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玉石的古诗

关于石头玉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石头玉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石头玉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石头玉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32) 语录(59) 说说(42) 名言(23) 诗词(416) 祝福(1) 心语(57)

  • 关于玉石的诗句

  • 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耀燿于玉石。——刘向《九叹》

    飞鸿离鱼网,玉石有俱焚。——方回《哭肯堂赵公拟老杜八哀体》

    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李白《赠瑕丘王少府》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李白《上崔相百忧章》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鲸鲵陆死骨,玉石火炎灰。——韩愈《咏雪赠张籍》

    纵猎雷霆迅,观棋玉石忙。——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

    王师涉河洛,玉石俱不完。——韦应物《广德中洛阳作》

    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刘长卿《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罗隐《送章碣赴举》

    玉石共笑唾,驽骥相奔驰。——刘叉《勿执古寄韩潮州》

    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大底鹪鹏须自适,何尝玉石不同焚。——吴融《闲书》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屈原《九章》

    唯服玉石脂,千年貌不枯。——释文珦《游仙·青峰万仞高》

    山腴翠树圆,水洁玉石峙。——方回《留吴田霜崖吴居士宅予仲女许其孙姻》

    尅期可*尽,玉石恐难分。——方回《马军自杭至雨少止》

    玉石资盪磨,钟鼓宜击考。——仇远《和蒋全愚韵》

    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孔绍安《别徐永元秀才》

    不才辄继声,玉石愧同处。——朱长文《佳雨应祈因思昔年诸友作诗今再叙旧》

    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吕温《道州观野火》

    竟蒙分玉石,终不离埃尘。——喻凫《献知己》

    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崔峒《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秧畴水落荇渠尖,玉石当中碧一奁。——杨万里《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水帘》

    亲程三郡士,玉石不能衒。——苏轼《送孙勉》

    玉石被焚灼,谁能见辉耀。——梅尧臣《观博阳山火》

    所宜玉石间,模写传千祀。——梅尧臣《读永叔所撰薛云卫碣》

    玉石恐俱焚,公为区别不。——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荆公六艺学》

    杀掠果何辜,曷尝分玉石。——舒頔《为苗民所苦歌六十韵》

    劝君莫放手,玉石恐俱碎。——辛弃疾《和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去纇石》

    胡为调狂祠,玉石相落碌。——苏辙《次韵孔*仲著作见寄四首·昔在京城南》

    田窦相倾夺,玉石俱见焚。——张时彻《北征杂咏三首·牦牛不为麟》

    呼奴再濯清泠波,玉石磊落声相磨。——孔武仲《食蛤蜊呈子骏明叔》

    邦人好事少,不以玉石摹。——孔武仲《刘公诗》

    玉石简介

    1.玉与石头。比喻好与坏﹑贤与愚。

    2.未经雕琢之玉。

    3.指玉。

    4.美石。

    5.君子以玉比德,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阅读全文]...

2022-05-27 11:28:39
  • 形容玉石的诗词

  • 形容玉石的诗词

      玉石,在我国已经有几千的历史了,也有不少诗人喜欢用诗句来形容它。那么,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形容玉石的'诗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1、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

      4、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5、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8、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9、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10、良人玉勒乘骢马,待女金盘脍鲤鱼。

      11、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12、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13、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14、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15、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16、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19、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20、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1、玉声贵清越,玉色纯粹。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22、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23、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24、小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

      25、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26、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27、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28、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阅读全文]...

2021-12-10 15:27:58
  • 形容玉石好看的诗词

  • 形容玉石好看的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容玉石好看的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4、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5、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6、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7、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8、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9、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10、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11、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12、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1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5、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16、良人玉勒乘骢马,待女金盘脍鲤鱼。

      17、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18、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1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21、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22、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23、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2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5、小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

      26、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27、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28、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漱玉词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注释

      漱玉词: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集。

      花漏:镂花的铜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xià):窗户的缝隙。

      桐花凤:鸟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连珠弄:古曲名。

      赏析

      这是《衍波词》中的名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词人被称做“王桐花”。细绎词意,此词恐亦有寄托,“往事迢迢”二句,或与其早岁《秋柳》诗一样,表现出对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词为和李清照《蝶恋花》词。李作如下:“暖雨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再三味之,似终不及和作之雍容深婉。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阅读全文]...

