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径门的古诗

关于石径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石径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石径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石径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6) 语录(1) 说说(6k+) 名言(868) 诗词(187) 祝福(2k+) 心语(792)

  • 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书法作品欣赏)

  • 书法
  • 前言

    问题:唐诗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样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估计小学生能讲的头头是道,诗歌的释义大家都很清楚。不过老街说的不是这个,需要注意的是几个可能会疏忽的地方,我依次讲一下自己的认识。未必准确,欢迎指正。

    一、第一句 是谁“远上”

    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首诗第一个问题是,首句的主语是谁?”远上寒山石径斜 “,是谁远上呢?

    看上去似乎是省略了主语“我”,有的注释中解释是:诗人自己远上寒山看到石径斜。不过第三句又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那么诗人不是上山了吗,怎么又停了车?难道是坐着车上的山?还是山上有车可以坐?似乎又讲不通。

    这一句的主语不是人。”远上寒山石径斜 “其实是主语后置,主语是石径,是石径远上寒山,而且看上去弯弯曲曲,这是比较复杂的诗家语句法。

    这种句法在杜甫的秋兴八首中可以看到: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居有所思。

    其中第三联: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这两句的句子结构和”远上寒山石径斜“类似。如果和唐朝另外一个诗人卢嗣立的《望九华山》第二联相比就更加清晰:

    九华深翠落轩楹,迥眺澄江气象明。不遇阴霾孤岫隐,正当寒日众峰呈。

    坐观风雪销烦思,惜别烟岚驻晓行。得路归山期早诀,夜来潜已告精诚。

    第三联”不遇阴霾孤岫隐,正当寒日众峰呈。“,这两句的句法和”远上寒山石径斜“完全一样。句子的节奏都是2-2-2-1,主语都是第五六字组成的词”孤岫“、”众峰“、”石径“。

    相同的还有白居易《浔阳春三首 》,其主语用法和位置完全一样,主语是香骑和钿车。

    金谷蹋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

    踏花的是香骑,碾草的是钿车,远上寒山的是石径,不遇阴霾是孤岫,正当寒日的是众峰。

    二、第二句 深处还是生处

    白云生处有人家。第二句是写诗人远望,看到石径弯曲远上的尽头是白云生处,那里有隐约的人家。

    古诗词传到今天经常有不同的版本, 是“深”还是“生”字存在疑义。

    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在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书中写作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

    有些课本中,本诗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例如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至于作者原来的版本究竟是生还是深就搞不清了。

    李白的《静夜思》仅仅二十个字,竟然也有好多的版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我们常见的版本来自于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

    老街*时也喜欢写几首小诗,写完后就发在自己的博客里,后来引用这首诗时发现个别语句不太好就直接进行了修改。于是我自己的一首诗, 在不同的文章里或者不同的媒体上会有不同的版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练字的故事 ,一个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斟选了好久才定下来。古人甚至把赠人折扇上的诗在几年后追回来修改的故事,不过具体哪一位我记不清了。

    生或者深,也许作者本来就有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也许是*刊印传抄时出现了错误。不过深和生都各有味道,您喜欢深处还是生处呢?

    三、第三句 何为坐爱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需要说的是“坐”,这里不能望文生义,“坐”不是坐下,更不是特指坐在车子里的意思(虽然他可能就是坐在车子里)。”坐“这个字在这里解释为“因为、由于”。

    宋朝的梅尧臣《夏日晚霁与崔子登周襄故城》尾联也用了坐爱,是一个意思:

    雨脚收不尽,斜阳半古城。独携幽客步,闲阅老农耕。

    宝气无人发,阴虫入夜鸣。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

    停车坐爱枫林晚,意思是因为喜欢黄昏里的枫林,所以我停下了车,这也是倒装,可以解释为“坐爱枫林晚停车”。梅尧臣的”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意思是我并非一个刻意躲避喧哗(世间纷争)的人,只是因为喜欢这里清风悠远的意境 ………

    四、石径斜的斜怎么读?

    古代很多字的读音与今天普通话不同,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我过去上学时老师教我们读作 [xiá],为什么要读作 [xiá]呢?

    查一下《*水韵》就知道这个”斜“字与花、家同在古韵“下*六麻”。《*水韵》的六麻和《唐韵》的麻韵一样,唐朝人杜牧读这首诗一定是押韵的。根据康熙字典记载,斜有一种读音与“邪”一样,唐韵里似嗟切、宋韵书中徐嗟切,都是韵母a的发音。

    《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

    前几天老街写过一篇文章《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不押韵吗》,这首诗的”者“读作【zhǎ】、下读作【hǎ】,其实是押韵的,有一个读者留言顺便提到了斜的发音:

    我们湖南邵阳县口音下字读ha音,野字读ya音,斜字qⅰa音,许多古诗用家乡话读来很押韵。

    记得还有读者说他们老家的方言今天还读作 [xiá],具体哪里就记不清了,我相信还有地方的方言会读作sia、jia等发音。

    因为入声字在普通话里的消失,以及地域不同和今古音调的变化,很多诗词用普通话阅读并不押韵,但是用一些方言阅读却是押韵的。

    在杜牧的另一首诗中,我们发现蜗牛在古代原来读作瓜牛。如果在课堂上我们读作瓜牛,估计同学们会哄堂大笑,可是这个字在古诗里真得读作gua ,不信看看这首杜牧的《朱坡绝句》:

    乳肥春洞生鹅管,沼避回岩势犬牙。自笑卷怀头角缩,归盘烟磴恰如蜗。

    这首绝句的韵脚是蜗和牙 ,牙ya和蜗gua和斜、花、家一样,也属于*水韵的下*六麻韵部。蜗牛读作gua牛可不仅仅是古代,在今天的陕西、广东、福建、中国台湾甚至甘肃等地方都有瓜牛的读法。下面是网友们的留言:

    秦武粤鹏:陕西方言蜗牛读作:guagua牛。馬乐天:兰州话叫gua gua 牛;戒急用忍32:西安周边的郊县都叫瓜瓜牛。

    结语

    杜牧《山行》这首诗的四个问题,是我们阅读古诗词常常遇见的问题。首先是诗家语的句法多变,即使是同样句法结构的句子,主谓宾的位置也未必相同,更不能用散文句法来解释古诗的语法。

    其次,版本的不同是常见现象,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就有很多版本,甚至有时候不同版本会有不同的意思。

    再次,古诗中的词语与今天词语的意义会有不同,不能简单的望文生义。

    最后是今古读音的不同,今天阅读时遇到不押韵的诗词不要怀疑,在古代99.9%是押韵的。诗经押前秦时的韵,古诗十九首是押汉朝的韵,隋朝以前都是各朝代当时口语发音押韵,隋朝以后,文人们开始按照韵书来押韵, 这以后口语发音和韵书不同的现象越来越多。

    元朝和清朝的官话都没有入声,可是元朝的诗人依然按照《*水韵》来写诗,清朝甚至在科举诗赋取士的时候,依然按照《*水韵》的韵书标准来鉴定试帖诗是否落韵。作诗押韵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确实有不押韵的,例如这首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阅读全文]...

2022-02-14 15:53:33
  • 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

  •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m.ju.51tietu.net)。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阅读全文]...

2022-02-09 07:00:00
  • 《竹石》古诗全文

  • 《竹石》古诗全文

      《竹石》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石》古诗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词句解释: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磨砺、磨难、困难”

      击:打击。

      坚劲: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坚劲:坚定强劲。 “劲” 读作“jìng

      任:任凭。

      尔:你。

      古诗大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古诗赏析: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诗里的竹子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根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阅读全文]...

2022-02-19 02:16:45
  • 诗名含有径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径字的诗词

  • 陈令君增诚斋三三径为十二径次韵

    朱继芳〔宋代〕

    四家三径各风流,今古悠悠貉一丘。拍瓮新篘浮腊腻,绕堤老柳弄春柔。日边黄纸催人去,霞外山听鹤留。若问西畴蓑笠事,合还陶令一孤舟。

    集米仲诏湛园分得松关花径戏作长歌二首 其二 花径

    邓云霄〔明代〕

    乘风一夜催春锦,帝女天孙忙不寝。晓来札札听莺梭,绀紫绯红千万品。

    石家步障座中园,香雨霏微乱扑衣。风枝露芷争相倚,照槛凭轩矜百媚。

    曾迷下蔡惑阳城,好倩游蜂作花使。径底淹留日易西,从来桃李自成溪。

    主人已诧花生笔,上客何妨醉似泥。

    碧梧翠竹堂以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分韵得径字

    于立〔元代〕

    玉山之堂俯吴甸,对酒凭高发清兴。碧梧翠竹昼生阴,金盌蔗浆寒欲凝。

    亭亭双凤蹋长筵,寂寂孤莺度深径。请君更尽双玉壶,绛蜡银屏破昏暝。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贺铸〔宋代〕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池

    秦观〔宋代〕

    落红铺径水*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

    周邦彦〔宋代〕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秋径

    保暹〔宋代〕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

    谢灵运〔南北朝〕

    小邑居易贫,灾年民无生。

    知浅惧不周,爱深忧在情。

    旧业横海外,芜秽积颓龄。

    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

    州流涓浍合,连统塍埒并。

    虽非楚宫化,荒阙亦黎萌。

    虽非郑白渠,每岁望东京。

    天鉴倘不孤,来兹验微诚。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纳兰性德〔清代〕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

    采药径

    赵师秀〔宋代〕

    十载仙家采药心,春风过了得幽寻。如今纵有相逢处,不是桃花是绿阴。

    [阅读全文]...

2022-05-01 02:38:38
  • 《石灰吟》古诗

  • 《石灰吟》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课前复*。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阅读全文]...

2022-05-27 04:50:43
  • 王安石的古诗大全

  • 诗人
  • 王安石的古诗大全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的古诗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南乡子·嗟见世间人》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

      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只为从来认识神。

      作麽有疏亲。我自降魔转的*。

      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2、《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3、《望江南/忆江南》

      其一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其二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

      普愿从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三宝共住持。

      4、《西江月·梅好惟嫌淡伫》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

      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北人浑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5、《渔家傲·隔岸桃花红未半》

      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

      6、《清*乐·留春不住》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

      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

      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7、《菩萨蛮·海棠乱发皆临水》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

      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

      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8、《春日》

      其一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雁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其二

      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

      路远游人行不到,日长啼鸟去还来。

      9、《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10、《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1、《虞美人·虞美人》

    [阅读全文]...

2022-07-16 03:09:11
  • 《石灰吟》古诗5篇

  • 《石灰吟》古诗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的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的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阅读全文]...

2022-07-13 06:36:27
  • 《石灰吟》古诗(5篇)

  • 《石灰吟》古诗(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的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的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阅读全文]...

2022-02-09 04:54:05
  • 石鼓歌古诗词

  • 石鼓歌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鼓歌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鼓歌》 作者: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扌为]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阅读全文]...

2021-12-06 08:02:35
当前热门
石径门的古诗 - 句子
石径门的古诗 - 语录
石径门的古诗 - 说说
石径门的古诗 - 名言
石径门的古诗 - 诗词
石径门的古诗 - 祝福
石径门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