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

关于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50) 说说(126) 名言(15) 诗词(1k+) 祝福(21) 心语(19k+)

  • 关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测试题

  • 教育
  • 关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测试题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测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铜生锈,自行车轮胎爆炸B、高梁酿酒,红磷燃烧

      C、胆矾研碎,酒精燃烧D、食物腐烂,金属导电。

      2、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光、发热 B、有气体产生

      C、有沉淀产生D、有新物质生成

      3、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D、颜色改变了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变成冰 B、酒精挥发

      C、铁生锈 D、铜丝导电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钢铁制成的机器零件

      C、铁矿炼铁 D、铁丝燃烧

      6、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器生锈 B、燃放烟花

      C、洒水降温 D、食品变质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冰 B、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C、蜡烛熔化 D、森林火灾

      8、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融化 B、白炽灯通电以后发光发热

      C、酒精挥发 D、镁条燃烧

      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铅笔芯在写字时变短了 B、棉布被烤焦

      C、把尖刀磨得锋利 D、石蜡受热融化

      10、木炭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是黑色固体 B木炭的质量小于同体积的煤块 C木炭能燃烧D木炭不溶于水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淇淋融化B干冰汽化

      C水结成冰 D钢铁生锈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熔化成铁水B从空气中制取氧气

      C铜生铜绿 D灯丝发热

      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B轮胎爆炸

      C瓦斯爆炸D冰雪融化

      14、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氢气具有可燃性 B氢气比氧气密度小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 碱式碳酸铜能受热分解

      1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煤燃烧 B 冰融化成水

      C 矿石粉碎 D 酒精挥

      16、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 B.酱油 C.蒸馏水D.葡萄酒

      1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B.天然气C.含碘盐 D.蒸馏水

      1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阅读全文]...

2022-04-13 17:24:55
  •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 教育
  •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希望能帮到大家!

      化学性质的定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属于能力的范畴;如蜡烛燃烧是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变化;这一变化证明蜡烛能燃烧,则是石蜡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化学变化中才能显出化学性质来。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酒精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化学性质的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阅读全文]...

2022-01-12 21:33:52
  • 由名诗佳句转化成成语

  • 由名诗佳句转化成成语

      【飞黄腾达】:形容马的飞驰,常比喻骤然间显贵得志。出自韩愈《符读书城南》一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飞黄”,神马名。“蟾蜍”,指月亮。

      【一代风流】:指开创风尚、为当世所景仰的人物。出自杜甫《哭李常侍峄》一诗:“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人去楼空】:表示旧地重游时对友人的思念。出自崔颢《黄鹤楼》一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夫当关】:比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出自李白《蜀道难》一诗:“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天荒地老】:形容历时久远。出自李贺《致酒行》一诗:“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出自吕岩《绝句》一诗:“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寸草春晖】:指儿女对父母恩情的.无限感戴,儿女尽心竭力也难以报答万一。出自孟郊《游子吟》一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无理取闹】:原指青蛙无来由地喧闹,后来指毫无理由地吵闹。出自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一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天涯比邻】:意思是虽然远在天涯,犹如*在比邻。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面桃花】:原指女子面容与桃花交相辉映,后用来形容男子怀念一见钟情后不能再度相见的女子。出自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历历在目】:指事物或景物清楚地呈现于眼前。出自杜甫《历历》一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一泻千里】:原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后来比喻势头猛或文笔气势奔放。出自韩愈《贞女峡》一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阅读全文]...