2022-03-23 00:22:12
  • 形容玉石好看的诗词

  • 好看,阅读,文学
  • 形容玉石好看的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容玉石好看的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4、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5、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6、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

      7、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8、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9、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10、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11、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12、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1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5、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16、良人玉勒乘骢马,待女金盘脍鲤鱼。

      17、良玉假雕琢,好诗费吟哦。诗句果如玉,沈谢不足多。

      18、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1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21、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

      22、辨玉先辨石,论诗先论格。诗家体固多,文章有正脉。

      23、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2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25、小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

      26、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27、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28、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

      漱玉词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注释

      漱玉词: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集。

      花漏:镂花的铜漏。

      欹枕:斜靠在枕上。

      窗罅(xià):窗户的缝隙。

      桐花凤:鸟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连珠弄:古曲名。

      赏析

      这是《衍波词》中的名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词人被称做“王桐花”。细绎词意,此词恐亦有寄托,“往事迢迢”二句,或与其早岁《秋柳》诗一样,表现出对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词为和李清照《蝶恋花》词。李作如下:“暖雨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再三味之,似终不及和作之雍容深婉。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阅读全文]...

2022-05-25 16:22:46
  • 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

  • 石头
  • 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除夜宿石头驿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释:

      ⑴《全唐诗》题下注曰:"一作石桥馆"。

      ⑵支离:即分散。《全唐诗》校:"一作羁离"。

      ⑶愁颜与衰鬓:《全唐诗》校:"一作衰颜与愁鬓"。

      ⑷又:《全唐诗》校:"一作去"。

      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除夜宿石头驿》是一首五律。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这两句是说,诗人飘泊在外,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独自滞留在他乡逆旅,于是引发出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今夜除夜,一年将尽,此时家人团聚,欢度新年,唯独我孤寂一人,仍在万里之外滞留,心情十分难堪。两句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具一种百感苍茫的情思,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具深沉的形象感染力。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下面是*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施蛰存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人作诗,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发泄,总是先有诗,然后有题目,题目是全诗内容的概括。这首诗的题目是"除夜宿石头驿",可知诗的内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点是"石头驿",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联"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第二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

      第三联就转到这个"人",独宿在旅馆中,又是在大年夜,他的思想感情怎样呢?"寥落悲前事"是说过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种种生话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会引起悲感。"支离笑此身"是说现在这个漂泊天涯的躯体,又如此之支离可笑。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紧紧地承接上句。"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个"又"字,有点出人意外。仔细玩味其意义,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这一句底下,作者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让读者去体会。这就是所谓"馀味"。

      宋代诗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曾谈到诗语以有含蓄为贵,他说:

      诗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馀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诗,必须做到句有馀味,编有馀意,总起来说,就是不可把话说尽,要留有让读者思考的'馀地。作诗者固然要达到这样一种艺术高度,读诗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赏力。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颔联"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以为诗人已代他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因此,这两句诗成为唐诗中的名句。但是,这两句诗并不是戴叔伦的创作成果,而是他"偷"得来的。早在二百年前,梁武帝萧衍有一首《冬歌》:

      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

      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

      王维《送丘为下第归江东》诗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这就是戴叔伦的"赃"证。梁武帝写的是一个妇女在除夕怀念她出门在外的丈夫。戴叔伦改了一个字,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放在他这首诗中,就成为警句。

      名家点评:

      明人唐汝询评云:"幼公去石头不远,而曰万里未归,诗人多诬,不虚哉。"(《唐诗解》)

      清人沈德潜评曰:"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唐诗别裁》)

      吴汝伦:"此诗真所谓情景交融者,其意态兀傲处不减杜公。首尾浩然,一气舒卷,亦大家魄力。"(《唐宋诗要》)

      吴山民批此诗:"翻古却健。"(《唐诗正声评醳》)

      吴昌祺批此诗:"句警则不免于诞,犹胜‘舍弟江南没’二句也。"(《删订唐诗解》)

      徐竹心评此诗:"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一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者可比。"

    [阅读全文]...

