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寂莫的古诗

关于形容寂莫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寂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寂莫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寂莫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k+) 说说(7k+) 名言(520) 诗词(7) 祝福(1k+) 心语(52)

  • 含有莫字的古诗词 带莫字的诗词名句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感事》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袁枚《马嵬》

    一蓑烟雨任*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菜根谭·概论》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广贤文·上集》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外篇·田子方》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增广贤文·上集》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增广贤文·上集》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莫辞频。——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资治通鉴·魏纪五》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佚名《女曰鸡鸣》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冯道《天道》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查慎行《三闾祠》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阅读全文]...

2022-01-07 16:17:15
  • 孤单寂寞的古诗词

  • 寂寞,孤单,抒情
  • 1、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2、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3、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关汉卿《大德歌·冬》

    4、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6、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7、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8、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9、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10、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11、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

    1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4、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15、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16、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汪懋麟《误佳期·闺怨》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18、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1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0、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1、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2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23、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蝉》

    24、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5、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古意/独不见》

    26、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7、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28、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暗香疏影》

    29、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30、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31、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皇甫冉《春思》

    32、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3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35、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36、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37、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3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39、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40、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4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2、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43、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44、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

    45、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46、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二首》

    47、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48、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49、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50、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1、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佚名《凤归云·闺怨》

    [阅读全文]...

2021-12-29 21:49:43
  •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赏析

  •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言】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秋词》二首诗语言朴素,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与喜爱秋天的情感。

      【注释】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本诗名句。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阅读全文]...

2021-12-20 10:40:07
  • 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古诗翻译赏析

  • 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古诗翻译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朱庆余。古诗全文如下: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前言】

      《宫中词》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创作的宫怨诗。此诗表达宫女幽禁深宫的苦愁思绪,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的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全诗含蓄蕴藉,在极有情趣中留给人们作种种想象去探索宫女们内心隐秘的天地和痛苦。

      【注释】

      ⑴寂寂:寂静无声貌

      ⑵花时: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⑶琼轩:对廊台的美称。轩:长廊

      【翻译】

      花开时节寂寞的院门深深紧闭,美人并肩站在华美的窗前。满怀情悻要诉说宫里事情,在学舌的鹦鹉前边又怎敢开言。

      【赏析】

      在一般宫怨诗,特别是以绝句体裁写的宫怨诗里,大多只让一位女主角在极端孤独之中出扬。在这首诗里,却是两位女主角同时出场,相依相并,立在轩前。而就在这样一幅动人的双美图中,诗人以别出心裁的构思,巧妙而曲折地托出了怨情,点出了题旨。

      诗从写景入手。它的.首句“寂寂花时闭院门”,既是以景衬情,又是景中见情。就以景衬情而言,它是以春花盛开之景从反面来衬托这首诗所要表达的美人幽怨之情,从而收到王夫之在《诗绎》中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就景中见情而言,它虽然写的是“花时”,却在重门深闭的环境之中,给人以“寂寂”之感,从而在此句中已经把哀情注入了乐景,对景中人的处境和心情已经作了暗示。这样,在第二句中把两位主角引进场时,就只要展示一幅“美人相并立琼轩”的画面,而不必再费笔墨去写她们被关闭在深宫中的凄凉处境和寂寞愁苦的心情了。

      看了上半首诗,也许有人会猜测:诗人之所以使双美并立,大概是要让她们互吐衷曲,从她们口中诉出怨情吧。可是,接着看下去,诗人却并没有让这两位女主角开口。从“含情欲说宫中事”这第三句诗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含情不吐、欲说还休的场面。而且,所含之情是什么情,欲说之事是什么事,也没有去点破它。也许还会猜测:既然“含情”,既然“欲言”,大概最后总要让她们尽情一吐、畅所欲言。可是,读到终篇,看了“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句,这才知道:原来这幅双美图始终是一幅无声的画,而这两位画中人之始而欲言,终于无言,既不是因为感情微妙到难以言传,也不是因为事情隐秘到羞于出口,只是有所畏忌而“不敢言”。那么,其所含之情自是怨情,欲言之事决非乐事,就不言而喻了。

      诗人留下想象空间的还不止以上这些。这首诗还有一个言外不尽之意。它最后说,两位美人之“不敢言”是因为在“鹦鹉前头”。而谁都知道,鹦鹉虽会学舌,并不会告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这显然是一个托辞。从这一托辞,自然而然表变现了在这幅以“花时”、“琼轩”、“美人”、“鹦鹉”组成的风光旖旎的画图背后,却是一个罗网密布的恐怖世界,生活在其中的宫人不但被夺去了青春和幸福,就是连说话的自由也没有的。这首别开生面的宫怨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揭露的正是这样一幕人间悲剧。

    [阅读全文]...

2022-03-19 07:23:49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带拼音版的古诗

  • 苏轼,文学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带拼音版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带拼音版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古诗带拼音版

      dìng fēng bō

      定风波

      sān yuè qī rì shā hú dào zhōng yù yǔ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yǔ jù xiān qù , tóng xíng jiē láng bèi , yú dú bù jué 。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yǐ ér suì qíng , gù zuò cǐ cí 。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mò tīng chuān lín dǎ yè shēng , hé fáng yín xiào qiě xú xíng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zhú zhàng máng xié qīng shèng mǎ , shuí pà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yī suō yān yǔ rèn píng shēng 。

      一蓑烟雨任*生。

      liào qiào chūn fēng chuī jiǔ xǐng , wēi lěng , shān tóu xié zhào què xiāng yíng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huí shǒu xiàng lái xiāo sè chǔ , guī qù , yě wú fēng yǔ yě wú qíng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古诗翻译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生。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3 古诗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阅读全文]...

2021-12-07 00:31:27
形容寂莫的古诗 - 句子
形容寂莫的古诗 - 语录
形容寂莫的古诗 - 说说
形容寂莫的古诗 - 名言
形容寂莫的古诗 - 诗词
形容寂莫的古诗 - 祝福
形容寂莫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