2022-01-02 19:11:44
  • 形容变化快的成语_形容过生日的句子成语

  • 祝福,变化,过生日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形容变化快的成语,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1、日异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2、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3、大起大落: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4、鬼出电入:形容变化快、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5、变化无穷:穷:尽,终结。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6、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7、出没无常:忽而出现,忽而隐没,没有一定,使人无法捉摸。

    8、不可端倪: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9、翻天覆地: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10、疾如旋踵: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11、天翻地覆: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12、变幻无常: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13、地老天昏:形容变化剧烈。

    14、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15、千奇百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16、变化无常: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17、日异月更: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18、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19、变化如神:神:神奇。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

    20、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21、变化不定: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22、风云变幻: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23、白云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24、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25、移形换步: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26、形形*: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27、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快、多。

    28、千形万状:各式各样的形状。形容变化多。

    29、变化万端:端:头绪。形容变化多种多样

    延伸阅读

    1、疾如旋踵: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2、行化如神:形容行动变化快得出奇。

    3、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反覆无常:指变化不定。

    5、风云突变: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6、风云开阖:阖:关闭;开:散开。风和云聚散变化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7、宫移羽换:宫、羽: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五第一音级。指乐曲变调。也指事物的内容已经发生变化。

    8、饱经沧桑: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9、加减乘除: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10、苍狗白衣: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11、趁风转篷:趁:乘便;篷:船帆。比喻根据情势的变化行事。

    12、变炫无穷: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13、变化有时:时:定时,一定的时期。随时间发展而发生变化。

    14、出鬼入神:指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15、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16、达变通机:达:通达;机:变化的征兆。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势随时做出变化。

    17、骨化风成: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18、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19、鹅笼书生:比喻幻中生幻,变化无常。

    20、敌变我变:敌方情况发生了变化,我方对策也要随之作相应变化。形容机动灵活,随机应变。

    [阅读全文]...

2022-04-01 00:42:56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空间变化表达

  • 空间,变化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空间变化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一 按: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笔者陆续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和台湾大学访问或作客座,教学研究之中,结识了诸多学者。其中成功大学文学院张高评教授是来往较多的一位。张教授赠送的许多著作中,有几种是他老师黄永武教授的。黄教授是敦煌学专家,在诗词理论和鉴赏上亦有独到的心得。我拜读他的《中国诗学·鉴赏篇》、《中国诗学·设计篇》,很是心仪,又觉余兴未尽,继而产生冲动写下这本小书《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其中有些见解和资料就是借鉴黄先生的。拜谢之余,特别道出,以示不敢掠美之意。

      文学的表现对象是人,正是从这个几点出发,高尔基才认为“文学即人学”。当然,人并非在真空中生活,南唐李后主说“剪不断,是离愁”,其实,现实生活中剪不断的不仅仅是离愁,人与人、人与山水林泉,与天地万物皆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纠葛。中国古典诗人是相当聪明的,他们常常通过人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反差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感情。这种空间变化主要有空间的大小比衬、空间的扩展与浓缩、空间位置的转向这三种主要方式。

