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

关于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64) 语录(28) 说说(16) 名言(5) 诗词(1k+) 祝福(3k+) 心语(211)

  • 凉州词唐王之涣

  • 凉州词唐王之涣

      王之涣的凉州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凉州词唐王之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凉州词①

      黄河远上②白云间,

      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⑥怨杨柳⑦,

      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唐·王之涣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卫生。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解读翻译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入手,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如泣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趣味阅读

      玉门关的传说

      相传,在甘肃小方盘城西面,有个地方叫“马迷途”。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hè)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

      有一次,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一个心地善良的小伙子拿出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飞上天空,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飞来报恩,告诉商队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但是商队老板实在舍不得一块宝玉,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一连很多天找不到水源,生命危在旦夕。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它警告商队:“舍不得墨玉,绝不引路。”老板害怕了,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

      到了小方盘城,老板再也不贪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好最大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

      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

      凉州词(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介绍】: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是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王之涣的个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还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

      【评析】:

    [阅读全文]...

2022-04-25 14:31:15
  •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拼音

  •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拼音

      拼音有助于我们朗读。而在王之涣这首诗《凉州词》拼音是怎样的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古诗凉州词拼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凉州词二首·其一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诗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卫生。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入手,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如泣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阅读全文]...

2022-06-01 19:46:29
  • 凉州词唐王翰古诗翻译(凉州词原文及注释)

  •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芳香四溢的葡萄美酒斟满精美的酒杯,正要开怀畅饮时,却传来了催人出征的琵琶声。喝醉了躺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们有几人能够返回?

    【注释】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此处指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它是周穆王时西胡所献的宝物。

    琵琶:一种乐器,演奏时用手指拨弦。

    催:催人去征战。

    醉:喝醉。

    沙场:战场。

    【主题归纳】

    诗人用酣畅的笔调,表现了一种略带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战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而令人恐惧的,诗中不免有一丝悲凉的情绪,但诗人超越了悲伤,要以“醉卧”来面对残酷的战争,这种酣畅、豪迈之情,是盛唐时期特有的时代精神。

    [阅读全文]...

2022-06-16 04:58:18
  • 凉州词的古诗王翰(唐诗欣赏王翰凉州词)

  • 唐诗
  • 01王翰的《凉州词》

    02《凉州词》的由来

    03王翰绚烂如流星一般的华彩人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凉州词》,它是王翰流传下来的唐诗中最负盛名的一首。诗中描绘了边塞将士们在盛大的酒筵上豪饮美酒的场景,表现了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慷慨悲壮之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和“琵琶”一出现,就让人在脑海里展开了一幅充满西域风情的绚烂画面。戍边将士们在盛大的酒筵上欢饮。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正喝到兴头上时,响起了催人出征的琵琶声,可能是边境突起战事催人出征,也可能是酒筵上弹奏乐器为大家助兴。于是,将士们开着玩笑说,不要嘲笑自己在沙场上醉倒的样子,自古以来参加边塞战争的人又有几个能活着回去呢。将士们一方面为国家舍生忘死,戍守边疆;另一方面将士们也感叹自己悲凉的命运。

    这首诗由*及远,先把目光聚集在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这样的物象上,然后铮铮琵琶声让人忽然想起遥远的年代里,同样有一群人在边疆为国家赴汤蹈火,然而只落得了幸存者少得可怜的悲壮结局。整首诗在一句戏谑之语中结束,给人一个开放的结尾,任由读者去解读。

    古籍《乐苑》中说:“《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唐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唐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因此,在唐代有很多诗人都写过叫《凉州词》的诗作,比如王之涣也有一首童叟皆知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河西都会”的美称。凉州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夜光杯”是另一座河西重镇酒泉的特产之一。

    唐代疆域辽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国际交往也日益频繁。为了维护国内和国际上的良好形势,维护国家统一,保持国际上的商业往来顺利进行,唐代边疆战争时有爆发。加之帝王的穷兵黩武和一些大臣邀功边关,也使得唐王朝拓展地域版图的战争不断出现。唐代文人学子进取仕途的途径之一就是从军,这些诗人来到边塞体验了真正的苦寒生活后,触动内心,写下关于边塞的诗篇。另外,驻守边关的将领们往往喜欢招募文人进入他们的幕府,这些文人也会把感受写成诗作。

