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胜火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红胜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红胜火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红胜火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古诗中的名胜古迹》,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前赤壁赋》
宋苏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2、《题杭州灵隐寺》
唐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13、《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14、《中秋夜杭州玩月》
唐张祜
万古太**,中秋海上生。
15、《登杭州城》
唐郑谷
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
16、《观浙江涛》
唐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17、《渡浙江》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中的.名胜古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敖》
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7、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2、如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1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1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1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6、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之四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前赤壁赋》
宋·苏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望岳》
唐·杜甫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文学如一条清流在历史的峡谷中流淌,数千年来,成为传统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纽带,成为传统文化最美的组成部分。千百年之下读来仍余音袅袅,那此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辞采声韵之美的'佳作,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上的享受,弦犹在耳。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前赤壁赋>
宋·苏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4、<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韩非子·喻老》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商君列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陈与义《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八章》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孙子兵法·虚实篇》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自胜之谓强。——《韩非子·喻老》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增广贤文·上集》
今年花胜去年红。——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德经·第七十八章》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抱朴子·外篇·安贫》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格言联璧·接物类》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围炉夜话·第五七则》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格言联璧·持躬类》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格言联璧·持躬类》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从古人的诗词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四季的变化。如今的人们,出门旅游喜欢用相机记录沿途的风景,而古人没有可以记录风景的高科技设备,除了作画,诗词也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天,万物复苏,黄莺、燕子在枝头叽叽喳喳,生意盎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我们可以观赏盛开的荷花,也可以感受那“首夏如清和,芳草亦未歇。”
高高的山,蓝蓝的天,秋风起,草木枯,睹物思人,“枯藤老树昏鸦”是它,“自古逢秋悲寂寥”是它。
冬天,可以欣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幽静寒冷的画面,也可以沉醉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磅礴气势。
一卷诗词,一缕书香,一份古韵。走进古诗词,就如同走进一个美丽动人的世界。
0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这是李白出蜀途中所作,秋高气爽,青山吐月,月影映入潺潺流动的*羌江水,又随江水流向远方。
今日的峨眉山,风景秀丽,“峨眉天下秀”是人们对峨眉山风景的赞誉。晴朗的夜空,依然可以看见峨眉山半轮明月,泛舟于江中,沉浸在朦胧的月色里,只听见*的虫鸣和水流动的声音,安逸,恬静。
0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创作的这首《题西林壁》,既是一首描写庐山的诗,又是一首哲理诗。短短两句,我们就看到了庐山绵延逶迤,峰峦起伏,郁郁葱葱,耸入云霄。
庐山是中国5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庐山春天比其他地方迟,夏天短,秋天早,冬天长,夏秋比较凉爽,号称避暑胜地,适合爬山。
去过庐山的游客,都会被庐山风景惊艳到,山、湖、江、瀑布融合一起,是庐山一大奇景。
0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通过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勾画出江南深秋夜景。位于苏州姑苏区的寒山寺,在历史上是中国的十大名寺之一。
04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了华清池温润的泉水。华清池指的是唐华清宫,规模宏大,楼台殿宇,十分气派。
05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光从苏轼的诗句里,就让人向往西湖的美景。以国色天香的西施喻西湖,究竟是怎样的美丽,让人不得不好奇。
西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断桥、雷峰塔、苏堤都是人尽皆知的景点。
我更喜欢烟雨中的西湖,仿佛披着一件轻纱,轻灵曼妙,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中国山河广阔,风景秀丽,带着美丽的心情,去你想去的地方,感受每一处诗意。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还有很多美景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观赏。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词呢?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前赤壁赋》
宋·苏轼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4、《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句解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堪称千古名句,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翻译: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两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了形容了花红水绿的春景: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迷人醉人。
二、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赏析
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
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三、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人物生*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
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诗人的笔下,风光无限。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泰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赤壁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扬州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笔下的美景你想不想去看看?重温16首写风景名胜的诗词,假期,可以走起!
