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

关于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41) 语录(20) 说说(81) 名言(551)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73)

  • 《醉花阴》古诗赏析

  • 《醉花阴》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花阴》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文  

      醉花荫(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赏析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

      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阅读全文]...

2022-04-26 03:01:56
  • 描写黄昏的诗句古诗(赞美黄昏的古诗词)

  • 黄昏,赞美
  • 前几天看到一个问题:以“黄昏”为题,你能原创一首诗展示吗?

    以黄昏为主题的诗词,老街写得不多,但是诗词中有黄昏二字的写了不少,录入几首拙作,欢迎诗友们指正。

    松下盟鸥,栏边听海,襟抱月华风露。桂影无心,落霞随意,一霎【黄昏】钟鼓。骎骎日暮,残梦里、忽惊辜负。怜惜天涯骚客,愁吟故宫离黍。犹记西湖歌舞,恨东风、韶光轻付。算有廉颇谁问,尚能餐否?破碎山河乱絮,纵相对、如何说今古。几度兴亡,兴亡几度。

    这首词写的是南宋灭亡后,是观宋填词系列中的一首。南宋灭亡后,皇帝与后宫被掳往北方,著名的琴师汪元量也在其中。他经常和这些宫人们相互唱和,留下了不少作品。

    老街的这首天香,即是代宫人作的一首词。

    江南梦醒,皓月苍山星耿耿。人向天涯,日日【黄昏】数暮鸦。 愁肠断处,白草黄沙春不度。故国东风,往事朦胧泪眼中。

    淮上女,是南宋一个战乱中被金兵掳往北方的女子。她和蒋兴祖女的遭遇类似,半途中中都填了一首《减字木兰花》,之后二人都消失在历史中,下落不明。

    老街读过二人作品后,分别作过两首减字木兰花,这是其中一首。

    野渡牵舟弦月小,雨霁【黄昏】,双燕汀边绕,点检残红春正少,春心散作天涯草。独立虹桥思远道,远道绵绵,人世难逢笑。归去来兮三径悄,青衫惹破松风恼。

    苏轼的原词几乎家喻户晓,最有名的是佳句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以及多情却被无情恼。

    不敢怨东风,一点飞红小,傲雪孤高争奈何,始觉春来早。 粘袖久含香,此意知多少,篱角【黄昏】疏影寂,梦里韶光了。

    咏梅是填词的朋友都会练*的题材,老街也写了不少,这首写落梅。

    一片烟波万里樯,琅琊遥对海茫茫。秦舟采药音书渺,汉使寻仙日月长。叶落秋山开御道,雁排人字转斜阳。【黄昏】灯火添诗意,搔首霜丝偏自伤。

    琅琊台是青岛西海岸原胶南地区的一处历史景区,传说秦始皇曾经来过此地,可惜徐福一去不回。吴王夫差称霸时,曾经北上与齐国开战,据说当年在琅玡台下的海上,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

    如今的胶南合并到西海岸新区,高楼大山沿海而建,琅琊台估计很快也被城市包围了。

    日暮龟蛇几度秋,江风江水去悠悠。觅诗遥问汉阳树,循迹还登黄鹤楼。迁客落梅闻玉笛,孤帆远影下扬州。当年清景今何在?雁字【黄昏】一点愁。

    老街多次去过黄鹤楼,写过不少关于黄鹤楼的诗词,这是其中一首。

    故人幽径入柴门,云散中天月似盆。把盏三巡秋听海 ,登楼一哂夜销魂。浮生契阔隔尘网,世事浊清浇酒痕。年少当时耽妙句,韶华吟罢已【黄昏】。

    这是在网上次韵一位诗友的作品。

    扬子江头秋欲寒,金山寺上倚危阑。瓜洲星火【黄昏】里,北固楼台隔雨看。

    去镇江游玩时,登上过著名的三山:金山、北固山、焦山。著名的金山寺就在金山上,站在金山高处,可以望见不远处的润扬大桥,以及对岸的瓜洲古渡。

    沉沉强上拂星楼, 暑热骄云次第收 。极目残阳倾返照 ,【黄昏】休道海风秋 。

    写这首诗的时候,上班的单位在海边的海航中心办公。当时海航还是青岛最高的楼,楼顶的玻璃屋可以随便上去,俯瞰壮观美丽的青岛景色。

    百战龙沙荡雪山,【黄昏】吹角马空还。报君不为封侯事,曾许余生入汉关。

    这组拟古从军行写了三首,这是其中一首。班超*定西域,立下了不朽功劳,年老时曾经写信给皇帝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以上十首诗词,诗句里都带有黄昏二字。黄昏,常常可以使用夕阳、落照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示,例如这首《送别》:

    杨柳东风日日春,明朝俱是异乡人。鹧鸪声里斜阳外,一客潇湘一客秦。。

    [阅读全文]...

