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山水特点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山水特点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山水特点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山水特点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唐代山水画的特点有哪些
在唐代艺术整体繁荣的局面下,山水画也步入成熟阶段,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代山水画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唐代早期山水画中的神仙思想仍然存在,但随着社会的富庶、贵族生活的奢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兴趣远远超过了魏晋时期的求仙访道、卧游山水,因而这一时期与之相联系的反映琼楼玉宇辉煌壮丽的工细山水画随之而兴,并呈后来居上之势。盛唐以后,虽社会经济仍然繁荣,但随着*封建社会的渐呈下坡之势,社会矛盾日益深刻,一些大夫向往投身自然山水之宁静生活,诗歌中也发展了田园山水诗派,表现在绘画上,是山水画中涌现了大批表现隐逸生活和清幽景像的田园山水及起比德作用的表现士人品格的松石图障,技法上也出现了笔意渲淡的水墨写意画风,山水画的审美内涵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大。
应当说,山水画在绘画技艺上经过初唐的探索和创造,至盛唐时已经有了极大提高,完全摆脱了早期的稚拙状态。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述“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说明山水画至大小李,已经发展较为完备。其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父子、吴道子、王维、张璪、毕宏、郑虔、王默、王宰、项容、刘商、朱审等等。具体而言,在表现形式上,唐代山水画主要有二类体格:
一、李思训父子画风
李思训(651-718年),字建,唐朝宗室。开元初封左武卫大将军,故画史上有“大李将军”之称,他的山水画极为时人所重,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一家五人并善丹青,其子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人称“小李将军”。在*山水画发展史上,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赞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窑)然岩岭之幽”。《唐朝名画录》亦说李思训:“与子昭道中舍俱得山水之妙,时人号大李、小李。思训格品高奇,山水绝妙”。《唐朝名画录》和《太*广记》等都记载了李思训和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的故事,明皇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月之迹,皆极其妙也。”可见李思训和吴道子虽画风不同,但异曲同工,成就皆不凡。
李思训在山水画上的成就是发展了青绿山水精妙臻密、繁华富丽的画风,自成一家。李思训的山水画在题材及艺术风格上都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在造景立意上尚未摆脱神仙思想,画中时有神仙故事,依然是“云霞缥缈”。在技法上,多以“勾勒成山”,用大青绿著色,并用螺青苦绿复染,所画树叶多用夹笔,以石绿填缀。在描绘山水形象上,打破了单纯的勾描填色,而以遒劲带有变化的勾勒,表现山石结构,再填以浓厚的青绿重彩,设色富丽堂皇,显示了盛唐艺术“焕烂以求备”的辉煌气象,形成金碧辉映的艺术特色。其笔下青绿山水,虽仍带有较强的装饰性,但较之隋及初唐山水则显得更为自然成熟。李思训作品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属于他的流派的作品中见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有三幅《宫苑图》,与记载中的李画特点相一致。从传为其作的《江帆楼阁图》中,也可以明显看出这种从隋到唐的山水画的发展。也明显可以看出山水画技法到李思训时,确已达到了一种成熟的地步。
李昭道,人称“小李将军”,克承家学,并稍有发展。张彦远评其“变父之势,妙又过之”。然而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其笔力“不及思训”。《太*广记》、《图绘宝鉴》等典籍也多有此论。但李昭道的山水技法上在李思训基础上确实有所发展,传为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现藏台北,画中崇山峻岭,山径迂回。该图本是描绘帝王蒙尘,而画家却巧妙地避讳了这一点,只于画幅前端画诸骑“出飞天岭下,初见*陆,马若皆惊,而帝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这个微妙的描绘既出其心境,又不损帝王的威严,可见作画时的独具匠心。全画细笔勾描,无皴法,用石青、石绿、丹粉施以重彩,显得富丽堂皇、描绘精微。这幅画可帮助我们很形象地了解李昭道“变父之势、妙又过之”的艺术特色。
“二李”的这种富丽非凡的勾金染碧的装饰性绘画,后来被当作山水画一种固定图式,不断为后人仿效。如现存题为唐人之作的《宫苑图》、《采莲图》等皆是此类作品。
二、王维与水墨渲淡画风
