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赵姓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和赵姓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和赵姓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和赵姓有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姓赵的名人有哪些
《百家姓》开篇,赵姓为首。实际上赵姓从来不是人口第一的大姓,只是《百家姓》成书于宋朝,赵氏为皇族,赵姓为国姓,所以才被列为百家姓第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姓赵的名人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姓赵的名人有哪些?
赵宣子:名盾,春秋中期晋国的正卿,是晋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赵国的先祖。
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国杰出的政治家,赵国的奠基人。
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政治家,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在位期间打败了强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赵雍:即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原君:即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赵武灵王之子,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
赵奢:赵奢,赵国宗室名将,善用兵,因功被封马服君,成为汉族马氏大宗的始祖。
赵政:即秦始皇,杰出的政治家,秦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任贤用能,终翦灭六国,统一四海,被后人尊为“千古一帝”。
赵佗:秦朝著名将领,后南下百越,建立南越国。
赵云:常山(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
赵匡胤:河北涿州人,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赵普:蓟(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丧权辱国,被俘后禁于金国,艺术上却卓尔不群,曾创立宫厅院体画派,其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赵孟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杰出书画家,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对后世影响甚深,人称一代宗师。
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末三大画家之一,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影响甚深。
赵戴文:山西五台人,同盟会会员,*元老,民国时任*山西省*。现在赵戴文出生地五台县的赵族人口已达2万之多。五台的赵氏祠堂在五台县槐荫村。五台的族人主要分布在槐荫村、大石村、伏胜村、安家村等村。
赵登禹:山东菏泽人,*二十九军师长,长城抗战血战赤峰口,芦沟桥事变后,在保卫北*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是抗战中最早牺牲的*军队高级将领之一。
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其语言朴实生动,多反映当时新农村生活。
赵元任:天津人,当代语言学家,通晓中、英、德、法等多种语言,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著述颇丰,有《*语入门》、《现代吴语的研究》、《语言问题》、《赵元任歌曲选》等。
赵薇:大陆著名女演员,歌手
赵本山:大陆著名小品演员
赵文卓:演员
赵姓的来源
其起源有两个
1、出自嬴姓或姚姓,赵姓来自赢姓,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使用赢姓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
伯益为颛顼帝孙,被舜帝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定了叛乱。
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晋景公为了夺取赵氏家族控制的*,默许智、韩、魏三卿联合诛赵氏,灭其族。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敬侯赵襄自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
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
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赵城赵氏(赵国)和犬丘赵氏(秦国)的祖先是蛮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和季胜,赵政是嬴姓赵氏,恶来那一支,而赵城那支的祖先是季胜。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2、为匈奴、*、女真、党项、满族改赵姓或赵宋王朝赐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犹太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唐末,首领拓跋思恭因协助唐朝镇压黄巢之乱有功,赐姓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以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为中心的地方*。自此以後,夏州党项*日益壮大。赵宋立国,复赐夏州党项首领拓跋氏以赵姓。
赵姓的起源与家谱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赵姓的起源与家谱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赵氏
分布地区
甘肃天水郡,河南南阳郡,甘肃金城郡,江苏下邳郡,河南颍川郡。
历史来源
「赵」姓起源
「赵」姓出自「嬴」姓据「唐书」记载,上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第十三世孙造父,在周穆王时传说他曾取良马八骏,献与周穆王,周穆王乘这八匹骏马西巡狩猎。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在池设宴招待他,饮酒唱和乐而忘返,为周穆王御车,日趋千里,息徐偃王反叛,其后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既今山西省洪洞具北,其后为赵氏。「百家姓」编与宋朝,皇帝的的姓氏是国姓,当然放在第一。「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赵」指「权」,「钱」指「金钱」。
其起源有三:
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指出:“《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其后在战国时建立赵国,赵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
2、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
3、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4、以国为姓。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被秦国所灭,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二二二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
西周时,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并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东北活动的开始。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唐初,有赵姓将士在*“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在广州定居。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如下地区: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则迁居如下地区:浙江绍兴、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州;而魏王则降调至房州(今湖北房县),其子孙为官而迁徙地区有河南开封、洛阳,山东沂州、济州,福建汀州,江苏昆山、溧城,浙江秀水等。靖康之耻之后,徽钦二宗被掳往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东北广大地区播迁繁衍。南宋初,康王赵构南迁杭州定都,则有赵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苏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饶,南宋被灭,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繁衍。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赵姓的播迁。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如瑶族中的赵姓在缅甸、老挝、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赵姓迁徙史
一、两汉以前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这样,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属甘肃),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迁徒六国贵族之后到关中。
