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拼音的凉州词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拼音的凉州词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拼音的凉州词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拼音的凉州词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拼音
拼音有助于我们朗读。而在王之涣这首诗《凉州词》拼音是怎样的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古诗凉州词拼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凉州词二首·其一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诗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卫生。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入手,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如泣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héyuǎnshàngbáiyún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piàngūchéngwànrèn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díhéxūyuànyángliǚ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fēngbúdùyùmén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对于马的古诗,实际上我认为有关马的成语很多,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马的古诗,虽然说在我们的学*过程中,学*马的古诗要比学*马的成语很复杂,但是我们能够从马的古诗中,体会出不一样的意境。
马的古诗赏析系列(二)《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听到常常在马背上弹奏的琵琶曲,曲调铿锵激越,仿佛在催促我上前线作战。喝醉了躺在沙场上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出征打仗的人,有几个活着回来?
诗是咏边塞荒寒艰苦情景之名曲。全诗描摹了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中一次难得的盛宴,将士们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
开篇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忽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眼前展现出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景象使人惊喜,为全诗抒情创造氛围、定下基调。第二句“欲饮”二字渲染出美酒佳肴不凡的诱惑力,表现出将士豪爽开朗的性格,进一层描写热烈场面。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美酒加音乐”欢快的宴饮场面。
三、四句描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历代评注家颇有争议。有的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这话对读者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赏析笔者:婧喆
《凉州词》
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凉州
古地名,在今甘肃省西北部的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段,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中原与少数民族战争的主要战场。
夜光杯
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琵琶
胡人乐器。作战时用作出发号使用,这里指欢快的琵琶曲。
催
催人出征。
凉州词(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介绍】: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是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王之涣的个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还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3、“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
【评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像一条丝带蜿蜒飞上云端。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越发显得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这两句的地理描写为后面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第三句诗人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戍边士卒身处荒凉之地,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杨柳: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凉州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凉州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远望黄河的源头仿佛在白云之间,孤零零戍边的城堡在高山之中。
羌笛何必去吹《折杨柳》这样哀伤的曲调呢?去埋怨杨柳、春天不来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外的啊!
赏析:
<凉州词>只是一种曲谱,在唐朝的时候有许多诗人都为这首曲调来填新词,因此也有许多的<凉州词>,比如说王翰的<凉州词>也很有名。
而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从感情色彩上来看,可以说写的是极其苍凉慷慨但是又不失雄壮。虽然说在描写当中写出了戍守边疆的战士不能够回到家乡的幽怨,但是又没有半点的消极和颓废,是非常具有广阔胸怀的。
尤其是从诗的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直接带给人一副动人壮阔的画面,其次再说“一片孤城万仞山”,可以看出这座孤城在群山的环绕之下是巍然屹立的。这两句直接写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从而显示出战士在戍守边疆时的一个境遇。
而后两句就是直接抒情了,从听到羌笛声开始,羌笛弹出的曲调就是《折杨柳》,这就不难看出其实戍守边疆的战士是非常想念家乡的,而古人有离别时相赠杨柳这一*俗,也是难免会触动人的离愁别恨的。
但是诗人却用豁达的感情来排解忧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为什么要吹奏哀伤的《折杨柳》呢?要知道玉门关外就是吹不到春风的,所以就没有杨柳,也不要去抱怨了。
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但是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带有讽刺意外的。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①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②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③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答案:
①自下而上或由*及远;上;反衬。(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4、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这首诗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5、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阅读练*二: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1分)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D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9、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阅读练*三:
(1)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2)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参考答案
(1)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杨柳
(2)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文/ 青
【引子】
”诗鬼“李贺有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认为是有些盛唐气象的。唯一的区别在于,盛唐诗人奔赴边疆,或出任幕府,或上阵杀敌,为自己赚得赫赫声名,也为唐朝打下了万里河山。而到李贺这里,他却无法付诸实践,只好在科举受挫后闲居的南园,以诗文绘壮志。
这里的五十州并非虚指,而是晚唐时期真真实实被藩镇占领、割据的五十余个州郡,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一个朝代走向末路,必然会面临内与外的纠纷瓜葛,若林立的藩镇还只是王朝的内部斗争,那安史之乱后吐蕃的趁乱入侵,则是王朝难以处理的外部危机。
今天这首诗,就讲吐蕃入侵,凉州失陷半个多世纪的事。
【诗篇】
凉州词三首·其三
张籍 〔唐代〕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临境】
吐蕃,兴起于公元七世纪初期,是*地区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也就是文成公主入藏时的藏族*。
时值大唐强盛之际,吐蕃态度友好,未生是非。然而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盛唐一去不返,国力一落千丈。吐蕃也趁机兴兵,东下”牧马“,占领了唐朝西北部包括凉州在内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一直到九世纪中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这半个多世纪里,唐朝的人们看着吐蕃人在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耀武扬威,或愤怒,或凄哀,既恨吐蕃人背信弃义,也怨自己朝廷无能。千般心绪万种感慨,都流入到诗人张籍心中,张籍为民*,写下了这三首《凉州词》。
【诵析】
诗题为《凉州词》,严格来说并不是诗的题目,而是曲名。我们现在读的这些诗,很大一部分在古代都是谱曲唱出来的,只是年代久远,曲调失传。我很希望有一天,或者我,或者我们的后代,能够将古代失传的谱子找回来,让现代人也能听到千年前人们吟诵的声调。
那时候,诗歌的魅力才算完整。
《凉州词》,唐代还有许多名篇,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入门唐诗。
另外还有晚唐薛逢的”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这首诗很特殊,因为他讲的和张籍这首诗的内容是一致的。
张籍在控诉吐蕃的侵略、凉州的失陷,薛逢记载了张议潮如何收复凉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薛逢的这一首。
下面正式来看张籍的《凉州词》,内容其实很简单。凤林关是今天甘肃临夏的一道古关,在唐代属于陇右道的河州,位于黄河南岸。凤林关外的黄河水依旧浩荡东流去;岸边的白草黄榆春盛秋凋,就这样过去了60年。
60年,即张籍写作这首诗时,吐蕃占领凉州的时间。
前面这两句,给我的感觉是淡淡的,但是就有一种时间的力量的在里面,让淡淡的情感变得汹涌奔腾。60年的时间啊,人都已经换了三代,可我大唐的失地还没能够收回。
后面两句,可谓图穷匕见。
你们这些边关的将领啊,一个个受着朝廷的恩泽,却都畏缩不敢争先,竟没有一个人敢去收复失地吗?