唐代绘画的另一体格是水墨渲淡的写意画风。在人物和花鸟画中难得一见,而在山水中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画风的代表画家以王维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张璪、郑虔、毕宏、王默、刘商、韦偃等人,直至五代的山水画家卫贤、董源、巨然、荆浩、关仝等人仍然都是属于水墨渲淡一路。
和李思训父子山水画风面貌不同,王维作品充分体现了水墨绘画在唐代的萌芽和发展,代表了唐代山水画的另一种风格。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太原(今山西祁县)人,是开元、天宝年间久负盛名的诗人,在音乐上造诣亦颇高。同时又是才华横溢的画家。王维于开元九年中进士,后因“安史之乱”被迫接受伪职而遭降官,渐渐无心仕途,晚年隐居陕西“蓝田别墅”,以弹琴、赋诗、奉佛为事。王维是盛唐之际“王孟”诗派的领袖,其山水田园诗,恬淡宁静,清新自然,善于用凝练的诗句写出色彩明丽、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具有清鲜而又含蓄的效果。王维曾深依禅宗,有时“谈玄终日以为乐”,因而他的艺术作品中,也就渗透着一定的佛学思想。如他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都包含了一定的禅机,有一种禅定的境界。更主要的是他不仅能诗善画,而且能够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创作给以相互交融,诗画相互渗透,把诗一般的意境鲜明凝炼地收入画面,使画面具有深邃静谧的诗境。故苏东坡对他推崇备至,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四)
王维工草隶,善山水人物,尤以山水出色。《图绘宝鉴》载其“善画,尤精山水”。《唐国史补》亦有“王维画品妙绝,于山水*远尤工”。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云其“笔踪措思,参于造化”、“如山水*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他的山水能集众家之妙,“体涉古今”,既有接*李思训青绿山水的一种“笔墨婉丽”、石用小斧辟皴、设色“重深”的作品,亦有“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的作品,还有“笔意清润”或笔力劲爽的“破墨山水”。他最为后人称道的便是这一种“破墨山水”。通过单纯的墨色变化表达朴素*淡的景色和心境。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一些文人画家更是抓住王维“笔意清润”的特点,说他“一变勾斫之法”而专长“水墨渲淡”,追其为“南宗画之祖”。史载王维作画不拘泥具体物象,画物不问四时,曾把芭蕉画在雪景中,“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谓之“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这其实是一种浪漫主义倾向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
王维真迹在唐代就已不多见,张佑在《题王右丞山水障子》中曾经慨叹“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宣和画谱》虽载北宋御府藏其作一百二十六幅,除佛像外大多为山庄渔市及雪景山水,但看来真迹亦不会多,能遗传至今的大都不可信。如今有《辋川图》、《江山雪霁图》、《雪溪图》、《江山雪意图》等存世,多为后人摹品或托名之作。《雪溪图》传为王维所作,有宋徽宗题签,可知在宋代曾入藏内府并定为真迹。画面表现为江边雪景,*处有小桥竹篱亭舍,途中有村童赶猎,寒江中有舟船行驶,颇有情致,王维向以雪景山水著称,宋代人多以江南人所画雪意图,只要用笔清秀者便托为王维所作,但此幅《雪溪图》,浑厚古雅,应是一幅早期山水画的佳作,即使不是王维所作,也应当*其画风,可作为研究画史的参考。
而各种风格山水画的建立,标志着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已翻开了新篇章。多描写自身生活的环境,表现了恬淡闲居的生活理想,被苏东坡称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这个时期,善于水墨画的画家,尚有韦偃、陈恪、卢鸿家。王维于开元九年中进物中二李,说明山水画至大小、祁岳、朱审、张志和、顾况、项信、陈式等。另外还有各的洒脱和豪放之气在李思训山水物博,他的画发展到他的学生王默种画风的山水画家也名家辈出,山水画风格各派画家,他往往秃笔抹写物谓之此乃得心应手,异彩纷呈。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记“又若王右丞之能遗传至今的大都不可信。如今物华重视墨法技巧甚至大泼墨重深,杨仆射之奇赡,朱审之浓秀,王宰之巧墨,抵于绢素”。他早年曾随郑中有了极大提高,完全摆密,刘商之取象,其余作者非一,皆不过之,对于*画的发展起着物博项都是善于用墨的大师,这种百花齐放形势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在唐代已翻开新的一页。
唐代山水画的风格演变
作为*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萌芽。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理论著作,如第一篇*山水画理论《山水画序》。在这篇理论著述中宗炳明确提出了“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杯味象”、“万物趣融其神思”等理论,形成了山水画理论体系并一直影响至今。在《叙画》中,王维也提出了关于山水画的理论:要使山水画与地图的功能不一样,就需突破“目有所及,固见不周”的生理局限。发展到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题材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技法和理论在这一时期交相辉映,互相影响。此时山水画在唐代虽然还未处于主体地位,不过晚明唐志契却认为:“画中惟山水最高。虽人物花鸟草虫,未始不可称绝,然终不及山水之气味风流潇洒。”可以看出,此时山水画已经受相当多的重视、评价之高。
