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

关于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9) 语录(5) 说说(5) 名言(1) 诗词(313) 祝福(1k+) 心语(104)

  • 描写自然现象的古诗句

  • 自然
  • 描写自然现象的古诗句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阅读全文]...

2022-07-19 22:55:14
  • 关于物候现象的谚语

  • 谚语
  • 1、施肥一大片,不如点和钱。

    2、谷三千,麦六十,高粱八百是好的。

    3、做瓦靠坯,种红薯靠灰。

    4、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5、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6、夏作秋,没得收。

    7、谷子黄,选种藏。

    8、青蛙打鼓,豆子入土。

    9、草子开上两棚花,正好下田去耕耙。

    10、飞杨花,种棉花。

    11、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12、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13、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14、要想多打粮,积肥要经常。

    15、上粪一大片,不如秧根沾一沾。

    16、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17、猪粪肥,羊粪壮,牛马粪肥跟着逛。

    18、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19、包谷抓把粪,越长越来劲。

    20、糜谷不上粪,枉把天爷恨。

    21、鸟靠树,鱼靠河,庄稼望好靠肥多。

    22、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

    23、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24、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

    25、种地不上粪,好比瞎胡混。

    26、种麻没有巧,勤上水粪多锄草。

    27、种子不好,丰收难保。

    28、一分肥,一分粮;十分肥,粮满仓。

    29、冬草肥田,春草肥禾。

    30、家选不如场选,场选不如地洗。

    31、肥料到处有,就怕不动手。

    32、榆钱唰唰响,种子耩高粱。

    33、麦里胎里富,粪少靠不住。

    34、种子不纯,坑死活人。

    35、蚱蝉呼,荔枝熟。

    36、丢两头,种中间,玉米棒子没空尖。

    37、塘泥泥豆红花草,农家做田三件宝。

    38、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39、猪粪红花草,农家两件宝。

    40、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

    41、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42、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43、椿芽鼓,种秫秫。椿芽发,种棉花。

    44、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45、鸡粪肥效高,不发烧死苗。

    46、梨花白,种大豆。

    47、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

    48、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49、三亩棉花三亩稻,晴挨好,雨挨好。

    50、上昼薄薄云,下昼晒煞人。

    51、合理上粪,粮食满囤。

    [阅读全文]...

2022-06-08 23:57:33
  •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 教育
  •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漫长的学*生涯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学*的重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阅读全文]...

2022-04-08 10:49:34
  • 描写自然现象的古代诗句

  • 自然,古代
  • 描写自然现象的古代诗句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阅读全文]...

2022-02-28 17:05:13
  • 初中物理声现象练*题

  • 初中,教育
  • 初中物理声现象练*题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初中物理声现象练*题,欢迎大家参考!

      一、填空题

      1.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 ,所以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能够传播是由于有传播声音的 ,它包括一切 、 和 物质。

      3.在15℃的环境中,声音在空气的速度是 k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与 有关。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 (填 “能”;“不能”)

      4.如图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和一根棉线组成, 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土电话”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5.我们能听到雷声,是 将雷声传播到我们的耳 朵里。

      6.小明和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钓鱼的老伯伯说:“……小声点儿,鱼儿会被你们吓跑的……”。这是因为 也能传声。

      7.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造成音响效果。

      8. 击鼓时,阵阵鼓声是由于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的耳朵。

      9. 小明在一根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了一下水管,小红在管子的另一端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而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而来,第三次听到的声音由 传播而来的。

      10.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的振动,这一振动经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1.声音通过 、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12.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 m /s )

      13.如下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14.据说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失聪后是用牙齿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仍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如上图所示,贝多芬是利用 的方式听到声音的。

      15.如右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 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产生的;如右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 可以传播声音。

      16.双耳效应是说: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 般 ,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 ,这些差异使双耳能准确地判断声源的 和 。

      17.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这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

      18.物体在1s的时间振动1次,频率就是1Hz。人对声音的听觉有一定限度。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 频率范围大约是 Hz到 Hz。超过 Hz的叫超声波,低于 Hz的叫次声波。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说明大象的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 声波。

      19.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带花蜜飞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比不带花蜜时的低。

      20.乐器分为 、 、 几类,其中 、 是打击乐器。你吹过笛子吗?笛子有一条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手指,就会改变 ,从而改变 ,就能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2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二、选择题

      1.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于2003年乘坐航天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仓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

      A.用通讯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2.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 所以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 鼓面停止了振动

      3.关于水波、声波、无线电波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三种波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 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D 水波能在空气中传播

      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被悬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 小球仍能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B小球不能被弹开,但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C小球仍能被弹开,也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D小球不能被弹开,也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5.下面乐器中靠弦振动发音的是: ( )

      A.鼓 B.竹板 C.琵琶 D.锣

      6.下面乐器中靠空气柱振动发音的是: ( )

      A.口琴 B.笛子 C.箫 D.镲

      7.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的`烦人,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是主要是因为 : ( )

      A.饼干太干了。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

      D.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8.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阅读全文]...