二、汉至宋以前的迁徙。西汉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西南),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内蒙古武川西)。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当时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设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至武川。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这支赵姓从代又迁居洛阳。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徒居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
三、两宋以来的迁徙。公元960年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
家族名人
赵云:(?-229)是三国名将,字子龙,三国时常山真定人。初从公孙瓒,后归附刘备。勇敢善战,以忠勇著称。封永昌亭侯,累迁镇军将军,卒谥顺*。
赵飞燕:(?~公元前1)汉成帝皇后。善歌舞,因体轻如燕,故称为飞燕。成帝时入宫,为婕妤,极得成帝宠幸,许后废,被立为皇后,擅宠十余年。哀帝立,尊其为皇太后,*帝初年,废为庶人,遂自杀。
赵普:蓟(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贤相,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丧权辱国,被俘后禁于金国,艺术上却卓尔不群,曾创立宫厅院体画派,其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赵孟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杰出书画家,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对后世影响甚深,人称一代宗师。
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末三大画家之一,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影响甚深。
赵戴文:山西五台人,同盟会会员,*元老,民国时任*山西省*。
赵登禹:山东菏泽人,*二十九军师长,长城抗战血战赤峰口,卢沟桥事变后,在保卫北*的战斗中壮烈捐躯,是抗战中最早牺牲的*军队高级将领之一。
赵树理:山西沁水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其语言朴实生动,多反映当时新农村生活。
赵元任:天津人,当代语言学家,通晓中、英、德、法等多种语言,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著述颇丰,有《*语入门》、《现代吴语的研究》、《语言问题》、《赵元任歌曲选》等。
姓名的藏头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姓名的'藏头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达
陈书列阁立身正,
达溯浙东千年城。
作画妙笔流新彩,
品高韵雅存古风。
温永龙
温泉碧水藏蛟龙,
永葆青春赛古松。
龙吟三声九州颤,
好似苍雷震晴空。
王强浩
王子终究会称王,
强将手下兵亦强。
浩月当空春风浩,
扬眉吐气美名扬。
陆志良
陆离纷呈电脑课,
志为育人效伯乐,
良园教育出高材,
师誉名扬网络热。
程林皓
程门立雪跪师尊,
林木成材辅三春,
皓月心怀明学子,
敬献诗句表良淳。
吴仇
吴地蜀天魏鼎健,
仇恨爱憎三国演。
善恶美丑一念悬,
缘定今生献赤胆!
刘桐江
刘府公子正少年,
桐树载好引凤攀。
江海波涛炼赤胆,
学富五车美名传!
李金泽
李唐气象威天下,
金宇玉阁藏奇葩。
泽被行处路宽广,
记时程功不须夸。
李艳霞
李生商丘锦花璨,
艳行中原名斐然。
霞滋云彩七色斑,
美丽善良赛天仙!
孙飞白
孙子当年过楚吴,
飞扬雄兵身后孤。
白驹过隙叹身过,
赵姓皇帝是哪个朝代
我们是一群健壮的鹿,在草原上张扬的奔跑,我们在努力追逐梦想,追逐未来。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赵姓皇帝是哪个朝代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宋朝18个是,这18个正统王朝的皇帝:
1、太祖赵匡胤 建隆元年(960)——开宝九年(976)
2、太宗赵炅 太*兴国元年(976)——至道三年(997)
3、真宗赵恒 咸*元年(998)——乾兴元年(1022)
4、仁宗赵祯 天圣元年(1023)——嘉祐八年(1063)
5、英宗赵曙 治*元年(1064)——四年(1067)
6、神宗赵顼 熙宁元年(1068)——元丰八年(1085)
7、哲宗赵煦 元祐元年(1086)——元符三年(1100)
8、徽宗赵佶 建中靖国元年(1101)——宣和七年(1125)
9、钦宗赵桓 靖康元年(1126)——二年(1127)
10、高宗赵构 建炎元年(1127)——绍兴三十二年(1162)
11、孝宗赵眘 隆兴元年(1163)——淳熙十六年(1189)
12、光宗赵惇 绍熙元年(1190)——五年(1194)
13、宁宗赵扩 庆元元年(1195)——嘉定十七年(1224)
14、理宗赵昀 宝庆元年(1225)——景定五年(1264)
15、度宗赵禥 咸淳元年(1265)——十年(1274)
16、恭帝赵德 德祐元年(1275)——二年(1276)
17、端宗赵昰 景炎元年(1276)
18、末帝赵昺 祥兴元年(1277)——祥兴二年(1279)
其他的土皇帝有4个,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1、公元300年,称帝的赵廞,年号太*,在位一年。(西晋)
2、公元613年,称帝的赵破陈,年号太*,在位一年。(隋末)
3、公元1103年,称帝的赵谂,年号龙兴,在位一年。(北宋)
4、公元1353年,称帝的赵君用,在位一年。(元末)
介绍
皇帝是*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起源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最早所谓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
秦始皇统一*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先秦时期,*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后”或单称“皇”、“帝”,如:帝尧、帝舜、夏后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嬴政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决定兼采“皇”、“帝”之号,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为“皇帝”,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俗称“秦始皇” ,从此天子称为皇帝。至我国明代,行文中“皇帝”一语已经很常见,如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皇帝曰:‘巡抚佥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劳哉,赐汝朱提文蟒。汝(袁可立)嘉而毛帅骄愎不协,蛊于兵,满蒲昌城袭报用敢献功。”
皇
自公元前3000年至前21世纪,是*文明初起的时代,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还有一说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伏羲氏(又称羲皇),以通神明之德创八卦,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又创造了五弦琴,即后来的七弦琴。而已考古发现*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乐的开始,传说她练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至他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
三皇五帝
帝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建都有熊(今河南新郑)。炎帝,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素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陛下
为什么把皇帝称为“陛下”呢?“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陛下”这一称呼《韩非子》已有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后来,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礼仪上不能有失尊卑。
上皇
上皇,是太上皇帝(太上皇)的简称。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十面埋伏,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突围不成,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每天都去参拜自己的老父亲。谁知有一天当他又去参拜父亲刘太公(刘煓)时,却见父亲穿着一件旧袄,手拿扫帚,毕恭毕敬地迎接他。刘邦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搀扶父亲,而刘太公却连连后退。刘太公说:“您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然是您的父亲,也只是一个*头百姓,*头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杀头的。我也不想为这事坏了天下的法纪。”汉高祖犯了愁,对于怎样才能不失礼度地对待自己的父亲,他一直想不出个好办法。后来,有个大臣说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亲为太上皇帝,建议刘邦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帝”。刘邦听了这话大喜过望,马上举行大典,将刘太公扶上太上皇帝之位。皇帝的父亲从此就被称为“太上皇帝”,这一叫法历代沿袭下来。皇帝是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文“皇帝”一词为秦始皇所创,取“三皇”及“五帝”合一而成。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皇帝”是帝国的领袖,*代以来汉语中对于*以外的帝国元首虽然也有称“皇帝”,但很多常使用音译(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沙皇等)。 对应的英文单词是Emperor,作为与King(国王)的区分。
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时杨生馆于赵氏)
元稹〔唐代〕
蒙蒙竹树深,帘牖多清阴。避日坐林影,馀花委芳襟。
倾尊就残酌,舒卷续微吟。空际飏高蝶,风中聆素琴。
广庭备幽趣,复对商山岑。独此爱时景,旷怀云外心。
迁莺恋嘉木,求友多好音。自无琅玕实,安得莲花簪。
寄之二君子,希见双南金。
卜算子 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赵有真得归.....