在唐代特别是唐中期以前,政治家们励精图治,经济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社会稳定,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山水画获得长足发展。山水画作为背景在唐初多应用在亭台楼阁之上,起装饰作用。唐代初期受前朝遗韵的影响,道家思想特别是隐逸风尚的盛行,对唐代山水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改变了以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许多中下层的读书人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这样一来,社会尚学之风浓厚。这一时期的唐代文化达到鼎盛,特别是诗歌、书法对绘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社会各阶层,宫廷画、士大夫画、民间画各成体系,又相互影响。唐中后期,安史之乱后,国势衰微,画风渐转变为以隐逸为主,各种专才全面发展,并且此时社会上鉴藏风气正盛,这一系列的影响促成了山水画在唐代的发展与变革,画风也由延续前人的青绿山水向水墨山水转变,用线方面也由细劲的春蚕吐丝似的线条发展成为气势潇洒、笔迹爽利的带有主观情感的线条。另外审美趣味爱好从精工灿烂、雍容华贵至清简疏远、恬淡放逸的转变也促成了山水画风格的演变。
山水画的起源
山水画,简称“山水”。*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 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山水画:系*画,特有的画种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
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
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分裂和动荡之后,*再次统一于隋朝(581-618)。
在这短暂的时期内建立的*机构和政治制度,为下一个唐朝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太原留守李渊起兵,灭掉隋朝,建立了唐朝(618-907),唐帝国疆域辽阔,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起单于府,南止日南。
王维(传)《江干雪霁图卷》局部之一
唐太宗继位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兴旺局面。
到唐玄宗开元时,国内一片繁荣发达景象,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这个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以强大而仁慈的统治、成功的外交关系、经济扩张和世界主义风格的文化开放为标志,唐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
在中世纪的世界里,来自印度、波斯、*、叙利亚、朝鲜和日本的商人、神职人员和使节聚集在首都长安的街道上,外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
李思训,唐代《唐宫图》
在唐朝最初的几十年里,特别是在唐太宗(626-49年)的统治下,*征服了来自北方和西北的游牧邻国,确保了通往叙利亚和罗马的陆上贸易路线的和*与安全。
七世纪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官方考试制度使没有家庭关系的受过教育的人能够担任*官员。
这些新的社会精英逐渐取代了旧的贵族,从南方招募绅士促进了早在6世纪就开始的文化融合。
李思训,唐代《唐宫图》之后人题字
公元8世纪是唐朝历史上第二个重要的纪元,主要是在唐玄宗(712-56年)统治期间取得的,他是才华横溢、思想开明的君主,被称为明皇。
唐朝,它被当之无愧地列为*文艺的古典时期,因为它为后世文人墨客树立了很高的标准。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极盛时期,唐诗在文学之林中一枝独秀。
明朝《仿阎立本锁谏图卷》局部
李白(701年至762年)和杜甫(712年至770年)的诗歌中所包含的表情和意象反映了宫廷浮华的生活和军事行动所产生的相互冲突的情绪。
唐代的雕塑、书法和绘画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
唐代绘画名家辈出,涌现出众多的优秀作品。
阎立本,工笔画《步辇图》
初唐最负盛名的是官至宰相的阎立本,他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画的《步辇图》笔力刚健,生动地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
宫廷画家吴道子(6*-755年),他是盛唐杰出的艺术家,他的画笔力雄浑,他对山水画和人物画都有高深的造诣,人称“画圣”。
吴道子,国画《明皇观马图》局部
吴道子娴熟地运用晕染法作画,他在焦墨痕中施加彩色,使画显深浅,富有立体感。
他画的人物衣带飘飘若飞,被人们赞为“吴带当风”。
*山水画的特点及其分类
*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山水画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山水画的特点
