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玉石相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和玉石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和玉石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和玉石相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耀燿于玉石。——刘向《九叹》
飞鸿离鱼网,玉石有俱焚。——方回《哭肯堂赵公拟老杜八哀体》
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李白《赠瑕丘王少府》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李白《上崔相百忧章》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鲸鲵陆死骨,玉石火炎灰。——韩愈《咏雪赠张籍》
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
王师涉河洛,玉石俱不完。——韦应物《广德中洛阳作》
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刘长卿《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罗隐《送章碣赴举》
玉石共笑唾,驽骥相奔驰。——刘叉《勿执古寄韩潮州》
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大底鹪鹏须自适,何尝玉石不同焚。——吴融《闲书》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屈原《九章》
唯服玉石脂,千年貌不枯。——释文珦《游仙·青峰万仞高》
山腴翠树圆,水洁玉石峙。——方回《留吴田霜崖吴居士宅予仲女许其孙姻》
尅期可*尽,玉石恐难分。——方回《马军自杭至雨少止》
玉石资盪磨,钟鼓宜击考。——仇远《和蒋全愚韵》
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孔绍安《别徐永元秀才》
不才辄继声,玉石愧同处。——朱长文《佳雨应祈因思昔年诸友作诗今再叙旧》
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吕温《道州观野火》
竟蒙分玉石,终不离埃尘。——喻凫《献知己》
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崔峒《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秧畴水落荇渠尖,玉石当中碧一奁。——杨万里《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水帘》
亲程三郡士,玉石不能衒。——苏轼《送孙勉》
玉石被焚灼,谁能见辉耀。——梅尧臣《观博阳山火》
所宜玉石间,模写传千祀。——梅尧臣《读永叔所撰薛云卫碣》
玉石恐俱焚,公为区别不。——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荆公六艺学》
杀掠果何辜,曷尝分玉石。——舒頔《为苗民所苦歌六十韵》
劝君莫放手,玉石恐俱碎。——辛弃疾《和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去纇石》
胡为调狂祠,玉石相落碌。——苏辙《次韵孔*仲著作见寄四首·昔在京城南》
田窦相倾夺,玉石俱见焚。——张时彻《北征杂咏三首·牦牛不为麟》
呼奴再濯清泠波,玉石磊落声相磨。——孔武仲《食蛤蜊呈子骏明叔》
邦人好事少,不以玉石摹。——孔武仲《刘公诗》
玉石简介
1.玉与石头。比喻好与坏﹑贤与愚。
2.未经雕琢之玉。
3.指玉。
4.美石。
5.君子以玉比德,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形容玉石的诗词
玉石,在我国已经有几千的历史了,也有不少诗人喜欢用诗句来形容它。那么,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形容玉石的'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1、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4、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5、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8、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9、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10、良人玉勒乘骢马,待女金盘脍鲤鱼。
11、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12、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13、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14、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15、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16、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19、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20、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1、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22、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23、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24、小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
25、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26、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27、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28、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形容玉石好看的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容玉石好看的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4、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5、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6、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7、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8、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9、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10、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11、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12、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1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5、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16、良人玉勒乘骢马,待女金盘脍鲤鱼。