辛弃疾〔宋代〕
百郡怯登车,千里输流马。乞得胶胶扰扰身,却笑区区者。野水玉鸣渠,急雨珠跳瓦。一榻清风方是闲,真得归来也。
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赵*尝示诗
陆游〔宋代〕
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夷。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
别赵子(赵子名德,潮州人)
韩愈〔唐代〕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馀。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须。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识一已忘十,大同细自殊。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
孙逖〔唐代〕
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
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关山瞻汉月,戈剑宿胡霜。
体国才先著,论兵策复长。果持文武术,还继杜当阳。
寄妾赵氏(一作赵氏诗)
房千里〔唐代〕
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只应霜月明君意,
缓抚瑶琴送我愁。山远莫教双泪尽,雁来空寄八行幽。
相如若返临邛市,画舸朱轩万里游。
赵守祷雨有感枕上得句足成五十六字呈赵守
陈文蔚〔宋代〕
雨意随人自及时,使君一念实通微。不知沛泽人间遍,但觉炎蒸梦里非。苗稼顿回枯欲死,桑林又喜绿添肥。从今饱吃鄱阳馀,细纪贤侯德政归。
题赵楶所收赵令穰大年烟林二绝 其一
张耒〔宋代〕
江上孤烟蔽远林,秋原人静下鸣禽。水乡此景常经眼,谁信侯家画万金。
题赵希远画蟠松玉兔图子昂赵公鉴记
守仁〔明代〕
天水王孙重毫素,爱写蟠根万年树。上有徂徕五色云,下有中山双白兔。
清阴散作秋满林,咫尺高堂起烟雾。丹桂吹香野菊黄,玉叶金枝乱无数。
迢迢锦水泛苍凫,漠漠青天飞雪鹭。人间画手非不多,自是王孙得真趣。
浮玉山人列仙侣,雅与王孙同出处。妙画题来字字真,兵后收藏乃奇遇。
宣和遗谱世莫传,艮岳荒凉风景暮。眼中人事已非前,画里山川尚如故。
老我披图一怆然,落日长歌吊南渡。
赵司教报满赵柳州人其门下杨生索诗为赠
卢龙云〔明代〕
浣溪沙·雪里餐毡例姓苏
苏轼〔宋代〕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使至三姓咽面
张宣明〔唐代〕
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
岂不服艰险,只思清国雠。山川去何岁,霜露几逢秋。
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修。东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
卒使功名建,长封万里侯。
赠少年甄姓
欧阳建〔魏晋〕
五百年来住此村,梅花妆点雪芳芬。柴门旧少贤人扫,太极分经孺子论。
曾子大贤还儆省,周公元圣亦忧勤。从今再勉三年力,四海人应识得甄。
博昌人为蒋任二姓语
佚名〔魏晋〕
蒋氏翁。任氏童。
张无尽过黄州,徐君猷为守,有四侍人,姓为
苏轼〔宋代〕
玉笋纤纤揭绣帘,一心偷看绿萝尖。使君三尺球头帽,须信从来只有檐。
联句(光、威、裒,姊妹三人,失其姓)
佚名〔唐代〕
朱楼影直日当午,玉树阴低月已三。 ——光
腻粉暗销银镂合,错刀闲剪泥金衫。 ——威
绣床怕引乌龙吠,锦字愁教青鸟衔。 ——裒
百味炼来怜益母,千花开处斗宜男。 ——光
鸳鸯有伴谁能羡,鹦鹉无言我自惭。 ——威
浪喜游蜂飞扑扑,佯惊孤燕语喃喃。 ——裒
偏怜爱数螆蛦掌,每忆光抽玳瑁簪。 ——光
烟洞几年悲尚在,星桥一夕帐空含。 ——威
窗前时节羞虚掷,世上风流笑苦谙。 ——裒
独结香绡偷饷送,暗垂檀袖学通参。 ——光
须知化石心难定,却是为云分易甘。 ——威
看见风光零落尽,弦声犹逐望江南。 ——裒
【正宫】小梁州 别情代人作其人姓刘
汤舜民〔元代〕
晚妆楼上醉离觞,月色苍苍。来时何暮去何忙,空惆怅,无计锁鸳鸯。【幺
】残云剩雨阳台上,空赢得两袖余香。则恐怕春夜长,东风壮,桃花飘荡,何处
觅刘郎? 九日渡江二首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山容瘦,老树替人愁。【幺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秋风江上棹孤航,烟水茫茫。白云西去雁南翔,推篷望,清思满沧浪。【幺】东
篱载酒陶元亮,等档间过了重阳。自感伤。何情况,黄花惆怅,空作去年香。 扬子江阻风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维扬西望渺何之?无一个鸿鳞至,把酒问篙师。
【幺】他迎头儿便说干戈事,待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
更说甚呼燕子唤莺儿。 代人寄情
花下清歌月下弹,意惹情关。颠鸾倒凤数十番,从分散,情意便阑珊。【幺
】我家私虽不比王十万,论声名索另眼儿相看。更做道姐姐奸,恁须是婆婆惯,
少甚么南来鱼雁,直不得两字问*安。 上已日登姚江龙泉寺分韵得暗字
天风吹我上岩,正值春三。残红飞絮点松杉,轻摇撼,无数落青衫。【幺
】登临未了斜阳暗,借白云半榻禅龛。发笑谈,论经谶,老龙惊惮,拖雨过江南。 咏雪效苏禁体作
百家姓排名表赵钱孙李