2022-07-27 22:29:41
  • 回南天是什么物理现象

  • 生活
  • 回南天是什么物理现象

      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华南地区对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那么为什会出现回南天,回南天是什么物理现象?相信不少人对此好奇。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大家普及回南天是什么物理现象吧。

      回南天现象

      春天时的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会出水,其实跟海雾产生的原理很相似。

      温暖潮湿的海洋气流,从较暖海面流经较凉的海面,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滴,在空中积聚便形成雾。如果气流经过的海面温差大,则成雾的机会亦较大。

      同样地,受冬季寒冷天气影响,墙壁和地板的表里都冷了。如果这时温暖潮湿的空气流过墙壁和地板,空气中的水份遇冷凝结成水滴,附在墙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

      在夏天,纵然有潮湿的海洋气流,但墙壁和地板的表里不够冷,墙壁和地板还是不会出水的。

      总的来说回南天形成主要有以下两个条件:

      1、有长时间的低温,日*均气象低于12℃至少要持续3天以上。

      2、有天气突变,长时间低温后要突然变得暖湿。

      什么是回南天

      广东人对“回南天”并不陌生。每年冬春转换季节,气温大起大落,导致室内外温差出现显着变化,当室内物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空气露点”时,水汽在物体表面凝结形成“出水”现象,即市民所说的“回南天”。

      回南天如何防潮

      回南天在南方相对来说要严重,特别是广州这样的地方,这和南方靠海,空气湿润有关。出现“回南天”时,空气湿度将要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冒水”,到处湿漉漉,空气貌似都可以拧出水来。而浓雾就是“回南天”最具特色的表象。那么有什么好的防潮措施吗?

      1、铺报纸

      防止开门还有开窗,在地上还有桌子上铺报纸吸湿。

      2、点蜡烛

      点蜡烛可以让水汽没办法凝结,从而让室内湿度减低。假如家里已出现霉味,不妨能选用含天然植物香熏精油的蜡烛,这样的蜡烛既能让空气变得干燥,又能让房间中的霉味去除。

      3、用热水加盐拖地板

      这种方法可以让水分加速挥发,拖完地之后,在家门口铺上点废旧纸箱或者是报纸,让鞋底将水分的带入减少。

      4、辣椒干、炮仗、火盆

      民间一直以来都有传统的防潮做法,一种是辣椒干放置,能吸收一定的水分,但是务必要常更换新的辣椒干;另一种是质量可靠的炮仗放置,原因是炮仗里面有硫黄,不但能除湿还能除虫。但是专家提醒,虽然“土方”效果好,不过譬如炮仗存在安全问题,市民使用的时侯还是得小心。另外,还能在房间中烧上一盆火炉来让室内温度提高,让水汽没办法凝结,从而让室内湿度减轻。

      5、用设备

      大家不妨能利用抽湿机、空调或者是暖风机。现在市场上的除湿产品主要有抽湿机、空调、暖风机,通常家庭使用的空调都可以起到除湿的效果。

      6、吹北风

      在转吹北风的时侯将门窗打开。回南天80%以上是因为冷空气南下而消失的。假如天气预报说有冷空气南下时,当地风向转为偏北,就能放心大开门窗来通风了。

      7、石灰吸潮

      洗手间还有浴室等小空间地带,不妨用布袋将生石灰包裹吸潮。也能把洗衣粉袋子戳几个洞,利用洗衣粉进行吸潮。

      注意事项:

      “回南天”的日子,气温突升,但室内地面仍然是阴冷潮湿,因此,早春回南时节,不能急着换上轻薄的衣裤,特别要注意关节保暖。同时,“回南天”的温湿度非常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食品、衣物易发霉,增加人体感染各种消化系统病及皮肤病的机会,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衣服要及时烘干或熨干,不穿有异味和潮湿的衣物。

      在潮湿的回南天,“敏感”的电器例如电视机、电脑等,在潮湿天气里要坚持经常使用。因为电视、电脑中有大量的集成电路板,同时内部也很容易产生静电而吸附灰尘,如果不经常使用的话,潮湿空气感染后的灰尘一旦被电视、电脑吸入,就很容易造成短路或是烧毁元件等问题。

      字画在潮湿天气中是最大受害者,专家建议在回南天之前,就要用报纸包住字画,放到密封的塑料袋中,放置的地方最好摆上樟脑丸、竹炭包、吸湿剂等。

    [阅读全文]...

