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辈赋未开海棠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同辈赋未开海棠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同辈赋未开海棠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同辈赋未开海棠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全诗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全诗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⑴赋:吟咏。
⑵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⑶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⑷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⑸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⑹且教:还是让。
⑺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赏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并借教育儿辈不要学”桃李闹春风“——炫耀自己或追名逐利,而是要像‘海棠”一样耐得住寂寞,努力学*知识,适当的时候才表现自己。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记者带你去赏花》系列报道之三
走 一起去看看春日里的海棠
阳春三月,大地微暖,清风和煦。
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的一些公园和街道发现,红艳艳的海棠花一朵挨着一朵俏丽枝头,娇艳欲滴的花朵,即使沾着点点水滴,依旧在枝头婀娜摇曳,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海棠花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素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对海棠是吟咏不绝。“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道出了一场新雨后海棠的韵味;“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则彰显出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质……
市区种植的海棠花主要包括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等。
走,一起去看看春日里海棠“家族”都有谁在争齐斗艳吧。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燕
通讯员 张立娜 韩立臣 文/图
西府海棠
清晨,不少市民来到达活泉公园走走路、跑跑步,在鸟语花香中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沿着主环路前行,抬头望,只见西府海棠开满枝头。美丽的花儿让游客们陶醉其中,不少人驻足拍照。
出了达活泉北门,顺着幽静的小路往东大概50米,这里*千株的西府海棠形成壮观的花海景观。
历史文化公园内,西府海棠也是这个时期的主打花。位于健身区域南侧有一株*30年的西府海棠,在园内格外鲜艳,满树的海棠花,随风摆动、香气袭人,是园内的一大亮点。
●识花
西府海棠最易辨识的特点就是收拢向上的树势,恰似亭亭少女,风姿绰约。花未开时,花蕾红艳,开后则颜色变浅,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通常4-7朵一簇挂在枝头,开花时如云霞一般,明艳可爱。3月下旬至4月初为盛花期。
●赏花地推荐
公园最佳观赏地:达活泉公园主环路、历史文化公园、园博园知春台附*。
游园最佳观赏地:位于八一大街东头的青年园;位于团结大街与顺德路的交叉口西南角的迎宾园;襄都路人民大街东头的含襄园。
街道最佳观赏地:冶金路达活泉西门;开元路(龙泉大街以南至百泉大道);莲池大街(公园东街以西至太行路);钢铁路(公园西街至泉南大街段)。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有思乡草之名,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
眼下,垂丝海棠进入盛开期,其柔蔓迎风,垂英凫凫,如秀发遮面的淑女,脉脉深情,风姿怜人。
从东门进入历史文化公园园区,走到假山周围,这里种植了20余株垂丝海棠。现场,一片片粉红色花朵簇拥在一起,娇巧迷人的花蕾,如点点胭脂挂满枝头,在嫩绿新叶的陪衬下,娇媚之中又多了几分羞涩之美。
●识花
和西府海棠相比,最容易区分的特点就是垂丝海棠的花柄长而下垂,一般为紫红色。花开时花朵下垂,颇有慵懒之意,故得名“垂丝海棠”。
另外,西府海棠的花朵颜色先艳丽后暗淡,而垂丝海棠始终红润。西府海棠有着收拢并且不断向上的树势,因此分叉窄、树形瘦,而垂丝海棠枝条披散、树形开展。
垂丝海棠花期为3月下旬至4月初,开花比西府海棠晚2、3天。
●赏花地推荐
达活泉公园东门口、历史文化公园假山,钢铁路(泉南大街至新兴大街)绿地内。
贴梗海棠
从南门进入达活泉公园,西侧小路边的绿地内,一片红花绿树特别抢眼,虽然它的花朵小,但是花团锦簇,一树千花,令人陶醉。这些颜色艳丽,花姿潇洒的花儿就是贴梗海棠。
火红的贴梗海棠傲然开着,在绿叶的衬托下,像一团团火焰。“红花绿叶,喜庆,刚下完雨,空气也比较新鲜,花也特别艳,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市民李华坤拿着相机对着花儿拍起来。
再走*些,只见红色花朵紧贴在枝干上,就好像花直接从树枝上长出来一样,这应该就是其贴梗之名的由来吧。
●识花
花冠红,花径大,可达7厘米,花瓣圆形,3-4月开花,先花后叶或者花叶同放。
贴梗海棠和上面提到的海棠属于“同家不同门”,所以形态差异也比较大。其枝条直立开展,枝条上有刺,花朵单生或簇生于枝头上,花柄甚短,贴*枝梗,故得名“贴梗海棠”。
●赏花地推荐
达活泉公园南门;位于建设大街与车站路的吟春园;位于中兴东大街与*安路交叉口路北东行100米的维护园。
除此之外市区还种植有北美海棠、王族海棠、八棱海棠等盛装开放。
北美海棠最佳观赏地为兴达路(泉南大街至泉北大街段),王族海棠最佳观赏地为,位于太行路与团结大街交叉口东南角的民本园。八棱海棠最佳观赏地为位于邢州大道与襄都路交叉口西南角的百泉径流园。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全诗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全诗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
⑴赋:吟咏。
⑵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⑶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⑷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⑸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⑹且教:还是让。