为什么在百家姓排名表中赵钱孙李排前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百家姓排名表赵钱孙李,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说起百家姓,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句话。而当今,“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是王、李、张三大姓氏。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为全国前20大姓氏。
何人何时作《百家姓》
说起《百家姓》,我们都不陌生。民国以前,它更是与《三字经》《千字文》一起合称“三百千”。作为童蒙读物,它曾是每个儿童入学后必须诵读的书目。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推测,《百家姓》的作者,是五代十国末期、北宋初期吴越地区的一位“知识分子”。不过,宋时的《百家姓》收录的姓氏为411个,如今收录了504个姓的版本,其实是后人增补过的。
为何以“赵钱孙李”四姓开头
《百家姓》中,开头为什么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呢?是因为这几个姓在当时人数较多吗?对此,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介绍,《百家姓》中的姓氏,并不是按照这些姓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赵”是当时的皇姓,理所当然地排在第一位;钱镠曾在吴越地区建立吴越国,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贡献,当地人都很感念钱家的恩德,所以“钱”就放在了第二位;至于“孙”,则是因为吴越王钱弘俶皇后的姓;而“李”是当时吴越邻国南唐的国姓。
其实,《百家姓》原本只是姓氏的简单排列,成句后并没有特定意义,但有一些句子后来却演变为成语。比如,“乌焦巴弓”是《百家姓》里排在一起的四个姓氏,如今常用来比喻物体被“烧得乌黑”。
甲骨文里就有关于姓氏的记载
其实,在宋朝之前,就已经有了关于姓氏的专著,最早可追溯至甲骨文时代。《百家姓》是“四字经”,而西汉时期,有人曾编纂过一部《姓氏急就篇》,除开头外,全文以“三言诗”的形式编排,俗称“姓名三字经”。这部书在宋代以前十分流行,对《百家姓》的出现产生了巨大影响。《百家姓》问世之后,后人又先后编写了各种《续百家姓》《增广百家姓》等。而如今人们见到的《百家姓》,其实不是宋朝时的原本,而是清代的'一部《增广百家姓》。汉族有《百家姓》,古代的女真族、蒙古族也都有。如《女真字目百家姓》和《蒙古字目百家姓》均以少数民族文字书写而成,但它们并没有流行起来。
从“赵钱孙”到“王李张”
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前20大姓氏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前20大姓氏的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我国常用的前100位的姓氏人口占82.1%。
而姓氏在我国东中西地域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姓氏显示出了地域的聚居性和多样性。例如,位于首位的王姓在东部地区占38.3%,中部占26.0%,西部占23.5%,东北部占12.2%。
另外,在我国,姓氏人口超过一万的复姓仅有11个,其中位居首位的是欧阳,全国有90.1万人,其次是上官,有7.5万人,第三是皇甫,有5.3万人。
屋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就着雨声、传来阵阵蛙鸣,约好的人,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已经夜深过半,到底是来还是不来?百无聊赖,手里拿着棋子敲打,把灯花都震落了下来。这是一种何等的寂寥,1000年前的这位诗人赵师秀,就这样静静地等着约好的客人。
这位宋太祖的八世孙,就在这样的一个雨夜,静候着他的客人,因为客人的爽约,心中略有不满,轻吟出这首《约客》。诗中既有对环境的描写,也有对客人的略微责备,徐徐道来,既感觉出诗人的无奈与孤寂,又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情怀。
昏黄油灯下,一个孤单的身影,听雨摆棋吟诗,其实客人来与不来已经无关紧要了,是诗人自己在享受这个雨夜,貌似烦躁,其实内心是安静的,否则哪来的雨声、蛙声,又哪有兴致独自摆棋吟诗,这就是被称为”永嘉四灵”的境界,也是这个”鬼才”的自我修养。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经典需要传承,历史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特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山西、甘肃、广东、陕西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共同书写这首轻灵精致的《约客》。
16位老师共书写了22幅书法作品,精选其中15幅展示如下:
1作者:郝乙,师承牛逍先生。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军旅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2作者:董*立(河南)
3作者:昝财川(天津)
4作者:陈长水,河南广播电视台二级美术师,中国文艺家艺术研究院会员。
5作者:梦回唐朝(河北)
6作者:李文(广东),美国企业管理博士,新加坡兰亭书画协会会员,东莞市黄江镇书法家协会会员,师承新加坡著名书法、国画大家黄明宗先生,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
