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结合的古诗

关于视听结合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视听结合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视听结合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视听结合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2) 语录(13) 说说(2) 名言(14) 诗词(68) 祝福(4) 心语(10k+)

  • 古诗中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摘抄大全

  •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轮穿沼水无痕。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鸟涧鸣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夜,山谷空无一人,此乃静。

    却有桂花静静飘落,此乃动。

    动静结合。

    但是表面的宁静终于被打破,月亮从云背后出来了,月光皎洁洒在山中,惊得山鸟扑翅急飞,发出的嘶叫声也在寂静的山谷里阵阵回响。

    又是动静结合,以月亮出现,鸟鸣阵阵衬托夜晚山谷的幽静。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阅读全文]...

2022-07-11 12:12:26
  •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推荐

  • 语言,文艺,体育
  •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推荐

      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二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镜头。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视听语言镜头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一)淡出、淡入:

      又称渐隐渐显。淡出是画面由明晰渐渐隐去,变为全黑,相当于舞台上的“幕落”;淡入是影片从全黑中渐渐显出画面来的一个镜头的开端,它的作用是分隔时间空间,表达戏剧段落,相当于“幕启”。

      (二)化出、化入:

      即在前一个镜头渐隐的同时,后一个镜头又重叠出现,直到前一个镜头消失。这种方法常用于影片开始时的字幕介绍,或表示剧中人的回忆、想象以及时间的省略。比如从一个雪景转换为桃花盛开所表示的冬春季节,最适用于吐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三)划出、划入:

      是以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周线,从镜头画面的一边或一部分运动到另一边或另一部分。第二个画面就跟着这条直线或圆周线出现,直到前后两个镜头交替完毕。这种方法好象翻阅画册的动作,常用于科教影片中,也可在故事片中表现字幕或人,景等物。另外,“划”的技巧中还有帘子卷起或放下那样的帘出、帘入形式和以缩小或扩大圆圈来展现画面的圈出、圈入等形式。

      (四)切出、切入:

      它是从前一个场景的画面立即转为后一个场景的画面,中间不需要任何技巧,而采用镜头直接转换,连接紧凑,往往用在环境描绘、人物对话、行动的衔接上,在艺术表观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

      (五)反转、倒转:

      是一个画面经过180度的前后翻转换为另一个画面。这种反转画面特别适用于表现对比内容的镜头。在影片结构上,还可以用它来连接两段各不相同的“戏”。倒转画面,是将一个倒置的画面上下旋转180度变为正置的活动画面,这种方法,能够改变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电影镜头

      这里所讲的电影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运动的方式,拍摄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而言。

      电影镜头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电影内容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的镜头。电影摄影机从开拍起到停止拍摄,这—段电影胶片叫做一个镜头。从第二次开拍到再停止就算第二个镜头。一般地来说,电影镜头有下列几种:

      (一)拉镜头:

      它的作用是为了让观众在看清楚某一重点的基础上,由点到面,认识人物和环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拉镜头使人产生宽广舒展的感觉。例如,故事片《苦菜花》中的第一个镜头,首先出现的是一朵盛开的苦菜花的特写镜头,然后又出现一只小手伸入画面采摘,但观众却看不到人物,也不知道是准的手,这是镜头拉开了,观众才看到是曼子在欣喜地挖出苦菜花。这种拍摄方法,就叫做拉镜头。

      (二)眼镜头:

      顾名思义,就是镜头始终是跟随一个在行动中的表现对象进行拍摄,以便连续而详细地表现他的活动情形,或在进行中的动作和衷情。

      (三)摇镜头:

      这是指摄影机放在固定位置,向左右环顾,摇摄全景,或者跟着拍摄对象的移动进行摇摄。它常用于介绍环境或突出人物行动的意义和目的。

      (四)推镜头:

      是指被摄人位置不动,只移动摄影机推成*景或特写镜头。同一个镜头内容,缓慢地推*,给人以从容,舒展和细微的感受。快推则产生紧张,急促、慌乱的效果。推拍,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加强气氛的烘托。

      (五)主观镜头:

      是将电影的镜头当做剧中人物的眼睛来观察和表达客观事物的,它可以模拟感觉、渲染气氛。主观镜头比较普遍的是用来表现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态,也常用来反映人物的幻觉,想象,这在电影中是经常出现的。同时,对于刻划人物性格也有突出的作用。例如,故事片〈〈小花》的开头,有一段小花寻找哥哥的回忆镜头,它先用奔跑的镜头,引出当年的小花,又用喊哥哥的声音回到了现实,处理得自然流畅,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

      (六)空镜头:

      这种镜头,以具体的视觉形象(即画面)表明一定的时间、地点、没有人物,没有语言,只丧现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气氛的.场面。如山、水、海、青松、花草、白云、月亮、飞鸟等。它是使电影富有诗情画意的重要手段,从而造成宽广,深邃的意境。

      (七)俯仰镜头:

      俯仰镜头可分为俯镜头和仰镜头。俯镜头除鸟瞰全景之外,还可以表现阴郁、压抑的感情,一般起贬意的作用。仰镜头为瞻仰景,在感情上起着褒意的作用。

      (八)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一般用于大场面的拍摄,它能够改变镜头视角和画面空间,有助于戏剧气氛和效果的渲染。例如,故事片《天山的红花》中,当奥依古丽下了吉普车,走进群众欢迎她的场面,就是摄影师在直升飞机上高俯拍摄的。这种拍摄方法渲染了气氛,展示了广阔的空间。

      (九)综合性镜头:

      综合性镜头,指镜头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为了使电影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现某一情节,往往在一个电影镜头里,将推、拉、升、降、摇、移等镜头结合在一起使用。它为画面造成正、侧、仰、俯、*等各种不同的镜头角度,既能表现环境的全貌,又能表现某个特定人物的*景,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使电影更加富有表现力。所以,电影镜头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交织在一起使用。这种镜头也称为长镜头。

      (十)变焦距镜头:

      它是指摄影机的位置不变,通过安装在影机内的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变化,使拍摄对象在不改变与摄影机的距离的条例下,加速或匀速的拉远或推*,造成一定的节奏。

      一、升镜头

      指摄影机从*摄慢慢升起,形成俯视拍摄,以显示广阔的空间。它可局部展示整体。如在影片《青春之歌》的结尾中,学生用水龙头把*神得抱头鼠窜,江华、林道静跑入画面,号召同学前进。这时一个上升镜头从全景变成广阔的远景,学生队伍的革命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当。它既有连续性,又富于生命的动感加强了戏剧效果,形象地告诉观众,党领导的*必然战胜**派而得到最后的胜利电视剧《水浒传》(总导演:张绍林)第1集中“高俅发迹”那场戏,高俅投到端王府后,昔日的小流氓们以“苟富贵,莫相忘”前去纠缠,高俅约他们第二天翠仙楼聚餐。翌日,(升)翠仙楼,高俅派军士前来,把往日的狗腿子们打得身残腿断。这个“升拍”既描写了环境,又刻画了高俅的阴险毒辣。

      上升镜头有时还具有讽刺意味。

      二、降镜头

      指摄影机下降拍摄,则引起相反的效果,有时也用在介绍环境。如在影片《*原游击队》中,描写李向阳他们下地道,就是用的下降镜头。升降拍摄,大多用于大场面的拍摄。它能够改变镜头和画面的空间,并有助于加强戏剧效果,渲染气氛。

      电视剧《水浒传》第2集《拳打镇关西》中,鲁达与史纹龙在店中喝酒,听隔壁有女人哭泣,烦心而难饮,鲁提辖决心为那父女出气,摄影机降下,拍出前景的一桌酒菜,突出中景中欲铲除恶人的鲁提辖。

      三、俯镜头俯镜头一般称为鸟瞰镜头

      除鸟瞰全貌外,在感情色彩上还可以表现出阴郁、压抑等情绪。有时它起着贬低的作用。如在影片《*原游击队中,俯拍汉奸地主的家,就是贬斥。

      电视剧《水浒传》第1集“高俅发迹”中,远景,东京汴梁,(俯摇)繁华的港口、城楼,(跟拍)一乘轿子,进入热闹的大街,将东京的兴盛、富庶像《清明上河图》一般展开。

      四、仰镜头

      一般称的仰瞻景。它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景仰的感觉。如在影片《南昌起义》中,所拍孙中山的铜像便是如此电视剧《水浒传·高像发迹》中,有段戏写王进抱打不*,把高俅的同伙打得落花流水,(仰拍)王进冲过去,直抓高俅。这个仰拍,突出刻画了王进的英勇无畏、除邪扶正的英雄气概。

