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看山有色古诗的特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远看山有色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远看山有色古诗的特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远看山有色古诗的特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的特点是什么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诗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
意境美,是指诗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
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音乐美,指古诗的押韵和节奏。古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
形美,是指古诗的形式美与形象美。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古诗,对仗工整,显示了形象美。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汉字的象形性使古典诗歌富于形象性,比如,美国诗人庞德认为,汉字的“春”就是“太阳低伏在草木茁壮成长的枝干之下”,因此,由汉字组成的诗句,就像一组组活动的'图画,使读者能摆脱语音语法而直接进入诗人描绘的境界。
汉字对*诗歌的形式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1.句子的整齐
古典诗歌,除了词和曲以外,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的,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体诗和*代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比如:
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诗经·关睢》)
2.*仄和对仗
*、仄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在*代诗和词、曲中,用字的*仄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在一些位置上,必须用*声字,在另一些位置上,必须用仄声字。比如:
洒篁留密节,著抑送长条。
(韩愈:《春雪》)
对仗指的是一联诗中,在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属于同一类,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东”和“西”,“圃”和“园”,“青梅”和“绿草”,“发”和“开”,各自相对。
3.词藻和句法
因为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兼具形音义的独立单位,而且很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字与字之间粘合的关系多种多样,所以,这种粘合而成的诗歌中的词藻,就显得异常复杂多样。例如,在“风”字后面再加一字,可以构成很多词语:风姿、风物、风雷、风霜、风鬟等。
在句法方面,由于汉语的特点(如缺乏形态、结构灵活等等),以及汉字的独立性,在古典诗歌中,常常出现把两个汉字拆开,或者把某些汉字从后面移到前面的情形。典型的诗句是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的句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秋歌》
3、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5、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徐再思《无题》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7、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杜甫《潼关吏》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阮籍《咏怀》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3、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1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6、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
17、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
18、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19、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0、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2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长歌行》
2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2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25、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
1、谐音诗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注释:“因荷而得藕”和“因何而得偶”是谐音,“有杏不须梅”和“有幸不须媒”是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句:远*通达道,进退返逍遥。
注释:这首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数字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这首诗是用数字一到十来写的。
4、拆字诗句: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注释:这首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了几个字,并组成词语。
5、连环诗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注释: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
6、叠词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注释:叠词增强了诗句的表现程度,体现了汉字的音律美。
1、谐音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和“情”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慇懃思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逰。(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每个诗句中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叠词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叠词增强了表现程度,富有汉字的音律美)
4、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
5、连环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同一个字在不同部位有不同意象)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虞集《院中独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竹枝词》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湖光山色的唯美诗句
1、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2、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5、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6、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7、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8、*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9、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1、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2、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佚名《敕勒歌》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4、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贡泰父《黄河行》
15、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冯云山《咏瀑布》
16、枕中云气千峰*,床底松声万壑哀。——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9、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0、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26、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27、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乡思》
28、寒雨连天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29、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30、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3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32、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3、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34、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
35、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3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7、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38、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39、锦江*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40、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42、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44、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45、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4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47、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徐凝《庐山瀑布》
4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49、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50、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秋歌》