2021-12-17 10:55:05
  • 关于石头的诗词

  • 关于石头的诗词

      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石头的诗词,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答人》

      年代: 唐 作者: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注释](1)答人:此诗是太上隐者回答别人的问话。此隐者居终南山。(2)历日:日历。(3)不知年: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译文]我偶然来到这深山的松树下游玩,累了就用石头当枕头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山中没有记载年月时令的历书,冬去春来,也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象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西塞山怀古》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濬: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评这首诗说:“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唐诗成法》)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那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没有。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象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翻一翻历史,便知道在唐宪宗时期曾经取得了几次*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八二一年到八二二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不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吗!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阅读全文]...

2022-07-18 21:03:33
  • 石头现代诗歌

  • 石头,文学,诗歌
  • 石头现代诗歌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头现代诗歌,欢迎大家分享。

      石头

      有人骂我顽固不化

      有人骂我铁石心肠

      我始终缄口不言

      我不懂用什么去辩白

      我是无辜的

      但历史却给我背上黑锅

      我注定是要沉默的

      在荒芜的坟冢

      我的身上刻着别人的名字

      痛的是我

      垂青的却是别人

      我天生是硬性的

      我该庆幸

      我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有着铁一般的血性

      直到有一天

      我有幸从某人口中,听到

      撞出思想的火花

      我的生命仿佛从那刻起

      开始点燃

      石头无言

      太阳照耀石头微笑

      我听见夏虫在吟唱

      细声低语

      浪漫多情

      在石头的心灵里倾诉

      月亮隐入石头的梦中

      我听见了花的梦呓

      带着雨露

      牵着温暖

      在石头的缝隙间灼灼妖艳

      星辰沐浴了石头的笑脸

      我听见了小草的缠绵

      成熟香软

      呢喃甜蜜

      在石头的水珠里娇嫩

      我听见了花的梦呓

      带着雨露

      牵着温暖

      哦

      小小的虫儿

      小小的花朵

      小小的青草

      在石头无言的温暖中

      渴望读懂心中的永恒

      它说

      一块石头不安于被土覆盖

      整日里叽叽喳喳,瓮声瓮气

    [阅读全文]...

2022-02-09 20:23:51
  • 形容玉的诗句唯美(描写玉石的优美诗句)

  • 唯美,优美
  • 玉簪花花色洁白,香气四溢,但美丽的外表之下却藏着暗香。玉簪花因为酷似女子的玉簪而得名,玉簪花又名白萼、白鹤仙,碧叶莹润,清秀挺拔,花色如玉,幽香四溢,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香花,深受人们的喜爱。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有诗赞美:“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玉簪处处人家栽为花草。二月生苗成丛,高尺许,柔茎如白菘。其叶 大如掌,团而有尖,叶上纹如车前叶,青白色,颇娇莹。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又如羊肚蘑菇之状,开时微绽四出,中吐黄蕊,颇香,不结子。”

    玉簪花有着雅致圣洁的美妙寄意,给人一种和*天然、超凡脱俗的天然美感,很适合送给心爱的女子。因玉簪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唐宋以来,成为文人墨客诗词书画题咏的对象。