2022-07-11 13:41:03
  •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古诗词

  •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古诗词

      古诗原文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译文翻译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注释解释

      此处原有小题作“为人寿” 。

      “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尊”,酒杯。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苏轼《沁园春》有“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句。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阅读全文]...

2022-06-22 19:50:28
  • 赞美黄昏的诗句有哪些(赞美黄昏的古诗)

  • 赞美,黄昏
  • 黄昏时,余霞成绮,整个世界都变得朦胧起来。

    这一刻,深埋心底已久的情绪,全都翻涌而出,仿佛要将整个人淹没。

    很好奇,千百年前立于落日下的诗人,会有怎样的心绪?

    01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李商隐的眼中,落日虽美却转瞬即逝。

    黄昏的景色美得让人心醉,只可惜不能停留,一会便被那无尽的夜幕笼罩了。

    02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的眼中,落日下万物皆可爱。

    山际间云烟缭绕,竹林间洒下点点落日余晖,鸟儿从屋檐轻飞过,一朵软绵绵的白云从窗中飘出。

    03

    《落日》

    唐·杜甫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杜甫的眼中,落日下的村野异常忙碌与喧闹。

    黑夜将临,万物都在争分夺秒做着自己的事情。雀鸟在树枝上跳跃、争闹,飞虫在满院游走;农人有的在埋头耕种、有的在打柴做饭、有的在靠岸停船。

    04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的眼中,落日带着朦胧的愁情。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好似含着无限愁情。

    05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眼中,落日与山河组成最壮丽的景色。

    登上高楼,可见白日依山而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更远处的风光,那就要再继续向上攀登。

    06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眼中,落日勾起天涯游子的愁苦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组成了一幅凄静的村野秋景图。萧瑟、荒凉、又迷离的傍晚,一位骑着马的旅人在孤独的赶路,路途遥遥,不知所向。

    07

    [阅读全文]...

2022-01-10 00:12:53
  • 醉花阴李清照赏析翻译(醉花阴诗意解析)

  • 李清照,诗意
  • 《醉花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词。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生活孤寂,思念甚深,便用婉转含蓄的笔调,作了此词,表达无比深笃的相思之情。

    历代文人墨客抒写女子相思之情的佳作甚多,但此词写相思之情,用喻新奇,不露,不俗,含蓄蕴藉,颇值得揣摩品味。

    全文内容单纯。上片描写渲染了闺中环境,烘托孤寂,诱发相思。前两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的是白日之景,同时也透露了作者的内心感受。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消磨,因而为之生愁。看铜炉的香料慢慢地燃尽,更令她觉得时间难捱顿生愁思。“永昼”“销”让人感觉时间漫长,愁思凝重。“佳节又重阳”三句,写的是秋夜之景。又到佳节,说明时光流逝,可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往年的夫妻对酒赏月,今朝却成了“半夜凉初透”。“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说明这种节日思念亲人的愁情不是第一次出现,更使愁之深,愁之苦。“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天气渐渐转凉,虚写心中因为思念远方亲人而产生凉的感觉。一个“凉”字写尽了孤寂,折射了相思。由此看以看出,作者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由于爱人不在身边,玉枕寒凉,只能*添惆怅、相思之情在不经意中已流露出来。

    下片借黄昏把酒赏菊,仿古人而遣今意,尽现相思之情,开头“东篱把酒黄昏后”,写重阳对酒赏菊,转换空间,由室内到庭院。“东篱”指地点,也是菊花的代称,语出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句,“有暗香盈袖”是从《古诗十九首》中“馨香盈怀袖”脱化而来。两句暗含佳节思亲情绪。至此词人虽未明言感时怀人心绪。但她的孤独寂寞之感,伤时叹逝之情,已寓于字里行间。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已刻画出来。词作最后三句感情迸发,更加激烈。“莫道不消魂”运用了发问法,醒人耳目,直抒离别的极度悲苦。“帘卷西风”是西风卷帘的倒文,既写景又写人。秋风袭来,帘子卷起女词人更觉得形单影孤,于是发出“人比黄花瘦”的感叹。“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瘦”与“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才有无尽的相思,才会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似黄花。“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自在其中。

    以人比花,并不始自李清照,如康与之就有“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句,但由于李清照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且菊花多长、垂,易与“瘦”联系,再加菊之品格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处。用黄花喻人瘦既新奇又可见其形,亦能传其神,并能传达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情感,富有创造性。故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词委婉含蓄,虚实相合,情景交融,设喻新颖。通篇无一思字,却尽现为爱人“瘦比黄花”的相思之情,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附: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阅读全文]...

