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的古诗注音

关于敕勒川的古诗注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敕勒川的古诗注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敕勒川的古诗注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敕勒川的古诗注音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84) 语录(2) 说说(2) 名言(612) 诗词(431) 祝福(1k+) 心语(170)

  • 敕勒歌古诗

  • 文学
  • 敕勒歌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敕勒歌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鲜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释

      1.川:指*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2.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3.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4.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5.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翻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阅读全文]...

2022-04-17 12:19:47
  • 端午古诗注音版

  • 端午,文学
  • 端午古诗注音版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古诗注音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端午》注音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 ,

      忠魂一去讵能还。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

      国亡身殒今何有,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只留离骚在世间。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和端午》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简析

      北宋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拓展阅读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阅读全文]...

2022-03-08 10:29:50
  • 敕勒歌古诗

  •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

      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

      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

      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阅读全文]...

2022-06-12 02:17:17
  • 元日古诗注音版

  • 元日古诗注音版

      元日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诗,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元日古诗注音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元日古诗注音版

      yuán rì

      元 日

      sòng wáng ān shí

      (宋)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春,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春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春。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春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阅读全文]...

2022-05-30 14:11:21
  • 敕勒歌北朝民歌古诗原文(敕勒歌古诗及意思解释)

  • 解释
  •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积月累”部分选编了113篇古诗词,既有理解运用的要求,也有诵读品析的期望。我们将按年级顺序逐一鉴赏品读,以飨读者。

    [阅读全文]...

2022-05-09 23:19:11
  • 端午古诗注音版

  • 端午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俗。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 ,

      忠魂一去讵能还。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

      国亡身殒今何有,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只留在世间。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和端午》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 ):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简析

      北宋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拓展阅读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阅读全文]...

2022-04-18 04:39:00
  •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

  • 瀑布,庐山,写作
  •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

      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下面是关于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音版的内容,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指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即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之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与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与抒情的范例。

    [阅读全文]...

2022-03-15 08:37:03
  • 木兰辞古诗全文拼音(木兰诗注音原文及翻译)

  • 木兰辞/木兰诗

    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陈国林、朱庆等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当户(dāng hù):对着门。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惟:只。何:什么。忆:思念,惦记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辞:离开,辞行。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旦:早晨。但闻:只听见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不用:不愿意做。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郭:外城。扶:扶持。将:助词,不译。姊(zǐ):姐姐。理:梳理。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扑腾。迷离,眯着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行:读háng。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字词句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成语: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愿意为此去买鞍马。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文章修辞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复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顶针(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喻(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夸张(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设问(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对偶(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问(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借代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朱庆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木兰生世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关于木兰的姓名,主要有:1. 木兰,女子名,姓氏里居不详。2.一般认为姓花,名木兰。3.此外,还有姓魏、朱之说,也有说“木兰”即是姓,无名。

    背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磨刀霍霍】 解释: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1.比兴手法

    [阅读全文]...

2022-05-20 01:38:20
  • 木兰辞古诗全文拼音(木兰诗注音原文及翻译)

  • 木兰辞/木兰诗

    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陈国林、朱庆等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当户(dāng hù):对着门。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惟:只。何:什么。忆:思念,惦记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辞:离开,辞行。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旦:早晨。但闻:只听见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不用:不愿意做。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郭:外城。扶:扶持。将:助词,不译。姊(zǐ):姐姐。理:梳理。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扑腾。迷离,眯着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行:读háng。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字词句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成语: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愿意为此去买鞍马。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文章修辞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复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顶针(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喻(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夸张(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设问(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对偶(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问(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借代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朱庆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木兰生世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关于木兰的姓名,主要有:1. 木兰,女子名,姓氏里居不详。2.一般认为姓花,名木兰。3.此外,还有姓魏、朱之说,也有说“木兰”即是姓,无名。

    背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磨刀霍霍】 解释: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1.比兴手法

    [阅读全文]...

2022-05-09 08:31:52
  • 木兰诗的注音

  • 木兰诗的注音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的注音 ,欢迎阅读!

      木兰诗

      唧(jī唧(jī复唧(jī唧(jī,木兰当户织(zhī。

      不闻机杼(zhù声,惟(wéi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yì。

      女亦(yì无所思,女亦(yì无所忆yì。

      昨夜见军帖(tiě,可(kè汗(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juàn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biān。旦辞爷娘去,暮(mù宿(sù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jiū啾(jiū。

      万里赴(fù戎(róng机,关山度若ruò飞(fēi。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cè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shǎng赐(cì百千强。可汗(kèhán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shàngshū郎(láng;愿(yuàn驰(chí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guō相扶将(jiàng;

      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zǐ来,磨(mó刀霍(huò霍(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gé门,坐我西阁(gé床,脱我战时袍(páo,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lí;双兔傍(bàng地走(zǒu,安能辨(biàn我是雄(xióng雌(cí?

      生字注音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

      燕山:(yān) 辔头:(pèi)

      戎机:(róng) 胡骑:(jì)

      金柝:(tuò) 朔气:(shuò)

      红妆:(zhuāng) 战袍:(páo)

      唧:(jī) 机杼:(zhù)

      倩:(qiàn) 溅:(jiān)

      啾:(jiū) 姊:(zǐ)

      云鬓:(bìn) 著:(zhuó)

      霍霍:(huò)

    [阅读全文]...

2022-07-02 09:22:40
敕勒川的古诗注音 - 句子
敕勒川的古诗注音 - 语录
敕勒川的古诗注音 - 说说
敕勒川的古诗注音 - 名言
敕勒川的古诗注音 - 诗词
敕勒川的古诗注音 - 祝福
敕勒川的古诗注音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