      一、空间的大小比衬

      主要是通过空间大小的比衬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这种比衬的依据主要出自一个视觉原理,即视野中的背景越是阔大,背景下的物体就显得越是渺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以黑板做背景,居高临下会显得很高大;如果站在操场上,以周围的四百米跑道为背景,他的形象就会缩小很多倍;如果是站在万里长城上,以蓝天白云为背景,那他就会显得十分渺小。中国古典诗人常常运用这个原理,来表现人生的孤独感,例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初唐著名诗人,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举起反对柔弱纤细齐梁诗风,倡导汉魏风骨的大旗。他不仅在文学上开一代风气,被李白称为“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在政治上、军事上更想有一番作为,陈子昂在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右拾遗。为人直言敢谏,切中时弊。两次从军边塞,以博取功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他随建安王武攸宜攻契丹,任行军参谋。武攸宜仗着是武则天侄儿,为人霸道又轻率少谋略,不但不采纳陈子昂的分兵合击谋略,恼怒之中将陈降职为军曹,结果大败而归。陈子昂报国无门,只好怀着满腔忠愤辞官还乡,回到四川射洪县金华乡。不久就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诬陷,死于狱中。这首《登幽州台歌》即是他武攸宜攻契丹途中在幽州台登览时所作。幽州台又称蓟丘,位于今北京市西南郊。这座古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贤才所筑。昭王登位之初,决心要令燕国强大起来,筑碣石馆,并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贤才。结果各国群贤聚集燕国,史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击败宿敌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陈子昂忠心谋国却遭到贬斥,满腹才华却得不到任用,登览蓟丘时自然会想到那位礼贤下士的燕昭王,他有首《蓟丘览古》就是直接咏歌此事:“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与《蓟丘览古》不同,同时写作的这首《登幽州台歌》并未直接咏歌此事,而是抒发登览之中的历史沧桑之感,在怀古伤今之中含蓄地倾吐不被理解的孤独情怀。应当说,比起《蓟丘览古》,它的涵盖面更加宽泛,更有种历史的沧桑感,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这个主题的凸现,主要是通过画面之中空间大小的比衬来实现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条上下的历史纵线,其“古人”已不限于礼贤下士的燕昭王,也许包括三顾茅庐的刘玄德,也许包括善于纳谏的唐太宗;其“来者”也不仅仅限于帝王,也应包括武攸宜这类执政为上者。“念天地之悠悠”则是一条横线,是诗人遥望悠悠的地*线而生发的无限感慨。历史纵线和地理横线构成了交汇点,交汇点上有座幽州台,台上站着一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者,他正在抚今思昔、怀古伤今,满怀感慨而怆然涕下。一面是阔大的背景,那种纵深的历史沧桑感和广漠无声的天地,一面是背景之中孤独渺小的诗人。由于背景的阔大而纵深,就更显得画面中的人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种孤独、这种无助,这种哀苦无告,不仅通过一个“独”字点破,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空间大小的比衬给人留下的深刻感受。类似的手法还有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漂泊在夔州时所作。此时安史之乱尚未*息,诗人避乱四川已经八年。由于好友成都尹严武的去世,诗人离开生活相对稳定的成都来到夔州也已经两年,但安史之乱仍无*定之象,随着严武的去世,巴蜀的州郡长官拥兵自重,相互攻城略地,本来的天府之国陷入战乱之中。杜甫本人已55岁,不但归家无望,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差,在夔州时又患上肺疾,用以浇愁的酒也只好戒掉。国难、家愁,老病集于一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无处无人可倾诉的痛苦,使诗人更觉孤独和伤感,而这一切,通过深秋登台这个特定时刻、特定场景集中表现了出来。同《登幽州台歌》一样,诗人首先刻意营造一个阔大的背景,以此来反衬自己的渺小和孤独:“风急天高猿啸哀”这是画面的上部之景。高天之下,瑟瑟秋风中不时送来凄厉的猿啼,这是仰视;“渚清沙白鸟飞回”则是俯视,画面下部之景,飞鸟盘旋在洲渚的白沙之上。这两句一写高台背景的上部,一写高台背景的下部,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景。颔联则拓展开来写远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上句是由*到远,下句是由远及*。有了这两句,画面的背景得到无限的延伸,顿时显得渺远而阔大。在这个渺远而阔大的背景下,高台上的诗人再来抒发秋风万里、年老多病、战乱不息、思亲怀乡的人生感受,就更能突显一生潦倒、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读者也更能体悟到诗人所慨叹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独”字。这种漂泊异乡、孤独无依的人生感受通过空间大小的比衬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这里要强调的时,杜甫非常擅长这种手法,在他的诗作中曾多处使用,如《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用一片影与万里云形成大小比衬,更显出这只雁之“孤”;《咏怀古迹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诗人称赞诸葛亮是“万古云霄一羽毛”,同样是运用空间大小的比衬,将诸葛亮“廻出尘表”(仇兆鳌《杜诗详注》)的清高风致表现的十分明晰,再加上“万古”这个历史的纵深感,更显得诸葛亮的勋业,千古以来无人出其右。

      当然,擅长此法的也不仅是杜甫,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佳作都是采用了此法,如马致远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样是采用空间大小的比衬来达到天涯孤旅的抒情效果:倦于宦游的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在踽踽独行,背景是西下的夕阳,是衰草连天的西风古道。诗人的人生疲敝感、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被反衬得十分明晰。诗人甚至都不如寒鸦,寒鸦在黄昏后还有老树古藤可以栖息,诗人却仍在天涯古道上踽踽独行。柳永《霖铃》上阙的结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也同样是把自己流浪江湖的一叶扁舟,投放到千里烟波和沉沉暮霭之中的楚天之下,形成强烈的空间大小比衬,来突显自己离别情人后的孤独和伤感,也使这几句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刘熙载曾把它作为词中“点染”的典范。王维的《送贺遂员外外甥》的前四句:“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苍茫蒹葭外,云水共昭丘”采用的手法与柳永《雨霖铃》的“念去去”三句几乎完全相同。