1、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象万千”的气度。
2、有深度,一层一层,向远延伸,无有穷尽的感觉。
3、层次感要鲜明。块面要分隔开,让人感觉不同块面,立即知道各个块面之间的前后,左右关系。
4、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遍文章的中心,应重点描写,交代清楚,其它的衬托部分强调意到,寥寥疏笔,点到为止,*画强调意境,可以意到笔不一定到,不要面面具到,交代得太清楚,否则会冲淡主题,画蛇添足。
5、山水画中山石,树木力求新,奇,怪,险。让人有种新鲜感,凶险感。容易吸引观众,打动人。
6、要达到以上效果都是以笔墨来表现的,所以这是笔墨功夫非常重要,应不断练,一副画的层次高低,观此立杆见影。否则你再好意境无法达到。
7、山水画高层次,实景刻画是次要的,关键是“虚”的部分要处理好,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难,因为“虚”的部分,常常是随意中产生的,搞不好,一副画就因此搞坏了。这也是水*的问题。
*山水画的特点论述
—、 山水画确立了知山乐水的圆觉之境:山水画的缘起,是*画天人合一意境的历史集成,是知山乐水大田园观民居意识的集中体现。可以说,青山绿水确立了*审美的一个重要基调:闲情逸致式的陶冶。人们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萧条空寂与静穆*和。圣者说的“道、理、性”均在山水面前顿捂圆觉,以终成情性。这种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空为悟、以远为觉的精神确立,这种天人合一的忧乐圆融意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士者文化的一种精神,是素朴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哲学在*山水中找到了更为丰富和具体的内涵。
二、山水画确立了愈小而大的意蕴之理:*古典最为重要的一个美学命题是愈小而大。我们在古典分析时指出的超以象外,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致的美学品地,就是对愈小而大这一命题的艺术理解。实际上,这是*人用特殊的视错觉审视图像的艺术。我们一再说的*画咫尺千里法则,就是对这一命题的艺术揭示,它除了告知我们哲学以外,还告知我们一个极为独特的透视原理,它让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情境中知觉物我合一、象于无形的一种特殊的大象与大音,若说*画的感动,最大的致因莫过于此。
三、山水画确立了学科表现的语法规则:任何一个画种,要想独立于艺术之林,必须在语法结构上满足复杂性与丰富性的要求。即本书多次强调的,必须藉助复杂的视错觉结构实现自然物象的简化。青绿山水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方面它让绘画从宫室壁画的人事为用、宗教理说中解脱出来,让山水不再成为人事宗法的环境与陪衬,成为主要的精神寄托。另方面它在表现语言上第一次为山水画定立了法度规则,系统地在构图、设色、树法、石法、水法、笔法、论说上进行了建树。应该说系统的有学术的山水画认知从这一时段起才真正进入了广延与深刻。
特别提及吴道子的疏体山水。一个著名的故事:千里江陵,吴道子一日而就;李思训数月始成。说明疏密二体的山水画在方法论上是截然不同的。疏体估计是边际线的艺术(可能尚未触摸到轮廊线)。由于这类画作只缘于传说,未见真迹,对于主张认真看而不是听的我来说,实在无法想象,只能把猜测留给想象力丰富的`人,我所能做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四、山水画是诗境与禅境的交汇:中唐山水诗的美学成熟,从不同角度深化了人们对诗意美(特别是诗境)的认知,以诗入画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式;禅宗美学的发展,诗境与禅境一经交汇,*山水画的大象、大音之境便油然而生。应该说,独设道场的*山水画,基此才成为一个系统的思想构架。儒、释、道的美知火花,在*山水画的意境中得以闪现升腾。
五、*山水画运用勾斫之法:宋朝有“出篮”之美的关仝,相传其出笔的《关山行旅图》和《山溪待渡图》,“石体坚疑、杂木丰茂、台阁古稚、人物幽闲”,成关家风范。被称为“宋画第一”的范宽,得山之骨法,其《雪景寒梅图》则被称为天上神品,而《溪山行旅图》则被徐悲鸿评为“*所有之宝者吾最倾倒者。”可见范宽的代表性。其峰峦浑厚、势壮雄强、落笔老硬、与山传神的风范,把山水画的壮美之境推于极致。被一些人称之为“古今第一”的李成,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其独擅的*远风格,朝野珍视,遗憾的是至今未见真迹。
总之,*山水画的勾斫之法可谓由成熟而达一新的高峰,说其百代标程、里程碑式的建树,一点也不为过。
六、*山水画始终是双眼对自然观看的结果:江南水色清幽淡雅,气象有别于太行或关陕峻岭。其*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温润清净的草木泽生,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均象喻着另有一番天地。在这番天地中,起法于慧能的六祖革命使南禅的美学思想渐成主体。虚空明境的审美意趣,淡若似水的逸品追求,娱情遣性的为已抒发,一时成为士者的观照。墨的秩序法则第一次提到艺术的高度,用水样情调体诗样禅意,诗情画意可谓由此而生。水墨文章从这一刻起,已标为圣者说,成为人们至今参悟的模板。