17、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18、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1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21、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22、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23、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2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5、小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
26、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27、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28、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漱玉词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注释
漱玉词: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集。
花漏:镂花的铜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xià):窗户的缝隙。
桐花凤:鸟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连珠弄:古曲名。
赏析
这是《衍波词》中的名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词人被称做“王桐花”。细绎词意,此词恐亦有寄托,“往事迢迢”二句,或与其早岁《秋柳》诗一样,表现出对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词为和李清照《蝶恋花》词。李作如下:“暖雨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再三味之,似终不及和作之雍容深婉。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浅论《红楼梦》中的玉石之关系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论《红楼梦》中的玉石之关系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红楼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部鸿篇巨制,自产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其主题、思想感情、人物形象等问题争论不已,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和文章更是汗牛充栋。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我们发现,《红楼梦》的核心结构――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冲突实质就是玉石冲突,而玉石冲突在《红楼梦》中不止反映在这一个方面。本文通过贾宝玉自身的石性玉质,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矛盾,贾宝玉与甄宝玉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红楼梦》中的玉石关系。
关键词:
《红楼梦》;石;玉;关系
一、贾宝玉的石性玉质
何为贾宝玉?贾即假,贾宝玉也即假宝玉,也就是假玉,真石。贾宝玉是石与玉的复合体,具有石和玉的双重性质。通灵宝玉的本质是石,一方面是因为石动凡心,也想到人间去享受享受富贵荣华,有了这种欲望,便丧失了本真,染上了世俗的气味。而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为了使其看起来像是奇物,将其幻化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另一方面是因为甄士隐的肉眼看去,真事被隐去,于是被唤作“鲜明美玉”。石是其本质,而玉是其幻象。石是自然的,而玉是世俗的。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里就曾说道“所谓玉者,不过是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也即,玉者欲也。在*传统文化里,石代表原始自然,是不加雕琢的本真,而玉则更多的被用来象征财富、地位和权力,是世俗欲望和社会规范的象征。
贾宝玉从神界跌落到俗界之后,在世俗社会中,其石性和玉质共同表现出来,他既有青埂顽石的石性,又有通灵宝玉的玉质,两者巧妙地结合在贾宝玉身上。其石性表现为其反对走仕途经济的道路,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作假,向往本真和自然。贾宝玉对“仕途经济”是何等的决绝,因宝钗劝谏他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他就与宝钗生分了,而黛玉从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这是他身上石性的反映。在贾政为了试探宝玉之才,要他与自己和一帮清客同游大观园题对联和匾额时,到了一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之处,贾政和众清客都以为是清幽气象,以之为好,独有宝玉认为不如“有凤来仪”,因为他认为这处景致是人力穿凿所成,不是天然所成。宝玉对天然的向往即是对自然本真的向往和渴求,对假饰的反对,正是其石性的自然流露。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不仅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甚至到宁府看戏之时也惦记着宁府书房里的一轴美人孤单,世人都以为他是色鬼,殊不知他对女儿人格的崇尚成为他对*的不懈追求。这也是他的石性的折射。
而贾宝玉既然是假玉,身上也必有其玉质的一面。其玉质的一面表现为他默认现有的秩序,虽然鄙弃功名利禄,但同时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富贵的生活,身上也有一些纨绔子弟的*气。他曾强袭人与其偷试云雨情、曾与秦钟疯言疯语,因李嬷嬷吃了自己的枫露茶而迁怒于茜雪,与金钏调笑致使其跳井自己也只敢偷偷祭祀,不敢公然反抗,因晴雯失手跌断扇骨而骂晴雯,因丫鬟开门晚导致他淋雨而踢袭人,这些贵公子的暴戾脾气和纨绔*气是其玉质的表现。
虽然贾宝玉身上的石性与玉质共存,但归根到底通灵宝玉就是无才补天的'顽石,石性才是贾宝玉的本性。顽石只是以玉的形态到人间走了一遭,最后复还本质,回到大荒山,贾宝玉在众多女儿尤其是林黛玉的眼泪的洗礼下,最终脱离了玉质,复还了石性。
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红楼梦》的核心结构,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间的冲突实质正是石与玉之间的冲突。
虽然甲戌本和程甲本对于顽石、神瑛侍者与贾宝玉的关系叙述不同,但是两者对于“还泪”的神话故事的记载却是大体相同的,即: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甘露之惠,修成女体,在神瑛侍者下凡历劫之时她也要随他下凡以自己的眼泪来报答他的灌溉之恩。神瑛侍者下凡投胎为贾宝玉,而绛珠仙草下凡投胎为林黛玉,木石前盟乃是神缘。贾宝玉作为石,自应该与木相配,而当他被赋予玉质的外衣,又有金来与之相配。他衔玉出生,玉上镌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薛宝钗有癞头和尚给的金项圈,上面錾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还说将来得与有玉的来相配,连宝玉也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金玉良缘乃是俗缘。