      中国古代边塞诗中为了表现戍守生活的艰苦、单调,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是为国舍家的豪情,边塞诗往往以大漠雪海来反衬戍守中的孤城,如隋代杨素的《出塞》:“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范仲淹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唐代的边塞诗这更已成为一种定式,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翁绶《关山月》:“笳吹远戍孤城灭,雁下*沙万里秋”;岑参《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首秋轮台》:“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骆宾王《边城落日》:“紫塞流沙北,*灞水东..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崔湜《大漠行》:“云沙泱漭天光闭,河塞阴沉海色凝..火绝烟沉右西极,谷静山空左北*”;骆宾王《夕次蒲类津》:“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结客少年行》:“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雨雪曲》:“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紫骝马》:“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杨炯《战城南》:“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王勃《陇上行》:“云黄知塞*,草白见边秋”;虞世南《从军行》之一:“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沈佺期《塞北二首》:“海气如秋雨,边峰似夏云”,“紫塞金河里,葱山铁勒隈”;袁朗《赋饮马长城窟》:“日落塞风起,惊蓬被原隰”等皆是采用这种大小比衬之法。

      二、空间的扩展与浓缩

      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空间变化的第二种手法,即通过空间的逐渐缩小和空间的逐渐放大来达到某种抒情效果。它同“空间大小的比衬”区别在于前者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后者则是不断的放大或缩小;前者是静态的对比,后者是动态的比较;前者是利用视野中的背景越是阔大,背景下的物体就显得越是渺小这样一个视觉原理,后者则是运用另一个视觉原理,即:当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

      首先讲空间的浓缩,我们来看柳宗元的这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中唐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在永州任司马期间。柳宗元是一个富有杰出才华又颇有抱负的人物,无论文学上还是政治上他都有革新的愿望。文学上他反对浮艳纤巧、空洞无物、一味追求形式美的骈文,主张回归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与韩愈一起发起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和中国山水散文的开创者。与文学上的极大成功相反,他寄于更大希望的政治革新却失败了。贞元二十一年,他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等八个新锐一道推行革新,力改弊政,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但仅仅几个月时间,这场革新就在宦官和大官僚集团的联合反对下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和其它七位新锐一起贬到边远的荒州任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和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贬之处是永州,即今日的湖南零陵县。零陵在唐代是个偏远的荒凉之地,司马又是个定员之外的闲官,没有任何具体职务。柳宗元在永州司马任上一呆就是十年,这对一个忠心谋国又想大有作为的政治家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他的心中充满孤愤:为什么一心为国却遭到贬斥,为什么绝代风华却得不到任用。在这边远的荒州,又是一个没有任何具体职务的闲员,能做些什么呢?诗人不被理解的孤愤,独处荒州凄清幽冷,通过这幅寒江独钓图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其手法,就是利用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这一视觉原理,将画面成倍缩小,让这位清高又孤独的“钓翁”在画面中不断放大,凸显期孤高的人格。诗人从充斥画面的“千山”,浓缩到千山中的“万径”;再从“万径”浓缩到其中一条小径旁的江渚边,再由江畔缩至“孤舟”,由孤舟再缩至舟上披着蓑衣在寒江上独钓的老人。字面上,通过“千山鸟飞绝”的“绝”,“万径人踪灭”的“灭”,“孤舟蓑笠翁”的“孤”,已充分凸显出这是一个凄清寒荒又寂寞无声的天地,无论是人还是飞禽走兽,都噤若寒蝉,俱在躲避严寒,又都患了失语症。唯有这位老渔翁身披蓑衣,冒着风雪在寒江独钓。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浓缩,这里再用“独钓”二字,将渔翁的孤傲成百倍、成千倍的放大。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曾称赞柳宗元“虽万受摈斥,不更乎其内”,这首诗就是个明证。诗人就是要借这位“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形象告诉世人、也是告诉那些政敌:你可以将我放逐荒州,可以让世人噤若寒蝉,成为一个无声的中国,但并不能摧毁我的素志,更不能玷污我高洁的人格。当然,通过这幅图画,也可看出诗人无人理解的落寞幽独的情怀。不管是那种内涵,都是通过人们的视野成倍缩小时,视域中的物体则成倍地放大这一视觉原理,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成百倍地放大了。