7作者:刘岳生(湖南)
8作者:谭琦英,女,湖南岳阳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老年书法协会、新闻出版书法协会会员,岳阳市楹联学会、诗词协会、书法协会会员。联墨作品多次获奖。
9作者:邹忠诚(四川),华西医大药学院药物分析专业,制药工程师,喜欢书法,2017年5月开始学*书法,参加过市2018年、2019年迎春杯书法展,获优秀奖。
10作者:姚昱*(湖南)
11作者:陇上墨言,甘肃省白银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12作者:万海滨(湖南)
13作者:樊朝阳,河南省郑州市黄帝故里新郑人,八二年毕业于黑龙江工程学院。现就读于新郑市老干部大学书法研究班。师承家传,*欧楷。作品《转轮大藏经》收藏于中国嵩山少林寺。
14作者:刘阳明,湖南岳阳市诗词楹联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岳阳市委机关诗联学会副秘书长。岳阳市诗词协会、楹联学会、书法协会会员。
15作者:党晓山(湖南)
注:文中图片除书法作品外,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林屋公子
“赵氏孤儿”的传说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古今中外文学家非常喜欢的一个题材。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就有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法国文豪伏尔泰也受其启发创作了诗剧《中国孤儿》;2010年还有陈凯歌导演,葛优、王学圻等主演的同名电影。在不同的作品里,“赵氏孤儿”的故事有略微区别,但梗概基本都是一致的,而这个故事大纲,则可以追根溯源到《史记·赵世家》中。
《赵氏孤儿》剧照
自相矛盾的太史公
根据《赵世家》的说法,晋国执政赵盾与国君晋灵公发生矛盾,晋灵公多次想杀赵盾未果,反而被赵盾族人赵穿所杀,也就是有名的“赵盾弑其君”公案。之后赵盾立晋灵公叔父晋成公为君,晋成公又传子晋景公。此时,赵盾去世。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赵盾之子赵朔率领晋国下军救援郑国,与楚庄王在黄河边上进行了战争(即邲之战);战后赵朔娶了晋成公姐姐为夫人。也就是同年,晋国司寇屠岸贾想诛灭赵氏。
当初赵盾还做过一个梦,梦见晋国赵氏始祖叔带抱着自己的腰痛哭,之后又大笑着拍手叫好。赵盾对此进行过占卜,结果是龟甲上的裂纹中断,但后来又恢复了。赵氏的史援认为这个梦是凶兆,赵盾的过错会应验到他儿子身上,到了他孙子那一代时,赵氏家族则更加衰落。果然,此时屠岸贾正是想清算当年谋杀灵公的人,他对各位将领提出:“赵盾虽然不知情,但却是叛党的首领,既然他弑君了,他的子孙怎么还能在朝为官?所以请诛杀他们!”
只有大夫韩厥表示反对,他认为:“灵公遇害时赵盾并不在场,先君不是认为他无罪吗?现在大家要诛杀他的*,那是违背先君的意愿作乱;而且还不请示国君,这不是目中无主吗?”屠岸贾不听,于是韩厥通知赵朔快跑。但赵朔却不愿意,他对韩厥说:“您一定不会让赵氏的香火断绝,那么我死了也没有遗憾了!”韩厥答应他的要求,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果然不经请示,就私自率领将领在下宫袭击赵氏,杀死了赵朔和他三位伯父赵同、赵括、赵婴齐。
赵盾的父亲赵衰在晋国时就生下了赵同、赵括、赵婴齐三兄弟,之后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到翟国,翟国攻打廧咎如得到一对姐妹,赵衰娶了姐姐生下赵盾,重耳则娶了妹妹。赵同三兄弟与赵氏族人均死于下宫之变,只有赵朔夫人赵庄姬身怀六甲,因为躲到侄子景公宫中才免祸。
此外,赵朔还一个朋友程婴和一个门客公孙杵臼,他们也没有死于这场动乱。后来有一天他们见面了。公孙杵臼问程婴:“您怎么不为赵氏而死?”程婴说:“赵朔妻子有身孕,如果是男孩我就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去死吧!”公孙杵臼没有说话,但他确信程婴是自己的同道,而不去做以卵击石的牺牲。不久之后,庄姬生下一个男孩,这事让屠岸贾知道了,于是就去宫中搜查。庄姬把婴儿藏在裤子里,婴儿未出声而躲过了搜查。程婴也听说此事,于是找来公孙杵臼商量。公孙杵臼提出牺牲自己,请程婴来接受更难的任务。
于是两人在外面找了个婴儿,给他穿上好看的衣服藏在深山。然后程婴就从山中出来找到将军们,说自己知道赵氏孤儿与公孙杵臼在一起,要求以千金报酬来告知他们的藏身地。于是大家一起找到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大骂程婴小人,当初与自己一起藏匿赵氏孤儿,现在即使不能抚养,又怎么忍心出卖呢?然后他抱着婴儿大哭:“苍天啊!孩子有什么罪呢?请你们放过他,杀了我就行吧!”将军们怎会答应?于是把公孙杵臼和婴儿都杀了。
又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占卜的结果是大业的子孙作祟。大业是嬴姓始祖,秦国与晋国赵氏都是其后代。景公问韩厥怎么回事,韩厥当年受赵朔之托,也知道赵氏孤儿的情况。于是他说:“大业的子孙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是赵氏吗?嬴姓当年辅佐商、周天子,到叔带时离开周王朝到晋国辅佐文侯,得以立赵氏,直到成公时都没有断绝香火。而君上您却灭亡了他们家族,晋国人都感到悲哀,所以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吧。希望您好好考虑!”