七、*山水画的皴法之美独立于美学之林:董源的历史意义,在于集皴法认知之大成,立皴法美学之系统,*山水画的皴法之美至此独立于美学之林。以皴为美的山水画,从视觉心理角度看,主要是人们面对自然时藉于观察而形成的一种有创意的视错觉笔墨。这类笔墨有效回答了*人如何在一个二度的*面中表现三度感。从这一意义说,笔墨即为美,即为空间,即为自然的同形,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它并不是欧洲古典视错觉中心的同义(固定光源所产生的错觉空间的观念: 一个关于定向、距离与阴影的法则),它是*人独特的空间视错觉。若我们用科学的原理诠释古典的笔墨,会看到皴法美的一些基本结构:a . “点、线、面”的立体结构。山水画发展至成熟,最显著的标志便是皴法有了三维认知,其“线 — 披麻皴、点 — 点错皴、面 — 斫垛皴”的基本定义,为*画的空间描述奠定了基础。b. 凹凸感的视觉结构。最有意义的是提出了凸处稀、凹处密的视错觉观,实质上这是墨的明度效应,*人一开始便执着于觉察不到光线作用的绘画法则(这一令现代西方着迷的观念),从而在阴阳、疏密、远*的质地范畴描写上,有力依据笔墨(明度)对衬关系将“远映”效果达于极致。c 笔与墨的有机结构。与荆浩笔墨并重同义的,是董氏之风更趋于笔墨的灵活与互运,以勾、皴、点、染的不同技法,抒状风、晴、雨、雪的不同气象,从而实现峦光山色、朴茂静穆的*深布局。有了这三点基本认知,*山水画在形状、形式、空间、色调这四大基本范畴上即有了一个系统的结构,以皴为法的笔墨成为*山水画演义的美知主脉。
八、*山水画是多面、多向、多义的取信,它从多个角度体现着文明的丰富与深刻:横绝古今的绘制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在这幅画作上的历史贡献就巳远远超出艺术。从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角度来构设艺术主题,至今尚无有能出其左右者。在伟大的写实精神中,*山水画的构成美巳突兀于笔墨美,这一美知在巨制横绝的画作中立见经典。闲情逸致之笔与概史括今之笔显然是各具文章的,而史诗性的叙述风格,若没有把握宏大的构成能力,光靠为己之笔、一角之视是很难胜任的。
九、*山水画的空间构成透视原则很早已经形成:最有概括意义的是郭熙的“三远说”。即《山水训》中指出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山而望远山,渭之*远。”若再考虑青绿与荆、董开立的凹凸笔墨法则,可以说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画的透视原则已经形成。对于这一宝贵遗产,我们的责任只有一个,让人知道早在1000年前,*人已能用科学的双眼进行透视。这种通过重迭获得深度的法则,较好地触摸了“在保留正面的*面的同时又取得所希望的深度”这一世界性难题。一切笔墨都是对现实逼真的一种“完形”追求,意 — 墨 — 皴 — 图”的美知演义中,最有精神的便是尚天真、施造化、立意境。
总之,*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禅、道为立境,以诗义为喻示,以三远为空间,以皴擦为笔墨,以自然为观照,以心源为师法的一个完整的表述系统。
*山水画的实践表明,*山水画史实质是一部看的历史。看的方式变了,笔墨会随之改变。笔墨改变的根本原因只在于看的方式的改变。人对世界的态度不同,看的方式也就不同,从而所体现出的笔墨精神也就不同,大江东去与小桥流水,江山多娇与山水空蒙,是不同的看所得到的不同的体验,无论是崇高还是优雅,都是一种美知与精神。从这个意义讲,一部山水绘画史就是一部思想精神史,山水就是用画笔写就的精神。
*山水画的含义
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窦 。”
山水画的简称。 唐杜甫 《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粉绘随长夜, 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焦循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倪云林的山水,上面有张延济的题跋。”
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
犹山野。 宋·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 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王维的山水诗有哪些特点
王维最擅长的诗的内容体裁是山水诗和田园诗,那么,你知道他山水诗的有哪些特点吗?
(一)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层次丰富,远*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又如《山居秋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恬淡闲散的心情。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王维写情之处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
(三)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与上述相反,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淡自然的美学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就像胡应麟《诗薮》和黄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王维的山水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的一首名作。作者把山间秋天的月夜写得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全诗的语言清丽。诗人把秋天写得很清新迷人,一反悲秋的格调。