      与柳宗元《江雪》手法类似的还有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是中唐诗人卢纶的六首《塞下曲》中第三首。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但其诗歌在十才子中却别具一格,比起钱起等人,他的诗作更多反映军幕生活,也更多一些豪宕雄浑之气,这可能与他多年生活在浑瑊军幕之中,熟悉边戍生活并有很深的体验有关,其代表作便是《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在这首诗中,诗人首先写天空高飞的大雁,再到地面上逃窜的单于。然后将画面浓缩到正在追赶的我军将士,最后集中到将士手中的弓刀之上,形成一个百倍放大的特写镜头:一个堆满积雪的弓刀矗立在天地之间。我军将士追击逃敌的豪气,风雪之夜战斗生活的艰辛,都通过这把堆满积雪的弓刀表现了出来。诗人不畏强敌的豪情和立功边塞的进取精神自然也从中得以流露。

      中国古典诗词中类似的手法还很多,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同样是由塞外的千嶂峰峦、长烟落日,渐渐浓缩到千嶂里的孤城,再由孤城中夜不能寐的将士浓缩到他们手中的酒杯、头上的白发和泪水。词人作为军中主帅为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不仅在这浓缩中得以突显,“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情”与“志”矛盾,边地之艰和思乡之苦也同时被放大,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中唐边塞诗人李益的《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也是由回乐峰逐渐浓缩到峰下的受降城,再到受降城内思亲怀乡的将士,最后浓缩到一根正在吹奏思乡曲的横笛之上,它同《江雪》中的钓竿,《塞下曲》中的弓刀,《渔家傲》中的酒杯一样,都被百倍地放大,起到突显主题的作用。

      其次是空间的拓展,这是与空间的浓缩截然相反的一种空间关系处理手法。它是首先突显一个细部,然后慢慢放大,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全局,如卢纶的另一首《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旄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此诗描绘一位将军在军前发号施令。诗人并未勾勒将军的全貌,而是特写军帅手中的一支令箭“鹫翎金仆姑”:金色的箭身,鹰鹫羽毛装饰的箭尾。强调令箭本身就是在夸饰军威。然后镜头再放大到将帅身后的帅旗“燕尾绣旄弧”:旗呈燕尾型,上部装饰着彩绣的旄头。场面再由帅旗放大至旗下的主帅一个动作:“独立扬新令”。手中令箭一挥,斩截的动作意味着此帅的刚毅和果敢;最后是一幅全景:“千营共一呼”。全军的士气和对军帅的拥戴——这样的军队自然是无往而不胜!诗人在将空间逐层推展的同时又结合动静相成:前两句是静态的写生,后两句是动态的渲染,把这位刚毅果敢有深孚众望的军帅气质、声威刻画的惟妙惟肖,尽管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

      类似的还有戴叔伦的《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前两句是写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思念,追悔当年没有“踏阁攀林”随友人同去,以至今日隔着沧海云山留下无尽的思念。第三句则将这种思念放大至“数家”。秋天到了,很多人家都在砧上捣杵准备冬衣,这时也更容易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挂念,李白的《子夜吴歌》中就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最后则由“数家”拓展到“一郡”,将这种思念之情推而广之,赋予它更为广漠的涵盖。戴叔伦是唐代诗风由盛唐的雄浑浪漫向中唐的自省内敛过渡时期关键人物,一般都认为他抒写离情别绪、羁愁旅恨之作,“完全涤尽了盛唐余风,流露出低沉、苍老、暗哑的情调,在大历诗中很有代表性”(《吴庚舜等《唐代文学史》》,从这首《登楼寄王卿》来看,也不尽然,至少在手法上,对盛唐诗人的承续还是很明显的。