景公感叹道:“那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见到机会到了,赶紧将实情告诉景公。于是景公决定恢复赵氏孤儿的贵族身份,程婴就带着一直藏匿的赵氏孤儿赵武进宫了。当时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病情,景公叫赵武出来与他们见面。将军们非常尴尬,纷纷推脱说:“这都是屠岸贾假传君命!如果不是君上您有病,我们也会主动请立赵武的。现在您的命令不正是我们的心愿吗?”程婴、赵武就率领将军们攻灭了屠岸贾,景公也把赵氏封地还给了赵武。
又过了五年,赵武年满二十岁行冠礼。程婴见到赵武已经成年,于是说:“当初下宫之变时,大家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只是想将扶立赵氏;现在您已经继承祖业,我也该到地下向赵氏和公孙杵臼报告了吧!”赵武叩头痛哭,认为自己宁愿受苦也要报答程婴一直到死,请求程婴不要轻生。但程婴却铁了心,他说:“杵臼认为我能完成大事,这才先我而去;如果我不回去复命,他会认为我没完成任务!”于是自刎而死。之后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
《史记·韩世家》则与《赵世家》说法类似,只是内容相对简略;而《晋世家》却说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晋国杀死了赵同、赵括兄弟,并且灭亡他们的家族。韩厥说:“怎么能忘记赵衰、赵盾当年的功劳,使他们断绝香火呢?”于是晋君就让赵氏庶子赵武继承赵氏,并且封给他城池。《十二诸侯年表》也与《晋世家》一致。可见,《晋世家》相对于《赵世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下宫之变的发生时间,此说应当另有所本。
《元曲选》中《赵氏孤儿》插图
偷情、内讧、阴谋引发的灭门血案
《晋世家》《十二诸侯年表》说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晋国杀死赵同、赵括兄弟,这种说法应该可以上溯到《左传》,这也是对“下宫之变”最早的记载。那么,《左传》对赵氏孤儿记载如何呢?
春秋晋国实行军政合一的“三军六卿制”,国家军队被分为三个军,由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六人统领,他们同时又是国家卿士(相当于宰相),其中以中军将为首*执政。公元前601年,此时晋国的中军将是郤缺,他提拔了赵盾之子赵朔为下军佐。那么赵盾可能在此年去世或者退休,而晋成公要到明年才去世,然后晋景公即位。而在赵盾在去世前,已把公族大夫让给三弟赵括,即让赵括作为赵氏的宗主。
与《赵世家》不同的是,赵衰先娶廧咎如女子生赵盾,而在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后,才娶晋文公女儿赵姬,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三兄弟,所以这三人都是赵盾的异母弟。此时赵盾已经去世,而此三人都还健在。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中,赵朔担任下军将,赵括、赵婴齐担任中军大夫,赵同担任下军大夫,作为卿士的辅佐。尽管从*职务来看三兄弟都不如赵朔,但此时赵氏宗主仍然是赵括。
但在八年以后的晋齐鞍之战中,则没有了赵朔的下落。下军将换成了当年的赵朔副手栾书,而下军佐却没有记录,那么赵朔在此之前已去世或因病退休,这里也与《赵世家》不同。一年后,晋景公为了表彰鞍之战的战功,将军队编制扩充到六军十二卿,其中提拔赵括为新中军佐、赵穿之子赵旃做新下军佐,此时下军佐仍然没有记录。考虑到赵朔离职后应由赵氏来顶替,这位没有记录的下军佐应该就是赵盾二弟赵同,此时赵氏以赵同最为年富力强。
因为赵朔的离职,儿子赵武年幼,所以不管是此时赵氏的宗主,还是赵氏在晋国军政界的第一人,都与赵盾这支没有了关系。但此时发生了一则桃色新闻,原来在公元前587年,赵朔的遗孀庄姬耐不住寂寞,居然与丈夫的小叔赵婴齐勾搭上了,此时赵朔当已病逝。次年,赵同、赵括得知此事,觉得弟弟败坏门风,下令将其放逐齐国。赵婴齐其人虽然作风不检点,但智谋却要强过两位兄长,他请求兄长原谅他,并提醒说如果他不在,栾书将会作乱。
栾书在鞍之战中尚且还是下军将,但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居然成为了一把手中军将,可见此人甚有手段。赵婴齐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赵氏家族在赵盾时就如日中天,早已遭到其他家族的忌恨。赵朔、赵婴齐尚能协调各方面关系,但赵同、赵括却是脑子一根筋的人,毫不掩盖自己的权力欲。之前六卿里还只有赵氏一*,现在扩张到十二卿,却一下被赵同、赵括、赵旃占据了三*,自然更加引起其他家族的仇恨。这些《赵世家》也没有记录。
公元前583年,失去了丈夫和情人的赵庄姬率先发难,向晋景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并找到栾书与另一家族郤氏作证。于是晋景公派兵讨伐赵氏,杀赵同、赵括。赵朔于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离职,极有可能是英年早逝。而下文公元前542年时,赵武年龄尚不到五十,所以赵武出生年份应该在公元前591年—公元前5*之间,在下宫之变时大约八岁,还跟随母亲住在晋景公宫中。赵姬也不太可能是晋景公姑母,更可能是晋景公的姐姐。
