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播放古诗别读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播放古诗别读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播放古诗别读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播放古诗别读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送别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别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2、《冬日山居思乡》
唐·*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3、《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思乡作》
南诏·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6、《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7、《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塞上闻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10、《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赠别·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一位歌女的筵*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句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第三句把蜡烛拟人化了,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末句“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
赠别·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别宋常侍》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别宋常侍》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别宋常侍
隋代:尹式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译文
我要到汉水以东的地方去,宋常侍在杜陵北为我送行。
他也是宦游之人,无论是行者还是送行者,都是天涯漂泊,就像秋后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
彼此都是两鬓如秋霜的白发之人了,衰老的容颜依仗酒力才变红。
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分手以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
赏析
此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
首二句总说送行之事,提出“游人”与“客”双方以及“杜陵北”与“汉川东”两地。“游人”,诗中指宋常侍。“客”,诗人自谓。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杜陵自繁华,汉水空悠悠,这两处地名在古诗里经常出现,其符号意义远超过了地理意义。宋常侍在长安为尹式饯行,离情别绪即由此生出。
三四句转而抒情。“去”者,说自己;“住”者,指宋常侍。当此分手之际,不作丈夫的壮词,也不为儿女的呢语,而是着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飘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随风而走。诗人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之意与羁旅飘泊之情,已尽含在这浅*而又动人的比喻之中。
五六句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秋鬓”,迟暮之年的白发。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颜”,衰老的容颜。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末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意。“别有”即“另有”。此二字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之别离情景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诗人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乌声、风声,而啼乌声、风声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这是一首早期律诗。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联,但前两联之间并后两联之间都失粘;三四句处于颔联的位置上,本该用对仗,却只是两句一意的十字句而并不构成流水对。该粘而不粘,该用对仗而不用,这些都是律诗在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迹象。
别宋常侍 [隋]尹式
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
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5分)
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3分)诗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2分)
2.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3分)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运用想象,设想分别以后,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末句写别后相思之情,借风中乌鸦夜啼的印象,渲染凄凉的气氛,表达诗人相思的凄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尹诗运用比喻,将游子比作飘蓬,表现其飘泊不定,孤单无依的特点,写出了诗人伤感,孤苦之情。写别后相思之情,借风中乌鸦夜啼的印象,渲染凄凉的气氛,表达诗人相思的凄苦。孟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此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首二句总说送行之事,提出游人与客双方以及杜陵北与汉川东两地。游人,诗中指宋常侍。客,诗人自谓。杜陵,古县名,在长安东南,此以杜陵北指长安。汉川即汉水,汉中位于汉水的东北,故以汉川I东指汉中。宋常侍在长安为尹式饯行,离情别绪即由此生出,故先着一笔以记其事。
三四句转而抒情。去者,说自己;住者,指宋常侍。当此分手之际,不作丈夫的壮词,也不为儿女的呢语,而是着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飘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随风而走。诗人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之意与羁旅飘泊之情,已尽含在这浅*而又动人的比喻之中。
五六句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秋鬓,迟暮之年的白发。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颜,衰老的容颜。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末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意。别有即另有。此二字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之别离情景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诗人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乌声、风声,而啼乌声、风声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这是一首早期律诗。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联,但前两联之间并后两联之间都失粘;三四句处于颔联的位置上,本该用对仗,却只是两句一意的十字句而并不构成流水对。该粘而不粘,该用对仗而不用,这些都是律诗在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迹象。
别董大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董大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读书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1、《杂诗》东晋陶渊明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诗意:精力充沛的时光不会再来,就像一天中只有一个早晨。我们应当及时勉励自己,岁月是不会等人的
2、唐代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诗意: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3、宋·刘过《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诗意: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用现在的话说,读书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意: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5、唐《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诗意:我劝诸君不要太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要劝诸君应当爱惜青少年时代的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之时应该及时摘取一样,切莫要枝上无花之时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
6、明文嘉《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7、清钱泳《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8、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诗意:读书时候不要匆忙翻阅,只求速度不去理解,而是要沉潜于其中细细品味,通过潜心专注的研究,反复揣摩推敲,鉴赏比较,才能真正理解读中内容,同时也能培养自己审美情趣才能真正理解书里的内容,体会出文字中更多的妙处,对于不明白的地方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下文后难懂的地方也就理解了。如果仍然不明白不如先暂时放下,等以后在求解答。读书不求急,但如果是关乎于自身的事就需要马上思考了。
9、宋·陆游《寒夜读书》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10、宋·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的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
11、宋·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意: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地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12、《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意: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不够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
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分别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别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关于送别古诗(精选100句)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送别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2、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3、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4、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6、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8、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9、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10、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4、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8、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9、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10、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1、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2、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3、春来未有不阴时。