      这类空间逐层拓展的诗作,可以举出多首名篇,如杜甫《旅夜抒怀》前四句“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由岸边的小草到水中的孤舟,再由细草所在的江岸拓展到整个原野,江中的孤舟拓展到整个大江。诗人漂泊江湘的孤独和伤感被反衬得更加突出。王昌龄的《芦溪别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亦是由眼前的扁舟、溪水拓展至荆门和三峡,将离别的忧伤和深长的思念成百倍地放大。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由松树下面的'小童拓展到小童和松树所在的山中,直到烟云渺茫的深山之中。那渺茫的烟云,隐隐的深山与小童师傅的隐者身份非常贴切;王安石的《钟山晚步》:“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血点*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由初夏时节坠落在沙地上楝树花的点点落瓣,拓展到楝树旁的槿篱竹屋,再拓展到竹屋边的乡村小路,并一直延伸到小路尽头城郊的卖酒人家。于此手法相同的还有他的名作《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三、空间位置的回旋

      空间的浓缩是由整体或全局逐层缩小,最后突显一个细部的特写;空间的拓展则是首先突显一个细部,然后慢慢放大,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全局。空间位置的回旋则是上述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即先由细部逐渐放大,然后在逐渐缩小回归这个细部,形成一个回环照,。如张继这首著名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首先显现的是一叶扁舟,扁舟中是位在深秋的夜晚难以入眠的诗人。寒霜之下,乌啼声中,从月出东山到玉兔西坠,他面对瑟瑟的枫叶和点点渔火,愁绪满怀,彻夜无眠。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思虑?为何彻夜无眠?贬谪路上的幽怨,还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抑或是柳永式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并未就此作出回答,仍然接着描叙:首先点出地点:“姑苏城外寒山寺”,然后点出此时此地的独特景观:“夜半钟声到客船”。直到最后两个字“客船”,我们才明白诗人此时的位置,此时的处境,才明白他要抒发的是“客愁”——一个游子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在空间位置上绕了个大圈:由一条小船中贮满乡愁的游子,放大到附*的江枫渔火,月落乌啼,再到小船、枫树、渔火、乌啼所在的河蚌到附*的寒山寺,让寒山寺的钟声在从远处再回到客船。诗人的乡愁透过秋夜的冷月寒霜,伴着江枫渔火,掺和着阵阵乌啼和夜半钟声,更有种幽寂清冷的氛围,更突显孤孑清寥的感受。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并不仅仅是空间位置的回旋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还有许多独到的手法,如典型景色的选取和布局:落月、乌啼、寒霜,最易形成一种孤寂清寥的氛围;秋江、枫叶、渔火,这又是典型的水乡秋夜景色,这对抒发羁旅和客愁自然起了很好的渲染和衬托。从布局上说,前两句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两句却特别疏朗,只写了一件事:卧听夜半钟声。前两句的密匝,突出了江南水乡秋夜的繁富,反衬诗人独处清夜的孤孑;后两句的疏朗,不仅意在显示江南秋夜的静谧,更在揭示江南秋夜的深永和清寥,他带给客中游子的感受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不过这些手法,将是我们下面讲义中所要着重谈到的。