赵同、赵括被杀后,晋景公想把赵氏土田赐给祁奚,祁奚推辞了。同时韩厥出来为赵氏说话,他说:“赵衰的功勋,赵盾的忠诚,居然没有后代来继承,那么有功劳的人多害怕啊?三代都能保持几百年之久,难道没出过*的君王吗?这都是靠祖先的贤明啊!”晋景公觉得有道理,于是又立赵武为赵氏宗主,并归还了土田。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83年的下宫之变后,此时年幼的赵武已经成为赵氏宗主,这又与《赵世家》不同。
以上就是《左传》中的“赵氏孤儿”故事,相对于《赵世家》内容就*实得多。起因就是一位寡妇与小叔私通,小叔被两位兄长赶跑,寡妇寂寞难耐,遂诬告另两位叔叔谋反。栾、郤等家族早就看不惯此二人,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窝端,但并未波及到整个赵氏家族,不但幼年的赵武毫无惊险,甚至赵旃都没受到牵连。而赵旃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杀害晋灵公的赵穿。成公、景公父子即位本身就来源于赵盾、赵穿之功,自然不会清算二人后代。
至于屠岸贾其人,即使存在,也不会有太大作用。如前所述,晋国实行的是“三军六卿制”,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六卿之手,虽然有掌管刑罚的司寇,但并非重要官职,《左传》甚至没有记载过何人任过此职。《国语·晋语》记录了晋文公父亲晋献公去世时,大臣里克派一个叫屠岸夷的大夫去翟国迎接重耳即位。屠岸氏在先秦文献就此一见,而屠岸贾的记录也只存在于《赵世家》《韩世家》中。下宫之变时真正掌权的是中军将栾书。
既然赵武继嗣在下宫之变后接踵而至,所以程婴与公孙杵臼更无活动空间了,此两人当系虚构人物。从春秋中期社会形态来看,公孙杵臼、程婴这种性质的门客、友人,在当时也不会存在。因为当时的社会主体还是宗族(文献称“氏”或“族”),如果公孙杵臼和程婴是春秋人,应该都有自己所在的宗族,而不会个人依附于赵氏。之后两人又躲在深山,这在生产力落后、需要家族共耕的春秋时期,个体家庭或个人都是难以独立生存的。
至于韩厥,他才是赵氏得以复兴的首要功臣。他是当时晋国韩氏的宗主,在鞍之战后,又出任十二卿之一的新中军将,但其起步很早。据《晋语》,韩厥步入政坛出任掌握军法的司马,正是来源于公元前615年时赵盾的举荐,所以在三十二年后,他仍然能够投桃报李,出面扶持赵武,为赵盾的后代保留了贵族爵禄。景公本身也没有必要废除赵氏封地,相反留下来制衡其他卿族也不错。后来韩、赵两氏互相扶持,直到三家分晋。
综上,从记录春秋历史最翔实的史书《左传》看,《赵世家》《韩世家》的讹误特别明显。实际上,前人就往往以《左传》纠正《史记》之误。如唐人孔颖达就说“马迁妄说,不可从也”,清人梁玉绳、赵翼、马骕及今人杨伯峻等都支持这个观点,这应该算是比较主流而科学的观点。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如清人高士奇说“千古疑案,自当两存之”,明人王樵甚至认为屠岸贾杀赵朔与庄姬杀赵同、赵括并非同一事件,但这些都不太具有说服力。
程婴像
“赵氏孤儿”的N张面孔
当然,《左传》也未必完全可信。比如叙述晋灵公与赵盾的矛盾冲突中,赵盾屡次劝谏灵公改正错误,灵公竟派遣刺客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在上朝前很早就抵达赵盾家,见到赵盾已穿好衣冠坐着打盹了。鉏麑感慨自己刺杀贤臣不忠,放弃使命又不信,干脆自杀了。鉏麑死前的想法史官怎会知道呢?童书业先生就指出:“这件事《左传》的记载很偏袒赵氏,实在是很不可信的。”故《左传》就一定程度偏离了史实,而《赵世家》则显得更不合逻辑。
那么,太史公为什么会要记录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呢?其实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在《史记》中并不罕见,而太史公作《史记》的一个态度就是“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将不同的资料收录于不同的篇章中,以待读者自己判断。实际上,以太史公的才智并非不能觉察到赵氏孤儿故事的虚构性,但其却对故事中的许诺、报恩、忍辱、复仇等内容主题大为感动与赞赏,所以才将其录入《赵世家》,但作为晋国史主线,仍以《晋世家》为主。
其实单从《赵世家》的文本内部也可以发现其传奇性,即它先后用了先后四个梦境来贯穿全篇。第一个梦就是赵盾梦叔带的事,之后赵氏中衰并复兴;第二个梦是春秋后期赵鞅梦见自己到上帝那游玩,之后赵氏灭范、中行氏,奠定分晋基础;第三个梦是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梦见一位嬴姓少女鼓琴,之后赵国废嫡立幼,开始衰落;第四个梦是战国后期赵孝成王梦见金玉堆积如山,之后赵国丧师于长*之战,此后一蹶不振。
这四个明显带有预言色彩的梦,当然并非历史实录,而是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时赵地人有意识的民间创作。*人李景星《史记评议》中有过非常精彩的点评:“尤其妙者,在以四梦为点缀,使前后骨节通灵。……以天造地设之事,为埋针伏线之笔,而演出神出鬼没之文,那不令人拍案叫绝。”可见,记录整个赵氏孤儿的传说,不但不是太史公的败笔,反而是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可见名副其实。