2022-02-28 17:14:46
  • 李清照 醉花阴

  • 李清照,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李清照 醉花阴》,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东篱把酒黄昏后,

    赏析:

    此词别本题作重阳或九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李清照夫妻暂时分离,思念之情绵绵不绝。上片述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独处深闺的离愁。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永、销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之际,离思转深,以故香帐凭枕,夜深难寐。凉初透,兼写秋节萧瑟与心境凄冷。下片纪重阳赏菊情事。自古即有重九饮酒赏菊风俗,陶潜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就酌,醉而后归(《续晋阳秋》)。词人继踵文苑雅事,黄花拂袖,而离愁难解,遂逗出煞拍三句。销魂,深化篇首愁字,由愁而致人瘦,见出离思深沉。帘外黄花与帘内佳人,相映生辉,形神酷似,同命相恤,物我交融,创意极美。据伊世珍《嫏缳记》载:易安以此词寄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传闻未必可信,但这三句确言他人之所未能言也。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醉花阴借景抒情的句子。

    [阅读全文]...

2022-04-10 21:04:08
  • 李清照 醉花阴

  • 李清照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李清照 醉花阴》,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东篱把酒黄昏后,

    赏析:

    此词别本题作重阳或九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李清照夫妻暂时分离,思念之情绵绵不绝。上片述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独处深闺的离愁。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永、销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之际,离思转深,以故香帐凭枕,夜深难寐。凉初透,兼写秋节萧瑟与心境凄冷。下片纪重阳赏菊情事。自古即有重九饮酒赏菊风俗,陶潜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就酌,醉而后归(《续晋阳秋》)。词人继踵文苑雅事,黄花拂袖,而离愁难解,遂逗出煞拍三句。销魂,深化篇首愁字,由愁而致人瘦,见出离思深沉。帘外黄花与帘内佳人,相映生辉,形神酷似,同命相恤,物我交融,创意极美。据伊世珍《嫏缳记》载:易安以此词寄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传闻未必可信,但这三句确言他人之所未能言也。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醉花阴借景抒情的句子。

    [阅读全文]...

2021-12-27 21:09:42
  • 《醉花阴》全文及赏析

  • 学生
  • 《醉花阴》全文及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花阴》全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

      《醉花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合作学*的方式,找出词中重要意象,来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2、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探究与活动:能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诗歌感情,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拓展阅读、多媒体课件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氛围,导入本课。

      课件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视频。

      〔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用李清照《一剪梅》的歌曲,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毕竟这首词连同这份感情都距离学生太远太远,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间的相思之苦,还不如一开始就让爱普照心田,让爱充满课堂,让学生敢于说爱,否则怎么可能被爱打动呢?

      二、走*李清照。

      教师课件展示。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三、以声传情,朗读体味,整体感知

      (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词我们已经预*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

      1、指名几个学生朗读,师生评价。(强调节奏、感情感情基调(愁))

      2、课件展示配乐朗读。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3、全班齐读。

    [阅读全文]...

2022-07-21 22:10:50
  •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

  • 李清照
  •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诗词《醉花阴》原文、译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⑴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⑵云:一作“雰”,一作“阴”。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永昼,漫长的白天。

      ⑶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消,一作“销”,一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⑷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⑸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厨,一作“窗”。

      ⑹凉:一作“秋”。

      ⑺东篱:泛指采菊之地。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⑻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盈袖:满袖。《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⑼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消,一作“消”。

      ⑽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西风,秋风。

      ⑾比:一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作品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校注》。

    [阅读全文]...

2022-06-24 02:14:05
  • 以黄昏为题的诗文

  • 黄昏
  • 以黄昏为题的诗文

      天空的云披上了红装,

      向大地挥手告别。

      暮色那边的斜阳,

      轻声叹,

      早晨失去的`时光。

      大自然摒住呼吸,

      把所有的快乐储藏。

      黄昏柳梦中,

      溪水东去,

      繁华几万重,

      好景怎留异乡人做客?

      孤独的人不懂,

      走过的风景、落叶花残。

      只怜惜,

      此时已尽黄昏,

      衣袂凌乱,

      小桥湖畔人影散。

      纯情的我望*,

      柔柔春风,

      吹乱晚霞。

      摇摇水中孤影,

      怎觉黄昏无情水也寒。

    [阅读全文]...

2022-04-27 01:01:36
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 - 句子
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 - 语录
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 - 说说
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 - 名言
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 - 诗词
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 - 祝福
描写黄昏的古诗醉花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