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本诗通过写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的山林生活的向往的情感。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王维的山水诗:《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这首小诗无论遣词造句看似*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王维的山水诗:《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是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第一句较为*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王维的山水诗:《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也是王维代表作之一,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精妙绝伦,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诗佛王维,今存诗400余首,其中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这主要是缘于王维的山水诗善于在描写山水自然的`形貌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超凡脱俗境界。品读王维的山水诗歌,读者常常会被其笔下的那种清寂空灵的山林景象所吸引,但更会被其所创造的那个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于明灭瞬间寄寓生命感悟的审美想象空间所感染所陶醉。王维的山水诗歌创造所达到的那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的美妙境界,极易诱发和开拓出读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体味诗中所包含的情、理、意、蕴、趣等无穷韵味。可以说,王维的山水诗善于将其生命感悟与眼前的自然景物相组合,将诗情转化为读者经联想就可把握的生动画意,又在灵动的画面里渗透其浓郁的诗意,通过“诗情画意”完美地体现其崇尚佛禅、感悟生命的审美意识形态。
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表现为:
(1)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神似,即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醇雅的意趣,如《山中》、《终南别业》等;
(2)追求画意,将绘画中讲究线条、色彩、构图、意境之美的手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如《终南山》、《山居秋暝》等。
王维个人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史称“诗佛”。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山水风光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山水风光的古诗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5、《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6、《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8、《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9、《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1、《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5、《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6、《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间。
17、《江上》
清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我国山水游记的散文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所发展,但是最开始的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还没有出现过山水游记。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到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游记类散文经历了很多朝代,真正形成一种成熟的游记类散文是在唐朝,由散文家柳宗元为代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山水游记的分类
山水游记主要是作者在接触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所见所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比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到湖中的亭子去看雪,对于湖周边的景物进行一些描写,这样的景色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而山水游记类散文又不单纯的只有写山水的一种,还包含议论、说理等,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中虽然有对兰亭的描写,但是还是多以说理为主,对于兰亭的所看所感表达出对于“乐到痛”的思考与感悟,情感色彩比较浓重。