    玉簪花

    宋-刘跂

    日日花前醉赋诗,多情休诵北山移。

    沾巾不要时人学,独为秋香插一枝。

    戏咏玉簪花金线草二物

    宋-舒岳祥

    金线草头蜂展翅,玉簪花颔鹭生儿。

    窗前野草皆天巧,也有閒人为赋诗。

    玉簪花

    宋-郑大惠

    玉色瓷盆绿柄深,夜凉移向小窗阴。

    儿童莫讶心难展,未展心时玉似簪。

    石上玉簪花

    宋-袁说友

    根齧棱棱石,香衔寸寸心。

    误人猜落蕊,眩眼拾遗簪。

    掬水滋繁种,柔枝倚短岑。

    清姿浮玉润,不受暗尘侵。

    体斋西轩观玉簪花偶作

    明-李东阳

    小园纡步玉堂阴,堂下花开白玉簪。

    浥露余香犹带湿,出泥幽意敢辞深。

    冰霜自与孤高色,风雨长怀采掇心。

    醉后相思不相见,月庭如水正难寻。

    胆瓶玉簪花

    明-释函是

    山辉本是因藏玉,幸不簪冠到石门。

    素色岂嫌风味薄,一枝斜傍自黄昏。

    玉簪花-其二

    明-王弘诲

    何处佳人竞晚妆,素钗斜倚曲栏旁。

    月明应讶花无影,风细时闻玉有香。

    玉簪花

    明-莫止

    月姊搔头雪色琼,碧丛高插细香生。

    夜深不用银缸照,山霭濛濛月自明。

    咏物体-玉簪花

    明-王世贞

    湛湛娟娟白露漙,折来纤手映俱寒。

    斜依阿鬌千丝髻,好傍芙蓉七叶冠。

    拥坐金钗愁自失,辟尘犀导懒同看。

    佳人别有贞心托,倚遍东风十二栏。

    玉簪花

    清-屈大均

    绾髻花宜汝,新簪露不胜。

    那教香玉坠,自有腻云承。

    赠去愁恩重,擎来恐冷凝。

    [阅读全文]...

2022-02-09 11:12:00
  • 山坡小路上的石头

  • 路上
  •   或许看不惯夏的跋扈  或者妒嫉夏对万物情织火热  云抖动衣襟风鼓足腮帮  一夜的骤雨扑灭了流火    干裂的土弥*了地缝  有些泥随着水流淤走  而山路上仍*着一块石头    这不是歌手石头歌唱的那块石头  没有雨花石那圆莹的底质  也没有血渍  但也有石一样硬性  潮流卷不走风雨打不透  你倔硬兀立在原地坚持    其实你大可不必那样固执  随波逐流又何不好  何必留在那里让人足踏脚踢    我知道不是你赖着不走  也不是你拦着路成了绊脚石  你原本就是大山的一员  是跋涉者走的多了  把你旁边的土走成了路    岁月风化了你的表层  却改造不了你的灵魂  你触手可及的棱角  是一种苍桑的语言  那特有的石纹  是对我警示的提醒

      编辑点评:

      或许看不惯夏的跋扈,或者妒嫉夏对万物情织火热。云抖动衣襟风鼓足腮帮,一夜的骤雨扑灭了流火。干裂的土弥*了地缝,有些泥随着水流淤走,而山路上仍*着一块石头。这一块石头没有圆莹的底质,也没有血渍。但是它有着石一样的脾性,风雨打不透,潮流卷不走。其实你何必那样固执,随波逐流何乐不为呢。当岁月风化了你表层,却改造不了你的灵魂。这一首诗歌语言流畅,联想丰富,以一块石头歌颂品格高尚的人,感染读者。感谢赐稿冰心,倾情推荐共赏。

    [阅读全文]...

2021-12-24 14:49:29
  • 石头城全诗翻译赏析

  • 石头城全诗翻译赏析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 旧时的月亮依旧从秦淮河东边升起,夜深时月亮还照过那城头的矮墙。

      【出自】 刘禹锡 《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译文: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群山环绕的故都,四面群山依旧,江潮依旧拍打着空城,带着丝丝寂寞的情绪又退回。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依然是旧时的那轮明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冷冷的月光还是从那城上的短墙照进城来。

      译文三:

      群山始终围绕在故都周围,潮水拍打荒城默默退回。只见当年秦淮河东升起的明月,夜半依然从城垛升起来。

      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

      赏析: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 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这首诗独辟蹊径,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阅读全文]...

2021-11-30 20:25:11
石头玉石的古诗 - 句子
石头玉石的古诗 - 语录
石头玉石的古诗 - 说说
石头玉石的古诗 - 名言
石头玉石的古诗 - 诗词
石头玉石的古诗 - 祝福
石头玉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