟鹤凌空舞万松。

      大国欣迎元旦美,壮怀何惧疫情凶。

      会当白雪化春水,盈袖梅香处处浓。

      5.七律·岁末感怀

      作者:邓元发(四川)

      *日寒潮蒙眼瞳,不知不觉已残冬。

      树轮又长风烟里,鹤发常添白羽浓。

      梦有凌云鸡叫夜,诗无新意鸟雕虫。

      心安云水行其道,坐看荧屏响岁钟。

      6.七律·喜迎元旦(新韵)

      作者:陈首儒

      玉龙漫舞下凡尘,素野凇雕映彩云。

      树挂银瓶风奏曲,梅开翠柏鹊弹琴。

      鼠离华夏逐新梦,牛转乾坤见喜神。

      一片朝霞宣旦日,满天紫气进宅门。

      7.岁杪抒怀(新韵)

      作者:张玉兰

      步入霜华喜律音,描*写仄慢耕耘。

      随星半夜窗前案,探墨三更笔下文。

      拱友吟诗歌浪漫,携朋赋韵鼓精神。

      迎新序转逐新梦,除旧贴联早见春。

      8.七绝·元旦抒怀(*水韵)

      作者:郑玉玲(广东)

      新岁管弦迎旭日,阳春白雪贺丰年。

      今宵邀酌屠苏酒,醉赏梅红处处燃。

      9.七律·风声夜语迎元旦

      作者:黄爱文(广西)

      冬入寒风整夜狂,不堪清晓下南疆。

    [阅读全文]...

2022-04-10 17:44:20
  • 观潮优秀说课稿

  • 优秀,语文
  • 观潮优秀说课稿

      导语:“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观潮》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与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感与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与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阅读全文]...

2022-02-25 05:52:07
  • 观潮课文原文

  • 语文
  • 观潮课文原文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潮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观潮课文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语文版《观潮》知识点

      1、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流入杭州湾。钱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别宏伟,是因为钱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出海口宽达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缩到二十公里,而到了盐官镇附*,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宽内窄,呈喇叭形。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进。由于里边江道突然变窄,所以大量潮水被*夹住;又加上这一带河床高低悬殊也很大,从而向东流的江水冲击着由东向西涌来的潮水,前浪叠后浪,互相拥挤、堆积,进到盐官镇时江道最窄,形成最高峰。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形成闻名中外的天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观潮的最好时候,所以人们竞相前往海宁观潮。

      2、词语解释

      横卧:横躺着。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

      屹立:高耸地直立着。

      横贯:横向贯穿。本课指钱塘江潮头从这岸到那岸横着通过去。

      余波:指大潮过去以后剩下的波浪。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人声鼎沸是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

      水天相接:江面和天际会合,指地*线。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很大。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山崩地裂多发生在地震的时候,本课形容潮来的声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

      漫天卷地:漫,满、遍。漫天卷地是铺天盖地的意思。本课形容大潮余波水势汹涌。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具体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这一段先交代观潮的.时间、地点。接着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及远处的小山、*处的建筑,从而写出了潮来前的*静。之所以写潮来前的*静,是为了给潮来时的景象作铺垫,使人读到“潮来时”的景象时自然与先前的“*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在这部分的描写中“江面很*静,越往东越宽”这句话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地势的特点,才有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形成。最后写钱塘江大堤上等待观潮的人极多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足以看出人们的心情,也正说明这“天下奇观”对人们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第3自然段先写从远处传来的“好像闷雷在滚动”的隆隆的响声,但“江面还是风*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声音像闷雷说明还很远,江面还没有变化却听到声音,可以想象大潮来势之大。接着再写随着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说明是在远处,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条白线”,是因为水天相接的东边江面宽阔,潮头不高的缘故。

      第4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绘大潮越来越*时的壮观景象。先写“白线”很快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大潮越来越*,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接着写“再*些”时,“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从颜色和高度这两个角度写出了大潮的气势,这是由于东宽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滚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墙。最后写“越来越*”时,大潮更加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个角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真是气吞山河,无比壮观。

      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江面的景象与变化。一是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大潮过去时急且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个词写出了余波之大。二是写江面恢复*静以后,江水涨了六七米高。显然,这时的*静与潮来前的*静完全不同。这两点描写从另一角度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阅读全文]...

