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

关于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07) 说说(282) 名言(22) 诗词(3k+) 祝福(12) 心语(222)

  •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2篇

  •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2篇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简说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二、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自学古诗,说说已经认识哪几个字,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正确。

      (2)本课十个生字中,“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生字的巩固。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还可用“大转盘”以游戏的形式复*生字。

      (4)结合“故”的认记,认识“攵”这个偏旁。

      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4个字可分两类。“目、耳”要注意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米”要提示这两个字的最后一笔笔画不同,“头”的'最后一笔是“点”,“米”的最后一笔是“捺”。可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加深记忆:大—头。

      (二)朗读感悟

      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小组合作,试读诗歌,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自由读,说说在读这首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启发想象,熟读成诵。播放柔和的音乐,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做边读,熟读成诵。

      (三)课后练*

      “我会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在学完这首诗后,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及时纠正发言时的一些语病。同时还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说话的内容更加充实。

      (四)实践活动

      古诗朗诵会: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进行一次古诗朗诵比赛。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兴趣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4.小组合作学*,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配乐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背诵。

      (五)复*生字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本课的生字。

      (六)书写指导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阅读全文]...

2022-02-01 11:11:09
  •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

  •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学生特点: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1、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耳”上横短,下横长,有一横在横中线上。“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阅读全文]...

2021-11-30 11:01:11
  •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阅读全文]...

2022-03-06 06:55:13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荐】《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课文,提出预*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軍队;定,*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了解的。

      二、检查预*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 ,不读d ,还:读hu n,不读h i。)

      2、 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阅读全文]...

2022-03-13 18:56:37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热】《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出示课题,明确学*任务,交待学*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方法:

      今天我们学*《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阅读全文]...

2022-06-14 21:15:50
  •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四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7个生字。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古诗和背诵的能力。

      思品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词典或注释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阅资料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课时2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

      教学要求

      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枫桥夜泊》(20)

      一、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自读解惑。

      (一)自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三)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月落乌啼江枫霜满天

      渔火钟声客船寒山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选择板书。

      如:惊叫的乌鸦满天的寒霜孤零零的客船悠远的钟声等等。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如: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漂泊夜开始了。

      月亮落下,满天寒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寒冷的画面,暗示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更加衬托夜的寂静、凄凉。

      江边的枫树、孤独的客船,隐约的古寺:显示出停泊之地偏僻荒凉。

      引导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

      音乐渲染、感知意境。

      师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的几棵枫树,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寒山寺……

      学生在音乐中诵读。

      师提问:读诗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这一夜景物的变化,游子一一看过,想想这夜他该是如何度过的。

      (从天黑到夜半再到下半夜,游子看着江边景物的变化,听到了乌啼钟鸣,彻夜难眠。)这是为什么?(因为“愁”)

      师:诗人张继怎么了,劳累了一天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他看看江枫,看看渔火,愁什么呢?你们猜一猜,他为什么而愁?

      生:可能是他离家久了,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

      可能是他外出游玩,碰到不顺心的事了,比如和好朋友闹矛盾了;

      可能是他孤零零一个人,很寂寞。

      师:那么他是睡不着觉才听见钟声,还是钟声使他愁了?怎么理解“对”字?他面对的是什么?和他做伴的是这个“愁”字。究竟为什么呢?

      课件播放补充资料,学生配乐轻声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文那么长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张继的名字。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一边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阅读全文]...

2022-03-15 18:52:36
  •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设计

  • 语录
  •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设计

      【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

      2、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程导引】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要学*一则侧重阅读训练的例话,在科文中我们了解了一些意思比较深刻的句子,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读。

      二、带题自悟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这篇读写例话,边读边想,什么是“句子含着的意思”?用什么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例话中的例子具体谈谈。

      三、集体交流,读懂例话

      1、什么是句子含着的意思?有的句子除了表面的意思,还有深层的意思,有的句子还有言外之意。

      2、如何来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联系下文的方法,细细揣摩,才体会到伯父的话表面上再夸自己的记性好。还有的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来体会句子。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又什么好处?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内容,体会思想。

      四、反复练*,加深理解

      1、请你们回忆一下以前读过的文章,举例说一说自己体会到了那些句子的含义,是怎么体会到的?

      2、同学们自己找出课文来读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小结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既是一种阅读方法,又是一种阅读能力,以后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注意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思想。

    [阅读全文]...

2022-03-15 09:02:43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热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点:读议结合,理解诗句的意义,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播放)。

      刚才听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画,猜一猜这是哪一首诗的内容?出示:《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李白去学*他的另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题)

      二、分析诗题,梳理信息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指导认识三个生字,学生讲识记方法。指导书写:孟。在田字格里范写,指出下面皿子底写时要内收,学生再练写一遍。

      2.借助注释“之”,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读出古韵

      学*自读;指名读,指出停顿;范读,声断气不断,读出古诗的韵味;学生练读。

      四、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通过读诗中的句子告诉我。(前两句)

      (1)板画地理方位图,了解黄鹤楼、扬州的方位。

      (2)借助注释,说说是怎么回事?(出示后两个注释)借助注释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识记“辞”

      (3)古诗中用“烟”来描述花草的颇为常见。请看:(出示诗句,以便积累,让学生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烟花山际重,舟楫(jí)浪前轻。 ——杜甫《泛江送客》

      2.说起“故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吗?(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之间友情的故事)。借助资料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古诗。

      3.送故人远行,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后两句)自由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汇报,教师在学生基础上作以下点拨——

      (1)点红“孤帆”。自古长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许多,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 因为诗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激情:老朋友正离我而去,我的眼里心里只有老朋友,就这么一直看啊,看啊!读出我的不舍吧!(指名读第三句,男生读,女生读,让学生读的时候,看着远方的那条孤帆!)

      (2)诗人一直看了有多久?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汇报后,点红“唯见”。是啊,最后只看见滔滔的江水,却看不见——(引说,让几位学生接着说)只看见滔滔的江水,却看不见——

      (3)出示文中插图:诗人就这么一直望向天的尽头,他的心里在诉说着什么?

      (4)说不尽的不舍与留恋,让滔滔的江水传达情意吧!(我们一起读后两句)

      4.结课:你瞧,后两句没有出现留恋、不舍等字眼,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情意,这就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在学*第二首诗时,你一定会有类似的发现,期待着你们的表现!

      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画) 扬州

      西辞 } 叙事

      黄鹤楼

      孤帆 (画画:孤帆到碧空尽)

      } 写景抒情

      唯见 (画画:长江流向天际)

      学*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学*《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 ,理解诗题

    [阅读全文]...

2022-03-11 09:00:48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学*《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目标

      揭题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学*古诗的基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配乐板书: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范读激情:听老师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

      2、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3、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⑴ 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古文,是学*古诗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

      ⑵ 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2、反馈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贯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顺,连贯。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适当指导:诗中描写的景色是否有对比?

      (学生从生机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之时,寒意阵阵,客游在外的诗人见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独郁闷。后两句写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种温馨亲切之感,感情略显舒缓。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

      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就会勾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赛诗会,比比看看哪位同学了解的思乡诗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对“思乡”二字有什么体会?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

      1、指导朗读。教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

      2、指导背诵。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业

      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王维多一些了解。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阅读全文]...

2021-11-28 02:43:48
  •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2篇

  •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静夜思》。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阅读全文]...

2022-05-01 09:22:47
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 - 句子
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 - 语录
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 - 说说
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 - 名言
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 - 诗词
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 - 祝福
示儿古诗意思的教学设计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