这两句说得很直接,并没有顾忌同时当官之人彼此的脸面。事实上,张籍那个时代,对边关将领的控诉还不止张籍自己,元白都写过类似主题的诗。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元稹的《西凉伎》也说:“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忽尽空遗丘。连城边将但高会,每说此曲能不羞?”
这两首诗也是同样的直接,说明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为官之人都已经注意到。可惜朝代要走向末路,就意味着人才凋零、不思进取。边将们最终也没有发扬踔厉,还是要等到敦煌豪族张议潮散尽家财组织义兵,苦战数年才得以尽收失地。
850年前后的那一段历史,是大唐历史上最后的落日余晖。
拓展阅读中是张籍凉州词三首的另外两首,这两首情感上没有那么激烈,更着重于边疆景色的描写,大家可以结合着来阅读。
【拓展阅读】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安无使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希望为劳累一天的你搭建一片诗词的净土,每天为你呈现有价值的文章!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墨花月白,醉里读诗。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芳香四溢的葡萄美酒斟满精美的酒杯,正要开怀畅饮时,却传来了催人出征的琵琶声。喝醉了躺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们有几人能够返回?
【注释】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此处指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它是周穆王时西胡所献的宝物。
琵琶:一种乐器,演奏时用手指拨弦。
催:催人去征战。
醉:喝醉。
沙场:战场。
【主题归纳】
诗人用酣畅的笔调,表现了一种略带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战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而令人恐惧的,诗中不免有一丝悲凉的情绪,但诗人超越了悲伤,要以“醉卧”来面对残酷的战争,这种酣畅、豪迈之情,是盛唐时期特有的时代精神。
凉州词拼音的古诗
有拼音的凉州词古诗
凉州词的古诗带拼音的
凉州词的拼音和古诗
古诗凉州词的拼音版
凉州词的古诗注拼音
凉州词的古诗带拼音
带拼音的古诗凉州词王涣
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
百度凉州词古诗的拼音
仞的拼音组词凉州词古诗
凉州词的拼音版古诗王之涣
凉州词王翰的古诗带拼音
古诗拼音版王翰的凉州词
凉州词的古诗王之涣带拼音
凉州词唐王之翰的古诗拼音版
凉州词唐王翰古诗的拼音
凉州词古诗王翰带拼音的视频
凉州词二首其一的古诗和拼音
凉州的古诗拼音
凉州的古诗带拼音
凉州词古诗带音节的
古诗凉州词的
《凉州词》的古诗
凉州词背的古诗
凉州词古诗的字
首凉州词的古诗
凉州词写的古诗
写树的古诗凉州词
凉州词的古诗qqt
关于秋天古诗的小报手绘图片
山寺夜起古诗词烟的特点
水中捞月的成语古诗词
清明时节的古诗绘画图片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古诗词
女子盘发的古诗
带冬字的古诗100首完整
表达不背叛的古诗词
关于二节同庆的古诗词
感悟人生的自古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是谁的诗
古诗的种类及特征
有关机械工程师的古诗词
描写艰难的人生路的古诗
汉字真有趣的古诗十首
薛仁贵的古诗词
欣赏古诗词的艺术成就
热胀冷缩的古诗
童声童趣的古诗有
适合给闺蜜留言的古诗
关于执法者的古诗
谷仓的古诗
又是一个寂寞的夜晚古诗
爷爷重病在床的古诗
适合古诗的旋律
古诗词的现实应用
表示细心的古诗词或者名言
山清的古诗
有关夜深沉的古诗
关于中国风景的古诗和谚语
大唐开国元年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