      俯、仰镜头,褒贬鲜明,感情色彩强烈,使用时必须符合剧中规定的情景。俯、仰镜头,在特定情况下,感情色彩也会发生颠倒,即用俯镜头显示崇高,用仰镜头反而表现贬抑等等。这是俯、仰镜头的特殊用法。

      五、水下镜头

      潜镜头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水底下进行拍摄,以表现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如影片《大白鲨》、《泰坦尼克号》、《猎字U-571)等,都有大量的水下镜头。

    [阅读全文]...

2022-06-12 18:56:31
  • 古诗关于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

  • 1、鸟鸣涧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

      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7、《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8、《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阅读全文]...

2022-07-01 15:17:28
  • 初中文学常识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 文学,初中
  • 初中文学常识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在整个初中学*阶段里,语文老师都会或多或少讲到一些文学知识,这些文学知识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文学常识,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中考语文考试常常会考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学常识之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欢迎阅览!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一、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二、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四、当前之景为实,已逝、设想之景为虚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往往去描述此时不在眼前,却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用已逝之景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福州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总之,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阅读全文]...

2022-06-19 19:05:00
  • 动静结合的诗句

  •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绝句》

      唐·杜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阅读全文]...

2022-07-29 20:35:16
  • 动静结合的诗句_动静结合的诗

  • 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动静结合的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动静结合的诗句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2、《绝句》

    唐杜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8、《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9、《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10、《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小编推荐

    一、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二、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三、*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四、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民国梁启超

    五、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选自《葬花吟》

    六、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选自《佛经》

    七、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八、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九、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十、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十一、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十二、自从别欢后,叹声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十三、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十四、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十五、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十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十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选自《青玉案》

    十八、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阅读全文]...

2022-06-16 20:09:58
  • 动静结合的诗句_绝句动静结合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动静结合的诗句》,愿对您有所启发。

    动静结合的诗句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2、《绝句》

    唐杜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8、《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9、《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10、《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是不是觉得动静结合的诗句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鸟鸣涧动静结合的诗句,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3-27 23:20:42
  •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 阅读,文学
  • 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别的诗词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例分析——诗词鉴赏中虚实结合手法

      一、背景

      这是一堂高考诗歌复*课,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方法一直是学生答题中比较模糊的概念,有时因不会运用而造成不得分。本课试从景物描写的方式入手,切入虚实结合的概念,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比较明晰的理解,进而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虚实结合手法在诗词鉴赏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高考题见识虚实结合手法等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考查的题型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自主探讨,主动总结规律的*惯。加深对*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的含义,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答卷。

      教学难点:虚实结合高考诗词鉴赏述语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关于古诗文鉴赏高考大纲是这样要求的: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知道表达技巧一般包括:抒情方式、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描写方式在诗歌中常用的就是对景物的描摩,包括远*高下、色彩明暗、动静结合、正面侧面、虚实结合等。

      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结合诗的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技巧。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应,虚景和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我们往往因写不出或写不完全而被扣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虚与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常碰到的虚与实的问题经常就是围绕着景物展开的。我们*时常说的虚实结合一般就是指虚景与实景的结合。

      二、诗歌中的虚实结合的概念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假想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补充映衬,交织融合,相得益彰,使形象鲜明,并使容量增加。现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当前为实,追忆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突出中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的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怀古伤今诗多是通过追忆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今昔生活的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处境对比、曾经的繁华与今景的萧条的对比,以虚衬实,虚实结合,突显出今时今世的浓重悲哀,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2、当前为实,未来为虚。比如柳永《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3、客观为实,想象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来突出中心的。实写显得具体、明朗、真切,虚写显得空灵、飘逸、含蓄。二者结合运用,虚实相生,作品就结实而空灵,具体而含蓄,富有艺术魅力。其中虚写方面大致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梦境为虚。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上下片各分为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是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

      ②、仙境为虚。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神秘与美丽,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诗词中所构创的意象既可以化虚为实,以虚显实,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也可以化实为虚,由实入虚,化景物为情思,从而达到或虚中见实,或实在虚中的妙境。虚与实二者之间还可以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诚如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所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三、总结归纳