2022-06-14 22:22:19
  • 物理知识点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 教育
  • 物理知识点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物理知识点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希望能帮到大家!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上面对物理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知识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同学们要加油学*。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性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性研究论文】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性研究

      *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台,需要教师自己研制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甚至要做数十小时的准备。鉴于此很多教师都反映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项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条件上日趋成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届时计算机演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再是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学科教学。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 “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例如在物理学科*台方面:《CSC电子备课系统》版、天翼全景多媒体教学软件高中物理版都是面向教师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又如《青鸟师友多媒体课件开发*台》,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再如几何教学*台的“几何画板”不仅适用于几何教学,而且也适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课程,它界面简单、容易学*、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以上四个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台,就很好的体现了“积件”思想。

      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 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 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Internet 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 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电学公式

      【—初中公式】前面为大家介绍过欧姆定律的来源,那么接下来为大家整合的是电学公式之欧姆定律部分。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温馨提示:上面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电学公式之欧姆定律部分,热爱物理的同学们已经熟记于心了吧。

      初中物理知识点辅导笔记之串联电路

      【—辅导笔记之串联电路】下面是对串联电路特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认真学*。

      串联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电流:I=I1=I2=……=In(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U1+U2+……+Un(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R1+R2+……+Rn(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则有R =nr

      分压作用:U2(U1) = R2(R1) 计算U1、U2可用:U1= R1+R2(R1)U总 U2= R1+R2(R2)U总

      比例关系: I2(I1) = 1(1) W2(W1) = Q2(Q1) = P2(P1) = U2(U1) = R2(R1)

      上面对串联电路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点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

      初二物理电流计算式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电流计算式总结】电流就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是电荷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结果。

      电流计算式

      I= Q/t 初二 =nesv (1A=1C/s)

      I=U/R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或I=E(电动势)/(R[外]+r[内]) 或I=E/(R+Rg[检测器电阻]+r)(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在I= Q/t中如果正负离子同时移动形成电流,那么Q为两种电荷的电量和。

      物理上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电流运动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阅读全文]...

2022-04-29 10:43:24
  •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 初中,教育
  •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漫长的学*生涯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物理学是研究有关物质、运动、能量等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究的方法,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并领悟物理与生活、与社会 的关系。

      2、科学探究所包含的要素有:

      ⑴发现并提出问题;

      ⑵做出猜想和假设;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⑷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⑸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

      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⑺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 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

      8、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 空气中传播的。

      1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14、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

      15、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6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

      1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1)在声源产生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2)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和消声)

      (3)在人耳处减弱澡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声源产生处控制。

      18、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控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和密部相互抵消进行的。

      19、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

      20、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免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22、超声波测速根据多普勒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不能区分则回声加强原声。

    [阅读全文]...

2022-02-04 21:57:41
  • 天然放射现象

  • 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是指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是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发现的,该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下面是小编搜索到的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理解什么是“天然放射现象”,掌握天然放射线的性质;

      (2)掌握原子核衰变规律,理解半衰期概念;

      (3)结合天然放射线的探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2.在复*过程中,适当介绍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过程,以及有关科学家的事绩,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与唯物史观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衰变规律;

      (2)用电场和磁场探测天然射线的基本方法.

      2.难点:用力学和电学知识如何分析天然射线的性质.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顾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经历,以及贝可勒尔为了试验放射线的性质,用试管装入含铀矿物插在上衣口袋中被射线灼伤、早期核物理学家多死于白血病(放射病)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设计

      天然放射性.

      1.天然放射现象:某种物质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

      2.原子核的.衰变:某种元素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粒子后,转变成新的元素原子核的现象.

      3.天然放射线的性质.(见下页表)

      说明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α粒子是氦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它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α粒子,贯穿本领最弱;而γ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

      4.衰变规律.

      (1)遵从规律:

      质量数守恒(说明与“质量守恒定律”之区别);

      电荷数守恒;

      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

      说明:γ衰变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一般是伴随α衰变或β衰变进行的,即衰变模式是:α+γ,β+γ,没有α+β+γ这种模式!

      (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

      说明:某种原子核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是核素自身性质的反映.

      【例1】*衡下列衰变方程:

      分析:因为α衰变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而β衰变不能,所以应先从判断α衰变次数入手:

      每经过1次α衰变,原子核失去2个基本电荷,那么,钍核经过6次α衰变后剩余的电荷数与铅核实际的电荷数之差,决定了β衰变次数:

      答案:6,4.

      (1)α粒子与氡核的动能之比;

      (2)若α粒子与氡核的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垂直,画出轨迹示意图,并计算轨道半径之比.

      解:(1)衰变时动量守恒:0=mαvα+mrnvrn,

      (2)若它们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垂直,轨道半径但衰变时射出的α粒子与反冲核(rn)都带正电荷,且动量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轨道半径和粒子电量成反比:

      【例4】一束天然放射线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从中间进入到两块*行带电金属板m、n之间的匀强电场中,试问:

      (1)射线ⅰ、ⅱ、ⅲ各是哪种射线?

      (2)m、n各带何种电荷?

      提示:参考天然放射线的性质.

      解:γ射线不带电,所以是ⅱ(直线).

      设带电粒子打到金属板上的位置为x,偏转的距离都是d/2,根据公式

      qα=2e,qβ=e,代入上式,得比值

      所以ⅰ为α射线,ⅲ为β射线,m带负电.

    [阅读全文]...

2022-02-15 04:59:53
  • 木兰诗特殊文言现象

  • 木兰诗特殊文言现象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木兰诗特殊文言现象

      【文章修辞】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阅读全文]...

2021-12-09 01:44:09
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 - 句子
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 - 语录
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 - 说说
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 - 名言
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 - 诗词
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 - 祝福
关于物侯现象的古诗 - 心语