庐山
望庐山瀑布
唐代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
黄鹤楼
唐代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洞庭湖
望洞庭
唐代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岳阳楼
登岳阳楼
唐代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峡
早发白帝城
唐代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乌衣巷
乌衣巷
唐代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寒山寺
枫桥夜泊
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泰山
望岳
唐代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注释
(1)广陵:古郡、县名。广陵郡,隋代先称扬州,又改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巿。605年(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堤上种植杨柳,称之为隋堤。又沿渠造离宫四十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同年仲秋,杨广率萧皇后以下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一、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江都,水上龙舟楼船相衔二百余里,挽船壮丁八万余人,*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
(2)蝉噪鸦栖:柳树上多蝉和鸦,借以说隋堤景物。
(3)“隋堤”句:其实诗中就是问当年的繁华欢乐如今是否还在。
(4)“只缘”二句:这是说,只因为隋炀帝喜欢游玩逸乐,得了个“风流”皇帝的称号,所以才招来了后世纷纷讥贬。确实,荒淫奢侈是隋炀帝的罪过,但开凿运河在历史上却是有功绩的。唐代参加过黄巢之乱的诗人皮日休曾写诗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对杨广的鉴赏,颇有相似之处。“占得”,《红楼梦》程高本作“占尽”,与宾语“风流号”不相称。
赏析
《怀古绝句》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共有十首,《怀古绝句·广陵怀古》就是其中之一。薛宝琴常夸自己从小跟随父亲行商,足迹广,见闻多,这是可信的,但十首诗中所写的地方却并不都是她所亲历过的。薛宝琴对自己幼年经历的夸耀和这些怀古诗的总的情调比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经每况愈下了,否则她不会前来投靠贾府。不过,她写诗时所过的总还是贵族小姐的奢华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没落而到来,那时候她还会再一次走得远远的,而且将以十分感伤的心情来回忆大观园的生活。
这首《怀古绝句·广陵怀古》在小说中的寓意实际上是说晴雯的。诗的前两句是写欢乐宴游生活的短暂。*“粉垣环护,绿柳周垂”,通往柳叶渚还有一条柳堤,正好用“隋堤”作比。贾宝玉、晴雯“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所以说“转眼过”。晴雯的“册子”中说她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诗的后两句所说亦即此意。
《怀古绝句》不是真正的咏史诗,也不是纯粹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灯谜。它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鉴赏,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说人物的历史观。
整理:zhl201608
最火的谷雨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火的谷雨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谢中上人寄茶
齐己 唐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二、《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齐己 唐
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初晴叫杜鹃。
摘带岳华蒸晓露, 碾和松粉煮春泉。
高人梦惜藏岩里,白硾封题寄火前。
应念苦吟耽睡起,不堪无过夕阳天。
三、《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孟浩然 唐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四、《芍药》
王贞白 唐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五、《老圃堂》
曹邺 唐
邵*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六、《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陆希声 唐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七、《白牡丹》
王贞白(唐)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八、《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
张又新(唐)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
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
栖树回葱蒨,笙歌转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九、再有诗次其韵
唐·王炎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红胜火的古诗
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古诗完整
古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作者朝代
枫叶红胜的古诗
表达红红火火的古诗
代表红红火火的古诗
红红火火的古诗词
形容红火火的古诗
带红似火的古诗
关于红红火火的诗句古诗
火红的诗句古诗
火红的花朵古诗
形容火红的古诗
红叶似火的古诗
火红的日出的古诗
小红书最火的古诗
火红的五月古诗
红火的古诗文
红红火火的句子
红红火火的说说
做生意红火的古诗
炉火正红待客的古诗
红似火的诗句
形容红火的古诗句
红红火火祝福语
火红的灯笼七言古诗
火山红人你来夸的古诗
祝生意红火的诗句古诗
形容枫叶红似火的古诗
火红的七月古诗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