      1、我们学*虚实的关系离不开诗词的主题,所以在试卷上碰到类似问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的问题时,只答虚实相生是不够的,必须和主题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常用的表术方式是: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慨。

      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泻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2、我们所说的实写虚写实际上是实景和虚景的描写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试卷上首先考虑的仍然是景物的描写是否虚实的问题。

      四、迁移训练

      从下面给出的诗中找出描写景物在表达技巧上可以用虚实结合来概括的几首来。并分析一下这种结合与主题的关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教学片段

      学生分析做答案,结合诗歌内容,运用虚实词汇解题,非常清晰。这里选用的四首诗《虞美人》是高中教材上的,学生复*,就当做熟悉;《邯郸冬至夜思家》2005年全国卷高考题,不过难度不大;只有《塞上听吹笛》稍难一些,老师作总结性的解答(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使学生既明晰了答题要求,也能理解到鉴赏诗歌仅仅靠一点表达技巧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后下一番功夫的。

      片段实录: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虞美人》这首词中的虚景和实景分别是什么?

      生1:故国是虚景

      生2:应该是雕栏玉砌

      师对1、2生说:对!故国的雕栏玉砌

      师:那么实景呢?(学生一时找不出,思考)

      生3:小楼昨夜的东风?

    [阅读全文]...

2022-01-22 21:09:20
  • 团结合作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列宁

    2.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3.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4.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

    5.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6.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

    8.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9.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1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11.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12.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13.民齐者强。——荀况

    14.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15.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16.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7.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18.上下同欲者胜。——

    19.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20.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21.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22.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23.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美.韦伯斯特

    24.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

    25.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等或*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英.欧文

    26.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27.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

    28.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29.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30.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31.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歌德

    32.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3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

    34.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

    35.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36.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

    37.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

    39.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

    40.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乌孜别克族)

    41.不怕不翻身,只怕不齐心。

    42.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尔族)

    43.箭装满袋大象踩不断,团结起来的力量胜过大象。(傣族)

    44.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赫哲族)

    45.齐心的蚂蚁吃角鹿,合心的喜鹊捉老虎。(蒙古族)

    46.好虎架不住一群狼。

    47.两个聪明人在一起商量,就会生出更好的主张;黄和红的两种颜色混和,就会变出另一种色彩。(藏族)

    48.两个协调的力量,可以分十个人的力量。(赫哲族)

    49.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50.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

    51.离群孤雁飞不远,一个人活力气短。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阅读全文]...

2022-06-26 13:15:40
  • 团结合作的名言

  • 名言,经典
  • 1、前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2、一虎势单,众鸟遮日。

    3、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4、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5、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6、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7、路见不*,拔刀相助。

    8、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9、只扇动一只翅膀是飞不起来的。

    10、一个势孤俩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11、一人难唱一台戏。

    12、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3、人多讲出理来,稻多打出米来。

    14、团结邻里千家赞,和睦孝亲美名传。

    15、烂麻搓成绳,也能拉千斤。

    16、微风聚在一起,就有台风的力量。

    17、人心齐,泰山移。

    18、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9、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20、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2、万人万双手,拖着泰山走。

    23、上下同欲者胜。

    24、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

    25、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26、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27、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28、一个手指握不成拳头。

    29、离群孤雁飞不远,一个人活力气短。

    30、要想飞,就得追;要成功,努力干。

    31、三虎必有一彪,三鹰必有一鹞。

    32、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33、人多买棺材都买不成。

    34、疑人误友,疑事误功。

    35、和为贵,忍为高。

    36、只有主角不成戏。

    37、群众心里有天*。

    38、众人扶船能过山。

    39、兄弟无远,携手同行。

    40、企业发展,人人有责。

    41、携手健步走,共享邻里乐。

    42、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43、不怕苦,苦一时;怕吃苦,苦一世。

    44、一人不敌二人计,三人合唱一本戏。

    45、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46、永不言退,我们是最好的团队。

    47、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

    48、一只手打不成结。

    49、一朵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50、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阅读全文]...

2022-06-24 01:09:10
视听结合的古诗 - 句子
视听结合的古诗 - 语录
视听结合的古诗 - 说说
视听结合的古诗 - 名言
视听结合的古诗 - 诗词
视听结合的古诗 - 祝福
视听结合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