二、山水游记的突出特点
(一)揭示社会历史
山水游记主要是表现描写大自然的山水景象,但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但是写山水的景象,还蕴含了一定的人生哲理。把对山水景象的描写还带入社会生活中,揭示一定的社会历史。比如《钴鉧潭记》中“其上有居者…不胜官租私劵之委职”,从这段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描写了景色,还写出了当地人们在生活上受到了国家赋税的压迫,反映了农民的窘迫。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类散文所表达的内容,多是一些抒发他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对人生的思考。从《与李翰林建书》一文中可以看到“处处奇峰俊秀…潭中游鱼”,与当时人们对于永州的印象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永州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可在柳宗元的眼中,永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由此可见,柳宗元在被贬到永州把内心的酸涩都寄托于山水之间,摆脱现实的痛苦,同时有把官场的黑暗与现实的自然景色相结合得出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他旷达的胸襟。
(二)独特的艺术性
柳宗元最出名的“永州八记”被后代的明朝人赞颂为“体之正”,以前的人在写一些山水游记类的散文多是用比较有张力的粗重的线条来勾画山水的景象,但是在描写上还略显不够细腻,不能把山川之间的区别描写的'更细致。而柳宗元却不同,他在山水游记类散文的描写上继承了前人写法的同时又发展了山水游记类散文,把山水的美丽与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相结合,丰富了山水景色的描写。
(三)对景色的描写
柳宗元由于政治原因,一直被流放在偏远地方。而在偏远地区景色确实格外的迷人,他能够根据这些景物进行一些细致的描写。柳宗元在描绘景色的时候,一般多是用简洁的语言来描写全部的景色,对于局部又善于细致的描绘。比如《小石潭记》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还没走到小石潭就听见了潭水的声音,走到小石潭后“水尤清冽”展现了小石潭整体的水的特点。又继续描写小石潭的潭底和潭边的景色都是什么样子的,再写潭水里的景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了生活在这的鱼儿自由自在的姿态。《小石潭记》总体上是采用了由远到*、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把小石潭的景象描绘的非常生动,体现出了柳宗元对自然景物描绘的高超技艺。
柳宗元在描写景色的时候很善于去捕捉一些景色的特征,突出表现景色的独特性。比如《小石潭记》中对于小石潭的描写是“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对于小石潭进行全方位的描写,描写出它的多姿迷人。柳宗元在描写时还很注意整个景色是否具有生命力,对其附上很强的生命力。
(四)丰富的情感
柳宗元对于山水游记散文的描写都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这些景物不但是大自然所赋予的,还是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对于景物的一些情感表达。比如《小石潭记》中,“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小石潭给人的感受很是凄冷,带有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由此可见,柳宗元在对山水景色的描写,都是带有自己的一些感受,突出景色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柳宗元在写山水游记的时候,更加的注重主观情感的宣泄。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人世间的一些愤恨不满,使得山水游记类散文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从文章中可以看到柳宗元的主体思想,能够体现出他的一些高尚情操和民族情怀、审美风格等。
(五)优美的语言
柳宗元在描写山水游记主张要直白,不要含糊不清。对于语言的描写多是简练,优美而不华靡。比如《小石潭记》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美,在押韵的同时又体现出了文章的起伏变化,使文章很是简洁文雅。
三、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柳宗元对于山水游记的描写,还结合了自己的一些主观情感在里面。他写的山水游记既继承了前人描写山水游记的特点,又结合了自身的写作特点对山水游记进行了改造,在笔法上更加地的细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类散文标志着山水游记类散文已逐渐成熟,使山水游记类散文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结 论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类散文的描写上虽然整个文章的篇幅比较短小,但是在描写景物上的手法却很细腻。运用了不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并且在文章中还有自己的一些主观情感。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一定程度上,给后人带来了一些借鉴价值,能够更好地去欣赏山水游记散文。