⑺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赏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并借教育儿辈不要学”桃李闹春风“——炫耀自己或追名逐利,而是要像‘海棠”一样耐得住寂寞,努力学*知识,适当的时候才表现自己。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鉴赏及译文参考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鉴赏及译文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注释
赋:吟咏。
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且教:还是让。
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赏析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树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藏”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方。作者这里用一个“深”字,表明海棠花的小,如不细心是不会被人发现的。这小小的花蕾好比青春少女,悄悄地来到这个世界,成长并且日益成熟,越长越娇美,惹人喜爱。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这也应合了“最后的笑,才是胜利的笑”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诗句虽然用语*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创作背景
公元1240年(嘉熙四年)前后,诗人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在这时,诗人创作了这首诗。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介绍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歌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歌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朝代:金朝作者:元好问
原文: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参考翻译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参考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唐朝大才子李白,因为当代语文教材的原因,他给国人留下的印象只是豪放派诗人,而关于他的私生活,国人知之甚少。史料中关于他的婚恋,最详实的资料也只有魏颢《李翰林集序》中的一段话:“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就是这么简短的几句,却让后世的学者伤透了脑筋,为李白究竟生了一男一女还是只有一女而争论不休。碧华今天不想再陷入这种论争的泥潭,只想说明一点,至少结过四次婚的李白,在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对女人应是呼之即来,而女人们仰慕他把他当做最大的偶像是不容怀疑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风华绝代的男人,却在一个女人面前碰了壁!
一首《相逢行》暴露了他的'隐私——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金鞭遥指点,玉勒*迟回。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这首诗写的是他的艳遇,一个秀色女子,坐着极豪华的“云车”,可以想象,刚去拜见过皇上的李白正春风得意,李白见了她便主动地打了招呼,这女子也不害羞,“金鞭遥指点”,就把李白带到了一处娱乐场所,两人观看歌舞,一起碰杯饮酒,让李白心旌摇荡,直把她当做了天上来的仙女。而且可以肯定是豪华包厢,只有两人相处,并且可以推断,喝了酒的李白有了冲动,对秀色女子提出了亲热的要求,在李白的心里,一个陌生的女子愿意与自己秘会,一定可以得手的,谁知这女子竟拒绝了!所以他恼怒地说:“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这句诗很露骨,意思是你这美人儿撩得我神魂颠倒,却又要保持贞洁,那还不如不见面!看这喝酒了的李白多么混帐,倒责怪起那女子不该陪他玩乐。
然后,当朝大诗人李白又对这女子进行了反复的引诱,直接提出要发生肉体关系,“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你何必独守空房呢?“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趁着我还身强体壮,你也青春貌美,我们不如行鱼水之欢吧!别说是当朝最大的偶像,就是一般的官员,如此反复勾引,一般的女子也会借“醉酒”顺水推舟,而从诗的结尾来看,那女子拒绝了李白厚颜无耻的要求,就在起身离开时,李白仍提出再找机会一起缠绵,这样的场景,让碧华看到的就不是高大的李白形象了,简直如当今一些夜生活场所里的无赖小儿。
这是李白所有关于女性的诗歌中,唯一弥漫着失败情绪的一首,凭着才气和皇上对他的器重,李白在当时正春风得意,名声远播,女人们主动投怀送抱是很自然的事。谁料到在这个女人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呢。于是,碧华对这个女人来了番揣测,这个女人非等闲之辈,她坐的是豪车,熟悉豪华娱乐场所,李白在拜见皇上之后“出银台”时遇到的,也就是在官府区附*相遇,证明此女人一定是达官贵人之妻,但文职官员,李白一般都熟悉,或许这女人是某将领之妻,将领驻军在外,她不得不独守空房,孤独寂寞时才常去娱乐场所散心,虽说答应了与李白一起休闲的要求,却仍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只是无法得知,这女人的真实身份和姓名,所以让李白的诗中充满了神秘气氛。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朝代:金朝作者:元好问
原文: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参考翻译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注释1.赋:吟咏。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参考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海棠古诗苏轼翻译
海棠 苏轼,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下面是海棠古诗苏轼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字词解释:
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泛:摇动;
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故:于是;
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作品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淡淡的云彩,露出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作品赏析:
本诗第一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
一个“恐”写出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一个“只”字极化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就向衰败迈进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而情意深永。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词人。有《东坡全集》传世。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当时诗人因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种不得意的状态下,诗人写了这首咏海棠诗,写出了海棠的美丽明艳,还有诗人惜花爱花的心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东风轻轻地吹过来,春光明媚。月亮已经转到回廊的另一头去了,夜雾都染上了海棠花的浓香。我怕夜深了,海棠花也要睡觉了,就高高地点起蜡烛照着它。
诗的第一句点明时令,表明季节是在春天。和煦的东风微微地吹过来,春光荡漾,一丛海棠花开 得 特别娇艳。第二句暗写海棠花的香气芬芳馥郁。晚上小院里起了一层轻轻的薄雾,海棠花的香气似乎把夜雾也染上了层浓香。夜渐渐深了,月亮也转过了回廊。
后面两句采用拟人及借喻的手法,写出诗人月夜赏花,久久不愿意离去的心情。夜深了,人们都已经进入梦乡了。海棠花是不是也累了,也要去睡觉呢?为了能继续赏花,诗人就点上了蜡烛,高高地照着花枝,让它不要有睡意。烛光与花色互相映衬,花朵显得更加娇艳迷人。
这里的”红妆“是诗人用的一个比喻。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一起宴饮。杨贵妃宿酒未醒,神态慵懒。唐玄宗开玩笑说:”海棠睡未足耳。”
诗人不愧是大文豪,用典也不露痕迹,即使是看不懂这一典故的人,也不影响对诗的阅读。反而会觉得十分生动有趣。
”只恐夜深花睡去“为*广为传诵,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比如说《红楼梦》中,史湘云喝醉了,觉得酒涌心头难受,就躺在一块大石头上,周围的芍药花瓣纷纷飞落下来,落了她一身。一群蜜蜂嗡嗡嗡地围着她飞。那些姑娘们见了,乐不可支,就套用这句诗来取笑她,说”只恐石凉花睡去。”
海棠自古以来素有“国艳”之誉,更有“花之贵妃”的美称,人们把海棠看作是美好春天,万事吉祥的象征。
清·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唐·齐己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
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
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
明·董少玉
小楼风定月初斜,紫玉新枝绾落霞。
睡起不堪重秉烛,春来愁杀海棠花。
唐·顾非熊
忽识海棠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宋·苏泂
游丝无赖小庭空,梦想君家合树红。
曾向西川亲画得,举家终日看屏风。
宋·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
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
报扫荡、狐嗥兔舞。
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年之季在于春,在这大好春光里,快与友人相约,共赏春光!
海棠花素有“国艳”之誉,更有“百花之尊”、“花之贵妃”的美称,人们把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
明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海棠春睡”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并题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进入*现代以后,海棠花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春城昆明圆通公园植有千株西府海棠和百株垂丝海棠,有“花潮”的美誉,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海棠花》
唐·齐己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
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
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
《斜谷邮亭玩海棠花》
唐·顾非熊
忽识海棠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海棠花放简冯元咨》
宋·苏泂
游丝无赖小庭空,梦想君家合树红。
曾向西川亲画得,举家终日看屏风。
《海棠花》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花》
宋·方回
锦城春色万人迷,饭颗无心着品题。
实不如华谩浓艳,秋霜谁觑海棠梨。
《雨中惜海棠花》
宋·廖行之
东君何事妒花妍,不遣春风一笑嫣。
邀动芳心愁万缕,盈盈含恨雨中天。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春暮游小园》
宋·王淇
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春寒》
同辈赋未开海棠的古诗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古诗
海棠花儿开的古诗
海棠花开了的古诗
形容盛开的海棠的古诗
古诗海棠的图片
海棠的海棠的古诗加意思
描写海棠花盛开的古诗
有海棠的诗句
含海棠的古诗
蜀海棠的古诗
海棠果的古诗
咏海棠的古诗
古诗里的海棠
竹节海棠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与海棠
鹿角海棠的古诗
有关于海棠花开的古诗
大鱼海棠关于海棠的古诗
咏海棠的诗词
海棠恨晚的古诗
有关海棠花开的古诗歌
海棠的诗句
海棠诗句
西府海棠的古诗
著名的海棠的古诗
海棠花的古诗30首
描写海棠花初开的诗句
海棠的诗意古诗
海棠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