3、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5、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徐再思《无题》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7、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杜甫《潼关吏》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阮籍《咏怀》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3、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1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6、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
17、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
18、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19、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0、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2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长歌行》
2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2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25、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
1、谐音诗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注释:“因荷而得藕”和“因何而得偶”是谐音,“有杏不须梅”和“有幸不须媒”是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句:远*通达道,进退返逍遥。
注释:这首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数字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这首诗是用数字一到十来写的。
4、拆字诗句: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注释:这首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了几个字,并组成词语。
5、连环诗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注释: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
6、叠词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注释:叠词增强了诗句的表现程度,体现了汉字的音律美。
1、谐音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和“情”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慇懃思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逰。(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每个诗句中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叠词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叠词增强了表现程度,富有汉字的音律美)
4、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
5、连环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同一个字在不同部位有不同意象)
从古到今,对于高山的仰慕皆是如此。在这些诗词中,山也被赋予了坚韧、庄严、博大等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的前进。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远、*、高、低四个角度多视觉描写庐山,虽未直写观察的结果,却说明无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欣赏,都能看到独特的景观。简单的14个字,却鲜明、生动将庐山千变万化的山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送范山人归泰山
唐.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与杜甫的诗不同,李白的诗虽然写的是泰山,但更多的却是在抒发与朋友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怀。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据记载,寇准七岁,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独秀峰
清代: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拾级而上,俯视天下,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胸襟亦为之开阔。观景生情,奇景感染着像独秀峰一般孤高傲岸清俊的诗人,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1、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秋歌》
3、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5、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徐再思《无题》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7、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杜甫《潼关吏》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阮籍《咏怀》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3、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1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6、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檀》
17、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魏风·伐檀》
18、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19、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20、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孔雀东南飞》
2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长歌行》
2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2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25、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贺《老夫采玉歌》
1、谐音诗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注释:“因荷而得藕”和“因何而得偶”是谐音,“有杏不须梅”和“有幸不须媒”是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句:远*通达道,进退返逍遥。
注释:这首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数字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这首诗是用数字一到十来写的。
4、拆字诗句: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注释:这首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了几个字,并组成词语。
5、连环诗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注释: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
6、叠词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注释:叠词增强了诗句的表现程度,体现了汉字的音律美。
1、谐音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和“情”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慇懃思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逰。(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每个诗句中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叠词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叠词增强了表现程度,富有汉字的音律美)
4、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
5、连环诗: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同一个字在不同部位有不同意象)
秘色瓷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秘色瓷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高等级的精品,所谓“秘色”,即指珍稀、供御品之意,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精品。它的胎泥比一般的瓷器要更细腻纯净,致密度也很高,釉色十分莹润肥厚,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唐宋时期的许多诗歌、文献中描写其十分优美,便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由于秘色瓷的存世量极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秘色瓷的特点有哪些特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点:
从古至今,秘色瓷的釉色最受人瞩目。“秘色”究竟是何种颜色?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瓷》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五代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诗中赞美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后唐、五代两位诗人的生花妙也笔折射出这样一个事实:秘色瓷广受人们的喜爱和文人墨客所称道,“秘色”在当时还是一个清晰的概念,成为千古之谜,是后唐五代以后的事。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日,因其为贡窑,臣庶不得用,为之秘色”的记载显然有误。 今天看秘色瓷究竟是什么颜色,首先从当时两位诗人的描述看“秘色”不是具体的一个颜色,而如秋天的“千峰翠色”和春天的“捩翠融青”。其次从法门寺出土的14件秘色瓷和目前所存精美的越窑实物看,秘色瓷的釉色是:碧绿、青绿和翠绿色调,有的绿中含青,有的绿中含翠。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的是:碧绿、青绿和翠绿的釉色是具备“秘色瓷”的一个必要条件,只有这种碧绿、青绿和翠绿色调且制作精美的越窑瓷器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秘色瓷”。
概念:
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秘色”一词最早出于晚唐诗人陆龟蒙(?—881年)写的一首诗的'篇名:《秘色越器》。据本百科“秘”字条和“色”字条的解释,“秘”字从禾从必,“禾”指五谷粮食,“必”指隐匿,两个字符联合起来表示“国家粮食库存数量机密”。“色”字从刀从巴,“刀”指“剁碎”,转义指“齑粉”;“巴”指“附着”、“黏着”。两个字符联合起来表示“敷脸用的粉末”,引申指“药粉配方”。所以,“秘色”的意思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
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产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固。所以,这种配方是保密的,专用于皇家瓷器的烧造。以后,凡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都叫“秘色瓷”。例如,历史上有过“高丽秘色瓷”等。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精品之一。秘色瓷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的瓷器精品,因其制作工艺秘而不宣得名。所谓“秘色瓷”,实为唐、五代之际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烧制年代:
五代之说
一为五代之说。这一观点,依据宋人赵德麟《侯鲭录》及曾《南斋漫录》的“吴越秘色窑,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解释,长期以来被明清两代专家学者普遍认同并成为陶瓷学界主流。至1982年,新编《*陶瓷史》(文物出版社)仍以该观点为说,是因为五代的钱氏朝廷向后唐、后晋和辽、宋王朝进贡的越瓷均实地反映在《十国春秋》、《吴越备史》、《宋史》、《宋两朝供奉录》等文献内,这为史证。尔后,“*二十年来,这类越窑青瓷在考古发展掘中也出土过不少,吴越国都城杭州和钱氏故乡临安先后发掘了钱氏家族和重臣的墓七座,其中有杭州市效玉皇山麓钱元灌墓、施家山钱元灌次妃吴汉月墓、临安县功臣山钱元玩墓等,出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秘色瓷器“(《*陶瓷史》),这为实证。故“五代始烧秘色瓷”之说在法门寺发掘前,基本上令当今陶瓷学界深信不疑。
晚唐之说
一为晚唐之说。由于此说历来缺乏较明确的历史背景和强有力的发掘实证,持这一观点者主要以晚唐诗人陆龟蒙和徐寅在篇名中有“秘色”一词固守陈地。该观点虽不乏飘渺,却亦先知先觉。及法门寺地宫藏物发现,“秘色瓷始烧于晚唐”之说终在1995年初于上海举行的《越窑·秘色瓷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被众专家学者基本赞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千年,每个中国人都可以随口吟出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我们对月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追溯到咏月诗的源头,大约就是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月出皎(jiăo)兮。
佼(jiǎo)人僚(liǎo)兮。
舒窈纠(jiǎo)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hào)兮。
佼人懰(liǔ)兮。
舒忧(yŏu)受兮。
劳心慅(căo)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liáo)兮。
舒夭绍(shào)兮。
劳心惨(căo)兮。
《月出》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均以月色起兴,“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反复描写了月光照耀下美人的容貌与身姿体态之美,抒发思而不得、因思念美人而心生烦忧之苦。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皎:月光洁白明亮。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娇美。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劳心:忧心。悄:忧愁状。
月亮升起来呦,那么皎洁明亮,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亮丽,
体态窈窕步履轻盈,
让我思念心生烦忧。
月光皎洁,惹人情思,她面如满月,身材窈窕,娴雅美好,顾盼生姿,怎不叫人思念呢?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二、三章重章复唱,语意递进: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懰(liǔ):音柳,妩媚。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燎:明也。一说姣美。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约。惨:当为“懆(cǎo)”,优也,焦躁貌。
月亮升起来呦,那么洁白明晰,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漂亮,
身姿窈窕举止婀娜,
让我思念心生忧愁。
月亮升起来呦,光芒照四方,
月下的美人啊,容颜多美丽,
身姿窈窕姿态优美,
让我思念心生烦躁。
诗人运用了大量使用叠韵词,细致刻画了少女优美的神姿和诗人的忧伤,如“窈纠”、“忧受”、“夭绍”,缠绵婉约,这些又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之美,曹植《洛神赋》中有“婉若游龙”的比喻,即是此意。
抬头望月,低头思人。月光如水,思念亦如水。
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徘徊,难道她也在思念着谁吗?
这猜想更让诗人心乱如麻,末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更是直抒其情,道出了自己的忧思与惆怅。
诗人巧妙恰当地以月来喻心中思念的美人,营造出的意境迷离徜恍,蕴含着无尽的朦胧之感,极具诗情画意,今日读之仍令人如痴如醉。
月出,月落,谁又逃得过月夜的思念?
月,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孤独……一个意象,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世界。
在三千年的诗词世界里,月意象不仅仅是美的象征,还代表着离别与相思、故园与思乡、永恒与惜时。
此诗一出,便开创了“见月怀人”诗的先河,这一轮明月,不管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人们都可以对着它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作诗描写月亮最多、成就最高的是诗仙李白,给*留下了众多咏月佳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等等;
而在所有描写月色的古典诗歌中,最负盛誉的是唐代张若虚,他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2、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3、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4、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5、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6、《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7、《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8、《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9、《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忧)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0、《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嘱),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嘱)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描写湖光山色的诗词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佚名《敕勒歌》
4、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冯云山《咏瀑布》
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
6、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9、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徐凝《庐山瀑布》
10、湘江*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卢仝《有所思》
11、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12、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1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4、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5、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16、*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17、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8、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19、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0、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李白《发白马》
2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2、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2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4、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李觏《乡思》
2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27、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28、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29、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贡泰父《黄河行》
3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1、寒雨连天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32、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3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4、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饮中八仙歌》
3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6、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37、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8、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
39、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40、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41、锦江*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4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
4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46、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7、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4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4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50、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远看山有色古诗的特点
远看山色的古诗书法
远看山有色的古诗画
古诗远看山有色的沙画
远看山有色的古诗的谜底
古诗远看山有色的田字格
远看山有色的古诗作者
古诗画远看山有色的图片
远看山有色的古诗字帖
古诗远看山有色这首诗写的是
古诗景色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这古诗的读后感
远看山有色的古诗书法图片
古诗画远看山有色的古诗配图
画的古诗远看山是
古诗华山的特点
远看山的古诗
远看山有色的古诗朗读节奏
远看山有色的古诗有几句话
最奇特的江水和山色的古诗
夜宿山寺古诗的特点
古诗山雨写雨的特点
描写山水特点的古诗
桂林山多的特点的古诗
燕色山色的古诗
远看山有*缺无的古诗
有特点的古诗
山色为题的古诗
秋天山林的特点的古诗
冬天景色特点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