既然《赵世家》这部分内容取材于赵地民间传说,那么故事当然会有意识地掩饰赵国先人的负面消息。春秋晋国人尚且把这次事件称作“孟姬之谗”,认为赵庄姬正是引起这件事的罪魁祸首,但在《赵世家》中,赵庄姬却成了一个可怜的寡母。为了缝合赵武于公元前583年被立嗣的历史记载,又把下宫之变时间提前到了公元前597年,也就是《左传》中赵朔最后一次登场的年份,而设计将赵朔、赵婴齐两人也死于了这场*。
其实,在《国语·周语》中倒是有个与赵氏孤儿类似的故事,国人暴动时周厉王出奔彘地,太子静躲在召公虎家。愤怒的国人要求召公交出太子,召公说:“过去我多次劝谏大王,大王不听以致罹受此难。现在假如太子被杀,大王会认为是我在泄愤。侍奉国君遇到危险不埋怨,有怨气不应该发怒,何况自己侍奉的是天子?”于是他拿出自己的儿子顶替,等太子静长大后召公虎扶立他即位,也就是周宣王。
还有一件是《公羊传》记录的故事,说的是春秋初年鲁孝公年幼时,邾国国君邾颜公的女儿是鲁国国君夫人,算起来是鲁孝公的母亲或祖母。邾颜公仗着女儿把持后宫,居然奸淫了鲁国九位公主,之后索性派坏人想杀掉孝公。孝公一位臧氏奶妈听说有坏人来,于是就把自己儿子留在寝宫替代,而抱着孝公找到鲁国大夫鲍广父和梁买子,并最终通过周宣王除去了邾颜公,鲁孝公得以复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语》的召公虎和《公羊传》臧氏母交出的都是自己的儿子,而在《赵世家》中,程婴与公孙杵臼找来的却是别人的儿子。《公羊传》是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国语》的儒家观念较重,也被称为《春秋外传》。这表明,程婴、公孙杵臼的报恩观念虽然不受正统儒家的认可,但却可能更符合战国秦汉的下层民众思想。那么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虽然并非是真实的春秋历史,却是反映战国秦汉社会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比太史公稍晚的大儒刘向,编写了《新序》《说苑》两部历史文献,也记叙了赵氏孤儿的故事。《新序·节士》中赵氏孤儿的记录与《赵世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后面还加上了刘向的评论,刘向认为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是笃守信义的忠诚之士,但程婴没必要为向死者报告而自杀。而《说苑·复恩》虽然故事脉络与《赵世家》也基本一致,但叙述的主角却变成了韩厥,其中为韩厥加入了不少言论,最后刘向评价韩厥可谓是不忘恩。
太史公记录赵氏孤儿故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正是为后世提供优秀的文学素材。刘向已经对这个故事进行了初步演绎,但真正把这个故事传播到家喻户晓的,还要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在这个时间诞生并发扬并不是偶然,因为它的主题正适应蒙元统治下的*心理。它的内容相对于《赵世家》又有较大改变,甚至有些完全背离史实,但却又通过设计煽情场面、增强伦理冲突、塑造道德典范,变成了一幕善恶有报、赏罚分明的精彩故事。
参考文献
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郭必恒:《〈史记〉民俗学探索与发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童书业著、童教英校订:《春秋史》(校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王利锁:《刘向对赵氏孤儿故事的两种叙述》[N],《中国艺术报》,2013年4月10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百家姓全文》,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百家姓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仁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黄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鹰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博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带姓赵的古诗
带赵姓的古诗
关于赵姓的古诗
有关赵姓的古诗
和赵姓有关的古诗
我国姓赵的古诗
姓赵语录
我姓赵的古诗或句子
姓赵的古诗名字大全
姓赵的男孩名字古诗
五秒钟说出一个姓赵的古诗
我姓赵的伤感语句
我姓赵的专属句子
关于姓赵的专属句子
古诗中适合赵姓女孩的名字
我姓赵的专属句子图片
你姓赵的专属句子图片
姓赵男孩出自古诗中的名字
赵甸的古诗
有赵岳的古诗
赵义的古诗
带赵的古诗
赵字的古诗
赵藩的古诗
带赵字的古诗
含赵字的古诗
赵若兰的古诗
赵慧敏的古诗
赵宗成的古诗
赵丹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