2022-03-03 21:45:41
  • 写牡丹的古诗有哪些(赞美牡丹七绝诗词)

  • 牡丹,赞美
  • 牡丹,花色艳丽,朵大而香,品种繁多,富丽堂皇,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被誉为“花中之王”。历史上,牡丹最初是一种药材,南北朝时期开始作为观赏花卉,在盛唐时期,牡丹一举成为“国花”。

    宋代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是牡丹地位提升到顶峰的重要时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王侯家为牡丹贫”。最贵的姚黄魏紫,一株可以卖到数万钱,各路富豪不惜血本,竞相买花争艳。

    到了宋朝,关于牡丹的栽培技术和文化价值更加丰富,欧阳修曾写《洛阳牡丹记》,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当时牡丹的种类和起源。明清时期,有很多不同版本的《牡丹谱》,使得牡丹文化更加完整。

    牡丹开于暮春初夏时节,此时已百花开尽,使得牡丹更加突出。由于牡丹的崇高地位,关于牡丹的诗词特别的丰富,也有很多非常经典的语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最为优美的10首。

    1.《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盛唐时期,牡丹最风流。诸多唐朝诗人都有作品。刘禹锡这首赏牡丹,通过与芍药、芙蕖的对比,显示出牡丹品高多情的真国色。凭着这句诗,刘禹锡历来被称为“赞美牡丹第一人”。其实,刘禹锡还写过很多牡丹诗,比如:《和令狐相公别牡丹》:*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这些诗都很不错。

    2.《清*调词三首》 唐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觉得“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于是,就把在翰林院的李白叫来吟诗助兴。李白当然知道唐玄宗喜欢杨贵妃,于是借着牡丹花,来形容杨贵妃的美,写下了这三首《清*调》,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

    3.《牡丹》 唐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在众多的咏牡丹诗中,皮日休的这一首殊为精绝。既体现了牡丹的时令特点,又称赞了牡丹的花王地位。尤其是“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这一句,对仗工整,构思精巧。

    4.《牡丹》 唐 李正封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就是来源于这首诗。秀色可餐,香气袭人,流连忘返,不知归期。这就是牡丹的魅力。这首诗虽然短,但是却很贴切生动。

    5.《咏牡丹诗》 唐 *甫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知君已解相轻薄,斜倚栏杆首重回。

    这首诗颇有仙风道骨,风流潇洒。春天牡丹开花晚,直到其他花都开完了才开。鲜艳如火,异香仿佛来自天外。早上妖艳摇曳,晚上含情如愁。好像知道人们喜欢它,就斜倚栏杆把头探过来。从写景、拟人,动静结合,十分传神。著名诗论家司空图评价*甫这首诗说: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谁似天才*甫,牡丹属思亦纵横。

    6.《白牡丹》 唐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这也是对牡丹国色天香的描写,只不过是通过侧面来体现。牡丹太漂亮了,以至于男人惭愧,女人嫉妒。牡丹太香了,以至于晚上根本闻不到其他的气味,满院子都是牡丹的香气。

    7.《牡丹》 唐 柳浑

    *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在唐朝,一株牡丹价万金,不是富贵人家,是不敢轻易花钱买的。所以,作者由于囊中羞涩,十分无奈。然而,等到作者看到了牡丹,才发现,其实牡丹也不过如此,跟戎葵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其实,两者的差距是明显的。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作者是给自己找个没钱的台阶下,另一方面,也是在讽刺那些为了牡丹不惜一掷千金的土豪。

    8.《题开元寺牡丹》 唐 徐凝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

    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开元寺,在浙江杭州。在唐朝,牡丹只在北方种,南方种的极少。所以,白居易曾说:归到江南无此花;李咸用言:少见南人识,识来嗟复惊。白居易最爱牡丹,当时已是广为人知。他曾经写过《牡丹芳》等数十篇牡丹诗。

    当时,只有开元寺有牡丹。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到开元寺观赏牡丹花。开到了徐凝这首诗,十分欣赏,邀请他来喝酒。这首诗有几个特点:一是通过海燕、胡蜂不识牡丹来说明南方栽种较少,二是通过与芍药玫瑰的对比突出牡丹的艳丽,三是把白居易写入诗中,因为白居易当时诗名最重,也爱牡丹,从而使得“名花有主”,所以,白居易对此十分高兴,并将其推荐给了元稹等人,从此,徐凝诗名大震。

    9. 《洛阳观花》 宋 张崏

    *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

    只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

    [阅读全文]...

2022-07-06 11:30:18
  • 七绝·海门观日四首

  •   一    登高眺远静观东,朝仰人间一抹红。  万缕盈眸时转迅,日腾山海涌潮中。    二    海门观日喜晨初,犹揭盖头风韵舒。  先抹人间红一缕,飞鸥掠浪逐惊鱼。    三    海门东望晓方苏,一片云霞独守孤。  浪子回头金不换,飞腾寰宇照尘无。    四    潮生有信涌东方,一抹朝霞万里长。  日出江山红胜火,丹心与共照沧桑。

      编辑点评:

      海门观日,晨光乍现,阳气初生,气象万千。登高东望,顿时让人感觉心胸开阔。作者抓住了朝阳初升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象,大胆比拟。既让读者看到了唯美的画面,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情绪。文词雅致,小巧而清新。推荐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6-26 11:19:03
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 - 句子
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 - 语录
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 - 说说
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 - 名言
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 - 诗词
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 - 祝福
七绝观潮古诗是谁写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