贾宝玉在《红楼梦》里统共摔过两次玉,不是每一个姑娘都有这个待遇让宝玉摔玉的。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时问起林黛玉可否有玉,当得知这个神仙一样的妹妹也没有玉时,“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王蒙先生评论道“这一段写得超常。一个少年见了另一个少年,发现对方有一种什么好东西,而自己没有,因而哭闹,这可以理解,因为人有私有占有的欲望。但是因为自己有而对方没有便‘无私’地闹了起来,这就不可理解”[1],他将摔玉这一节解释为宝黛之间的宿命所致,“这是前世的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还泪之情所注定的,它无法解释也不必解释。”[2]这一说法自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却认为除了宝黛之间的宿命之外也正是贾宝玉石性迸发的表现。通灵宝玉本质是石,但因为世俗的眼光而被赋予了玉质,贾宝玉被强迫带上,长期以往他的石性也受到压抑,展示出来更多的是玉质,而林黛玉的到来,前世的木石前盟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贾宝玉的石性,所以他被压抑已久的石性在与林黛玉第一次交接的这一刻迸发了出来,他想要丢弃玉质枷锁,回复自己的石性。
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对自己心志的不理解第二次砸玉,表面上是因为针对林黛玉提起“金玉说”,贾宝玉为了表明自己不在乎“金玉姻缘”,而实质上是贾宝玉在林黛玉的刺激下完全挣脱了玉质枷锁,回归石性本真。
白雪公主水晶链
魂断情相蓝桥水晶链
水晶的心,链接的情
红粉佳人水晶链,出水芙蓉在眼前
乱世佳人水晶链,魂断蓝桥爱无边
梁祝情深水晶心,生死相链无尽情
水晶项珠水晶链,链住爱情不差钱
庐山恋不如水晶链,旧般票不如水晶好
只要戴上水晶链,不会成为别人的新娘
我爱你,水晶链,我爱你,情无限
为什么呢
有水晶链
孔雀东南飞,水晶链连回
望问者:为使创意受尊重, 此广告语已按法定电子数据证据形式留取。
如有意采纳,须诚信,否则笔者言之不喻。
1、良玉琢,好诗费吟哦。
诗句果如玉,不足多。
2、兰陵美酒郁金玉碗盛来琥珀光。
3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4、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5、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6、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
翠竹法身碧,滴露玲珑透彩光。
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良玉琢,好诗费吟哦。
诗句玉,沈谢不足多。
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
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
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咏玉 韦应物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翡翠 隋唐 - 齐己 水边飞去青难辨,竹里归来色一般。
磨吻鹰鹯莫相害,白鸥鸿鹤满沙滩。
翡翠 作者:唐彦谦 朝代:唐 莎草江汀漫晚潮,翠华香扑水光遥。
玉楼春暖笙歌夜,妆点花钿上舞翘。
百宝镜轮金翡翠,五云丝网玉蜘蛛。
夜雨洗开千翡翠,春风撼碎万琅玕。
舞衣叠翡翠,海月挂珊瑚。
尘拥妆台翡翠翘,琼花开尽玉魂销。
多情也似相欺得,爱惹钗头翡翠翘。
阑角寒光摇翡翠,檐牙倒影浸琉璃。
岚光开翡翠,湖色浸玻璃。
翡翠鲜明珠磊落翡翠明珠入贡频,承恩长占邺*。
拼或者赢
目前市场看到的绳体有红褐色、黑色三种,其余的颜色不见。
经典红色,但现在太普及了,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这个颜色了;黑色比较适合男士,能彰显出男士的成熟魅力感;褐色则男女都适合,褐色又基本上是绿色的对比色,小件饰品,就应该对比强烈,这样更能显示出翡翠高贵。
········单绳太普通了,最好是用编绳,如果你的挂坠不是很大的话就用单绳。
除了造型之外,玉的纹饰和图案也很有讲究的,有各种各样的名目,比如按造型分有比较常见的:趋吉避邪的“十二生肖、麒麟、辟邪、钟馗”;保*安的“*安扣”,走好运的如“如意”;按图案分的又有“**安安”;“大鹏展翅”,“吉祥如意”、“万事如意”等等很多,主要还是看你喜欢哪种了,看你的意思是想要保*安,不如就带个*安扣吧,或者辟邪,如意都可以。
你好,雕的是个龙头男性佩戴居多没什么特殊的寓意物件属于机器工雕刻价值较低
送女生嘛,先确定价位再说喽便宜的几十块钱的选择玛瑙、玉髓、岫玉等材质的比较好一两百的925银镶嵌的和田玉、翡翠吊坠也是比较好的三百以上可以选择翡翠或者和田玉的可以选择如意、*安扣、佛、竹节、花、鱼儿、生肖等等各种造型的都可以
《竹石》古诗全文
《竹石》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石》古诗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词句解释: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磨砺、磨难、困难”
击:打击。
坚劲: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坚劲:坚定强劲。 “劲” 读作“jìng
任:任凭。
尔:你。
古诗大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古诗赏析: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诗里的竹子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根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王安石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2、《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於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崖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仑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3、《河北民》
河北民,生*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4、《怀元度四首》
其一
秋水才深四五尺,扁舟斗转疾於飞。
可怜物色阻携手,正是归时君不归。
其二
舍南舍北皆春水,恰似蒲萄初拨醅。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三
思君携手安能得,上画重城更上楼。
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四
自君之出矣,何其挂怀抱。
孤坐屡穷辰,山木迹如扫。
数枝石榴发,岂无一时好。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5、《寄朱昌叔》
其一
清江漫漫绕城流,尚忆城边系小舟。
射虎未能随李广,割鸡空欲戏言游。
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
此日君书苦难得,谩多鸿雁起南洲。
其二
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一杯塞上看黄云,万里寄声无雁去。
世事纷纷洗更新,老来空得满衣尘。
青山欲买江南宅,归去相招有此身。
6、《江南》
江南春起柂,秋至尚波涛。
问舍才能定,呼舟已复操。
行歌付浩荡,归梦得萧骚。
《玉楼春》古诗鉴赏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玉楼春》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玉楼春?戏赋云山【注】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本词作于作者受南宋“和谈”派排挤,闲居江西铅山期间。