    王翰生*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元年进士,后又通过了直言极谏和超拔群类的制科考试。曾出任昌乐县尉(昌乐,今山东省潍坊市下属县)、秘书正字(秘书省掌管校勘典籍的官员)、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等事)和驾部员外郎(掌管车舆、牛马厩牧之事),后谪迁汝州长史(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和仙州别驾(仙州,今河南省叶县)。当他再度遭到贬谪,赴任道州司马(道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时,在途中不幸得病,不治而亡。根据文献记载,关于王翰的史料在开元十四年(726)之后非常少见,由此推断王翰亡故于这一年。

    出身名门、才学一流

    王翰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诗人,天资聪颖,豪放不羁。王翰主要生活于开元前期,当时社会比较重视门第,王翰出身于五姓七望之一的太原王氏。王翰家境富饶,豪放倜傥,恃才不羁。

    他又非常幸运,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进士及第,后来又通过制科考试。这在唐代的科举中是十分顺利的经验,唐代科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明经科(主要考查学子对儒家经典的背诵和理解)考试相对简单,三十岁考上了也已经不年轻了,但是进士科(主要考查诗赋和政论)比明经科要难得多,五十岁获得功名都不算晚。王翰年纪轻轻就通过了进士科考试,才学和运气都是非常出色的。

    恃才不羁,影响仕途

    王翰进士登第之后,当时并州长史张嘉贞非常欣赏他,特地给王翰送去厚礼。王翰收到礼物之后,非常感动,写了歌词来表达这份感激之情。王翰又在一个宴会之上,一边演唱自己写词的歌曲,一边跳舞,神情自若,气宇轩昂。后来张说在并州长史任上时,对王翰也是极为器重,更加礼遇王翰。王翰自然也是非常感动。

    不过,王翰的性格之中豪放不羁的一面很快就表现出来,他在进士及第之后,自己写了一张榜文贴在了吏部的大街上,内容是给当时的文人排座次,他把张说排在第一名,李邕排在第二名,自己排在第三名,其他人都排在自己之后。王翰视其他文人如草芥一般的举动让文人们非常不满,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仕途,只好赋闲在家。

    遇到转机,大展宏图

    张说从并州长史被调回中央之后,由于王翰与张说交往甚密,张说提拔王翰到中央做官。王翰由秘书正字,擢升为通事舍人,后晋升至驾部员外郎,正五品官员。在唐代,正五品官员由中书省和门下省选拔,再由皇帝亲自任命。官至五品,还可以享受到税赋减免的特殊待遇,对于一个唐代官员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位置。

    受到排挤,接连被贬

    王翰与张说的关系让他在仕途上顺风顺水,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说罢相之后,王翰也受到排挤,被贬至汝州担任长史。没过多久,又改任仙州别驾。长史和别驾,以及司马都是刺史的佐官。

    王翰终究是一位豪放不羁、恃才傲物的人。虽然被贬,他在任期间仍然常常与文人志士结交,祖咏和杜华就常常成为他的座上宾。他与豪侠们饮酒行乐、出游打猎。不仅如此,王翰生活奢华,家中豢养了许多良马,又供养乐伎。

    作为贬官,心中总有一些愤懑,于是他又写文章来排解,不料得罪了有司(相当于部门的长官),将他贬往偏远的道州。王翰在赶赴道州的途中患病,不治而亡。

    在唐代,一般贬谪官员都会选择岭南湘黔一带,朝廷使这些贬谪的官员远离政治中心,比如王昌龄被贬湖南的龙标,李白被流放贵州的夜郎,对于这样的官员,朝廷再度任用的可能性很小。而王翰最初贬往汝州和仙州都是距离京城不远的地方,直到最后一次才贬往湖南南部的道州。可见最初朝廷对王翰还是留有余地的,但是他在被贬期间依旧我行我素,最终死于赴任途中。