古人以山水风光为作诗题材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是热爱之情。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描写山水的古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它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山水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钟灵毓秀之地,有名山大川,也有江河湖海;很多名山秀水都很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因而留下不少佳句,千古传诵。
比如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唐诗宋词里的如画江山,灵山秀水——
1、《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望远,仿佛可以怀抱天地;每次读到此诗,都能感受到诗人站立于群山之巅,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
2、《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此诗就像一幅山水画,动中有静,风景壮丽,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
3、《归嵩山作》【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王维的诗词,一向唯美清丽,诗中有画,清川,流水,车马,行人,荒城古渡,秋山落日,构成了一幅幅灵动的图画,引人入胜。)
4、《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湖美景,碧水如画卷,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自古以来都很受文人墨客的喜爱,青山碧水,桃红柳绿,映衬着湖畔无数游客,犹如人在画中游~)
5、《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美不美,故乡水,无论人走哪里,故乡的山水总是心里最牵挂的风景,别处风光再好,也比不上故乡的一草一木,因为那里有最亲的家人,最美的家园……)
6、《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句里蕴含着智慧与哲理,歌咏庐山的诗词里,这一首是最具知名度的诗词之一。)
7、《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恢宏大气的诗词,也从此奠定了岳阳楼的地位。)
8、《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唯美如画的一首诗,更像是两幅对联,文风大气,挥洒自如,又不失婉约清丽,诗中有画~)
9、《送友人入蜀》【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山水风光的古诗
1、《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6、《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9、《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3、《泊船瓜洲》
山水风光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水风光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水风光的古诗(一):
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1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描写山水特点的古诗
山水诗三首古诗的特点
桂林山水的特点古诗
关于山水风光古诗的特点
歌咏山水的古诗文的特点
古诗华山的特点
体现水的特点的古诗
远看山有色古诗的特点
夜宿山寺古诗的特点
古诗山雨写雨的特点
桂林山多的特点的古诗
有特点的古诗
秋天山林的特点的古诗
古诗之最奇特的山水
山行古诗中霜叶的特点
游山西村的古诗特点
带古诗的特点
古诗兰的特点
蝉古诗的特点
山寺夜起古诗词烟的特点
春古诗的特点
写古诗的特点
古诗上的特点
描写庐山最有特点的古诗
望天门山古诗的特点是
草的古诗特点
草古诗的特点
古诗梅的特点
古诗苔的特点
蜂的古诗的特点
表示对一个人失望的古诗词
女朋友的叫法古诗
求赠花的古诗
适合晚上发的朋友圈古诗词
宇和琛的古诗词
歌咏友谊简单的古诗词
燕子和小鸟的古诗
三行十个字的古诗
杀心很重的古诗词
鼓励团结一致的古诗文
写出带云的古诗词
问渠何得清如许的古诗
领导调离的送别古诗
关于防御疫情的古诗
九下语文人教版背的古诗文
五三天天练第三课的古诗二首
良心难寂的古诗
跟废话连篇有关的古诗
带有歧路的古诗
危机中寻找转机的古诗词
描写春天的少儿古诗词
突然间看透一切的古诗词
描写荷花的小古诗词
对南的古诗
抗疫中用到的古诗词
幽默的儿童古诗
古诗词带十的100首
六月份哪些好的古诗词
关于哀悼的古诗
关于清明祭英的古诗
关于描写汉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