8.请分别简要概述词作上下阕描述的内容和作者的心情。(5分)
9.词的开篇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加以简析。(6分)
8.上阕写对青山被浮云遮盖的忧虑(遗憾);下阕写重睹青山的喜悦。本词通过描写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变化,寄寓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
9.设问和拟人手法。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拟人手法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
赏析
【鉴赏】: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象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显得呆滞;而著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虞美人·邑中园亭……》)你看,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録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古诗原文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翻译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解释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相间(jiàn)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
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
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馆:驿馆。
创作背景
此篇述离情,作于景佑元年(1034)春天离开洛阳之时。
诗文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1、《孔子》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2、《暮春》其一芙蕖的历抽新叶,苜蓿阑干放晚花。白下门东春已老,莫鸣杨柳可藏鸦。其二无限残红着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其三北山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3、《清明》东城酒散夕阳迟,南陌秋千寂寞垂。人与长瓶卧芳草,风将急管度青枝。
4、《秋怀》城南*野寒多露,窗壁含风秋气度。邻桑槭槭已欲空,悲虫啾啾促机杼。柴门半掩扫鸟迹,独抱残编与神遇。韩公既去岂能追,孟子有来还不拒。
5、《山行》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6、《山中》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春晨花上露,芳气着人衣。
7、《送春》武陵山下朝买船,风吹宿雾山花鲜。万家笑语横青天,绮窗罗暮舞婵娟。小鬟折花叩船舷,玉盏写酒酬金钱。朱梦飞动浮云巘,天外管箫来宛转。断桥人行夕阳路,楼观琉璃影中见。酡颜未分骅骝催,烛人坐客犹徘徊。岂知阊阖门边住,春尽不见芳菲开。日月纷纷车走坂,少年意气何由挽。洞庭浪与天地白,尘昏万里东浮眼。黑貂裘敝归几时,相见绿树啼黄鹂。荣华俯仰忧患随,命驾吾与高人期。
8、《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9、《咏梅》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0、《兼并》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11、《郊行》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12、《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3、《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14、《读史》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15、《春雨》其一苦雾藏春色,愁霖病物华。幽奇无可奈,强釂一杯霞。其二城云如梦柳僛僛,野水横来强满池。九十日春浑得雨,故应留润作花时。
16、《海棠》桂宁辞月窟,桃合避仙源。赠别难饶柳,忘忧好树萱。轻轻飞燕舞,脉脉息妫言。蕙陋虚侵径,梨凡浪占园。论心留蝶宿,低面厌莺喧。不奈神仙品,何辜造化恩。烟愁思旧梦,雨泣怨新婚。画恐明妃恨,移同卓氏奔。
17、《记梦》月入千江体不分,道人非复世间人。钟山南北安禅地,香火他时共两身。
18、《郊行》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19、《九日》九日无欢可得追,飘然随意历山陂。蒋陵西井风烟惨,也有黄花一两枝。
20、《梦中作》青门道北云为屋,大垆贮酒千万斛。独龙注雨如车轴,不畏不售畏不续。
21、《桃源行》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22、《望夫石》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23、《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4、《入塞》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25、《松》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但怜众木总漂摇,颜*青终自保。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皂。求仙辟谷彼诚悮,未见赤松饥已槁。岂如强饭适志游,封殖苍官荫华皓。赤松复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苍官受命与舜同,真可从之忘发缟。诗虽祝我以再黑,积雪已多安可扫。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26、《春晴》新春十日雨,雨晴门始开。静看苍苔纹,莫上人衣来。
27、《梦》其一黄粱欲熟且留连,漫道春归莫怅然。蝴蝶岂能知梦事,蘧蘧飞堕晚花前。其二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28、《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29、《入塞》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吹休。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30、《思王逢原三首》其一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其二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妙质不为*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讲玉石的古诗
捡玉石的古诗
说玉石的古诗
石头玉石的古诗
玉石的诗句
玉石诗句
表达玉石的古诗
跟玉石有关的古诗
和玉石有关的古诗
玉石的雕刻古诗
和玉石相关的古诗
一首描写玉石的古诗
关于玉石的古诗句
关于玉石有琅字的古诗
有关玉石的诗句
关于玉石的诗句
关于古诗的玉石的资料
形容玉石的古诗句
赞美玉石的古诗句
形容玉石的诗句
描写玉石的诗句
描写玉石饰品的古诗
形容玉石的句子
关于玉石梅花的古诗
描写玉石的句子
赞美玉石的诗句
玉石雕刻荷花的古诗
赞美玉石的句子
赞美玉石翡翠的古诗词
蚕的古诗词作者唐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