    耀眼夺目,终将坠落

    这是他人生的悲剧,也可以说是他性格的悲剧。王翰富足的生活让他无所顾虑,也让他获得了许多上层社会的生活经验,使他眼界开阔。但在官场中无拘无束,势必会触碰到其他人的利益,让自己成为其他人攻击的对象。

    王翰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像流星闪耀着划过夜空,眩目而短暂。张说曾说,王翰的文章非常出色,但是还是有一些瑕疵,如果能弥补这些缺陷,发挥他的优势,他会成为一个时期最为优秀的人。不仅当时的文坛领袖张说很看重王翰,王翰还是大众们追逐的对象,常参加王翰组织的文人聚会的杜华搬家搬到王翰家隔壁,他的母亲激动地说能成为王翰的邻居,就像孟母三迁一样,我非常知足。

    王翰自被贬出京到官死于途,前后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笔下的边塞少了几分苍凉,多了几分瑰丽。边关将士却仍然走不出悲壮的命运,王翰在官场同样如战场一般,最终沉没其中。

    [阅读全文]...

2022-05-03 02:03:22
  • 凉州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唐王之涣的诗意

  • 诗意,优美,诗歌
  •   作为唐诗三百首当中的经典诗作是小学生必备的古诗了,那么王之涣这首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诗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原文进行赏析吧。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远望黄河的源头仿佛在白云之间,孤零零戍边的城堡在高山之中。

      羌笛何必去吹《折杨柳》这样哀伤的曲调呢?去埋怨杨柳、春天不来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外的啊!

      赏析:

      只是一种曲谱,在唐朝的时候有许多诗人都为这首曲调来填新词,因此也有许多的,比如说王翰的也很有名。

      而王之涣的这首从感*彩上来看,可以说写的是极其苍凉慷慨但是又不失雄壮。虽然说在描写当中写出了戍守边疆的战士不能够回到家乡的幽怨,但是又没有半点的消极和颓废,是非常具有广阔胸怀的。

      尤其是从诗的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直接带给人一副动人壮阔的画面,其次再说“一片孤城万仞山”,可以看出这座孤城在群山的环绕之下是巍然屹立的。这两句直接写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从而显示出战士在戍守边疆时的一个境遇。

      而后两句就是直接抒情了,从听到羌笛声开始,羌笛弹出的曲调就是《折杨柳》,这就不难看出其实戍守边疆的战士是非常想念家乡的,而古人有离别时相赠杨柳这一*俗,也是难免会触动人的离愁别恨的。

      但是诗人却用豁达的感情来排解忧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为什么要吹奏哀伤的《折杨柳》呢?要知道玉门关外就是吹不到春风的,所以就没有杨柳,也不要去抱怨了。

      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但是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带有讽刺意外的。

    [阅读全文]...

2022-02-10 11:36:04
  • 凉州词注音版王之涣

  • 凉州词注音版王之涣

      导语: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凉州词注音版王之涣,欢迎借鉴!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折柳赠别的风*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阅读全文]...

2022-01-19 13:25:50
  • 凉州词的诗意天之涣(凉州词唐朝王之涣赏析)

  • 诗意
  •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远远望去,黄河好像流淌在白云之间,在万丈高山中耸立着一座孤城。羌笛吹奏着凄凉哀婉的《怨杨柳》曲调,要知道啊,自古以来,春风是吹不到这遥远的玉门关的。

    词语注释

    凉州词:凉州歌唱词

    万仞:极高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赏析

    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中描绘了黄河的高远,像是流淌在白云之间。展现出一幅西北边关的苍凉,壮阔景象,连春风都吹不到这遥远的玉门关。

    据记载,唐开元年间,王之涣、高适、王昌龄三人到“旗亭”饮酒,适逢歌女在唱曲宴乐。三人的诗都有唱到,其中最漂亮的歌女就唱到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当“黄河远上白云间”响起,三人抚掌大笑,醉饮而归。

    [阅读全文]...

2022-06-07 20:45:26
  • 王翰《凉州词》

  •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晋阳人。诗颇壮丽。

      【赏析】: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阅读全文]...

2022-04-09 16:54:43
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 - 句子
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 - 语录
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 - 说说
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 - 名言
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 - 诗词
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 - 祝福
凉州词唐王古诗的拼音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