      与张继《枫桥夜泊》空间处理手法相*的还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是个极富才情又极为坎坷的晚唐诗人,他无意在牛李党争中钻营谋利,却又偏偏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一生襟抱未曾开”。他那深情绵邈、富艳精工的无题诗,不知打动过古往今来多少读者。但这首寄给妻子的小诗,却通俗浅切,既不富艳也不绵邈,但同样深情和精工,与秦观的《鹊桥仙》一样,成为天各一方夫妻之间的情绝唱。这个成就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取得的。从时间转换来说,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这将在下一讲提及;从空间转换来说,是巴山——西窗——巴山的回环:诗人此时在巴山写信给远方的妻子,回答她关于归期的询问。根据李商隐年谱,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至十年(856),李商隐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刺史柳仲郢处当幕僚。既然是幕僚,就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行止自然无法自己作主,所以诗人的回答是“未有期”,三字之中所蕴含的人生苦痛,自不待言。梓州秋夜那淅淅沥沥的雨水似乎就在诉说着诗人的愁绪和思念,它涨满了池塘也涨满了诗人的胸臆!接下来,诗人并没有像其它诗人那样去分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即所谓“对面傅粉”之法,也没有像他自己的名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那样一写自己,一写对方,道出相互的思念,而是来个大幅度的时空跳跃,设想有那么一天,夫妻二人在西窗下相拥而坐,诉说自己昔日在巴山夜雨时的相思之情。如果说,由今日相思之苦设想来日的相聚之欢,这还是众多诗人都能做到的话;再跳一步,由来日的相聚再回忆今日的相别,即由巴山跳到西窗下再跳回巴山,这就是匪夷所思,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水*了。所以清人姚培谦赞叹说: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说“料得闺中深夜坐,多应说着远行人”,“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是予飞到归家之后也,奇绝”(《李义山诗集笺》),清人桂馥也说:“眼前景反做后日怀想,此意更深”(《札朴》),都是在赞叹此诗空间跳跃的处理手法。

      下面的两首诗词也都是空间位置的旋转,即由眼前所处之处,转到亲人或情人所居之地,再回到眼前之处,一首是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阑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眼前之地是驿馆,诗人旅途上暂居之处,高楼危栏则是妻子所居之地,诗人设想她对自己的思念,这就是上面提及的对面傅粉之法。结句的“行人更在春山外”则又回到“行人”自己所处之处——“春山外”。

      另一首是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阅读全文]...

2022-04-06 02:30:03
  • 古诗中的成语(精选50句)

  • 古诗中的成语(精选50句)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成语(精选50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走马观花

      【古诗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来源】孟郊《登科后》

      2、物是人非

      【古诗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来源】李清照《武陵春》

      3、回眸一笑

      【古诗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来源】白居易《长恨歌》

      4、寸草春晖

      【古诗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来源】孟郊《游子吟》

      5、万籁俱寂

      【古诗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来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万紫千红

      【古诗词】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来源】朱熹《春日》

      7、折戟沉沙

      【古诗词】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来源】杜牧《赤壁》

      8、人面桃花

      【古诗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来源】崔护《题都城南庄》

      9、英姿飒爽

      【古诗词】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来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0、比翼连枝

      【古诗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来源】白居易《长恨歌》

      11、青梅竹马

      【古诗词】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来源】李白《长干行》

      12、心有灵犀

      【古诗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来源】李商隐《无题》

      13、柳暗花明

      【古诗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源】陆游《游山西村》

      14、海枯石烂

      【古诗词】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来源】元好问《摸鱼儿》

      15、金戈铁马

      【古诗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来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悲欢离合

      【古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来源】苏轼《水调歌头》

      17、不拘一格

    [阅读全文]...

2022-01-11 01:06:01
  • 形容时代变化的诗词

  • 变化,时代,文学
  • 形容时代变化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容时代变化的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

      烟霄难自致,岁月易相侵。

      ——韦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刘希夷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杜甫《赠卫八处士》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

      ——贺铸《六州歌头》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孔尚任《折桂令问秦淮》

      世事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记得儿时好,跟随阿娘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黄沙。而今人长大,心事乱如麻。

      ——陈白沙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陈与义《雨》

      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

      ——苏轼

      一、定风波·三月七日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彫通:雕)

    [阅读全文]...