4、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5、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6、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7、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8、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
9、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
10、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1、触目凄凉多少闷。
2、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3、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4、别离滋味浓于酒。
5、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6、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
7、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8、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9、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10、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1、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6、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8、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9、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关于送别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送别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赠汪伦》】
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篇二:《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唐)
少别华阳万里游,*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篇三:《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唐)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篇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篇五:《别州民》】
白居易(唐)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篇六:《寒江独钓图》】
马远(宋)
天涯何处觅佳音,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
1.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2.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3.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4.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5.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6.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7.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8.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9.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0.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11.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12.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1、送别南归路,复班三岘荆。——张嵲《送陆尧夫倅襄阳》
2、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其一》
4、失意经寒食,情偏感别离。——顾非熊《下第后送友人不及》
5、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6、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7、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二首之二》
8、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卓文君《诀别书》
9、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容若《采桑子·当时错》
10、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李白《别中都明府兄》
11、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2、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4、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15、离思著百草,绵绵生无穷。——孟郊《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
16、唱高人不和,此去泪难收。——李端《送潘述宏词下第归江外》
17、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李商隐《七夕》
18、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周紫芝《卜算子·*上送王彦猷》
19、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送沈子福之江东》
20、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21、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22、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24、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25、折芳怨岁晚,离别凄以伤。——李白《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26、赠君卷葹草,心断竟何言。——李白《留别龚处士》
27、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8、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张籍《蓟北旅思》
29、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30、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31、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32、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3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4、一杯寒食酒,珍重送君行。——徐铉《送钱副使黎阳发运》
3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36、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秋瑾《去常德州中感赋》
3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8、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39、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40、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41、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42、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43、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常建《送宇文六》
4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45、谁知念离别,喜见秋瓜老。——苏轼《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煌煌帝王都》
46、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元稹《寄赠薛涛》
47、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48、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杜牧《归家(一作赵嘏诗)》
49、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0、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51、赠远屡攀折,柔条安得垂。——孟郊《折杨柳》
关于送别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送别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逢侠者》
作者: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鉴赏】
这是一首因路遇侠者而写的赠别诗。此诗造句别致,寓意隐蔽。诗里用到了典故。“燕赵悲歌士”里用到了战国时代诸侯国的名称“燕,赵”,古时这两个战国七雄中的诸侯国出了许多勇士,因此*就用燕赵人士指代侠士。高适有这样的诗句:“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就是对燕赵刺客的悲壮大义表示同情与敬佩。最有名的荆轲刺秦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而荆轲就是赵国太子派出的刺客。
“剧孟”本人是雒阳(即今天的河南洛阳东部)人,素有豪侠的名声。这里“剧孟”是用来指代洛阳的。
侠者,一般指剑客。钱起本人不是武士,因此对朋友豪侠的气概是佩服加崇敬的。诗的开头两句,用“燕赵悲歌士”,借以比拟所遇见的侠者;而“相逢剧孟家”,则是说他们两人相逢于洛阳道中。如此写来,极为切合侠者身份。后面两句,是说相逢时彼此倾心交谈,可是太阳又快要落山了,只好恋恋不舍地分手而别了。这既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不*,也表露了对侠士的倾慕之情。
此诗一开始就把心里的赞美写了出来,朋友被他称赞为燕赵豪侠,可见钱起的坦率。对“寸心言不尽”,可以理解为这是文人与武士间的区别造成得欲言又止,意犹未尽。最后写到落日,其实有诗人对朋友的一丝担忧(因为夕阳这个素材在文学作品里一般来说终归没有朝阳那么热烈积极),剑客的前路定是有坎坷的。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为分别而相聚的诗人与侠者,终究要分道扬镳了,太阳都落山了,像在催促他们,尽管依依不舍,但是天下无不散的筵*。这份感情被描述得真是格外珍贵。
钱起的朋友中有名诗人王维、裴迪等,本人是大历才子,认识的人一定很多。这里的侠者,在他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尤为记忆深刻的一位朋友。钱起自己如果“言不尽”了,那么这离别的感伤是非常浓烈的。这是赠别的作品,不过诗里字字句句都是浓情,这样的编辑确实算得上体格新奇,这和一般人比较起来率意得多。高仲武说钱起诗风“体格新奇,理致清赡”。“理致清赡”这个特点其实表现在“前路日将斜”里,将诗意很好得放开,使读者有思索的余地。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别》
播放古诗别读的
恨别古诗的朗读
读古诗和不读的区别
读古诗跟不读的区别
特别难读的古诗
古诗读和唱的区别
别云间的古诗朗读
送别古诗的朗读
古诗别云间的读音
赠别古诗的读音
读古诗和不读古诗的区别
古诗《别董大》的朗读
别老母的古诗读音
别董大的古诗阅读
古诗的读诵吟有何区别
读古诗词没读诗词的区别
高适的别董大古诗读法
鼓励别人读书的古诗
古诗和读后感的区别
经典诵读的古诗送别
劝勉别人读书的古诗
咋读古诗白居易的送别
别董大的古诗里董读啥音
读古诗和不懂古诗的区别
古诗词特别读音的字
古诗《易水送别》的视频读
渡荆门送别古诗的朗读
读古诗词和不读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读的固原阿宝送别
古诗送别唐王之涣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