2022-01-08 10:44:15
  • 研究性学*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 教师,变化
  • 研究性学*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研究件学*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而进行学*的一种学*方式,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进行研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研究性学*中教师角色的变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本以为研究性学*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但是随着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感到研究性学*的改革指向是双重的,除了改变学生的学*方式,还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后者的改变比前者更显得困难。研究性学*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教师指导什么,怎样才能让教师进入研究性学*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对研究性学*中教师角色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浅见,期望对研究性学*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有所裨益。

      研究性学*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到同时关注本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懂得科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要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教师在研究性学*中将成为:

      一、学生学*的参与者

      教师以*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是其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需求,拉*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课题的参与中,师生间如果能有一些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也正是在参与中,教师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在参与中学*,在学*中指导。

      二、学生学*的指导者

      教师首先是学生学*的指导者,但这里的指导与以往学科教学中的指导有很大不同。以往指导主要是找出学生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解惑、解难,最后把学生引导到教师心目中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来。但研究性学*中,学生研究的课题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课题最后得到的答案事先并不很明确,因此所谓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将学生引导到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的指导路径也已经失灵。那么在研究性学*中,教师指导什么呢?归结起来,大约为: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方法的指导和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

      这种指导要求教师一方面能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输送氧气,让它能燃烧起来;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老师的知识积淀、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三、学生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研究性学*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各组工作侧重点的不同而会出现不同的困难、问题,在小组研究中学生还会发生各种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来说,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一旦发现课题组活动质量有问题要找学生谈话,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等。

      四、学生学*的合作者

      研究性学*的出现,使教师已不能单独地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技术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教师要保持其竞争力,就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工作。当教师以指导小组一员的身份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时,需要他能够既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虚心地学*其他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其他老师和与其通力合作。传统的教师关系往往是文人相亲,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自视清高甚至嫉妒等。而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一直渴求合作,乐于合作。我们经常在一起备课,商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研究下一步工作,真正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感受到了文人相亲、愉快合作产生的魅力。主动积极参加教师指导小组的工作,是研究性学*中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它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备课质量,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反映了教师的开放意识、联系社会实际的愿望和办事的能力。

      教师上述角色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以研究性学*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良好契机。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在研究性学*中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自主探究创新。

      研究性学*课程的开发和实验是一个具有世纪挑战性的课题,因此在研究性的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全体学生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共同实验,特别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具体的研究性学*的实践中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勇于实践的能力,真正让研究性学*焕发出诱人的光彩。

    [阅读全文]...

2022-04-14 18:46:04
  • 天气变化谚语

  • 谚语
  • 天气变化谚语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谚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的艺术语句。你还记得哪些谚语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气变化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1、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2、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3、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害

      4、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川。

      5、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6、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7、云交云,雨淋淋。

      8、干雾**,湿雾露晴。

      9、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10、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11、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12、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13、东虹日头西虹雨。

      14、冷得早,暖得早。

      15、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16、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川,寒露种沙滩。

      17、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8、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19、春雨贵如油

      20、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2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2、雨水有,年成好

      23、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24、白露时节的植物

      25、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26、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27、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28、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29、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30、十雾九晴。

      31、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32、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33、清明要清,谷雨要雨

      34、秸秆青贮营养高,马牛猪羊“上等菜”。

      35、蜜蜂不出门,大雨快来临

      36、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37、饵足水优养好鱼,土壮藕蒲长得乖。

      38、冷在四九,热在中伏

      39、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40、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41、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42、蚂蚁垒窝要下雨。

      43、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44、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45、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46、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47、露水见晴天。

      48、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49、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阅读全文]...

2022-02-05 12:15:07
  • 秋的变化儿童诗

  • 变化
  • 秋的变化儿童诗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那金黄的树叶

      慢慢地降落了

      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天空中

      那一只只燕子正飞向南方

      正在和白云爷爷告别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这时的天气

      早已没有

      夏天时的炎热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校园里

      小朋友们的衣裳

      增加了不少呢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看,那么多的新鲜水果

      都已渐渐成熟

      让你总也吃不够

      秋的变化

      多么奇妙

      听,怎么没了

      小鸟的欢叫声

      只能听到秋风吹过树叶

      沙——沙——沙

    [阅读全文]...

2022-03-30 17:12:06
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 - 句子
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 - 语录
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 - 说说
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 - 名言
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 - 诗词
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 - 祝福
古诗中有化学变化的成语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